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是怎麼決定做成什麼樣子的?

如題,

為什麼有的葯做成膠囊,有的做成沖劑,有的做成糖漿,有的做成藥片?


謝邀

藥品的理化及生物學特性是決定劑型,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樣子」的主要因素。

對於正常成年人來說,大部分藥物比較方便的給藥方式當然是片劑、口服,這也是口服藥當中應用比較多的一種劑型。然而有些藥物並不適用這種方式。

比如胰島素,口服後在胃腸道就分解消化,失去生物學活性了,所以目前沒法口服,一般得注射(外國正在開發吸入劑)。

比如萬古黴素,口服後在胃腸道不吸收,因此僅能用於治療胃腸道細菌感染,對全身性的細菌感染必須注射。

比如沙美特羅替卡松吸入劑,主要在呼吸道發揮作用,要求吸入的藥物較少地發揮全身作用,因此採用吸入方式給葯。

那麼在口服藥物中,為何有的做成片劑,有的做成膠囊呢?

膠囊有一些好處,比如有的藥物很難嗅,如果做成片劑你可能碰都不想碰,有的藥物常溫下是液體(比如維生素E),需要做成膠囊以供口服。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膠囊劑製造成本比片劑低。

糖漿劑則有一種特性,它是甜的,可以供有些不愛吃藥的兒童使用。除此之外糖漿劑並非一種很通用的劑型,在西藥成人劑型中並不多見,因為是液態,也不方便攜帶。

而顆粒劑又解決了糖漿的一些問題,顆粒劑也可以做成甜的,而且運輸狀態下是固體,比較方便攜帶。

糖漿劑和顆粒劑在成人(西藥)當中並不常用,因為很多含糖,如果患者肥胖、有糖尿病之類並不適用。

所以藥物製劑主要任務就是把這種藥物製成安全、有效、經濟、依從性好(盡量方便患者使用)的劑型。


Lz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指藥物的劑型的選擇。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的劑型有片劑,注射劑,膠囊劑,溶液劑等等。

在藥物劑型的設計上,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藥物自身的因素,藥物的溶解度,刺激性,滲透性,穩定性等等。舉個例子,比如說,生物藥劑學中非常重要的bcs分類(生物藥劑學分類),就是通過對藥物的溶解性和滲透性把藥物分成4類。其中第4類藥物為低溶解性,低滲透性的藥物。這類藥物一般就不會把它設計成口服製劑,可設計為注射劑等。再比如說,青黴素這種抗生素,穩定性差,遇水容易分解,分解後不但藥效差了,還會生成過敏原。所以,青黴素肯定是不能設計成一般的液體製劑和固體製劑的。所以人們就把它設計成了粉針劑。

考慮完藥物的因素,我們還要考慮人體的生物因素。人體口服,進入體內的東西,在胃腸道吸收後(這裡主要指小腸),會進入肝門靜脈,運輸到肝,進行生物轉化。所以很多藥物,口服吸收後會被肝所轉化,從而失去藥效,這稱之為肝首過效應。所以,人們把容易被肝首過的藥物,設計成其他劑型,避免肝首過。比如說注射劑,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氣霧劑,通過肺泡吸收,栓劑,通過直腸吸收等。

再者,還要考慮人體的順應性,比如老年人和兒童不易吞服藥片,所以可以設計成液體製劑。還有,急救的藥物需要設計成注射劑,起效快。還要考慮成本等等。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了。


推薦閱讀:

痛經吃什麼葯好?
希愛力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據說使用者普遍頭痛,是不是?
Gefitinib tablets IP Geftinat NATCO 請問這是什麼葯?對肺癌的治療療效如何?
同時吃興奮劑和鎮靜劑會有什麼後果?
懷疑家人被藥品傳銷組織騙了!!求問這個東西是真的嗎?怎樣勸說家人停止賣葯?

TAG:醫藥 | 藥物 | 藥學 | 膠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