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為什麼執著於與中國對抗?


日本政府對抗中國,是因為中日之間的矛盾既多且深,大致總結有四點:

一、經濟。

過去日本處於產業鏈高端,中國做低端的時候,中日經濟有互補性。日本有資本和技術,中國有勞動力和資源。但現在中國要產業升級,日本是被碾壓對象之一,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漸漸變弱,競爭性逐漸凸顯,這是一個無解的結構性矛盾,未來還會進一步加深。

如果中國只是一個普通的工業國,那麼也許可以作為世界工業體系的一環,只做幾個特定的產業,就可以和其他工業國避免競爭。比如,法國和德國都是發達工業國,法國做飛機核電,德國做汽車化工,他們就可以避免競爭,甚至因為產業鏈互補而形成合作關係,最終從經濟的合作升華到政治的合作。

但是,中國人的雄心讓中國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局限於只做幾個有限的產業。中國在城市化率剛過半的時候就成了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還只能將人均GDP提到不到一萬美元的欠發達檔次。未來中國也許要把世界上所有好的產業都吃下來,才能讓全中國勉強達到一個中等發達的水平。

如果中國再要進步,那就只能是成為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工業國」,這個超級工業國將壟斷全世界工業生產能力,擠垮一切競爭對手,佔領全球工業品市場,讓其他所有國家都去賣資源。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但可能也是唯一一條可行的,可以讓中國通過和平崛起進而稱霸世界的道路。一切資源國都是超級工業國天生的盟友,一切工業國則是超級工業國天生的敵人。像日本這種純粹的工業國,本身沒幾個資源,還要跟中國搶市場搶資源,在中國眼裡就是一條米蟲,恨不能除之而後快的存在。

顯然,不僅僅是日本,整個西方都是不願意看到那一天的,經濟矛盾是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根本矛盾,隨著中國持續崛起(所謂崛起的核心內容就是持續產業升級),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深,西方國家會不斷出現各種反撲的小動作,這些動作本質上是垂死掙扎,但我們也不能低估其中的風險。

日本是這個大矛盾中最焦慮的一環,因為日本在工業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舉例來說,日本幾乎所有石油都要依靠進口,三分之二的糧食要靠進口,這些比例在發達國家中都是最高的,沒有這些資源,日本人憑什麼來支撐它們的生活水平呢?

石油和糧食這些美好的東西,本質上都要依靠出口工業品來換。要是有朝一日工業品賣不動,日本是不是得退回農業時代?發達國家倒退回發展中國家不是沒有先例,阿根廷、南非都在向日本招手。正如失去了霸權的美國不過是個大號的巴西,失去了世界市場的日本就是個大號的菲律賓。日本絕不甘心變成菲律賓,所以它看中國經濟發展就特別恐慌,非得每天看三遍中國崩潰論才安心。

二、地緣。

中日之間的地緣衝突有:

1、直接的領土糾紛。包括釣魚島、台灣和琉球三項。釣魚島不用多說,台灣對於日本也是地緣利益所在。如果中國完全控制了釣魚島和台灣,琉球的地位將立刻成為下一個課題,日本對琉球的法理宣稱也是可疑的。

2、海上航路互相威脅。日本控制琉球,對中國通往太平洋的航路是個威脅。中國控制南海,對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是個威脅。在這一條上,中國威脅日本更甚於日本威脅中國。中國東部要是被封鎖,還可以通過一帶一路走印度洋,而日本的任何一條航線都避不開中國。將來中國海軍掌握了日本以東的西太平洋海權,那麼日本連最後的美——日航線都將無法保障。

3、大國平衡。即使中日之間沒有任何領土糾紛,中日也還是不能避免地緣衝突。除非大陸四分五裂,否則就不能讓島國安心,這可以參考英國對歐陸的態度。歷史上只要歐陸有一點統一的跡象,英國就立刻開始對抗那個統一勢力。

三、心態。

日本的兩次崛起,國際時局的因素占很大分量。但根據日本人奇怪的理論,日本人天生比中國人優越,中國不可能也不應該發展起來。然而中國卻發展起來了,而且是和平獨立地發展。中國和平發展,打了昭和日本的臉,中國獨立發展,打了戰後日本的臉。這讓日本人情何以堪?

