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朝的請安姿勢是怎樣的?

以婦女為主。


某sefu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掃了一眼,都是好幾年前的了好不……題主也都不知道去哪裡了……

既然題主說的很明確是女性的請安禮,於是簡單說一下好了。

清代旗人女性的請安禮一般來講跟其身份有關,不同身份、不同家世的人,行禮的情況各不相同。

宮廷:清初的宮廷如何,目前沒記錄,從有記錄的清中期來講,宮廷女性的正式請安禮是跪禮,如晨昏定省的給長輩和主子、皇帝請安,這個都屬於正式請安,都用跪禮。日常的常禮,即見面禮,后妃間似乎可以用蹲禮,后妃跟皇帝如果已經在此天內進行過請安禮,那麼也可以用蹲禮。其他的如問安禮等都很隨意,蹲禮採用宮廷和王府特有的蹲禮形式。

王府:王府的女性,幼年的時候以跪安為請安禮,長大之後才用蹲禮。其他的如問安禮等都很隨意,蹲禮採用宮廷和王府特有的蹲禮形式。

普通人家:普通人家的女性似乎沒有向長輩行跪禮請安的,從小到大都是用蹲禮,不過普通旗人的蹲禮和宮廷、王府的蹲禮有些區別。其他的問安禮等都很隨意。

然後具體說說動作。

跪安就是雙腿安,很簡單,就是兩條腿依次跪下(順序比較隨意,目前大量記錄中先左先右其實都有。)雙腿都跪下之後,立即自動起身。

蹲安則分兩種宮中和王府的,還有普通人家的。

宮中和王府的:在受禮者正面或稍側立正站穩之後,雙手放於自己左腿或左膝之上,右腿後撤半步,雙腿屈膝下蹲,至較深的程度(但是絕不如某些清宮戲那樣全蹲),同時口中稱詞請安,蹲後自動起身,恢復立正姿勢。整個過程動作較慢,行禮者略微低頭以示謙遜,上身保持直立。

普通人家的:在受禮者正面或稍側立正站穩之後,雙手放於自己左腿或分置左右兩腿之上,雙腿併攏,直身一蹲,同時口中稱詞請安,蹲後自動起身,恢復立正姿勢。整個過程快速簡便,略微低頭以示謙遜,上身保持直立。

大概就這麼多,其他的扶鬢禮、退步打橫、拉拉禮(執手禮),都不算是請安禮的範疇。


我猜想,大概是問滿族的禮節。

【要仔細註明問題啊!】

1.見面禮:

打千兒俗稱「單腿跪」、「扛肩膀頭」,滿語稱「埃抗搭拉米」。遼金時代的古禮,延續到清朝時期仍在使用,是滿族男子下級對上級或對尊者的禮節。施禮時,凡穿箭服或袍褂的,要先彈放下袖頭,左膝前屈,右腿後彎,左手扶在左膝上,右手下垂,頭頸與上身略向前傾,口稱「給某某請安」。

問安禮也叫請小安,其動作是垂手站立,低頭唱喏,問「賽音」。「賽音」是滿語,即問安的意思,平輩見面,常施此禮。

跪安禮也叫「跪拜禮」,是滿族男子的請安禮。跪拜者垂手低頭來到受禮者面前,雙手扶住雙膝,然後雙膝跪地,口稱「給某某請安」,隨著話音落地站起,走到側面站立。

「蹲安禮」俗稱「半蹲兒」,這是滿族女子對長輩的請安禮。行禮時,雙腳平行站立,兩手扶膝弓腰,膝蓋略屈如半蹲狀,口稱「請某某大安」。昔日滿族婦女早晚向公婆請安或拜見賓客、長者時常施此禮。清中期後,這種禮節逐漸被雙手放在左側腰際、身前屈、腿稍彎的施禮所取代。

「叩頭禮」與漢族的跪拜禮相似。

「撫鬢禮」俗稱「撫鬢兒」,是滿族平輩女子之間請安的禮節,方法是,以右手於額前,手心向外,撫額三下,同時向對方點幾下頭,眼睛看著對方以示問候。受禮者同樣以撫鬢禮回拜。

【滿清每日早起要給父母請安,溥傑《回憶醇親王府生活》說這是遵守儒家所謂的「昏定而晨省」恐怕是想當然。】

【《滿族文化史》 張佳生描述,滿族女性之禮節,平時行「蹲安禮」,俗稱「抹鬢角」,雙手按腿下蹲,叩首後,以右手於額前(手心向外),抹三下鬢角。這個應該是誤將兩禮綜合。男子之禮節,俗稱「打千兒」。竟然引用宋人洪皓的《松漠紀聞》。「一足跪,一足著地,以手動為節,數止於三。」 而原文是稱「契丹」,應該是遼金的古禮,到滿清發生了變化。清朝離我們且近,應該不會遺誤到這樣的程度。】

PS: 宋.洪皓.《松漠紀聞》原文:契丹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著地,以手動為節,數止於三。

2..告別禮,主要有打橫、親面、相抱、執手、鞠躬、作揖等。

打橫又叫退步打橫,是客人臨走時向主人行的告辭禮。客人走時,主人要送至院門外,客人與主人告辭時,回身退後一步,雙手貼身橫走一兩步,然後向主人點頭,表示向主人致敬辭行,主人抱雙手點頭表示告別。

親面客人向主人告辭,互相擁抱時要貼面相親,以表達內心的深情。

告別禮中的相抱禮與見面禮中的抱腰禮相仿,執手禮、鞠躬禮、作揖禮相同。


推薦閱讀:

為什麼觀世音要避諱李世民而改稱觀音?
你收到過哪些驚喜或者奇葩的婚禮伴手禮呢?
你們怎麼看待海南人管內陸的叫「大陸仔」這個習慣?
如何看待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
為什麼一個熟人群體中,成員們會以「傻逼」等貶義的辭彙來相互稱呼?

TAG:習俗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