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基辛格還有巨大影響力?

因為基辛格代表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站在他身後的,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這個網羅了全美政商學軍界精英人物的群體,堪稱是全美最頂尖的權勢集團。

沒有不在台下決定好的交易。看幾個事例你就明白了,在熱熱鬧鬧的大選結束後,權勢集團在桌底下的手是到底如何運作的。

與尼克松的大選結束後,肯尼迪拜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權勢人物羅維特,請求他推薦政府的高官人選。羅維特曾在對外關係委員會擔任要職,是美國權勢集團的代表之一。注意肯尼迪的態度,一個美利堅合眾國合法的民選總統,在這個龐大網路的代表人面前也必須採取謙卑的姿態。

肯尼迪邀請羅維特出任國務卿,對方拒絕了,但推薦了其他人選。

用排除法,權勢集團決定了肯尼迪政府國務卿的人選

對外關係委員會的網路橫跨了數界總統。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形成了華盛頓的權力紐帶:副總統迪克-切尼、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主席艾倫-格林斯潘、世界銀行主席保羅-沃爾福威茨、中央情報局局長波特-戈斯、任國家安全局局長的空軍中將邁克爾-海登。對外關係委員會時刻發揮著影響,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主宰著全球銀行業務,掌控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情報收集系統,而且大多數媒體巨頭和大多數總部位於美國的富可敵國的跨國公司,也在他們的控制之下。

在新時期,約翰-克里及他的妻子就是外交委員會精英中的一個代表。如果他在2004年贏得了總統大選,那麼對外關係委員會送進白宮執政的團隊就是一對夫婦—約翰-克里及其妻子海因茨食品公司財富的控制者特蕾莎-海因茨-克里,她早前就是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自從這個機構在20世紀60年代末向女性開放以來,她是加入這個精英社團的少數幾位位高權重的女性之一。克里在總統大選中落敗後,美國政壇影響力最大的女性—康多莉扎-賴斯博士仍繼續留在對外關係委員會。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科林-鮑威爾辭去國務卿職務後,賴斯榮升國家安全顧問,毫無疑問,她成了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女性。賴斯離開後,克里進入奧巴馬政府擔任要職。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克里擔任了國務卿。

而在今年,特朗普大選獲勝後,他的外交團隊,當然也少不了外交委員會的身影。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理查德·哈斯擔任了首席顧問。此外,擔任特朗普顧問的,還有前任傳統基金會理事長埃德溫·福伊爾納,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小組委員會主席科里·加德等人。

所以,不要說基辛格已經沒影響力了,也不用自作主張地擔憂美國沒有保守派。美國最不缺的就是保守派。就算自由派跳的再高,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也從不在他們那邊。

遊戲都是在桌子下玩的,目前來看,還沒有人能打破這個規則。


這個影響力是歷史意義上的,但是不是現實意義上的。

基辛格這種現實主義的政治家,和美國現在政壇的整個文化是格格不入的。現在政壇簡直是被利益集團的各種遊說人把持了。

在基辛格這種人看來,利益集團應該是為政治服務的。給這些集團利益應該是朕今天要用你們了,

所以給你們點甜頭。

現在華盛頓完全是被各種利益集團左右,變成了誰有錢,誰的政策傾向就明顯些。

川普這種老人,會相信基辛格,所以基辛格對川普會有一定影響力。但是對美國政壇本身,基辛格影響力不大。

不過,等到川普上台,到底是政壇去適應川普,還是川普被改變,目前誰也不知道。以川普的火爆與不屌,估計川普是不會去適應政壇的。

美國不再是幾十年前的冷戰思維模式了,新的政治人物從未真正認識冷戰的殘酷。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也從來不到蘇聯的程度(美國對歐洲的重視是亞洲的10倍)。只要中國不發神經,美國的冷戰思維就不會回來。


先講基辛格在中國的影響力吧,那是非常、非常的大,他的能量比一號首長以外的其他人都大。然後就不累述了。關於有些人說他在美國失勢,我只能呵呵一笑。只能說你們還是去看空城計吧,他相當於美國的司馬懿,這個比喻非常、非常的貼切。