日本人必須通過鄙視中國,來完成自我定位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充滿著優越感的日本人不能正視中國的崛起,於是選擇把頭埋進土裡,然後不斷撒上沙子(各種中國的負面新聞)來加固頭上的土包,這是典型的鴕鳥心態。「我沒錯,錯的是這個世界」,相對於承認中國強大,不如敵視中國,更容易讓日本人接受。日本人的邏輯可以歸納為:

「日本人是優等種族」——「中國人是劣等種族」——「中國不可能發展」——「中國發展都是假新聞」——「遏制中國把他打回原形」

雖然普通日本人的心態不足以成為日本政府決策的依據,至少也是日本政府對抗中國的民意基礎。

不得不說,中國發展得太快,中國人自己都沒完全反應過來,更何況讓外人調整心態,尤其是偏執的日本人。中國到底要發展成什麼樣子?中國最終應該站在世界上的哪個位置?中國人自己心裡是否有個譜?恐怕大多數中國人還是不能形成一個共識。如果中國自己都不能界定自己的位置,日本就更加無所適從。即使現在中日形成了某種形式的穩定關係,將來還是會因為中國實力的上升而被很快打破,既然如此,還不如不要穩定下來。

明眼人都應該能看出來,中國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事實上已經不能接受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和中國處在平等的地位上了。我們講國家之間的平等,這是一種政治正確,我們要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對美國講這個話,這個話不是講給周邊國家聽的。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各國,至少得比中國低一格,中國人心理上才能接受。但日本不會有自我降格的自覺,它認定了你是劣等種族,心裡除了不服氣還是不服氣,所以中國必須自己出手把它打降格才行。

四、歷史。

日本怕被清算。「復仇」這種事也許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理性政府的議題,但猜疑鏈不可能消除。歷史原因造成的中國民意,客觀上極大地提高了日本親中的成本。

很多中國人有一種心態,就是現在和日本保持和平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們中國實力還不夠強,不足以無傷一波滅掉日本,所以我們還容忍日本存在。等到將來中國實力足夠了,時機合適了,就開啟復仇之戰。

日本人知道了中國人的韜晦大計,它心裡會怎麼想?「既然你將來要對付我,不如趁你現在還弱,我先掐死你」這裡說日本認為中國還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中國還在不斷變強,今天的中國相對明天的中國就顯得弱,所以日本永遠有理由從現在開始就對抗中國。這就回到了日本當年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思路:「因為軍備競賽不可能搞過美國,將來開戰機會更加渺茫,所以不如現在就開戰」。

綜合以上四點,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威脅無疑,那麼日本政府應該採取何種對中政策?

日本的道路有三條:

一、跟隨美國,對抗中國

走這條路,日本可以:

1、短期內藉助美日同盟保證當前的政治經濟地位,並提升國際上的「存在感」

2、中期有望完成「國家正常化」,反手掙脫美國控制

3、長期也許有機會幹掉中國,大賺特賺。但是否能達成這一點主要看中國自己是否出問題

站在中國的立場上看,美國和日本都在遏制中國,但這兩家的想法有一個本質區別。美國遏制中國是純粹的遏制,以打倒中國為唯一目的。日本要打倒中國是一種理想,它的現實行為主要是借遏制中國的名義,在中短期內達成自己的一些目的,也就是上面的1、2兩點。

只要高舉對抗中國的大旗,日本就可以做很多本來不能做的事。比如搞「鑽石安保」構築中國包圍網,和印度一起搞「自由之路」對抗一帶一路,加強西南諸島防衛等等。

如果世界局勢風平浪靜,日本想要在政治上有一點動作,都難免會引起美國的猜忌。只要美國認為日本有掙脫狗鏈的可能,必然出手遏制,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就吃過這種苦頭。美國的遏制,乾淨利落,毫不含糊,遠比中國的威脅來得更加現實。如果日本採取的行動都掛著針對中國的名義,因為中國正好是美國的假想敵,那麼日本的行動就容易取得美國的理解。

下圍棋的時候,攻擊對手的棋,目的往往不是為了殺棋,而是在攻擊的同時圍空,日本現在就是在下這種棋。

二、倒戈跟隨中國

走這條路,日本風險很大,而且收益不明。

風險在於,為了向中國表忠心,中國必然有所要求,可能有:

1、 駐日美軍完全撤離

2、 日本承認中國繼承美國在日本的一切權益

3、 日本武裝力量僅以維持本土治安為限

5、 承認釣魚島為中國固有領土

6、 琉球獨立

7、 日本開放所有國內市場

…………

反正現在做美國的狗也是亡國,倒戈到中國也是亡國,何必多此一舉倒戈到中國?

