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真的可以改變人的生活嗎?


禪修基本上不會改變人的生活,而是改變人對生活的看法。因為透過禪修知見,我們只是「暫住」在世間所以對於生活改變基本上不會注重太多。

禪修除了禪定還有禪思。禪思就是從如實觀察自己的感受、反應、行為的增長和消減,然後從中如理思維。身見,慢,疑,利養欲,貪嗔痴各種不如實的反應、行為。

所以當年,在佛陀的解脫道下,透過禪思而證慧解脫,心解脫的人非常之多。


正確的禪修是一種觀察和理解十二緣起,進行正觀,產生正念的訓練

而正觀正念最後還要帶入生活中,不在生活中維持正觀正念就沒有意義

禪修只是通過進入專註寧靜的狀態,更方便你產生和理解什麼是正觀和正念

而不具備對正觀正念的深入理解作用,一味追求入定的禪定,就是邪定


能做到下面這一點,就已經很厲害了。

1.以法對答

1979年12月18日,國王與王后陛下私下拜訪了龍普。向他問候健康、與

他對談佛法之後,國王發出一問: 「在斷棄雜染時,應當首先斷棄那些?」

龍普答:

「種種雜染在內心成群升起。直接觀心。哪個雜染先升起,就先斷棄哪個。」

日常能覺知自己的不善法生起,很有幫助


當然可以!

禪修的目的是讓人從對外界的追逐當中抽離出來,學習向「內」看。《六祖壇經》寫到: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所以,禪修的終極目的就是讓自己做到「離相」,即是對那些由「外界發生的種種事情而產生的觀點(內心感覺)」都不要滯留,不滯留並不是否定這些感覺的存在,是指發生以後,能夠立刻明白這種感覺只是人內心的一種主觀感受,這種感受雖然存在,但是它卻是變幻莫測、轉瞬即逝,抓不到也拿不出來,它僅僅是內心的一種感覺而已,所以不要滯留這種它。禪修,就是訓練我們達到「離相」的過程,不斷去這樣做,對生活的感知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人生也會因自己觀念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發展趨勢。禪修,並不是一定要去到寺院里,也不是非要去打坐才叫禪修,明白上邊所說的道理,就應該知道禪修是無時無刻都存在於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對待工作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態度等等,都是需要「禪修」的。


不妨先弄清楚,What is 禪……


謝邀。您的問題語言簡單,因為禪修不等於佛學。我妄自揣度,認為您的問題是:修學佛學禪修能否改變生活?

什麼是禪定?禪宗六祖慧能告訴我們,禪定的狀態是:外不著相,沒不動心。所以,禪定不等於坐在那裡,閉目養神。為什麼說楞嚴大定是最高級的禪定呢?恰恰因為楞嚴大定要在活生生的生活中體現。我們的一切日常活動,都可以用禪定的狀態來面對。所以,答案是肯定的,佛學禪修有利於提升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

比如學習。禪修可以靜心,集中精神,深入鑽研。這個好理解。那麼孝母呢?也可以實現啊。外不著相,就是我們在孝行是不拘泥於形式。比如北京的老太太,喜愛打麻將。你非得跟她說,打麻將是賭博,不好,批評她,互相生矛盾,不是孝行。你有巧妙方法引導她,讓她學習念佛,或者其他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快樂晚年,就是行孝。在這個過程中,你做到了外不著相,沒不動心,就是在修禪。

所以啊,禪修千萬不要以為就是坐在那裡。法向心中求是對的,但形式是活潑的,不僅僅是坐禪入定。

望有幫助,頓首。


修行修心,心變了生活也就變了。


嚴肅 認真 緊張 活沷


如果想要有成就,還是要從布施開始修。


符合佛法的禪修不是改變生活的問題,是改變十方世界的事情,乃至一念亦然


謝邀。凡是要修的都不是禪。

正宗的禪,只有頓悟。(具體請看《壇經》)

放手,寂滅,有何次第?既然是頓,當然與「修」字無關。

頓悟之人,不會在乎什麼「生活」,怎麼樣都行

現在的悟,作為因,能決定將來的果,不是現在

現在改變還是不改變,是由過去的因決定的

至於將來,會不會改變,怎麼改變,也不是由某個單一的因(比如頓悟,或者所謂的禪修)決定的。

到底怎樣,真正覺悟的人是不在乎的


(再貼一段以前寫的)

