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汽車機油更換建議周期均以行駛公里數為準,這種方法是否科學?是否存在更好的界定方法或者標準?

一輛長期在帝都堵車狀態汽車行駛了一萬公里,跟一輛長期跑高速的汽車行駛了一萬公里相比,發動機工作時間、磨損程度和機油損耗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完全按照公里數更換機油是否科學?

能否使用更科學的方法來判斷是否需要更換機油呢?比如 發動機轉速x發動機工作時間 的值,現在的ECU統計這種積分值應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了。


謝邀,題主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思考了很多。

實際工作中我見到不少里程不高而發動機磨損情況卻很嚴重的車輛,這些車往往有很多低速行駛、甚至長期怠速的工況,所以儘管里程數不高,但發動機運行時間其實很長。

所以單純以里程來計算保養間隔其實是不全面的,它不能完全反映出發動機實際運行、磨損的狀況。因而一些廠商,比如BMW上,全系基本都帶有所謂CBS(Condition Based Service),基於實際狀態的保養提醒功能,在這項功能下,不只是里程,還有包括發動機運行時間在內的其他參數也會被考慮進去,ECU會根據車輛實際運行的情況來計算距離下次保養還可行駛的里程,顯然這樣是更科學的。


換油周期詳解之二(行車狀況篇)

本文所有權歸開著寶馬去偷蔥所有,歡迎非商業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上一篇我們利用木桶理論講到了機油成分與換油周期的關係,這一篇我們來研究一下,汽車行駛狀況與換油周期的關係。

曾經有人提到過,說是合成機油使用200小時就應該換掉,礦物油則是100小時。有人問我這種說法是否成立,對於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但這種說法已經比按里程換油更接近事實真相了~

我們知道,只要發動機在運轉,機油里的各種添加劑就在消耗,其中粘度指數改進劑、抗氧化劑的消耗與機油溫度的關係非常密切。抗氧化劑的消耗量與機油溫度幾乎是成幾何平方增長的關係,而並非是大家所想像的,機油在60度工況下能用10000公里,在120度工況下能用5000公里。

這時,估計有些人該跳出來罵我扯淡了,說什麼發動機有散熱風扇,會把發動機控制在一個恆定溫度的。

聽到這裡我只有兩個字——呵呵~ 散熱風扇固然可以散熱,但散熱風扇是有局限性的,只能保證在一般駕駛工況下的散熱,如果你給我一台散熱系統良好,甚至是一台新車,我都可以保證在20分鐘之內把這台車玩到水箱開鍋,高溫報警。(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小伙買了個駕照,之前練習時最多只掛到2檔,就覺得自己會開車了,找了個工作,老闆派他去拉貨,結果這小伙一路掛著2檔就開回來了,回來後還給老闆抱怨說這車不好,車速上不去,噪音還挺大,老闆到車前一看,何止水箱開鍋,都已經拉缸了……),道理其實很簡單,只要汽油在發動機里燃燒產生的熱量大於散熱系統排出的熱量,熱量就會在發動機內蓄積,蓄積時間不用多久,輕則水箱開鍋,重則拉缸抱瓦。本文所有權歸開著寶馬去偷蔥所有,歡迎非商業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好了,既然大家知道了機油壽命和機油溫度關係重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不同行車狀況和機油溫度的關係:

一:國道、城市快速路

在這種道路行駛,一般都為勻速60-90公里/小時行駛,也就是所稱的經濟時速,經濟時速就是單位里程內耗油量最少的工況,耗油量少說明發動機產生的熱量也少,這時發動機轉速也不快,還有汽車前進中迎面而來的風(俗稱撞風),有利於散熱系統的散熱工作。因此,這是行車狀況中最理想的狀態,可以大大延長換油周期。

二:高速公路

在這種道路行駛,一般都為勻速100-120公里/小時行駛,雖然這時發動機噴油量加大,但車速更快,撞風量更多,因此機油溫度也不是太高。不過此時發動機轉速更快,某些添加劑的消耗量要高於經濟時速的消耗量,是僅次於經濟時速的行車狀況。

三:城市擁堵路段

在這種道路行駛,一般都為走走停停,平均時速不超過30公里/小時,耗油量會上升,雖然此時發動機轉速不快,無奈速度上不去,撞風量小,對散熱系統負擔很大,如果散熱系統稍有不良,很容易使水溫和機油溫度過高。