日本與中國合作,利益何在?短期內可能因為中日關係改善,中國市場的需求使日本經濟短期有一定復甦,但放到長期,必然碰到前文列舉的理由一,即中日經濟存在結構性矛盾不可調和。長期跟隨中國,日本只會過得比現在差,不會比現在好。中國絕對沒有興趣去維持一億三千萬日本人的中產生活。

中國開不出足夠的價碼讓日本倒戈,正如美國開不出足夠價碼來誘惑俄羅斯反中。

三、中國擊敗美國,日本不得不向中國投降

日本本身就是傀儡國,大不了再換一個主子。當然,真要走到那一步,日本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取得中國的原諒,到時候它要交的「投名狀」比第二條中的各項只會多不會少。但日本存有僥倖心理,並不認為中國就一定能搞掉美國,不如現在就跟美國一條路走到黑。

綜上,日本政府選擇對抗中國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最後談一點個人意見。實話說,為了政治正確,我們明面上不得不主張中日友好。但我個人私心是希望日本對抗中國的,唯有日本堅持對抗中國,中國反過來也就有理由消滅日本而不必有心理負擔。

日本作為一個罪孽深重的國家,二戰結束後非但沒有被懲罰,反而享受了長時間的高速經濟成長,而中國作為戰勝國卻過了幾十年苦日子,這天理何在?

因為核威懾和美日同盟的存在,中國不可能以戰爭手段向日本復仇。但也許我們可以通過每一天的努力,為中國產業競爭力的強大添磚加瓦,從而不斷地和日本進行經濟競爭,碾碎日本的產業,把日本打回發展中國家,讓它們也過幾天窮日子。這是我每天工作學習的動力之一。


鳩山由紀夫:中國我們和解做朋友吧。

中國:好啊。

美國:mmp,這屆的dog不行啊,換一條!

鳩山由紀夫下台,N年後,安倍上台。

美國:不想像前面那條dog一樣滾蛋,就要聽我的話!

安倍:好的爸爸,中國是我們的敵人!汪汪!

綜上,日本這個國家,因為其地理原因,近代以來一直就是大國博弈的棋子,所以它要對抗誰,跪舔誰,主要是看狗鏈子是在誰的手裡。現在它的狗鏈還在美國手裡,所以不可避免地就要為美國爸爸當一條制衡中國的看門狗。

當然,也有一些日本領導想要掙脫狗鏈,重新做人的,但都被美國賞了兩個大耳光,一蹶不振。於是現在的政客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把美國人供奉起來當成新的天皇,至於日本民族的前途?隨它去吧!

也有一些答主說了經濟上的原因,日本擔心中國會搶它們的生意。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重點,當年廣場協定,美國已經不是搶生意了,而是公開向日本搶錢,直接讓日本經濟頹廢至今。可之後日本政府對抗過美國嗎?還是老老實實給美帝當狗。

至於歷史上的某些原因,在現實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僅靠國內市場是養不飽的,東亞東南亞的市場對日本十分重要,乃至說生死攸關。

華為聯想海爾奇瑞多賣出去多少,都是索尼松下日立本田三菱就要少賣出去多少。

所以,中國可能和英法德等遙遠的歐洲國家交好,但是絕對不可能和日本交好,這裡不是什麼意識形態問題,是真金白銀和生死攸關的事。

日本對海運和海洋有巨大的依賴,一個意識形態不同的大國佇立在自己的航道油田漁場旁邊,對日本來說簡直是噩夢級的不安全感。


因為親中的首相根本做不長


甲午戰爭之前基本上中強日弱的歷史,甲午戰爭之後是中弱日強的歷史,雙方根本沒有倆強並存的歷史時期。歷史已經多次警示,日本實力強大之後必然會向中國發起挑戰,這不是仇恨、領土糾紛決定的,而是地緣決定的。中國在東亞,毫不客氣的講就是四戰之地,必爭之地,周邊無論哪個國家崛起都得打中國的主意。同樣,周邊崛起任何一個強權中國都要通過各種手段把它壓下去。

