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世界的「電源」圖案都是一樣的?
如圖。以及為什麼這麼設計?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Patrick Zhang 張工提到了這個符號是國際標準,那麼這個符號是怎麼成為標準的呢?
(圖片來源:http://Google.com)谷歌搜索 「電源按鈕」,幾乎所有的按鈕上都是一樣的符號。
走進紐約第六大道旁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你會在第二層吃驚地看到一個巨大的「藝術品」佔據了一整面牆:一個電源符號。
(圖片來源: http://Wikimedia.org)巨大的電源符號,同室展出的還有電郵 @ 符號 、版權 CC 符號,和可回收符號(這裡沒有照到)。同層常年展出一些經典設計,包括 Kikkoman 的醬油瓶、可口可樂的標誌等等。
(圖片來源: http://MoMA.org)從外景看博物館裡的電源符號,旁邊還有表示位置的小紅圖釘(應該叫大紅圖釘,笑)和一幅航班時刻表。
它們和上面一張照片里的電源、 @、CC 符號一樣,都充分詮釋了「現代藝術」的一個關鍵意義:用最簡單、最通用的方法,以最高的效率向所有人類表達同一個意思。如今這樣的符號隨處可見:保存、分享、Wi-Fi、不一而足,而且現在我們還給了它一個新鮮名詞:「扁平化設計」,但所有這些的始祖,大概就是這個近五十年前的電源符號吧。
(圖片來源:http://icons8.com)扁平化設計中的「1em」流派的圖標舉隅。「1em」指圖標即使只印到一個字母 m 那麼小,依然可以讓用戶一眼就明白它的意思。
回到現代藝術博物館,走近電源符號的標牌,你會看到這樣的解釋:
The earliest binary switches were marked with an I and an O to denote, respectively, a closed electrical circuit (device on) and an open circuit (device off). In 1973, these two symbols were combined into one now-familiar icon, the official definition of which was, initially, 「standby setting.」 Thirty years later, an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undertook a three-year research project, ultimately recommending in 2002 that this combined symbol should henceforth denote its more commonly accepted understanding: 「power.」
答主的中文拙譯:
最早的二元開關上標註著一個 I 和一個 O,分別表示閉路(電路運作)和開路(電路斷開)。1973年,這兩個符號被組合成一個現在大家熟知的圖標,其官方定義最初是「待機設置」。三十年後,一個由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國際委員會(譯註:即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此處標註為該藝術品的作者)進行了三年的研究討論,最終於 2002 年確定推薦該組合符號為現在更常用的意思:「電源」。
這便是這個符號的起源了,對同室其他符號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 http://MoMA.org 搜索。現代藝術涵蓋廣闊,作品層出不窮,因而這個展品在2015-2016年展示之後已經被換下了,照片也是那時候留下來的,答主恰好於2015年春假時參觀時看到。
這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規定的,以便全世界都使用相同的圖符,便於技術交流,也便於產品開發,更便於大家使用。
記住: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代碼是ISO。
下圖是百度百科上的ISO簡介: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很老很老的書,如下:
題主的符號就在書里。
注意此書有最新版。
======================
標準的背後其實就是技術。
一旦某項技術成為標準,則此技術的擁有者就能獲得很大的利益。然而技術是與科技、研發和使用密切相關的。
我國在標準方面落後了。最近國家大力推廣中國製造,期望有一天,在國家標準化組織制定的標準圖符中出現中國設計的圖符。
++++++++++++++++++++
看到評論區有說國標是抄IEC標準的,看了特別扎眼,似乎我國什麼都弱勢,連國家標準都是抄襲國外的。
其實這叫做兩部標準的等同使用,並非簡單的「抄」。
拿我最熟悉的有關電壓的基礎性標準GBT/156-2007《標準電壓》來說,它與IEC60038是等同使用的,但並非簡單的「抄」。
我們來看GB/T156-2007的前言:
一眼就能看出,這並不是簡單的抄,而是有針對性地修改成符合我國實際狀況的標準。
說國家標準抄自IEC標準的論述可以休矣。
再一個就是ISO標準規定了如何撰寫數量級的代碼符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個、十、百、千中的千,它的符號是k,注意到它是小寫的K字母。
所以,我們在書寫千米、千瓦和千克時,應當寫成:km、kW和kg,而不能寫成KM、KW和KG。
在某些樣本和書籍中,用大寫的K來代替小寫的k,十分常見,甚至連正規的書籍中都有類似筆誤。例如電度表的千瓦時應當寫成kWh,但我們時常見到寫成KWH,甚至被刻寫在電度表的面板上。
我覺得,寫東西時還是按ISO要求的數量級形式寫比較好。這一點各大出版社就做的很好,他們要求我們這些作者在供稿時,務必按ISO要求檢查稿件的數量級表示法,修改無誤後再上傳稿件。
有一個神秘組織,名稱叫ISO,還有一個神秘組織,名稱叫IEC。好了,我只能透露這麼多,說多了我怕被消失 ………………
據說符號中的豎線代表」1」,圓圈代表」0」,電子技術中表示電平的高和低,組合起來就代表了電路的開斷,也就是電源開關的作用,不過這個圖標也是經過多次變化才形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這是撥桿開關最初的樣子。
推薦閱讀:
※補腦了!盤點近期廣告視覺中最火的設計風格!
※怎樣的軟裝搭配才是聖誕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選擇未來還是選擇現在?
※專訪槍花樂隊吉他手 Slash:偉大友誼都是屁
※他曾是世界知名樂隊的吉他手,現在卻拿起了針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