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步非煙的華音流韶系列?
01-28
我知道步非煙是想寫神,但一不小心,寫成了神經病……華音流韶就是一群槽點多得無處吐槽的神經病開會啊我的天!我從來沒見過那一篇「武俠」小說匯聚了這麼多從思維到邏輯到性格到行為都如此神經以至於我無言以對的精神病中二病患者……卓王孫是頭一個神經王,他的事迹看過書的人都知道,最後那個把女朋友送給別人睡又氣急敗壞捉姦在床真的不是作者在涮他玩兒嗎哈哈哈哈~~相思步小鸞,突破了武俠小說有史以來超級瑪麗蘇的極限……遠目,看到她們倆,我大概可以猜出卓王孫這神經王的脾氣咋來的了。不過也許他們互相影響,誰知道呢。
楊逸之,可以腦補他極品受,不過好想在他腦子裡安裝一個相思免疫器啊……
其他的不提了,大部分都比較……嗯,反正都不是正常人類。你說這是印度神話諸神,不帶這麼黑三哥的啊我去,三哥很萌的!步非煙作品最像武俠的還是舞陽風雲錄和武林客棧,裡面的人物塑造都很好,有血有肉,而華音系列最大的敗筆就是卓王孫,一味神話男主,寫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神人,導致小說華麗而空洞。武俠小說之所以為武俠,重在的是一個俠字,俠者,當有仁心,當有俠義。
舞陽風雲錄和武林客棧還是很好看的,後面卓王孫當主角之後就失去了平衡,變成了神話故事
是大寫的瑪麗蘇然而她守護了我的一個夢,奇詭瑰麗,笑哭淋漓
一開始:啊男主好強啊劇情好蘇!
後來:md神經最後:一群神經
七八年前看的小說了吧,不過耐心被磨沒掉沒有認真看完過……作者文筆是好的,詞藻華麗,符合當初那個年齡的小女生的審美(?)。但是對於武俠來說不算大氣,反倒是脂粉味兒過濃了。文筆很好,畢竟北大中文系出身,文學素養肯定還是有的。但同樣,步非煙也有著大部分女寫手的通病,那就是難以逃脫瑪麗蘇的魔爪,哪怕她是寫武俠玄幻的。相思這麼瑪麗蘇又愛作的女主角真是平生罕見,從卓王孫到楊逸之再到俺答汗再到帝迦,一大群牛氣哄哄的男人全都圍著這一個(白)蓮花一樣的女主轉轉轉。步非煙以善良悲憫來修飾相思,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可以讓這麼多人全都喜歡上她的理由,如果非要說的話除了女主角光環我實在想不出別的了……BTW,在男女主角的塑造上都讓人挺失望的,一昧神化卓王孫,然而事實上他就是個神經病。身為男主你可以彆扭傲嬌可以作,可是你不要在感情的事情上拎不清啊啊啊啊啊啊!楊靜秋璇相思琴言步小鸞還有無數龍套女,可以說男主女主都是毀在了這上面。相比起男主和女主,我覺得花音中的配角都相當出彩,吳越王楊逸之小晏郭敖楊靜秋璇等等等等,不過再好的配角也只能為主角讓路,失了幾分屬於自己的顏色。由於我是先看了玫瑰帝國知道步非煙才接著看她的其他作品,所以相比起華音里的卓秋楊相,我還是更喜歡玫瑰里的這幾個人,非常生動,沒有臉譜化也不單薄,而且現目前來看也還沒有出現華音里N角戀的狗血戲碼,期待玫瑰的後續發展。
占坑首先,非常瑪麗蘇(在《玫瑰帝國》中尤為明顯……)(步非煙本人似乎也說過她不喜歡寫成長系,所以卓王孫上場就無敵了,外加華音閣主「不敗天命」Buff……只是在結局,華音閣解體,半神的楊逸之勝了他)順便,有些人覺得神寫成神經病……我覺得此二者在凡人眼裡其實區別不大,下面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比如:
悉達多好好的王子不當,老婆孩子也不要,偏偏要出家……
