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人物》記者鯨書對歌手龐麥郎的採訪報道?是否有失媒體的客觀性?

採訪原文:http://weibo.com/p/1001643798569248246314


這兩天《人物》雜誌的一篇《驚惶龐麥郎》火了,掀起無數口水。點贊的就不多說了,我看了看,反對意見,大概有這麼兩大方面:

一,文章內容過火,彰顯記者失德,違背新聞倫理。

二,文章選題跑偏,缺乏社會價值,沒有報道必要。

上次《人物》掀起這麼大波瀾,還是因為報道袁厲害——估計很多人都忘了,蘭考那一場火,袁厲害家收養的孩子7人罹難。《人物》雜誌一篇《厲害女士》,把輿論漩渦中的袁厲害從「愛心媽媽」還原成了精於算計的市井小民,結果惹怒了很多人。

再看今天因為《驚惶龐麥郎》引發的爭議,不得不感慨,雖然李海鵬都出走了,《人物》還是這麼彪悍,兩次引發爭議的報道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因為太真實了,導致很多人不舒服。

我下面說的話,都建立在我對《人物》雜誌職業操守的信任上,換句話說,我相信他們寫的每一個字都真實有出處。如果有一天《人物》道歉說這些報道都是編出來的,那就當我被打臉,啪啪作響,不怕疼。

先說文章內容。記者鯨書對龐麥郎的描寫,窮盡了各種細節,比如床上的皮屑與指甲,比如龐麥郎在馬桶上與鯨書的對話。我看到有人據此批評說,不該這麼寫,「屋子可以用凌亂形容」。這一句評論大概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中國的很多新聞在寫作上慘不忍睹——老師沒教你要少用形容詞嗎?

很多人說這篇文章侵犯隱私,可龐麥郎先生邀請鯨書去他沒收拾過的房間,他自己一邊蹲馬桶一邊和鯨書對話,都是他的個人選擇,似乎並沒有什麼法律層面上的隱私被侵犯了。當然,有些人內心深處的道德律比法律更嚴格,但這更適合律己,不宜用來律人。

也有人說記者預設立場,行文中隱含著對龐的蔑視。我看蔑視倒不至於,但選取報道素材時的傾向肯定是有的。但人不是機器,所謂新聞的客觀性,都是相對而言的。記者當然有權力對素材進行篩選,只要所寫字字屬實就夠了。任何人說話都是一面之詞,客觀只能在言論的自由市場里實現,不能由一個上帝記者來完成。

至於說這篇文章沒有意義,沒有社會價值,純粹只是獵奇審丑,就不該刊發,恕我不能同意。剛才還要求媒體報道要客觀,轉身就要求在選題判斷上要有主見,變臉是不是太快了一點?一個媒體刊發什麼樣的報道,顯然有它選擇的理由,批評不問動機,沒必要誅心。

很多人對新聞抱有太高的期許。當年我上大學時,老師講負面報道之種種利害關係,對政府如何,對當事人如何,對媒體本身如何,我就很疑惑,報道新聞就是報道事實,怎麼還有正負面之分?如你所見,很多時候,新聞就是被這種「傳播正能量」的訴求給搞壞了。說到底,新聞最大的意義就是記錄,至於影響社會改變現實什麼的,頂多算是副產品。一千年之後,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一篇報道發生什麼改變,但有這樣一篇報道在,歷史就多了一點細節。

《驚惶龐麥郎》當然不是完美的,它只描述了龐麥郎是什麼樣,沒有回答龐麥郎為什麼變成這樣,還有很多講述龐的故事的細節多少有些語焉不詳。當然,這些已屬苛求,對記者的要求太高,目測何偉與歐逸文能勝任,鯨書畢竟只是個90後小姑娘,能把報道寫成現在這樣,已經足夠令人驚喜,至少我是給跪了。

這篇報道之所以引起這麼大風波,在我看來,主要還是貴國人民承受真實的能力太差了。平時大家看的新聞報道什麼樣呢?採訪藝人也好,領導也罷,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客客氣氣,和和美美。突然蹦出一個龐麥郎,草根成名,偏偏不是碗勵志雞湯,更像一個神經質的偏執狂。大家一看,真實世界怎麼是這德性,就覺得心裡不舒服,可世界就是這德性啊,罵記者罵媒體有什麼用?

說實話,我沒看出龐麥郎有多驚惶,倒是覺得很多評論這事的人十分驚惶。可你要知道,中國這麼大,又處在這樣一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裡,不符合常理的事多了去。你在帝都魔都可以喝星巴克吃藍龍蝦,就總有人像龐麥郎這樣活著。而且這是他的人生,他的選擇,覺得不舒服?看《新聞聯播》壓壓驚吧。

《一代宗師》中有這麼一段,宮寶森和葉問搭手前,帶著宮二去金樓,宮二問:「爹,你帶親閨女逛窯子,這是個什麼說法?」

宮寶森回答:「這世上的事,你不看就不存在啦?看看無妨。」

真的,看看無妨。


這其實是龐麥郎經紀公司為了進一步榨取龐麥郎流行價值的有一次負面網路推廣而已,認真,你就又上當了。


當記者真不容易呀。

鯨書小姐在微博聲稱報道每一個字都有錄音和其他材料為證。我相信她絕不是一個人格卑劣到公然在微博說謊的人。

突然想到報道里那些精緻的細節"馬桶劇烈抖動"、"潮濕的床單",更厲害的是她清除地判斷了傳單上花生皮混在一起的碎屑是皮屑還是硬了的。。。。

這一切錄音解決不了的文字居然都有材料為證,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才做到的呀。為了做個報道,真的太拼了。


一個14級川大空天工程核物理畢業生,卻已然不是新聞界新人,思想和筆觸都頗為出眾,和蝦米溝通的電話里,聲音細細淡淡的,尤其結尾句,很精彩,很有個性的女孩。我當然不能武斷地說這是一篇非常客觀的報告,只是我認為通過媒體感知的世界,多多少少帶著一點主觀色彩,就像曾經一度佔據主流媒體對萬惡的資本社會的批判,可惜我是堅定的市場主義者。通過官媒了解世界的朝鮮人民還以為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最幸福的國度呢。新聞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客觀,只有相對的事實,其中多少摻雜了些許態度。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要謝謝鯨書,一個有個性又有趣的女孩,讓我對龐麥郎的了解多了些,因而也覺得龐也是一個有趣的人呢。


不是採訪,是仙人跳


這是娛樂新聞

這是娛樂新聞

這是娛樂新聞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說一遍

這是娛樂新聞

新聞倫理 社會價值 ***一邊兒去


不是不客觀,這個報紙賣的就是這些低俗的東西。


推薦閱讀:

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Lee獲2016年度「圖靈獎」
為什麼互聯網巨頭做不好醫療 (2)
致敬教師節 | 上課也要用「黑科技」,扎心了老師……
習慣性謙讓在職場是一劑毒藥
隔壁茶館開張啦

TAG:媒體 | 互聯網 | 市場營銷 | 社會心理學 | 約瑟翰·龐麥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