我們一握手,永遠是朋友。舉手投足之間,美國就擺脫了越南戰爭,放棄了金本位,蘇聯就覆滅了,中國就崛起了。

時間的老師

現在的人啊,想改革,卻死抱著教條不放,想改變,卻不願去改變。人啊!那天和人聊天,一聽他們說現代史,我就知道是錯的。人類近代史應該從伊比利亞主義和薩拉曼卡學派開始,但是中外研究西方近代史的學者都是從馬丁路德開講,為了不體現我標新立異的特質,於是我也從亨利七世改宗開始講,但我心裡明白這是錯誤的。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近代歷史,前半部是英國人寫的,後半部是美國人續的,他們合起來鼓吹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好,於是地理大發現、薩拉曼卡學派被一筆帶過,甚至寫都不寫。

這個問題之所以非常重要,扳倒了英國起源說,近代史所有的問題就要重新思考和度量。

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全球性的國家)是西班牙,他之所以成為日不落帝國,源於伊比利亞主義。第二個日不落帝國英國,很好的消除了西班牙的思想和影響,英國人寫的史書,人類近代史不是源於伊比利亞主義,而是源於蘋果砸頭的牛頓。人權(價值觀)不是英國人發明的,而是西班牙人,現代思想的起源不說全部,大部分源於薩拉曼卡學派。西班牙有很多無敵艦隊,被英國滅的只是一支,關於這一點你也是被英國人騙了。我們思考很多問題,假如是從牛頓開始,那就會步入歧途,伊比利亞主義都是不能繞過去的一環。

伊比利亞主義換言之就是大亞洲主義,就是中日韓的聯合。假如中國不聯合日本、韓國,就要滅日本和韓國。中國能不能做到?偉大的政治家,必須要有偉大的特質。《娜拉走後怎樣》是魯迅先生於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藝會上的一篇演講稿。後來收入他的雜文集《墳》。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敏銳地撲捉到了「娜拉走後怎樣」這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並揭示出娜拉的命運: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對於中國而言,改革詳見讓子彈飛,改革就意味著給每一個人洗腦,還要把那些不願意改變的人清理乾淨,這就是政治。

對待傳統。日本就是脫亞後的現代社會,印度就是傳統社會,而中國一半是海水(印度),一半是火焰(日本),就像一個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少年。亨利七世、拿破崙、俾斯麥、明治、彼得大帝都以反傳統而著名,反之印度則很好的保留了自己璀璨的傳統文化。印度沒有文化大革命,所以永遠成不了中國,再或許人家就從來沒有想過成為中國。

在什麼是精英主義?在這個問題里,我講的是西方的社會和國家是先寫程序後運行,這就是精英主義。 薩拉曼卡學派還逆天的思考了什麼問題?答:西班牙的思想家在思考自然法、主權、國際法、戰爭規則、地理學、經濟學、並建構萌生了最早的現代思想。這就是現代社會的起源,薩拉曼卡學派(人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也就是天賦人權,財產權、司法權等),他們甚至敢於對自己的帝國提出挑戰,懷疑帝國主義的合理性,其中的亮點的亮點就是伊比利亞主義(就是民族主義),可是你懂的大國崛起連提都沒提,好像西班牙突然就成為日不落帝國一樣。

最近看到南海和朝鮮半島,有很多中國人大喊著中國不遵循國際原則,叫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薩拉曼卡學派的國際法,重新思考中國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關係。特此把基辛格的一段話摘錄,供大家參考。(基辛格:中美建交標誌著中國加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儘管他所遵循的原則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南轅北轍。當聽到外國敦促中國遵守國際制度的遊戲規則和責任的時候,許多中國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這一原則並不是中國人制定。中國一直期望中國作為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出現,並採取行動實現這一期望。)

時間就是最好的老師,他教會我們很多東西。

東北亞戰略均勢

東北亞的戰略均勢,不僅僅是打出來的,還是政治家談出來的。

基辛格:中美建交標誌著中國加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儘管他所遵循的原則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南轅北轍。當聽到外國敦促中國遵守國際制度的遊戲規則和責任的時候,許多中國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這一原則並不是中國人制定。中國一直期望中國作為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出現,並採取行動實現這一期望。

時間就是最好的老師,他教會我們很多東西。

(以上這段,摘自2016年3月19日,凌晨1點鐘在公眾號:wwlxl613發布短文時間的老師,比基辛格發表相同觀點早了至少七個小時,這就叫捷足先登。)

2016年3月19日,基辛格參加國務院發展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年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就「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兩國關係及未來發展趨勢發表看法。

基辛格: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在看國際形勢的時候,總是非常理想化,一旦出現危機或衝突就想儘快解決恢復和平。而中國有五千年歷史,解決了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官員採取中庸的態度來解決逐個問題,中國對待世界形勢的看法是概念化的,和美國的現實主義觀念是不同的。(這一段和我貼出來的觀點相同。)

