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和「信天翁」的命名有沒有關係?
還想問,信天翁和白頭翁的中文後綴為什麼叫「翁」?請問命名為「翁」的緣由是什麼?百科顯示這種鳥拉丁學名後綴為albatrus,聽著也不像「翁」字 。還很好奇信天翁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什麼時候有的中文名?跟黃土民歌信天游有沒有關係?查資料似乎是日本和台灣那邊才可以見到短尾信天翁,內陸似乎難見到。也不知道內地是否普遍見到信天翁並有約定俗成的命名?
信天游與信天翁的名字,沒有關聯。信天游,據信是一種民歌形式,發於中國西北。地區位處東亞內陸,距海相當遠,不可能出現信天翁Albatross這種海鳥。故兩者之命名只因取信天兩字之寓意,偶然發生重複,其餘沒有任何關聯。信天翁此一名字來源,是有一番曲折的。原則上沒錯,翁字緣由是白頭的鳥,像是白頭翁。但是信天翁這三字不是這樣來的。後面再來解釋。先知道信天翁的古代名稱吧——
(抱歉這兩字已經在中文之中滅絕,連繁體字型檔中也瞭然全無。所以只能用圖檔轉貼,尚不知是否貼得成。)
上面兩字據信是古人稱呼西太平洋,即中國外海包括黃海,東海分佈極廣的黑腳信天翁,所用的字。音同=離 - 流。是由日本的鳥類學家在古書中爬梳出來的。冷僻到連康熙字典都沒收錄了罷。那至於信天翁這三個字是如何成為Albatross近代的專有約定俗成的命名呢?
北宋文人晁說之,嵩山文集卷四:
「黃河多淘河之屬。有曰漫畫者。常以觜畫水求魚。有曰信天縁者。常開口待魚。」亦即有種叫做漫畫的鳥是不停地涉走,用嘴喙在水中畫來畫去以抓魚;另一種叫做信天緣的鳥則是站在原地張口等魚來。
其後,南宋洪邁「容齋隨筆」中,有一篇「瀛莫間二禽」,也記載著信天緣與漫畫兩種鳥類。對其覓食行為也作了生態記錄。
南宋詩人樓鑰,於其文「書張武子詩集後」中提到信天翁三字:水禽有名信天翁者,食魚而不能捕,兀立沙上。
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中,將樓鑰文章與晁說之文章作了結合:攻媿記張武子之語,水禽有名信天公者。按晁景迂集,黃河有信天緣,常開口待魚。
由這些文章的鏈接,我們可以相信這三個名稱:信天緣,信天翁,信天公,皆指同一種鳥類。
然而信天緣到底是什麼鳥?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又案晁以道(晁說之)雲鵜之屬有曰漫畫者,以嘴畫水求魚無一息之停。有曰信天緣者,終日凝立,不易其處,俟魚過乃取之。所謂信天緣者,即俗名青翰者也,又名青庄,此可喻人之貪廉。
信天緣俗名青翰,又名青庄。
清乾隆時期所完成的【鳥譜】,其中第九冊便收錄了信天緣/青翰/青庄的文字形容,外加畫得相當好的一幅蒼鷺圖。
沒錯。原來自古以來人們所說的信天緣/信天翁/信天公所指的,就是「蒼鷺」Grey
Heron。
為何今日信天翁之名卻套用於Albatross?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誰所為?
解答很可能出現在東瀛日本。請看下圖。這是一幅錄於梅園禽譜之中的鳥圖,圖中所畫的鳥栩栩如生,相當精緻準確,乃今日所稱之黑腳信天翁。圖上寫了不少文字,或可參考,解釋這一切。
左上角放大後很清楚地看到所錄之文字內容,第一段全是漢字,與洪邁的容齋隨筆—瀛莫間二禽一文完全相同。由此可見容齋隨筆一書流傳甚廣,想必日本來的留學生多有帶回。
此畫收於梅園禽譜,作於1839年,裡面記載了大量的鳥類舊時名稱,有許多來自中國。居於承先啟後的地位,影響力應該頗大,因此推論,在大量接納西洋文化的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鳥類學家必會急於制訂統一的鳥種名稱。有可能,基於梅園禽譜,Albatross被冠以「信天翁」三個漢字為名,應是很自然的結果。
同樣的時期,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當中。敵人都打到大門口了,活都活不下去了,哪管得到什麼統一的中文鳥名呢?事情一再耽擱,直到二次大戰結束。雖然分成兩岸,不過兩岸對Albatross的中文名,毫無異議地,一致參考了奠基已久的日文漢字命名。
採用日人的漢字命名並沒有什麼錯。應該是有兩大主因,其一,古書中找不到明確指涉Albatross的名字。其二,這是個優雅具文學氣息的名稱。而且與這種鳥在陸地上的表現——呆呆笨笨的,見到人類來也不飛逃——相符合。
最糟的是,就連日本人自身,都以為這個名字,是中國人取的呢。
謝謝邀請。albatrus 的 alba 就是白色,描繪色彩。翁從羽,本來就是羽毛(脖頸上的),後來指老翁。信天翁的翁大概是說白髮很像老翁,和信天游一樣信表示隨意遨遊(信馬由韁),這是一點猜測。
推薦閱讀:
※國外有哪些大學名字不錯實際野雞?
※血型的名稱(A、AB 和 O 型)有什麼來歷?
※為什麼眾多瀏覽器的shockflash文件夾的上級文件夾叫做pepper data,辣椒/胡椒數據?
※給一個有社交性的手機應用命名時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