中國應屬海陸複合體國家,既有遼闊的土地和漫長的海岸線,出入自由,可謂得天獨厚。但是歷史上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生存方式和陸地聯繫起來,而不是海洋,因此中國長期處於農耕主導型,內向直到後來的封閉,逐步走向衰落。中國未來想強國,則必須擁抱海洋,而當今日本是一個海洋型國家,與生俱來的地緣劣勢使得日本具有極高的憂患意識,中國的崛起是日本的眼中釘肉中刺,二者的衝突是必然的,地緣關係是根本,未來經濟產業衝突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日本要麼想盡辦法肢解中國,要麼被中國狠狠敲斷幾根肋骨。日本所謂的親華思想,也只不過是聯合中國反美罷了。

中日關係只會是一強一弱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個道理中國人懂,日本人更懂。把國家安全寄託於他國的品德高尚那是傻子!那是烏克蘭!

現在國際政治大國全部走入強人時代,明白是什麼意思嗎?世界秩序要洗牌了。還有人在這忽悠做你儂我儂的春夢呢。


哪有什麼向中國投誠,就得先美國撤軍,然後中國繼承美國在日本的一切特權,作者是在夢裡嗎?

中國與韓國是怎麼相處的?中國曆來的政治態度,都是不談政治,只談生意。中國的意識形態到現在,和美國相比,還處在弱勢,但此消彼長之勢正在出現——這都是生意做出來的認同。

比如非洲,是西方意識形態極重的落後區域,但中國數十年實打實的做基建工程,修鐵路,建水壩,正在打動非洲人,並改變非洲人數百年來的意識形態。

中國這種緩慢滲透的東西,正在逐步瓦解西方的意識形態堡壘,再說,中國和日本,不是沒有外交蜜月期,就說鳩山由紀夫2013年1月出訪中國,接受中方高層領導人會見,就改善中日關係及其本人提出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不是眼前的歷史嗎?

事實上,和中國接近哪有那麼可怕?

回答問題不能想當然,要邏輯。

再回到說鳩山由紀夫,2009年8月他在《紐約時報》網站發表《日本的新道路》:「我感到由於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和金融危機,美國領導的全球化時代正走向終結,我們正從單極世界走向多極世界。」

他還聲稱2010年1月新反恐特別措施法到期之日,就是日本自衛隊停止在印度洋為美軍供油之時。

然後的然後,2009年10月,日本《朝日新聞》報道了日本剛上任的新首相鳩山由紀夫鳩山,涉嫌政治獻金作假案。

這個事情非常典型:日本親中派到了鳩山由紀夫時期,剛剛揚眉吐氣,然後就被美國協同日本的親美派政治團伙、勾搭媒體,把這個日本新首相完全拖下水了。

所以分析地緣、經濟、歷史,都是瞎扯淡。這都把活生生的歷史抹去了,還有什麼能談的?

日本在政治上是傀儡,表現太多了:

比如廣場協定對美國的妥協;對駐日美軍的無休止容忍;依從美國不斷圍堵中國並犧牲本國經濟利益...

日本的政治家,到今天,已經是妥協下的產物了,因為不親美,就沒有了玩政治的先決條件。

看看今天的安倍,再看看默克爾,就知道,即便是受美國控制,獨立性有多少,還得看政治圈子裡,有多少有骨氣的人。


日本和英國很像的,都是島國,都是背對一個大陸,都是與大陸不走一條路,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還有一條,他們都曾經想入主大陸,最後被打回去了。

然後在不可能再把爪子伸過去的時候,唯一的想法就是當好攪屎棍,讓大陸自己亂成一團,既顯的自身遠離的美妙,又避免他們團結起來有力量稱王稱霸。

英國成功了,日本失敗了。

中國曾經四分五裂過,特別是清末時局圖,差一點就七八塊。就連傳統的漢地各省,也有軍閥割據。

不過後來還是統一了。

一旦大陸上統一了,和平到來了,那麼發展起來,實力絕對不是島國的體量能夠抗衡。

說句實在話,即使沒有中日之間的血仇,就憑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個小國如果不想當附庸,它也戰戰兢兢,這是肯定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中國古代的天下觀就是能管到的地方是國家,管不到的暫時屬於蠻夷,等我們發展到了就改土歸流。現在呢則是大國崛起,勢力範圍取代了面積增長,但感覺差不多,就算是小動物,溫馴可愛,長的越來越大,需要的空間越來越多,也受不了啊!