很多人認為,如今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和英國的關係,他表示不認同。一戰前,德國和英國發生衝突,是因為德國一心想要超過英國(中國也在擴展海軍),最終引發一戰。今天沒有哪個國家有挑起世界大戰的野心,軍事技術的發展減少了大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關於這一段,我認為是基辛格在很委婉的評判中國海軍,後者的積極態度已經刺激了美國。)

截至目前為止,中美雙方都口頭支持太平洋地區戰略夥伴關係,此舉對維持東北亞戰略均勢與和平具有積極意義。但迄今為止,雙方都是口頭上說說,聲明同國家間的契約文書在約束力方面還是有區別的。(反應中國對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態度消極。)

對於中國而言,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是一個衰落的帝國,霸權已經成為過去式,但美國任然保有大西洋湖,任然擁有世界最龐大的航母戰鬥群。雖然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把持世界領導權,但美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任然會維持強大的領導力。而美國之後,也沒有那個國家能像二戰後期,在物質財富和心理上獨步全球,單獨承擔起領導世界的責任。(友情提示:G2)

在東北亞,美國不但是平衡者,還是均勢政治的一部分,假如均勢方有任何一方改換門庭(韓國倒向中國/朝鮮與美國建交終止戰爭狀態),都會對東北亞均勢產生決定性影響,這樣的均勢就會岌岌可危。東北亞均勢如果單純靠軍事力量來維持,那引起戰爭的可能比一戰還要大。

中日美之間的關係。中國和美國互稱夥伴,但在軍方和軍事刊物上都稱對方為對手,雙方又宣稱建立政治、經濟、軍事夥伴關係,這和一戰中德國與沙俄的關係類似。而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美國還和日本是盟友,這與當年德國與奧匈帝國之間的外交盟友關係契合。歷史上奧匈帝國和沙俄有著劇烈的民族衝突,而這一點日本和中國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當年就是俾斯麥這樣靈活的歐洲均勢政治理論,造成了後面一系列愈演愈烈的軍事對抗,並最終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熱心於東北亞政治,當年西奧多-羅斯福調解日俄戰爭,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亞洲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是美國的一貫政策。就中國的利益而言,當然是拒絕美國於千里之外,保持自己適當的活動空間最為有利,而美國要的是東北亞的戰略均勢和遏制,是絕對不會撤出東北亞,造成東北亞均勢政治工程的崩塌。所以現在問題的根源就是中國願不願意真正接受早就已經口頭接受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假如中國接受遊戲規則,兩國的未來就會有和平的光明。假如中國明確表示不接受,那中美關係和東北亞局勢就充滿了不確定。

秩序永遠需要剋制、力量、合法性(即使中國獲勝,其他地區會不會承認中國的霸權地位?)。使用純軍事手段(38線)來維持均勢,勢必導致引發進一步的軍事對抗,只能依靠共識(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和夥伴關係才能維持東北亞政治的均勢平衡,假如平衡不能維持,遲早將會釀成大禍。


你在知乎問個很嚴重的問題,而且馬上就要根據答案指導自己的行動,那麼是找回答此類問題貢獻無數優秀答案的利益相關大V呢,還是隨便找個路人呢?

不止基辛格,實際上每一任美國國務卿卸任以後都能保持足夠的影響力,直到他因為個人原因退出政治舞台。因為在這個位置上,看過的,想過的,做出過的決策,對力量與信息的有效利用,都是後來者的財富。《yes, prime minister》中的骨灰級公務員阿諾德,在老英國人眼中也是老謀深算的老狐狸的代名詞,同樣老謀深算的漢痞遇到點解決不了的大事還得找他想辦法,這就是經驗。

當然,基辛格顯得這麼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同行的襯托,比如說柯林頓也是國務卿呢,你碰上點事會去徵求誰的意見?


這個老人繼續用那種很平和的姿態笑了笑,繼續平和而平靜地說:「別用那種眼光看我。要知道這天下並不真的就是你們年輕人的世界,我們這些老傢伙依然還是有著些分量和手段的。

追風逐浪固然是年輕人的強項,但是別忘了,風浪之下的水,還深得很呢……

《歷史的塵埃》 第五篇 回歸 深深深(下) 作者:知秋


基辛格就是高端人形資料庫,一天到晚吆喝大數據,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活教材嗎?

