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於有阻尼的真實振動,當驅動力的頻率略小於固有頻率時,系統的振幅達到最大值?

這是人教版物理3-4課本中一個小字部分的說明,今天有同學問到,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高中物理嗎?那麼對孩子說的話,點到為止即可吧。

這個點其實就是:共振的模式不止一種。穩定受迫振動下只有速度共振的頻率才等於系統的固有頻率,而位移共振的頻率要比固有頻率略小。

其實高中教材裡面對「共振」的介紹很模糊,而且不同版本的教材說得也有點出入。這個編寫教材的人可能也很糾結,因為一旦寫的比較深了,那麼就難在初等數學範圍內解釋清楚了,所以才會這樣的囫圇。

在振動過程中,在橫軸兩側來回跳動的物理量有很多,比如:

1)振子位移;

2)振子速度;

3)振子加速度;

4)……

所以一個振動過程其實可以看作位移振動、速度振動、加速度振動等等的總和。所以實際上受迫振動的「共振」的概念,其實也是根據不同的物理量來規定的,分為:

1)位移共振:系統在受迫振動時,位移振幅達到最大值的現象;

2)速度共振:系統在受迫振動時,速度振幅達到最大值的現象;

3)加速度共振:系統在受迫振動時,加速度振幅達到最大值的現象;

4)……

中學教科書上所指的「共振」,就是指位移共振,也就是位移振幅達到最大值的現象。那麼,這個共振的頻率是要比固有頻率小的;如果說的是加速度共振的頻率,那麼就要比固有頻率大。

給學生們解釋到這一點我覺得就差不多了。

========================分割線========================

接下來說說為啥。其實這個的原因有點大學物理的動力學基礎的,仔細想想算算就能明白,並不需要物理學科班來解答。

隨便設一個簡單的振動系統,比如下圖:(手邊電腦沒有太合適的軟體,拿畫圖了)

一個物體質量為m,在輕質彈簧鏈接下(F1=-kx)做有阻尼(F2=-cv)的振動。這時給它施加一個周期性的強迫力F3(=H·cospt,這裡面的p就是強迫力圓頻率)。依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ma=F

mfrac{d^{2}x }{dt^{2} } +cfrac{dx}{dt} +kx = Hcospt

兩邊除以一個m有:

frac{d^{2} x}{dt^{2} } +frac{c}{m} cdot frac{dx}{dt} +frac{k}{m} cdot x = frac{H}{m} cospt

設一下:c/m=2β,sqrt{k/m} =omega ,H/m=α

那麼有:

frac{d^{2} x}{dt^{2} } +2eta frac{dx}{dt} +omega^{2} cdot x = alpha cospt (1)

這是一個微分方程,也是為啥高中不敢說太細的原因。把這個方程解出來(過程省略,不過基本還是老方法,通解+特解),有:

x = A e^{-eta t} cos(sigma t+varphi )+Acos(pt+varphi )

當受迫振動達到穩定時,第一項可以忽略掉,則:

x = Acos(pt+varphi ) (2)

其中A就是受迫振動達到穩定時的振幅。

將(1)和(2)聯立起來就可以解出係數關於強迫力圓頻率p的方程:

A= frac{alpha}{sqrt{(omega ^{2} -p^{2} )^{2} +4eta ^{2} p^{2} } }

varphi = arctanfrac{-2eta p}{omega^{2} -p^{2} }

那麼同樣的,速度的振幅V關於P的表達式如下:

V = Ap= frac{alphacdot p}{sqrt{(omega ^{2} -p^{2} )^{2} +4eta ^{2} p^{2} } }

現在要分情況討論了:

i)發生速度共振時,V達到最大值,所以令:

frac{dV}{dp} =0

可以解得:

p = omega  = sqrt{k/m}

這是發生速度共振時,外加的強迫力所需滿足的條件。

但同時,我們再來好好看看這個表達式就會發現——這其實也是彈簧振子系統的固有圓頻率表達式。所以我前面才說,速度共振的外力頻率和固有頻率是一樣的。

ii)發生位移共振時,A』達到最大值,所以令:

frac{dA}{dp} =0

可以解得:

p = sqrt{omega^{2}-2eta^{2}   } =sqrt{k/m-2(frac{c}{2m} )^{2} }

這個就是發生位移共振時,外加的強迫力所需滿足的條件。

明顯可以看出來,這個頻率要比速度共振時的外力頻率小。

所以才會有物理書上所寫的:

對於有阻尼的真實振動,當驅動力的頻率略小於固有頻率時,系統的振幅達到最大值。


簡單說明就是:

---------------------------------------------

  1. 受簡諧振動激勵下,達到最大振幅時候的對應激勵頻率:(提問者想要的答案,為什麼就小了呢)

omega_{peak}=omega_0sqrt{1-2zeta^2}

************(注意這裡是受迫振動的情況而非帶阻尼的自由衰減情況)--&> 這點非常重要

頻率變成: (你發現相對omega_{0} omega_{peak} 變小了,因為omega_{peak} omega_{0} 乘以了一個小於1的數)----這就是你需要的解釋

---------------------------------------------

2. 怎麼來的:

EOM:

frac{x}{x_s}=frac{1}{sqrt{(1-r^2)^2+(2zeta r)^2}}sin(wt-phi)

x_s=F/k;omega= 輸入頻率(激振頻率);omega_0= 自然頻率;r=omega/omega_0

為了求x的極值,所以求駐點。分母{sqrt{(1-r^2)^2+(2zeta r)^2}}的一階導數為零,

得出的omega的值就為omega_{peak}

---------------------------------------------------------

小科普:

3. zeta 這個東西叫做 阻尼比 (damping ratio)=frac{c}{c_{critical}}=frac{c}{2sqrt{km}},都跟1比較,這個值決定了他是:

1. under damping (至少振動幾下)

2. critical damping(剛好一下從振動到停止)

3. overdamped (也是一下直接停止,比critical damping 更明顯,更慢,比如我們常見的玻璃旋轉門)

簡單講,阻尼比決定了 這個系統 在振動起來後,衰減的快慢。

--------------------------------------------------------------------------

具體的:(你的解釋就是下面豎直方向上灰色虛線的變化,不過我覺得沒必要跟高中生講吧,鼓勵他們上大學好好讀書~~)

此圖:在不同阻尼比下,系統(你可以理解成質量塊)達到穩態之後,的幅值和對應激振頻率比(omega/omega_0)的圖像。

source: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mping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mping_ratio


推薦閱讀:

原子理論有沒有可能在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晶體結構2——常見晶體實例
人類社會是初值敏感的系統么?

TAG:物理學 | 振動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