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知乎上的回答會在文末加一句「感謝閱讀」?是真的在感謝還是僅僅一種行文習慣而已?

今天看了@徐博聞 的幾個回答,都在後面加了四個字,感謝閱讀,頓時覺得很暖心,不過又突然想到,這事是不是僅僅一個行文習慣而已,隨手加上去的?


謝邀。

1,「感謝閱讀」的意思,就是我感謝讀到了我回答的最後一句話的每個人,

本來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加上生活節奏快,大家的時間都不多,

知乎用戶上千萬,每天新動態上百萬,能願意花時間看完我回答的,就是給我面子,

看完以後是直接關掉窗口退出,或者點贊點感謝,或者反對加沒有幫助,或者來我的評論區里罵我,都是你們的自由,我管不著,

我要管的是我自己,於我個人而言,覺得需要對你們花時間讀我回答這件事表示感謝。

2,另外一層意思,也是感謝知乎這麼一個平台。

人人微信微博QQ空間,幾年前的我都有用過。

事實上我是一個思維跳脫、廢話巨多的人,由於人丑不好發照片,

所以有時喜歡髮狀態,有時喜歡發感慨,相同的是,我發的都只能是文字。

有時候看著自己寫出來的一長串東西擺在微博那裡一個周0贊0評論0轉發,心裡蠻失望的。

因為像我這麼裝逼又自戀的人,有時會需要外界的認同或者鼓勵讓我有繼續寫東西的動力,

後來我發現,我以上的這些心裡需求,在人人微博微信QQ空間任何一個平台都沒辦法得到,

我發現大家都在看自己的、發自己的、講自己的,雞同鴨講,吝惜交流、吝惜點贊、吝惜評論,

而且我由於說得多寫得多,早幾年在QQ空間里被貼上了「小憤青」、「閑的蛋疼」的標籤,這顯然是我排斥的。

有時候你會發現即使是生活中和你關係最好的人,也未必能懂你所說,

就像梁邊妖如果把他跳脫的想像力完全釋放到生活中,相信全宇宙也沒有幾個人能接招。

差不多是這種失落感。

當然我的雞雞還是比他小的。

所以只有知乎。也謝謝知乎。

3,來這裡以後我發現,我可以在這裡寫足球、寫籃球、寫水利、寫故事,寫任何我想寫的東西。

會有人來評論和點贊並且告訴我,你寫得真吉拔爛,我會想,哦,那意思是在他看來我可以其實寫得更好。也可能會有人誇我,你寫得真好,我會想太好了,我那麼自戀的人,多誇我一點又不會死,親。

我在這裡真正做到了「悅己」,寫啥都是讓自己開心的,所以寫完以後加一個「感謝閱讀」,感覺善始善終,如同高僧圓寂一般,立刻進入賢者模式,我就可以專心地關掉知乎去看論文了。

4,以前我讀yol叔的答案,覺得特別有味道,我覺得,卧槽,寫得太他媽好了,連「操場跑步為什麼是逆時針」這麼扯淡的問題都能答得像模像樣,一定是有什麼我不知道的超能力。

多看了他的幾個答案以後發現,原來是因為每篇回答前面的「-」和文末的「-」給了我一種很酷的感覺。

以前在知乎日報上經常看到有個人答籃球的題目,寫得賊好了,而且會在文章的最後加一個以上,或者以「大致如此」結尾。

我覺得,卧槽,寫得太他媽好了,給我一種200公里時速突然踩了一腳急剎車的感覺。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人叫張佳瑋。

而且他總是以謝邀開頭,比那些把正常的「謝邀」兩個字打成「蟹妖」、「瀉藥」這種亂七八糟開頭的人好多了。

我就想,什麼時候有人邀請我答題了,我也要以完整的「謝邀」開頭,然後想一個一看就知道是yol叔的「-」的那種帶著個人色彩的結尾。

那真是酷爆了。

5,

其實「感謝閱讀」的下一句是「你開心就好,點了反對啥的,也不用專門來評論區告訴我了」。

因為。

我太懶了。

只能挑閱讀理解能力正常的人回復。

感謝閱讀。


本來一句話能說明白,非得說個一千字,還得配上各種圖。最後抱著內疚的心情加一句"感謝閱讀"。阿彌陀佛,善齋善齋。


我每次用郵件投簡歷的時候,在郵件正文最後,都會加上一句: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閱讀。

我覺得這個是有別於常人的細節體現,很多時候,可能就是這樣一句話,讓別人記住了你,以及對你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所以知乎上回答問題也是!


其實,就是感謝一些真正耐心看完你寫的答案,真正聆聽你講完某個故事的人,特別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尊敬並感謝這些聆聽者的存在與鼓勵。

所以,我每次心血來潮寫長文回答的時候總會加上「謝謝閱讀」這四個字,逐漸地也成為了行文習慣。

不覺得傳遞溫暖是一種很美好而又很簡單的事情嗎?比如這樣 :

謝謝閱讀。


就當是出於禮貌吧,別管是不是真心的。一般來說,能看到最後的,都是比較贊同或很贊同你看法的人,要是不贊同的話估計還沒看一半就開罵了。

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別都刻意去加這麼一句,別讓它也成為」知乎體「的一員。


推薦閱讀:

父母用言語傷害孩子,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件物品。那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應該怎麼樣和他們相處?
殘忍!29歲後奶奶開摩托車碾壓孫女
謎團密布的昭和末年 —— 格力高?森永投毒案(解謎篇 上)
造成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繁榮和隨後的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麼?
第-5篇 洗洗睡吧,罵得越多,越適得其反

TAG:知乎 | 生活 | 人際交往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