1. 數據量充足,數據覆蓋範圍廣,數據高端

人家「那些年,見過的國家領導人」,又不是胡亂見的;人家「那些年,設過的局」,都是冷戰、越戰和情報戰,哪一個局算小的?

2. 數據採集、分類、解析的能力強

人家是Ph.D,而且真的是學的Ph;在Harvard教過書,應付過世界頂級熊孩子的數據分析訓練。

3. 數據輸出能力強

活得久,反正你只有干聽的份兒,你見過活的毛主席周總理嗎?而且不只是打招呼問「吃了嗎」那種,而是說國際關係私房話的。

口才好,對於朋友,一件複雜的事能簡單地比方了;對於路人,一件簡單的事能複雜地忽悠了。

真能寫,一部「白宮歲月」就跟小磚頭一樣,我看了十幾年了,還沒看完。

人家年輕的時候也算帥氣的吧


冷戰時代英雄群像里最耀眼的幾個星星之一。


基辛格九十多歲了,特朗普七十多歲了,彭斯的頭髮也已經花白了。真不知道最後這一代保守主義者死光了之後,還有誰能當得了老大帝國的糊裱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個國家只有不斷的革新不斷地改變才能夠適應世界潮流不斷地發展。這個世界已經進化到了後現代互聯網時代了,美國的政治體制還停留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時代。現在的美國完全靠那幾個強人死撐著,已經過時了的政治制度根本沒有辦法阻止華爾街和矽谷的金融媒體資本集團佔據國家政權,而這幫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美國徹底改造成一個印度式的婆羅門等級社會,讓人民永遠受奴役。

一百年前的美國首富是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三十年前的美國首富是IT精英比爾蓋茨,現在的美國首富是炒股票的巴菲特,整個國家的財富都集中在一幫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的吸血鬼手裡。美國夢已經死了。


基辛格雖然沒有費正清那麼惡劣,卻也是飛碟一個。人分四種:一,堅持原則的勝利者。二,堅持原則的失敗者。三,出賣原則換取利益者。四、出賣原則而損失利益者。 1972年的基辛格屬於第三類,他在今天的門徒屬於第四類。https://medium.com/@LiuZhongjing/%E6%AF%9B%E6%B3%BD%E4%B8%9C-%E5%85%AB%E4%B8%AA%E5%A4%A7%E5%A4%A7-%E6%9D%9C%E7%89%B9%E5%B0%94%E7%89%B9%E5%92%8C%E8%92%8B%E4%BB%8B%E7%9F%B3%E7%9A%84%E7%A7%98%E4%BC%A0%E5%BF%83%E6%B3%95-d1dd9e3b48f2#.qz2j1rf7h


國關現實主義大棋黨的首領,縱橫捭闔指的就是這類人。可惜只有在實力相對均衡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和春秋戰國的國際環境下才最有用武之地,美國80年代後一家獨大,不再需要這等老人了。

左派以為是他們的範式勝了,其實不過是國際環境改變了。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民族,驕奢淫逸,只會居高臨下指指點點,沒有硬實力的背書,頃刻之下就會被蠻族顛覆。

在世界體系逐漸分崩離析的當下,基辛格的重要性就顯示出來了。


兩點原因:

第一、頭腦聰明且經驗豐富,他本人就是美國對外政策和國際關係的大家(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際操作上),對於美國政府來說,這就是個活資料庫加頂級智囊。

第二、長年的高級官員經歷使他與很多國家政府建立了極佳的私人關係,這種關係的親密和一貫程度是輪流坐莊的美國政府比不了的。尤其在中美關係上,在tg眼裡他比美國政府可靠且更容易交流,而事實也是如此。

以上兩個特點使他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有價值的政治掮客,尤其對於中美來說,他的存在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其他的諸如猶太人背景算是加分項吧。


他的影響力是中國人想像出來的。

他在中國被人們捧上天了,在美國毀譽參半而已。

中國人一個是見識少,一個是奴性,總喜歡把名人當成傳奇、偉人。


因為還活著!!!

——所有還活著的比較老資歷的人都有巨大影響力,無論在哪個方面。

【其次因為一直得到認可吧,積累了巨大聲譽】

【況且這又是個技術活,可能別人偷不走他的技術吧】


那你看,英國隊伊麗莎白,俄羅斯隊戈爾巴喬夫,還有中國隊的ta


如果你對歷史上所謂的「國士無雙」感到陌生,那麼你看看基辛格,那就是美國的國士無雙。


你參照風清揚就對了


《論中國》和《世界秩序》: 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嗎?

