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持有茅台、格力電器這些公司的股票,符合巴菲特所說的「價值投資」嗎?
A 股市場的巴菲特信徒偏好哪些股票呢?哪些符合巴老所謂的「價值投資」?
本題已收錄知乎圓桌 &>&>&> 巴菲特的投資之道,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價值投資不取決你拿的什麼票,而取決你的買入動機。
格力,茅台作為老牌優質股票,並且屬於白色家電和白酒兩個價投板塊,只能說他們是適合價值投資的標的,而不是說你的行為是價值投資的行為。
今年的藍籌真是出乎預料,可以說是瘋瘋瘋瘋了,臉生疼,還是要離市場遠一點才能賺更多的錢呀。
不符合。
作為巴菲特的信徒,我所理解的價值投資只有兩種:
1.以較低的價格買入一般的公司
2.以一般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
投資茅台,格力屬於第二種,這兩隻股票是那种放在股市裡一眼就能發現的黃金,但現在的價格並不便宜,尤其是茅台,為優秀的公司支付過高的價格並不明智,需要更多成本去承擔未知的風險。
啊第一次被邀請回答這種正常的問題,之前邀我回答遊戲世界的是幾個意思嘛。
題主以茅台格力為例,提出關於價投的問題,我們就先說說關於價投的定義,然後在以茅台格力為例,具體說明。
關於價值投資,必須現有一個定義,然後才是討論「某某股票是否符合價投A股價投是否有出路」之類問題的時候。這個是我在另一個問題中回答的 價值投資理念在 A 股市場可行嗎? 我覺得國內許多投資者把價投和兩個東西死死地捆綁在一起:1盈利模式成熟的公司;2現金流充裕的公司。有時候還會把股利政策也加進來。我覺得這樣思考有點僵化。巴菲特早期畢竟是有很深的格雷厄姆痕迹,因此投資方式體現為「用五毛錢去買一個價值1元錢的東西」。而A股市場長期存在的高估值現象,使得國內投資者很難遇見那「五毛錢」的時候,因此國內大家經常覺得,A股市場無價投。從這個角度,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現在畢竟不是1965年巴菲特收購伯克希爾的時候了,我們不能照搬巴菲特過去四十年在美國的投資經歷,來知道我們未來10年20年在中國的投資行為。任何照搬都只是按圖索驥。學習,是要吸收和發展的。就像巴菲特學格雷厄姆,也學費雪,但最終沒有成為他們二者的任何一位,而是成為了巴菲特,這是極為重要的。敲了這麼多,下一段說下我對價投的理解。
價投,就是賺公司成長的錢。
就這樣,沒別的了。公司在任何一個階段都可能成長,只要成長,其價值就會上升,你就可以持有並獲利。如果這家公司的市場價格低於其公司價值,那麼就存在理論上的套利機會。成熟後的公司可以穩定增長,成長期的公司也可以高速增長呀,前者可以投資,後者當然也可以了。所以,我認為,只要是賺公司成長的錢,就是投資。而市場價格在剔除掉公司價值之後,應該是一個均值為零的隨機變數(這裡是為了簡化問題,如果以後題主想問這個隨機變數的特徵,咱再另外討論吧)。因此,投資者自信可以判斷清楚公司價值,而投機者自信可以把握住這一隨機變數。二者各賺各的錢。只是在真實操作中,我們是很難分清投資和投機的。
那麼公司成長,用什麼體現?一般大家會看兩個:1公司規模;2盈利能力。我們用總資產代表公司規模,而總資產的來源只有三個:股東投入的,債主借給公司的,公司賺到的。很明顯,我們關心的是第三個能力。因此,我們最關心的,只是盈利能力(本文不討論盈利質量、報表真偽之類的問題,那個有興趣以後在財務分析裡面討論)。
因此,問題等價為:
價值投資 →關鍵→ 公司價值 →關鍵→ 公司成長 →關鍵→ 盈利能力
因此,價投,就是投資未來有超級棒盈利能力的公司。
大家可以找一下,A股市場中,連續五年,凈利潤年平均增速超過30%的公司,有沒有股價不瘋長的?