日本與中國,就好像兩個仇人永遠也不能搬家,門對門住著。中國越強大,日本越害怕。


有沒有人從日本人的角度來想想

如果我是日本的政治家,那我的目標有

1.短期目標:成為正常國家,起碼軍事上能主動出擊

2.中期目標:把外國駐軍從本國移除

3.長期目標:大東亞共榮圈(這個遠了點)

為了達成短期目標,在目前美國整體戰略收縮的情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中國對抗,這樣美國就會不停給日本解套,讓日本擁有更多的軍事力量,包括解禁集體自衛權。

為了達成中期目標,我覺得日本以後肯定會借用中國的力量把美國的軍事力量排除出去,比如當中美的對抗到一定程度,和中國談判,利用歷史問題作籌碼,釣魚島等問題作為籌碼,最好的結果是類似印度左右逢緣,兩邊都撈到好處,當然也可能玩火自焚。

長期目標,未來如果有東亞聯盟的話,拿到僅次於中國的話語權。

從日本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有些日本的行為可以找到解釋。


無非就是兩點,利益和恐懼。

日本政府如此高調反華。

不僅僅是在做給美國看,看吧,我多有用,不要放棄亞洲,不要放棄我,我們繼續克制中國,脫亞入歐萬歲,西方文明萬歲!

也是做給中國看,看吧,我能給你造成這麼大的麻煩,我也是有實力的大國,在中美爭霸時可以給你提供幫助,為了把歐美鬼畜趕出亞洲,我們聯盟吧,東亞黃種人文明萬歲!

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個地步,美軍退出亞洲,把東亞勢力範圍拱手讓給中國,那麼我不覺得中國還需要日本作為盟友。

美國撤退前不可能割肉放血武裝一個強大的日本,肯定要殺雞取卵,把日本榨乾,留下一個貧瘠、動亂、反共的日本。

而日本一億中產階級我們也養不起,中國的體量太龐大了,能容下幾乎所有工業體系,肯定是要和日本這種國家競爭,不可能像養台灣一樣去養日本,把錢讓給日本人賺。

除非友邦公民願意脫下西裝,進血汗工廠,不然真的沒有聯盟的必要。

中國在日後更不可能會日友好,日本這個國家,作為敵人來說太好了,用以轉移社會矛盾真是太棒了。

它即不像美俄一樣擁有能威脅到中國存在的武力,又不會弱小到如同菲律賓一樣,讓中國沒有任何壓力,太平洋很大,但是只容的下中國和美國。


1歷史原因

唐宋日本關係都不錯,但元朝把日本嚇死了。

當時的日本年號稱抵禦元軍第一次進攻的戰事為「文永之役」,第二次為「弘安之役」。鎌倉、室町時代呼稱(蒙古襲來、異賊襲來、蒙古合戰、異國合戰)亦有用兇徒稱呼之,江戶時代大日本史稱為元寇。這兩次入侵也以北九州為主要戰場。這兩次侵略企圖儘管最終失敗,但其在宏觀歷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兩次戰爭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

當時元朝失敗主要是因為"神風」

據日蒙古型皮鎧本史書記載:擊鼓鳴鑼,殺聲震天。日軍戰馬驚恐不安,跳躍打轉,當武士撥轉馬頭沖向敵人的時候,已經被敵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塗有毒液,射上即中毒。敵數百人箭射如雨,長柄矛可刺進鎧甲縫隙。元軍排列成隊,有逼近者,中間分開,兩端合圍,予以消滅。元軍甲輕、善騎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於進退。大將據高處指揮,進退擊鼓,按鼓聲行動。在後退時,鐵炮中裝鐵彈,隨著火焰噴出,四面烈火,煙氣瀰漫;其聲凄厲,心碎肝裂,目眩耳聾,不辯東西,被擊斃者極多。激戰至暮,日軍撤至大宰府水城。劉復亨受箭傷,元軍撤至船上。

當夜意外颱風刮翻元軍200多艘兵船,忻都連夜乘剩餘船隻撤退回國。

1279年元軍征服南宋之後,於1281年春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軍的這次入侵規模大於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領的江南軍就有十餘萬人。元軍艦隊因供應和人員登載問題而推遲了起航。高麗盟軍先行進發,在對馬島慘遭失敗而返。同年夏,元軍聯合高麗人奪取了壹岐島,向九州進發,並在不同地點登陸。在經歷一些獨立的小戰鬥,也就元日戰爭

