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Daily 第 86 期 | 《浪潮》

? 戲語 ?

他們無法理解法西斯主義,但突然間,他們就成了這場運動里的一員。

? 如人飲水 ?

如何評價德國電影《浪潮》?

自由社會裡面的學校真是太牛了,自由,開放,好玩。你願意幹嘛就幹嘛。每個學生都會在裡面自由構建自己喜愛的事情。少有約束。開放式的學校,學生自由的選擇老師的命題。這才是真實的教育。這樣的環境教出來的才是人,才不會是蠢貨,走狗,奴隸。我記得我讀書的學校,是修建在長江邊上一個很是偏僻的地方,我現在回想,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所能知道的學校都是這樣的偏僻。也不知道學校締造者們是做什麼玩意的,難道還怕學生不好好讀書不成。又或者是怕學生都被花花世界的五色亂花了眼,五音迷茫了心。都喜歡把學校搞到一個個曠野裡面。問題是學生都要出去的啊,又不可能關一輩子。我們學校最恐怖的就是被你感覺這是一座監獄,人一進去,門就關上了,門上一盞狠毒的探照燈死死的瞪著你,你莫名其妙就被搞得毛骨悚然。媽的,我除了咒罵探照燈的老媽,我還能做什麼。

—— 李壞之

短短三天,在沒有受到納粹和社會主義毒害的全球最富自由活力的美國,一個老師迅速的組織出了一個納粹組織的雛形,不得不讓人們驚嘆!即使是在最自由活力的社會,人們距離瘋狂也只有短短三天。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中的納粹萌芽和起點,都是我們每個人從小經歷的中國式學校教育,這裡除了明白納粹和XX主義同源,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文割」整整十年,而即使現在仍然有足夠多的擁躉,每一個國人從小都經受洗腦和納粹教育。是尚未點燃的納粹的萌芽。同時團隊的力量也得到體現,不難理解為什麼少數派能統治多數派。

電影的意義並非僅僅的對納粹的反思。除此之外仍然值得深思。

—— 妄明

簡單回答下大問題。

「重要的是講述神話的年代,而不是神話所講述的年代」

這裡引用福柯的名言並不準確,想說的是,雖然《浪潮》以1967年Ron Jones的教學實驗為藍本而改編,探究的起點也同樣是「法西斯主義/獨裁統治如何在現實中成為可能」;然而,電影《浪潮》並非教學實驗「第三浪」的紀錄片式復刻(該事件的紀錄片由Ron Jones的學生Philip Carr Neel於2011年拍成,名為《Lesson Plan: The Story of the Third Wave》),而是摻雜糅合了當代德國社會思潮以及導演丹尼斯·甘塞爾個人的政治理念的「舊瓶裝新酒」式作品。同時為了使這個貌似荒誕的劇本讓人信服,影片輕說教重刻畫,通過對師生日常化言行的細緻描述,來強調最終匯流成河掀起了軒然大波的個體心理的微妙動態。

—— Kevin Lin

? 相關 ?

浪潮

Die Welle
推薦閱讀:

《面紗》:少女心都被毛姆的毒舌滅了
對攝影的瘋狂,亦是對生與愛的渴望
《天才槍手》——不要試圖去統一現實的維度
老是被妹子說情商不在線?不如看這三部電影補一補
《寒戰2》:這場權力的遊戲,沒有贏家

TAG:电影 | 电影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