我沒找過,但我估計找不出來反例。
至於題主問的兩家公司,我認為,是價值投資。我們看一下盈利水平:
貴州茅台2005-2015年,凈利潤平均增速30.3%,06-15年凈利潤增速分別是38.3%,83.5%,34.9%,13.8%,17.3%,73.2%,51.4%,14.0%,1.9%,1.1%
格力電器2005-2015年,凈利潤平均增速37.7%,06-15年凈利潤增速分別是35.9%,83.4%,54.7%,47.2%,46.8%,23.1%,40.6%,46.9%,30.3%,-11.4%
如果我現在知道哪家公司未來十年凈利潤平均增速可以達到每年30%,我絕對把所有小錢錢都買入這家公司,投的就是公司未來價值的大幅上升。所以董小姐說,1w元變成1000多w,是有道理的。但是需要補一點,價投可不是拼金融能力的地方。金融分析能力再強,也無法確定一家公司未來五年的盈利增速呀,但這個已經是另一個問題了。
自己原來做過格力和茅台的分析表格,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杜邦分析、絕對估值、相對估值、價格與估值偏離的統計分析,這裡貼給題主吧。
格力電器
貴州茅台
對題主有沒有幫助,也只能這樣啦,A股不是每隻股票都適合價值投資的,但價投一定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投資者要清楚自己的勢力範圍,並嚴格守在裡面。投資業績的好壞,取決於誰更嚴守這一紀律,而不是誰的勢力範圍更大。我依然在尋找下一隻可以維持30%以上增速的公司,路上ing~
不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是:用4毛錢去買1塊錢的東西。
按照這個標準,不說A股了,國內任何能抗通脹的品種都已經被炒到天上去了,連比特幣這種東西都炒到價格過萬。
算算股息率,A股基本上找不到能買的股票,你說的這些票其實都挺貴的,差不多相當於用4塊買1塊的東西。
只要賺錢了,任何理念性的說法都是可以成立的,但邏輯不一定正確。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微商之前爆發,這兩年虧到腎虧的原因,他們贏利的時候大肆宣揚「跟對趨勢,成為風口的豬」的理念,但是商業模式的邏輯是錯的,所以隨著紅利期過了之後,就真的變成豬了。
所以我們要追求邏輯正確,而不是理念正確。很多時候,理念只是高手不願意把邏輯告訴你的一種形式。這種口號式的東西還特別讓人著迷,可能是因為什麼都不用付出,一喊出口就瞬間感覺自己很牛逼的原因吧。
介入的時機也很重要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的要點是第一有價值產品有競爭力有護城河第二價格便宜達到相對便宜的介入價格。
但是如果你追了個高,也就只能白白為別人站崗放哨了
好眼光,一個家電龍頭,一個白酒龍頭。下一個巴菲特將出現在中國,就是問主。先佔個座,以後吃飯便宜點啊,收別人100萬收我10萬就行
謝邀。其實我對巴菲特了解得不多,至於他的投資方法,我個人認為也不僅僅是簡單的買入並持有。
回到正題上來,我覺得買入並持有這個方法很多人有很大的誤區。即便是茅台,塑化劑那一波沒有規避,如果是有規模的基金會面臨很大的贖回壓力,可能一波清盤gg。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市場定價,這個需要深入了解公司並持續追蹤才能鑒別出來。成熟的投資者不在於持有並賺了多少,而在於對風險的把控能力。因此我並不認為老巴的做法能被輕易複製。即便具體說到茅台和格力,兩者玩的方法也不一樣。茅台並非是很多人心中的價值投資典範。經銷商通過囤貨增值漲價來提升茅台酒廠的銷售額,再在二級市場買茅台股票兩個市場聯合賺錢。這個已經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好的價值投資標的了,因為這樣說起來它並非是一個消費股,通過不斷的漲價來提升銷量和股價。格力是傳統製造業。這樣的公司實際上a股還有不少。因此,買入並長期持有並非是一個好的辦法。同時據我所知老巴的持股方式和普通散戶還不一樣,他是能夠通過低息資金(保險公司)持股直接參与公司治理的,同時期也持有了幾個當時美國的大牛股。這不僅是他自己的能力,也是時代賦予的機會。還有一個,美國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面對的是全球市場。利用美元和軍事實力雙從大棒鼓吹市場經濟。中國和美國不同的地方在於政策風險巨大,政府時常對市場做出各種干預。所以國內其實很多時候老巴那一套我認為不能完全照搬。即便是但斌嘴巴上鼓吹茅台那麼久,塑化劑那波之後他也沒再買會茅台,何況現階段茅台等股票還有資金聯合抱團取暖的趨勢。
最後,我認為在中國踐行所謂的價值投資,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過程。不是買入不管長期持有,尤其在國內這個政策制度風險非常大(同時回報率也非常高)的市場;而是一個不斷追蹤上市公司,尋找其拐點的動態過程。A股市場人為干預跡象明顯,市場波動大,監管粗暴,內幕交易比較嚴重,漲跌容易過頭,因此並不適合買入並長期持有。適當的時候必須很快做出決斷。