(在B站上《第六天魔王》中,當波旬的三個女兒前來誘惑悉達多的時候,彈幕里馬上有人表示接受了這些「小姐姐」誘惑……)相信不理解弘一法師的人也是不少的……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獨尊的釋尊「心外無法」,無敵的卓王孫「我外無法」。比如當他發現自己的劍心中有相思時,他的想法就是把相思幹掉……(廢設《鳳儀》)再比如,有人說:「藝術就是爆炸!」那麼,炸掉宇宙這麼大的藝術……目前並沒有藝術家有這個本事。但是濕婆就有……他的檀達羅舞可以毀掉宇宙,他就是那個藝術家了……而卓王孫在故事裡充當了這個毀滅的藝術家,欣賞他帶來的破壞的結果。但是他也並不是完全的「神性」和冷血,他也會在乎一下身邊的相思,最後這兩方面的作用產生了部分的扭曲,他覺得自身周圍一切為玩物,但內心中並不是這麼想(口嫌體正直),最後造就了一個有點兒神經病的形象(在步小鸞死時和楊逸之想娶相思的時候,這種神經病達到了最大值,卓王孫變成了「魔王」。)。總之,力量與自我中心結合,產生了「霸道總裁」卓王孫。接下來,女主——聖母相思,在這個神話里類似於邪教信徒……她的信仰就是閣主,而閣主擁有絕對力量(閣主≠絕對力量,她確實喜歡卓王孫,在卓王孫懷疑她只是喜歡力量的時候她絕望了),可能她的三觀就是這麼變化了……比如摩西靠「神」把海分開了,大家覺得他是偉人,但如果「神」沒有出現,那麼大家就看見了他帶著一堆人衝進海里……類似的,閣主在的時候,相思負責了貌美如花,並且可以實現她的善良;但是閣主一走,她就開始坑人,變成了「聖母」……順便……相思你作為帕凡提化身迦梨女神的時候能打的濕婆到處跑,在這個故事裡你是不是太菜雞了一點!連功力都要指望卓王孫送!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不是你的時代嗎?!所以我覺得這個不是很構成問題……總之我也基本是當神話看的……
《紫詔天音》步小鸞這個角色剛出場的時候,我下意識覺得卓王孫是個幼女控、蘿莉控……(不是嗎?)《風月連城》《彼岸天都》《海之妖》我小學某時期非常迷推理,但我遠沒有達到可以指出作者問題的推理迷的程度……不過多討論《曼荼羅》本篇圍繞曼荼羅陣中的「八苦」展開
無綮國相思聖母再次坑人……喜舍國頊魍縣蜉蝣國《天劍倫》在印度神話里,三相神應該是禁止爭鬥的,比如黑天和濕婆打了一架,老幹部梵天馬上出來調解——這大概是一個手打頭的時候手疼還是頭疼的問題。在濕婆決定殺死達剎的時候,達剎請求毗濕奴的保護,但是毗濕奴說:如果自己和濕婆死斗,整個宇宙都將毀滅……丹真下線了順便,在印度神話中,與人間關係最大的神應該是毗濕奴卓王孫的這個問題讓我鬱悶了半天……
最後想來想去,我給出一種自己的理解吧……華音世界是英雄史觀式的,所以需要這個「第三人」放在現實里,都不一定是「人」了……太祖、慈父需要鑫胖,美帝需要天皇……鑫胖這個「第三人」現在可以說非常煩人了,但我們還必須留下這個「第三人」……總之這個想法符合濕婆這位破而後立的毀滅之神形象(嗎?)結尾「從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帶領弟子製作第一幅開始」這句話我覺得挺有意思,如果排除計算錯誤的話,這個2500年前……應該差不多是我們的時代……這是作者用心維護的世界。
因為一直在維護,
所以 版本好亂啊……
十年前左右吧,掉進華音坑,中間出坑幾年,回頭就跟不上趟了,重溫初中的舊夢因為不知如何補而失敗,大寫的不開心。
以及,自從入了印度神話電視劇的坑,腦補濕婆就會是這樣的喵喵嘴大天,末世之舞就成了廣播體操......