四:激進駕駛

有些人開車只有兩種操作方式,油門到底和剎車到底。明明前面不到20米就是紅燈,他非得一腳油門,臨到跟前再來一腳急剎,造成結果就是轉速表經常在3000轉以上,油耗蹭蹭上升,發動機熱量來不及散掉,水溫報警是常有的事。本文所有權歸開著寶馬去偷蔥所有,歡迎非商業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五:超短途行駛

超短途行駛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超超短途,只有1、2公里。(有人說這種距離真有人會開車么?我要說我親眼見過某小區有人開車出來在門口買套煎餅果子再開回小區的,你信么?)這種1、2公里的短途對機油來說根本不叫事,發動機還沒熱乎呢,機油壽命肯定長啊。但其實這種超短途很毀車,我在之前的帖子《為什麼很多計程車都可以做到幾十萬甚至百萬公里無大修》http://club.xincheping.com/Carbarn/Diary/6595.htm

裡面就詳細分析過。而且北方冬季超短途行駛,由於冷凝水的原因,很容易引起機油乳化。另一種超短途是3-5公里。一般車輛在20度溫度下,行駛2、3公里後達到正常工作溫度,結果這時你到目的地了,停車了……,發動機該鬱悶了,冷啟動時磨損量大,好不容易溫度剛上來,結果你!到!了!

你用了5-10分鐘時間跑完了這2、3公里,但在你停車以後,機油依舊需要5-1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來降溫到正常。也就是說,在你熄火後的這一段時間裡,發動機依然高溫,抗氧化劑依舊在消耗。如果你跑100公里,跑高速的話需要1個小時,機油冷卻需要10分鐘,那麼機油累計受熱時間為70分鐘。如果你以每次5公里短途行駛,你需要跑20次,以機油每次受熱時間為10分鐘,累計受熱時間為200分鐘。也就是說,同樣跑100公里,短途和高速使機油受熱時間相差130分鐘,約2小時。1000公里則為20小時。

六:停車怠速有些單位公車司機,和領導出門辦事,到達後領導去辦事了,司機也不敢跑遠,因為不知道領導什麼時候出來,乾脆索性就在車裡等,春秋還好,夏天和冬天必須打著車開空調呀,有時一等就是幾個小時。這幾個小時內,車輛行駛里程為0,可發動機依舊在運轉,各種添加劑依舊在消耗,(一般車輛在開空調時怠速油耗為2-4升/小時,)如果這種車還按行駛里程數進行保養,我只能說,呵呵,司機又有修理廠的回扣拿了。

估計看到這裡,很多人已經看明白了,不過估計有更多人更暈了,說我有時跑高速,有時在市區堵車,偶爾遇到個二貨還激進駕駛飆一把,這幾種情況基本都佔了,那應該怎麼確定換油周期呢?

其實,有些人已經看明白了,既然和受熱時間有關,那就和汽油消耗量有關。那到底消耗多少汽油才應該換一次機油呢?經過我科學嚴謹的公式計算和分析驗證(主要是扔骰子和胡編),小排量車使用低等級礦物油的話,應該在消耗500升左右(±50升)燃油後更換一次機油。使用高等級全合成機油的,應該在消耗700升左右(±100升)燃油後更換一次機油。大排量車使用礦物油的話,應該在消耗700升左右(±100升)燃油後更換一次機油。使用全合成機油的,應該在消耗1200升左右(±100升)燃油後更換一次機油。(註:以上推薦值數字偏向保守,具體情況還要結合車型、車況、排量等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本文所有權歸開著寶馬去偷蔥所有,歡迎非商業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考慮的太多了,咸吃蘿蔔淡操心。


推薦閱讀:

大空間三廂家轎,只需六萬起
途觀L值不值得買?小編幫你分析一二
引入汽油機缸內直噴初衷是為了解決增壓發動機爆震問題嗎?豐田一些自吸氣發動機使用直噴,壓縮比有明顯提升
百公里加速5秒9,油耗降低71% 四連環中大型SUV將上市
西域之旅,你或許需要一位這樣的伴侶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機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