原創 2017-08-31 李驥 狐狸獵手

前些天看過一篇明顯左派的文章,大意是煽動中美仇恨,將美國人的內政外交的諸多舉措都全盤解釋成與中國為敵。按作者的説法,美帝,就是一個惡魔一般的存在。

好在也不是所有美國人都被惡魔化了的,文章放過了兩個人 --- 「只有斯諾和基辛格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説起「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眼前浮現出許多名字 --- 斯諾、斯特朗、史沫特萊、西哈努克親王、薩馬蘭奇。的確七十年代的《人民日報》也的確將推動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尼克松和基辛格奉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年輕時的西哈努克親王

但四五十年都過去,還要去食當年《人民日報》的牙慧嗎?

也是巧了,後來又讀到一篇明顯右派的文章,這次基辛格博士再沒那麼幸運,他被斥為被 ZhG 收買的「赤化分子」。

讀這樣的文章的確是讓人不服不行:世間萬事,總能被上述兩類低智商人士簡單粗暴納入自已狹隘的價值觀;古今中外不管是誰,只要卷進他們的話語體系中,不是英雄就得是混蛋。

那麼基辛格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是「老朋友」還是「親共分子」?最近讀了他的兩本著作 --- 《論中國》《世界秩序》,倒是要來白扯一下。

務實外交

在基辛格和周恩來的積極斡旋下,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邦交實現正常化,中國開始走出與西方對立的孤立狀態,後來的改革開放也才成為可能。

1972年尼克松訪華

但外交本質上都是利益的博弈,將中美關係正常化理解成政治家對對方的「親善」就大錯特錯了。

在《論中國》里,基辛格重點回顧了中美關係正常化這一他外交生涯中最大的成就。讀完就會明了,中美之間結束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外交上走到一起,其實無非是符合雙方制衡蘇聯的戰略需求而已。

其時冷戰正是最冷的時候,意識形態上站在一個陣營里的中蘇兩國關係已經破裂。蘇聯屯兵珍寶島的時候,中共最高當局心知肚明:中國最大的威脅,不是美國,是蘇聯。

1969年珍寶島對蘇自衛反擊戰

而共和黨總統尼克松是個務實的人,不唱那些意識形態的高調。(他可能也是過於務實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才踩進了水門事件的紅線)他的幕僚基辛格讓他明白,只有聯中抗蘇才是削弱瓦解對手的上策。

所以意識形態的調門再高,遇上地緣政治層面的國家利益衝突,最後還是只有靠邊站。

只是從毛到周,從尼克松到基辛格,都是些務實主義的人。是「務實」這一共同的價值觀讓他們能走到一起,一起「明智」地把這件大事辦了。

他們可能當時不知道,他們辦的這事,其實奠定了後來五十年的世界秩序。

「權力」與「合法性」

基辛格不僅是外交家,他對人類歷史上的政治秩序和外交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反映在《世界秩序》這本嚴謹的政治專著里。

在他看來,人類歷史上的「政治秩序」其實只有一條法則:

權力與合法性的角逐和此起彼伏,鑄就了人類歷史上的「世界秩序」

所謂「權力」,就是「槍杆子」,就是「打天下」,以強凌弱、以大吃小,不講主義只講拳頭,槍杆子裡面出政權。

所謂「合法性」,就是「筆杆子」,就是思想、宗教和精神層面的信仰,就是各種政權賴以生存的各種「主義」,就是中國人説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里的「道」。

古今中外的政治秩序,沒有「權力」和「合法性」的統一,最終都是不會長久的。

這一點Mao知道得太清楚。他不僅掌握了巨大的權力,更自以為掌握了先進的「合法性」,於是才會無比傲嬌地批評前輩: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要説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就一代代英雄偉業,推動和穩固大中華的政治秩序,沒有治國理論的「合法性」,那是對歷史的無知;倒是成吉思汗先生鐵蹄踏遍亞歐大陸,廣播其精子以至改變了亞歐人種基因,最後也沒能建立世界性的蒙古帝國,的的確確是差了文化和「合法性」這一塊。

看透這一點的基辛格,自然能跳出意識形態的束縛,與紅色中國這個意識形態的敵手中找到溝通語境。這是他的政治智慧,與他感情上是否與中共親善無關。

均勢哲學

六七十年代冷戰漩渦中的美國,很少有人能悟到:意識形態並不是主導國家關係的最主導因素。那麼為什麼是基辛格悟到了,並能使之成為國策呢?