啃過些歷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還有《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巴菲特早期受格雷厄姆影響多,主要理念是以4毛的價格買價值1元的股票,後期受芒格影響,以一般的價格買入成長性良好的股票,轉變最大的原因是由於資金量越來越大,沒有那麼多便宜貨可買,或者只買了少部分價格已經被自己抬了上來。
早期以買便宜貨賣出為主的收益率
後期以長期持有的收益率
可以看出早期以買便宜貨和套利為主的策略收益率比較高,巴菲特曾經說過大意如此的話「如果我只有100萬美金,我能保證每年有50%的收益」
長期持有是巴菲特面對資金量劇增不得不做出的改變,但以一般的價格買好公司適合大部分人。撿便宜貨還有套利對普通人要求太高,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沉迷於證券投資中。實際上,巴菲特推薦普通人買指數基金,管理費低廉,受人為影響少,考慮到買股票近期能打新股,買一攬子股票好於買指數基金
回到題目,貴州茅台、格力電器也是事後看才發現是大牛股的,早期家電行業競爭激烈,很少人能發現格力發展如果迅猛,貴州茅台在反腐期間股價低迷。21世紀出思科快速發展,由於估值過高,股價可以腰斬後再腰斬。
這是貴州茅台和格力電器的簡單估值,貴州茅台已經不算便宜,不過每個人的分析和能力圈不同,茅台和格力的壁壘很高。對於整體價格高的A股已經是不錯的股票
不是長期持有曾經的大牛股就是價值投資,而是便宜、一般的價格買入以後的大牛股才是。當然,以後的大牛股、成長股是誰,看每個人的能力圈咯
標的正確 價格不對 以40美分買入1??美元的好東西
每個人做自己就行,巴菲特的理念值得學習,最終要提煉成為自己的東西,我持有茅台和格力都超過十年,但是我並不是巴菲特信徒,我只信我自己。
全世界絕大部分人對價值投資的理解都是錯的。價值投資的本質是某個事物能一直保持有硬性需求的優越差異化。如果覺得那些公司有這樣的特質,不用解釋。否則,我覺得老老實實走技術更實際
謝邀。在你提問下有一個回答中提及到了,一個在一定年限內能夠保持30%左右凈利潤增長的上市企業,其股價必然會大幅的增長,而在其股價完全反應其業績之前,均能屬於價值投資。而巴菲特所說的「價值投資」,通過企業財報中的現金流、股息等因素來衡量一個單一標的,那個屬於「價值投資」的量化因子,而價值投資一直被技術投資者詬病的最大原因就是,其可量化的因子並不能在某一時期普遍適用。而價值投資最大的難點就在於主觀部分,當業績還未體現,股價還未反應的時候,你能不能通過財報中的量化因子,結合主觀的判斷去找到它,如果能,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了,而另一半就是能否堅定的買入和持有它。在這些長期牛股真正業績-股價同向體現之前,有一個非常長的蟄伏期,這時候的業績一般,股價長期不溫不火,而同期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其他熱門板塊和熱門股,有眾多標的股價翻番甚至數倍。此時,你能否堅定自己的持倉,並堅守到勝利的時刻。而這個時候,可以說在價值投資及盈利過程中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過程。
當然還要說一句題外話,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在股市中的投資盈利並不是全過程,當其持有量達到足夠的程度時,參與投資企業的經營,提出最為主要甚至最大股東的意見,影響投資企業的運營可能也是巴菲特式價值投資的一部分。例如伯克希爾作為可口可樂最大股東,對於企業高管分紅事宜就起到了非常明顯的影響。因此說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除了作為投資者以外,有時作為企業的經營參與者也是其「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價值投資的前提是財富自由和指數處於長期的上升趨勢。假如美股長期下跌,巴菲特也沒現在的成就。價值投資的股票是長年穩定的高股息股,這個眼光不是誰都有的...
在格力沒有成為格力之前,該投資哪個。記得當初上世紀九十年代一起上市的有四川長虹、深康佳、美的、美菱集團,TCL等,對了還有陝西黃河等,現在拿茅台和格力說事,就像有人說我拿以前的k線是看圖說話一樣,又沒有天眼,不可能知道後面的k線,只能從k線和盤口發現主力的意圖分析。既然崇尚價值投資的人士,那就有能力知道下一個10年哪些公司會成長成格力這樣的公司。說白了,價值投資也是個舶來品,在另一文章:什麼是價值投資里,提勁說明,就是大概2003年的時候機構抱團聯通石化等出的概念,就是給一個買入的理由,最後也得出貨調整,誰也避免不了。
也好像有茅台,所以覺得巴菲特就只投資業績優秀的股,非也,巴菲特也投資虧損垃圾股的,所有的持股盈利都一樣,那就是:投資有價值重估的標的,而不是績優股。說點難聽話打擊一下以為讀幾本書的書生:只有沒有任何靠譜交易系統的才愛拿這些別人嘴裡的牙慧嚼來嚼去,什麼這論那論的,股票賺錢的高級技術有,肯定有,包括主力坐莊技術。但不在明面上。
上圖格力,順便說一下,也要調整,也要兌現籌碼。沒有彈性的股就沒有投資價值。茅台一樣。
謝邀。我覺得符合吧。格力電器每年股息率大概5%左右,估價20年達到300倍左右。長期持有的話,應該是賺大錢的。但是能長期持有的有幾個?現在新股這麼多,現在買一個優質股票能持有10年的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