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孩子必需是媽媽送著去幼兒園,換人送就哭鬧,什麼原因?

家裡男孩六歲了,之前上幼兒園第一年每天去的時候都很不願意,會哭。現在六歲了上學習慣媽媽送,爸爸送他就會馬上哭鬧,只有五分鐘的路程,在大人看來根本不算事,但他特別抗拒,想知道孩子是什麼心理,什麼性格上的原因導致他對於變化的環境這麼敏感,難以適應?


原因1:氣質/秉性特點所致

比如,兩個孩子都能自己吃飯,都餓了,但是在吃飯時,兩個孩子的態度和反應方式很可能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氣質/秉性特點的差異所致:其中一個可能比另一個吃得更快、更願意吃以前沒有吃的菜、遇到不喜歡的菜更少發脾氣、吃飯時聽到小狗叫時更少分心......

再比如,兩個孩子,某天早上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換了人送,其中一個沒問題,一切正常,而另一個可能會不適應,就如題主所述

每個孩子一出生就會基於遺傳而在氣質/秉性特點上自帶區別,就像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一般來講,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可以從以下九個維度,逐漸去明確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特點:活動性、規律性、注意力集中度、持久性、適應性、趨避性、情緒反應強度、刺激反應閾限、心境特點

當孩子面對各種事物、人物或情境的時候,他/她的態度和反應方式,或者說他/她怎樣做,以上九個維度起著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早上換了一個人送,面對這個情境,孩子適不適應或者不適應時情緒反應激烈程度,主要受氣質維度中【適應性、反應強度、刺激反應閾限、心境特點】等的影響

如果孩子適應性強,那麼就更少出現換人送而哭鬧的情況;如果即便孩子適應性不強,不願意換人送,但是情緒反應強度不強、刺激反應閾限較高以及心境特點總體上是積極的孩子,那麼他即便不適應,也不至於大哭大叫

氣質構成孩子人格的基礎,是其發展中的人格的核心構件(關於氣質九個維度可去醫院進行篩查)

不同孩子之間的氣質差異,起源於先天遺傳

所以,以特定的甚至讓人很崩潰的方式做事的孩子,很可能並不是出於任性、懶惰、愚蠢或頑皮,而主要是因為基於遺傳的天生的氣質所致----是爹媽通過基因給他的

認識到這一點,父母才能更少對孩子感到焦慮、敵視或失去控制,更少變得嚴厲或不耐煩

不同孩子之間的氣質差異,雖然起源於遺傳,但是能被後天的養育方式改變

養育方式科學,孩子的氣質特點就會更適應環境要求,並因此發展出健康的人格;如果養育方式不科學,既影響孩子對環境的適應,也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因為氣質是發展中人格的核心構件

而判斷是否科學的標準就是:父母的養育方式,與孩子的氣質特點,兩者之間是否【匹配】。所謂匹配是指:根據孩子的氣質特點,預測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將如何反應,進而幫助他適應

假設你的孩子具有「活動性很強」的氣質特點,如果將其帶到一個需要安靜坐很長時間的地方,只是僅僅告訴他「你要安靜坐著」,而不是想一些辦法,怎樣才能儘可能地長時間幫助孩子坐著,那麼麻煩就會出現,而且很可能永難改變。假設你的孩子屬於「適應性較慢、趨避性偏避」的孩子,當他面臨一個新情境,比如小區里其他孩子玩遊戲,他雖然感興趣,但是總是站在邊上不敢加入的時候,如果你只是僅僅不停地催促他,或者僅僅在言語上鼓勵他,而不是想一些更有效的辦法,比如陪伴他多等等、陪伴他一起進入、在他小心翼翼或局促不安的時候進行共情等等,那麼麻煩就會出現,而且也很可能永難改變他這種情況

再比如,如果孩子要讓媽媽送不要爸爸送,某天要變成爸爸送他不幹,如果僅僅是跟他講道理,而不是根據他氣質特點中很可能具有的「適應性偏弱、反應強度大、刺激反應閾限很低、心境特點趨消極」的特點,多想想辦法去幫助他適應,比如提前做一些準備,能讓媽媽至少陪伴過渡幾天,讓孩子先適應一下,就忽然讓孩子適應,那麼麻煩也會很快出現,就如題主所言

原因2:缺乏安全感所致

這分為兩種情況:

(1)母親讓其缺乏安全感

母親是孩子天然的「安全基地」和「安全港」,如果母親與孩子的互動質量低下,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缺乏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抑制「探索系統」,過度啟動「依戀系統」,過度啟動依戀系統,會導致孩子隨時監測母親的身體在哪裡、情緒在哪裡。所以如題主所述,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分離焦慮很嚴重,持續了一年,現在已經6歲,還在隨時監測母親

如果母親和孩子形成了安全依戀,那麼在孩子感到安全的前提下,本能會促使孩子順利啟動「探索系統」,從而達到「依戀系統」與「探索系統」之間的平衡,就不會出現這種過度啟動「依戀系統」的現象

(2)與家裡除母親之外的其他人未形成多重安全依戀

一般過程是,如果與母親形成了安全依戀的孩子,從十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就會表現出與家裡其他照顧者形成多重安全依戀的傾向,如果家裡其他照顧者採取科學的方式和孩子互動,就能讓孩子順利地形成多重安全依戀,那麼送她上學,即便不是媽媽,換了其他人,比如爸爸,孩子也更能欣然接受

而要促進或修復孩子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在另外一些答案中,提供了相關的框架,可參考以下鏈接:

孩子的安全感 - 知乎專欄

優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什麼共同點? - 知乎

等等

以上供參考


主要是孩子跟媽媽比較親,估計小時候不是媽媽帶多了,就是帶少了。好在孩子是願意上幼兒園的,就是送的時候多黏媽媽了,這個可能會對大人產生些困擾。事實上,孩子無非是撒嬌、願意多跟媽媽相處一些時間罷了;當然也有孩子跟媽媽去幼兒園路上5分鐘、媽媽跟孩子交流很有趣,讓孩子心情很愉悅的可能性。

可以:1、可以增加媽媽和爸爸一起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次數,期間爸爸多觀察孩子跟媽媽互動的情景,這樣慢慢地就學會了讓孩子跟自己親近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慢慢適應或者願意讓爸爸單獨接送了。2、晚上接孩子回家的家長,可以跟孩子爸爸媽媽的故事,讓孩子有爸爸媽媽都愛TA的感覺。3、大人不要有煩或者其他擔心,孩子就是願意多跟媽媽在一起罷了。媽媽可以自查一下:是照顧孩子太多了、寵溺孩子過多了?還是平時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足?

家長平時可以通過跟孩子玩家家、親子游、親子讀書和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跟家裡人一視同仁的友好相處。


他就是換了另一種表達方式說不想去,跟老師溝通看看是不是在學校受了委屈,沒事多帶出去跟其他孩子玩玩。


我只能說這個爸爸不是真心想送。如果他真心想送孩子去幼兒園,他一定會有辦法的。


可以看得出孩子對你很依戀,但就像孩子斷奶一樣,隨著次數的增加,自然就好了


推薦閱讀:

心理諮詢中如何為兒童來訪者製造安全感?
女同性戀迫於壓力選擇行婚,該不該要孩子?
電影狩獵,心理學上有辦法區分小孩子是因為受了創傷而導致選擇性記憶消失,還是壓根兒就沒發生過?

TAG: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