  問:緣起性「空」?   答:每個看似單獨孤立的事物都由無數因緣而來。這裡面沒有一個因或緣是此事物之「唯我獨尊」之性,故曰「空」。

  緣起性空是佛學的基本原理   所謂三法印(用來判斷是真佛說還是魔說)其實都在說緣起性空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圓滿寂滅=緣起性空   諸行=諸法=圓滿=緣起,都是指無數無量無邊因緣的整體集體全體而言   無常=無我=寂滅=性空,都是指某個個體的事物而言

  個體只能是無常,無樂(有煩惱是真苦),無我,無凈(有漏,漏即煩惱,漏即私心)   常樂我凈只能是指集體而言

  私心即是魔

  無論是從三法印,還是從四法印(加一個「有漏皆苦」)來看   許許多多披著法衣在大談特談個人的解脫,個體如何得到常樂我凈,都是魔。

 因果是時間上的緣起,緣起是空間上的因果。

  因果和緣起是一回事。

  當人們強調因果,忽略緣起時,他們想的是單因得單果。

  這種單線的因果關係,暗示有個屬於自我個人的靈魂,於是才有各種各樣的修證得

  (甚至有修迷幻藥的。)

  這些無論其看起來如何的正宗,(在我看來),都是外道,甚至就是邪魔

人們常說的轉世輪迴,好比串在一根線上的珠子,那根線就是獨立的靈,引誘人們修靈,好單獨解脫

  樓主認為不是這樣的,而是好比墊在一起的麻將牌,如果你只有一個前世或後世,那是因為麻將牌疊得太整齊了。

  曾經有位朋友問我為什麼他發現他好像有好幾個前世,都是死在南京大屠殺的

  我就告訴他是因為麻將牌疊得不整齊

  他問我為什麼會知道得這麼多,他也看了很多書,為什麼不知道?

  我告訴他,我還算有點經歷,不只是看書。

  我沒告訴他的是,其實我是個懶人,沒看多少書,看也就是看個大概,沒耐心做仔細的研究

  而我卻經歷了不少磨(魔)難,這些磨難我估計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想經歷的,連我自己都不想經歷。

  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生死中,緣起緣滅,緣滅緣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其性本空,無壽命可計,無壽者相)

  因果不過就是時間上的緣起,緣起不過就是空間上的因果

  說的是一回事。

  這一個當下的我已經不是上一個當下的我了,好比現在的我是過去的我的子孫

  之所以我們以為還是那個我,其實是「遺傳」帶給我們的錯覺,

  好比視覺暫留,這一秒留下了上一秒的部分,似乎從上一秒中獨立出部分來,但這一部分能帶到下一秒去嗎?

  請注意,遺傳與變異是同時進行的。

  比如人們爭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卻不知,每一代雞的基因都有極細微的不同,嚴格地講都不能統稱為雞,頂多只能叫雞某代

  把佛家稱為「空門」是絕對錯誤的。

  佛家強調「空」是指局部片面個體而言,而無數無量無邊的因緣的整體全體集體是不空的。

  切切不可以為一切都是鏡花水月,可以胡作非為。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其實不用這麼畏手畏腳的,為什麼呢?請聽下回分解。

  上文轉自從《壇經》說開去


有的實修派以為釋迦不是頓悟,是鍊氣功煉出了特異功能,才覺悟的。

我以為不然。佛祖夜睹明星即時覺悟,怎麼不是頓悟?而且他當時是睜著眼的,沒在冥想或入定。

關於這一點,有位傳奇山人范先生的文章寫得很好

有興趣的朋友,請移步:

知乎用戶:佛教為什麼有很多觀點很像超越科學的東西,入定真的存在嗎,人真的可以達到一種全息感知信息的狀態嗎?


目前來看,起碼真的是:可以一貧如洗。


可以讓你不失眠,睡眠好了,整個人都好了。


禪修的意思是培養,培養心的好的品質,你說這能不改變人的生活?

人的痛苦都是因為貪嗔痴,而禪修是培養慈心 忍辱 平等心 智慧 等品質。


正確的禪修,也許一時半會改變不了你當下的外在環境與生活,卻決定能改變你內在的心理品質。


推薦閱讀:

一個證悟者如何看待世事和眾生?
修行之難,在家之難,猶如孤軍奮戰,大有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悲壯。?
比慧能更高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什麼樣的人必能成佛
應該如何理解「茶禪一味」?

TAG: | 禪修 | 止觀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