單竹「個」與雙竹「竹」——論「個」之字源
品泉居喝了三口白水,
竹鐘寺迎來兩個金童。
這副對聮的具體年份已不可攷,筆者也是幼時在一本關於古代妙聮趣對的書上看到的。每每想起,總會爲作者的才思所驚服。對聮中,作者採用拆字的手法,將「品」拆爲「三口」,「泉」拆爲「白水」,「竹」拆爲「兩個」,「鐘」拆爲「金童」。
對聮將「竹」字拆爲雙「個」,道破了古人(應爲中古、近古人)對「個」字的認識——「個」爲「竹」之半,類似「屮」與「艸」、「木」與「林」的關係。
另附「竹」之各類古文字字形,像竹莖與兩枚下垂的竹葉之形。
而「個」字則缺乏古文字資料,推測是後起字,節省自「竹」字,像單枚下垂竹葉之形。(下文還會列出「個」的另外一種字源學說)「個」字不見於各種版本的《說文解字》,只有《說文解字注》所引的《說文》有收,隸於「箇」條下。
《說文解字注》:箇,竹枚也。從竹,固聲。箇或作個。半竹也。
段玉裁於「個」下註曰:各本無。見於六書故所引唐本。按竝則爲「?個個」。單則爲「個」。「?個個」字象林立之形。一莖則一個也。史記。木千章。竹竿萬個。正義引釋名。竹曰個。木曰枚。今釋名佚此語。經傳多言個。大射、士虞禮、特牲饋食禮注皆雲。個猶枚也。今俗或名枚曰個。音相近。又雲。今俗言物數有雲若干個者此讀。然經傳個多與介通用。左氏或雲一個行李。或雲一介行李。是一介猶一個也。介者、分也。分則有閒。閒一而已。故以爲一枚之偁。方言曰。介特也是也。閒之外心?分。故曰介居二大國之閒。月令左介右介。是其義也。○又按支下雲。從手持半竹。卽個爲半竹之證。半者、物中分也。半竹者、一竹?分之也。各分其半。故引伸之曰左個右個。竹從二個者。謂竹易分也。分曰個。因之?者亦曰個。
《說文》中的「箇」字,即今天通行繁體使用的「個」字的正字(「個」字很晚才出現,從人固聲)。
「箇」是個形聲字,從竹固聲,本義爲「竹枚也」,本是特指竹子的量詞。後詞義引申,作爲通用的個體量詞,表示單個的人或物。因此後世將形旁「竹」替換爲「人」造了個「個」字,使得這種通用量詞(特別是表示人的時候)的用法更貼切。
我們繼續說「個」字。
段玉裁在他的《註》中將他攷證說得明明白白:
- 「個」字各種可靠版本的《說文》都沒收,只有《六書故》所引唐本《說文》有收。(瑾昀按:《玉篇》、《廣韻》的「個」字均與「箇」分立字頭,也無「半竹」之解,似與「箇」字無關。疑「個」亂入《說文》「箇」條下,乃後人篡改。參馬敍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 「個」字通常的字形解釋爲半竹,即單枚下垂竹葉之形,含義同「箇」,作爲竹子的量詞。西漢《史記》有「木千章。竹竿萬個。」東漢《釋名》有「竹曰個。木曰枚。」可爲佐證。(瑾昀按:《康熙字典》「個」條下亦云:「《六書本義》個,竹一枝也。《史記·貨殖傳》竹竿萬個。從竹省半爲意。《韓愈·合江亭詩》栽竹逾萬個。竝與箇同。」)
- 「箇」今俗作「個」。(瑾昀按:上文已給出兩者嬗變關係)
- 「個」經傳中與「介」通用,且字形相近。(瑾昀按:「個」可能是「介」之變體,此爲「個」字的第二種字源學說,詳見下文。)
- 依《說文》「支」從手持半竹,可證半竹之「個」可以獨立作爲構字部件而存在,也就證明「個」爲半竹之合理性。(瑾昀按:「支」字從半「竹」合理,整個字以手持半竹會離開竹身的竹枝之意,即「枝」、「肢」等字的初文。宋人夏竦所撰《古文四聲韻》所收的「支」古文(戰國文字)字形,上頭正是半竹「個」形。)
另附「支」字的各類古文字字形:
以上是「個」作爲「半竹」的字源學說。
※※※※※※※※※※※※※※※※※※※※※※※※※※
「個」字的另外一種字源學說——「介」之變體
前文所引段玉裁的攷證,證明了「個」字與「介」字存在互通。
《康熙字典》「個」條下,給出了更多的例子:
又通作介。獨也,偏也。《莊子·養生主》是何人惡乎介也。天之生是使獨也。《註》介謂刖一足者。《史記·張耳陳餘傳》獨介居河北。《註》介,特也。竝與個通。《書·秦誓》若有一介臣。《大學》作一個臣。《左傳·襄八年》一介行李,卽一個。
又《昭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個,辱在寡人。卽一介,互通。
這就引出了第二種學說——「個」乃「介」字的變體。(「介」也能表示量詞,如「一介書生」)
「個」字最早的字形,見於武威漢簡,字形如下:
而「介」字的各類戰國秦漢簡牘字形如下:
可見武威漢簡中的「個」字,的確與「介」字差異甚小。「介」字甲骨文從人,旁著小點,含義不明,或曰人著介甲之形(羅振玉說),或曰疥癬之初文(《戰國古文字典》),或曰「界」之初文(許慎說。小點表示人身之界)。不管怎麼說,「介」從人是毫無疑問的,因此也可作爲表示人的量詞。「個」字也可指單個的人,《左傳·昭公二年》:「又弱一個焉。」從字義上來說,「個」很早就有作爲表示人的量詞的用法,此字義當來源於「介」(即「個」爲「介」之變體)。
※※※※※※※※※※※※※※※※※※※※※※※※※※
綜合這兩種學說,我們可以肯定,「個」單字不曾出現在先秦文字中,《尙書》《左傳》等經典中作爲表示人的量詞的用法,應當是「介」字的變體。
同時我們也可以肯定,「個」字作爲構字部件,出現在了「支」字中,這個「個」字字形,表示的就是「半竹」的含義。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在漢字象形程度還很髙的上古,先民們對於「個」字形表示單枚竹葉還是表示認可的。
至於西漢《史記·貨殖傳》提到的「竹竿萬個」,以及東漢《釋名》提到的「竹曰個,木曰枚」,筆者推測這個「個」字,當爲漢朝人所造,沿襲了上古先民對於單枚竹葉的「個」字形的認識,創造性地將「竹」字裂解成「個」字,用以表示「竹枚也」的含義(單片竹葉表示「竹枚也」,即「竹一枚也」)。至此,表示「半竹」的「個」字形,第一次作爲獨立的漢字出現在了經傳中。
再做一個小總結:
- 先秦典籍中出現的與「介」相通的且與「竹」無關的「個」字,實爲「介」之變體(訛寫)。
- 漢代典籍中出現的與竹子有關表示「竹枚也」的「個」字,實乃漢朝人沿襲了上古先民對「支」中「半竹」的字形認識,首次將單枚竹葉的「個」字形從「竹」字中剝離出來表示「竹枚也」這個單數量詞的含義。這個「個」字,與同時期的「箇」字,屬於或體關係,運用不同的造字法來表示同一個漢語詞彙。(前者爲省體指事字,後者爲形聲字)。
- 「介」之變體「個」,與「半竹」之「個」,由來不同,但是因爲字形差距不大,而且字義髙度雷同,所以一般都會認爲是同一個字。筆者認爲從來源上將兩者分開,將兩者理解成同形異源字比較妥當。
推薦閱讀:
※《通用規範漢字表》3500一級字壁紙集
※無料≠免費,十個最容易讓你誤解的日語漢字
※漢字科普網站推薦(六)——國學大師
※U外八輔字整理第二批,附帶一些八輔外、U外地名字
※說說「海昏侯」封號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