這也許與他的猶太人出身有關。這個千年來顛沛流離的民族,在各種苦難中孕育了他們的生存智慧和務實哲學,也許也為基辛格思考國際關係提供了思維基因。

但更重要的是,基辛格相信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為代表的均勢哲學。

《世界秩序》開篇説:

從來不存在一個真正全球性的『世界秩序』。當今時代的所謂秩序源於近400年在德國威斯特伐利亞召開的一次會議。

這個會議説簡單點,就是1618-1648英法兩個歐洲國家集團為一些説不情道不明的「合法性」問題幹了三十年仗,結果整個歐洲被戰火所毀,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疲憊的各國君主終於説:「咱們別TM打了,反正誰也打不過誰,和談吧!各自劃個邊境好好獃著吧。」

威斯特伐利亞合約

這就是人類執著「權力」和「合法性」的大旗進行了幾千年無休止的戰爭和相互殺戮後,終於學到的一個東西 --- 國家之間不能相互侵吞和征服的時候,就需要維持一種均勢。

基辛格認為這是現代國際關係和世界秩序的起點:

「 威斯特伐利亞會議建立的和平反映了各方對現實的妥協,而不是一種獨特的道德洞察力。它以一個由獨立國家組成的體系為基礎,各國不干涉彼此的內部事務,並通過大體上的均勢遏制各自的野心。.....

從這個意義上講,歐洲為結束自己大陸上的戰禍所做的努力預兆並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對絕對價值做出評判,轉而採取務實的態度接受多元世界,尋求通過多樣性和剋制漸漸生成秩序。」

的確,人類從來沒有建立過任何「世界帝國」,威斯特伐利亞「聯合國大會」之後的幾百年的歷史,其實可以説就是國家間均勢失衡和重建的歷史。

例如二戰後幾十年的起伏動蕩,就需要從兩種意識形態,以及歐亞美三大洲各種國家力量的均衡角度去理解。中美蘇之間微妙而兇險的均勢關係的失衡,是解釋朝鮮戰爭、中蘇衝突、中美建交,甚至對越自衛還擊戰這些歷史事件後面的大邏輯。

而蘇聯解體後,世界的均勢被打破,到現在亦未穩固重建;加上崛起的中國這股力量,世界秩序的變化還會深遠,凡人如你我其實並看不太清。

只是未來的世界秩序無論如何起伏,還應該是奔著「均勢」這個總原則而去,這點還是可以肯定。

說回基辛格。讀過他的兩本書,你會了解他作為美國的外交官,肩負美國的利益,並非對中國抱有簡單好感的「老朋友」。他對中國可以説是友好和客觀的,不存偏見而已。

奔走於中美兩國之間的基辛格是一個冷靜務實的技術官僚,閱盡外交風雲的他,對政治角斗後面的歷史規律有清醒的認識。他推動與中國的親善,也並非是因為思想被赤化,而是因為他了解,與中國親善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歷史規律。

所以網上憑一腔廉價的熱血瞎BB的人可以休矣, 多讀點書比什麼不好?

[FIN]


中英美都很長壽啊


真實買書來看就知道,基辛格懂個毛線的中國,他唯一能說嘴的是跟住了尼克松開啟中美往來大門,又因為他的年輕得以與五代中國領導人都有所來往,那些親身經驗才是他唯一能說的罷了。


每當我看到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又出現在新聞聯播里的時候

我真的很詫異

他咋還沒死啊?

真是高壽


基辛格是在美國一個備受爭議的人,他的很多外交政策都是見風使舵利益至上。在尼克松年代他的影響力確實很大,曾經被譽為尼克松政府的影子總統。近年他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中國政壇把他塑造為一個中國人民的好朋友,中美建交的第一功臣。基辛格有個智庫,在中國還出了很多書美化自己。但是單單在美國政壇的話,他的影響力大不如前了。其實這也很正常美國智庫很多政客也很多,每個政府每一個政策的制定都涉及利益的分配,不存在一個人主導一切的可能性。中國利用基辛格主要是塑造一個中美友好溝通形象吧。


首先題主從哪得出的結論,從歷史課本嗎?巨大影響力.....提問前先確定是不是,只是基辛格對中國歷史確實意義不一般...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外媒稱基辛格制定美俄接近計劃:通過俄打壓中國」?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學者 | 外交活動 | 基辛格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