串戲是沒救的,我知。滿足了小女生的世界。咳咳。總的來說一個字,空,足以概括。但是細細品味這是一個女人十年的歲月構成的理想世界
從舞陽風雲錄到梵花墜影
其實我覺得字數還是太少不足以表達作者內心的世界太概括所以空再細化到每一大章以及人物角色其實人物形象還是挺飽滿的卓王孫的霸與傲楊逸之的悲與卑步小鸞的純與凈相思的善良與卑微郭敖的慘烈與救贖秋璇的慵懶與光華姬雲裳的絕代風姿等等等等其實每個人物都是有其脈絡痕迹可尋更深的,也是作者的心路歷程只是一個20多歲少女心又能有多少吸引力呢所以,華音系列始終不瘟不火。佔個坑,有空再答
暫時還沒有空,不過我要說兩句。
第一,卓王孫並不是一個空洞化的人物,華音描寫得是一個天才藝術家的自我毀滅,如果認定他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物,那整個故事就變得毫無意義,我也不知道你跑來看這本書是幹什麼的。並且,他並不男權,也不重男輕女。他只是平等的欣賞一切優秀的男女,也平等的鄙視他所認為俗氣的男女,並且,他對女性還是有一定愛護的,雖然用得方式是錯的。這樣的錯誤也發生在對小楊身上,他做了一些他認為的,會對楊逸之有利的事,楊本人並不接受。
第二,相思本人並不男權,可能她是屬於認了,無條件包容愛人的那種性格。但她屈服於的,是卓王孫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卓所代表的男權(實際上,卓本人根本不代表男權)。換而言之,如果相思愛上的是秋璇(這兩人的關係一直被粉絲所樂道),假如秋璇也一樣作,她也會同樣容忍和愛護秋璇的,跟戀人是男是女沒有關係。第一次讀步非煙還是在高中,剛開始曾經被雪嫁衣後半段極盡華麗的文字震撼了,可是轉個彎一想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卓王孫為了相思才答應照顧小鸞,然後為了救活小鸞反過來要挖相思的心??我看完只有一句exm?總的來講華音系列就是理想很美好,現實一團糟。步非煙想創造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可惜空有華美的文字內在卻是一個空殼。不得不說整個系列讀起來感覺三觀很歪,卓王孫作為主角簡直是秒天秒地的瑪麗蘇男主,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最後他身邊幾乎所有的女性都因他而死(秋璇不算,相思吉娜小鸞永樂公主,還有可憐的琴言),最讓我不能接受的是作為男主的人可以毫無人性的濫殺無辜,然後作者用一句「王者」就可以隨意洗白他的殘忍了,這難道是武俠小說應有的三觀嗎?哦我忘了這根本也不是一部武俠小說
真心太空洞了!用筆為了華麗而華麗,劇情為了神話而神話,關鍵到最後步非煙自己被自己給感動的一塌糊塗!她的作品應該是下品了
奇幻瑰麗,引人入迷。她念即她念,我想即我想。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特別討厭瑪麗蘇也不看言情小說的人會很喜歡相思。
武林客棧,步非煙武俠的巔峰。
華音,什麼中二奇幻言情本子,走遠了天舞紀爛尾了
我覺得最好的在於文筆(美),還有名字起的真好,如華音流韶,彼岸天都,風月連城,雪嫁衣等等,不好的就在於太過神化主角了。
作者太貪心,瑪麗蘇似的行文和人物塑造。空有其形不得其神。
武俠經典 但有些滄海遺珠 知名度不及滄月等人作品
以淪落魔道,添什麼不好,非要添阿三的恆河水,滿身屍臭。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文革時期地下文學對新時期文學的影響?
※汪曾祺:在字裡行間發獃
※張嘉佳、郭敬明這類作家和賈平凹、余秋雨這類作家差別在哪裡?
※如何評價《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