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城市規劃專業學生,怎麼在生活中體驗城市,以作為自己的專業積累?
相關問題:作為一個建築系學生,怎麼欣賞、解析一座建築物,以作為自己的見識儲備?
城市規劃專業高年級學習和建築學相差較大,研究對象不再是相對直觀的單一建築。怎麼在生活中體驗城市,判斷城市設計的合理性,來作為自己的專業積累,提高自己?
謝邀。
在體驗城市的過程里增長對城市的理解,比在體驗建築景觀的過程里增長理解難得多。因為體驗的客體既然是城市,那麼需要對更大尺度的空間進行體驗,把具體的建築和空間放在城市尺度思考關係,並加上對城市的歷史、地理、文化、經濟的資料收集和消化。否則,比如你用一個晚上體驗了一個商業街,沒有然後,那你增長的頂多是商業街修詳規的理解,而不是對商業街與城市的關係的理解,我總覺得起碼修詳規不算規劃師才能做的事情,建築師一樣會做。
當我們在城市尺度討論關係時,面對具體的建築與空間,你要學會識別出一些特徵,而不是看到形象本身。看到商業街,你要看到它的興旺程度,它的業態,它的規模,思考它為什麼火或者為什麼不火,這時你要知道這個城市裡有多少別的什麼商業空間,這個城市的交通系統的狀況,這個城市的不同階層人口的分布。看到地標建築,你要看到它的選址,它的建築尺度與周邊空間的關係,它在功能上的、開發強度上的合理性,它在世界性與地方性上的取捨,不止是被它的美學感受給吸引。
簡單來說,普遍聯繫的思維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要有,資料要有。
還有,我直覺,更可能的情況是,道理你本來就知道,你在體驗城市的過程里作著思考和驗證。比方說,當你還沒學到開發強度與經濟規律的關係時,你也許看到高層建築群時,只會想到城市天際線形象或者立體構成,不會在意它們的功能,想到它們以這樣的功能與容積率存在於這裡的經濟原因。當你還沒學到空間經濟壽命的時候,你也許只看到城中村的密集和混亂,覺得必須拆除它們,最好變成公園,不會想到在它們還能賺很多錢的時候拆除它們重新建設的話可能需要把本來就高的容積率翻上兩三倍才能夠把經濟賬算圓。
這題不是我的擅長範圍,只能答成這樣,希望不至於沒有幫助。
此致。讀書和思考必不可少,嚴格地說來,在你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會不斷加深你對城市的理解。無論是閱讀與城市相關或者是無關的書,還是在周末節假日等等在城市裡閑逛,或者在參與某個項目的時候對城市的某個問題有新的思考。你所閱讀的書,參與過的研究,眼睛看到的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城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存在,而中國的城市由於一系列的原因,在飛速發展中形成了非常異質混合的城市景觀。而發生在城市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也使中國當代城市這個話題變得更為有趣。在認識城市的過程中,要想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較為準確的認識,其實和我們在對待很多其他問題的時候所需要的態度是一樣的。
首先,多讀書多思考,這裡的書包括但不僅限於期刊、文獻、相關書籍等,同時需要保持對前沿的了解,對很多現象和判斷的質疑以及反思。第二,熱愛並樂於觀察你身邊的城市,以及其他城市。每一個我生活過的城市,我都會保持近乎於孩子的好奇心,去觀察去發現,並且記錄下來。同時,由於個人愛好,去過中國絕大多數省份,並且每次有機會去到一個新的城市,總是會保持去觀察它的習慣,包括菜市場、繁忙的街道、路邊攤、公園、晚報等一些城市的細節。
第三,如果你有機會參加一些實際項目的話,請保持一顆不那麼浮躁的初心,這個在這個行業里非常重要。第四,以上所有的這些,還包括比如你閱讀的其他的有關地理、社會、人文、歷史、哲學甚至是其他純理科的書籍,都將成為你後續觀察和理解城市的重要基礎,並且這種積累和逐漸有意識無意識的增加。每一天都會發現更熱愛並且理解城市。專業視角和生活視角是兩個概念,私以為在城市中的生活體驗提供的不是對專業知識的積累,而是對專業知識所描述問題的理解。先有對知識的積累,項目經驗的積累才會在生活之中對城市有更細緻的體驗。通過更細緻的體驗來驗證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當真想通過生活體驗來積累規劃專業知識,需要先對所體驗的城市做出更為宏觀的資料搜集與整理,在對城市有一定了解、理解的基礎之上體驗城市,即不光以市民的視角,更要用規劃師的宏觀視角來理解城市。
謝邀(終於能高冷地說出這倆字)
城市規劃在大學本科的學習過程中有「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的不同階段的學習。像是我們學校的本科三年級是學習城市設計,四年級學習控規總規。我表示還處在畫圖工也就是城設階段。
城市設計在三維空間上面的體驗會比較多。在生活中體驗城市空間的好辦法其實有兩種:
第一是自己多出去走走,以自己學到的形式空間秩序等等的知識來體會這個城市的面貌、空間布局以及特色風貌,同時也別忘了自己也是一個遊客,一個使用者。以一個遊客的身份來遊覽一座城市和以一個專業相關者的身份來看待一座城市給自己的感受是不同的。
拉著自己建築學或者規劃的男(女)朋友出去旅遊,跟他(她)讚揚或是吐槽:「啊我喜歡這個街道的立面呀,貼線率高看著多整齊!店鋪門面很贊嘛。」「這片區域沒有了以前的風貌好可惜,當年作為日租界存在的時候balabala」或許普通遊客認為你倆是深井冰但是自己感覺這還是挺歡樂的。第二嘛,祭出神器Google earth。當自己沒時間沒錢沒精力去逛的時候,Google earth神器就登場了。在谷歌地球上面你可以以上帝視角來觀察某一個街區、可以開啟大部分歐美日本城市的3D建築、可以拖動時間軸看看這兒幾十年前是什麼樣的、可以進入街景模式看一看人視點的樣子。 規劃專業必備神器,你值得擁有!
看看歷史名城以及著名的城市的布局,看看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看看自己熟悉的地方以規劃視角來觀察是怎樣的存在,這都是專業積累呀。在Google earth上面逛街,也是蠻好玩的一項消遣。但是一旦你要做一份這樣的作業……
總規控規還沒涉及到,學姐只能幫你到這兒了- -。
先在這個好問題里佔個坑,等徹底交圖了再來補充一些么么噠。謝邀。
題主所提的是一個懷有浪漫主義情愫的問題。這樣的觀察-思考型積累法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該道路的起點就在某一時刻,你走在路上的時候突然意識到:媽蛋,這個地方設計的太不合理了,害得老子XXXX(可填入例如:多走了500米,等)。
城市規劃落到老百姓的生活里時,無非就是生活的便利和舒適。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題主只要注意觀察生活中不便利、不舒適的地方,思考如何改進,就已經可以獲得相當的積累了。當你知識或者專業水平到一定境界的時候, 看每棟建築物,街道腦中會不自覺浮現出, 各種3D圖紙, 施工過程, 背景什麼的,為什麼這麼規劃等等 , ,到了這個境界可以說你和業餘的人分割開了,說明你的積累已經夠了. 平時site visit 時候就多思考了.
推薦閱讀:
※靠自己做張規劃圖
※一個新丁如何在大學期間學習城規?
※上海為什麼沒有全市範圍的公共自行車服務?
※為什麼很多港口城市用磚作為建築材料?
※在城市規劃團隊(城市設計為主)裡面做景觀設計是一種什麼體驗?有什麼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