是所謂的弘安之戰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戰」後,元軍被趕回了船上。此時一場持續兩天的颱風,也就是現在非常有名的「神風」,襲擊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

很多以為明朝的時候日本經常來,其實不是的。

他們大多是受中國人指揮,

如汪直,

由於海外貿易在當時為非法活動,一開始汪直加入徽州府歙縣同鄉的許棟集團,召「誘佛郎機夷,往來浙海,泊雙嶼港,私通貿易。」許棟和李光頭相繼被明軍朱紈剿滅,汪直遂另起爐灶,自立為船主,造巨艦,聯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馳馬。」汪直成為當時東亞一個大型武裝海商集團的首領,並接受日本戰國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約,以九州外海屬於肥前國的平戶島(屬今長崎縣)並以日本薩摩國的松浦津為基地,從事海上貿易。後來朱紈任浙江巡撫後,推行嚴厲的海禁。無法充分進行貿易活動,特別是在走投無路時,迫於日本外商的壓力,糾合亡命之徒,以寧波雙嶼為大本營,進行武裝走私,號稱「五峰船主」。明朝朝廷多次派兵圍剿,都是敗多勝少,收效甚微。

陳祖義,

是在明朝的一位海盜集團之首領,其祖籍廣東潮州人,明朝洪武年間,全家到南洋。陳祖義盤踞在馬六甲10多年為海盜,集團成員最鼎盛時超過萬人。戰船百艘。雄霸於日本、台灣、南海、印度洋等海面。劫掠過往船隻達萬艘,攻打50多座沿海鎮城。明成祖懸紅50萬兩白銀捉拿陳祖義。永樂五年(1407年)9月鄭和把陳祖義押回中國,當眾將陳祖義斬首示眾。永樂年間,賞金更是高達750萬兩,當時明朝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也才1100萬兩。

宋素卿(?-1525年5月6日(嘉靖四年四月十四日))是明朝末期(日本戰國時代中期)以日本為根據地的華人貿易家。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他在明日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且是引起寧波之亂的主要人物。

李旦(?-1625年),明末福建泉州人。天主教名Andrea Dittis,綽號為「Captain China」,一作「China Captain」(中國船長)。17世紀中國東南沿海知名的海盜商人。擁有武裝船隊的他,於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等輻輳航線同時進行商業貿易與船隻搶劫,傳聞李旦為鄭芝龍義父。李旦兒子李國助,繼承父業,也是當時著名大海商。

其實當時朱元璋實行閉關鎖國,於是很多中國人選擇當海盜(利潤太大了)

慢慢許多人控制一部分日本武士,也派人假裝成日本人來搶劫。

當然也有少數日本人自己來搶劫。

但主要是中國人帶著的。

明朝還有件事情:

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1] 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20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鮮的戰爭。

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朝集結遼東及其它精銳約4萬人由李如松統領,奔赴朝鮮作戰。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後撤,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在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

但清朝的時候中國沒落了,到了晚期開始甲午戰爭。

就是部歷史屈辱史。

故中日之前其實戰爭不斷。(補充一下在朝鮮,唐朝的時候,日本被打的大敗)

2地理原因。

有人說歐洲等地方也在二戰時候爭鬥不斷啊。

但歐洲他需要的物質有大量來源。

歐洲大國英法德都只有幾千萬人,非洲,中東離他們近,大量物資可以通過各個地方得到。

但中國快14億人口,日本人口1.27億。

這麼多物質基本上大多通過馬六甲海峽過來。而且中國只要是原料,什麼都要,日本卻不想英法那樣有傳統的區域給他們提供資源,也購買大量資源。

自然就會有衝突。

3產業競爭

一、日本出口結構現狀

一般機械、電氣設備、運輸設備、科學儀器等機電製造業是日本主要出口產業,自2005年以來每年合計金額均占出口額的60%以上。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統計,2012年上述四大產業出口總額為5195.31億美元,占出口額的64.8%。其中,一般機械(含發動機、金屬加工設備、礦山機械、紡織設備、軸承)1614.22億美元,佔20.1%(占出口額比重,下同);電氣設備(含半導體元器件、影像設備、音響、集成電路、電池等)為1433.77億美元,佔17.9%;運輸設備(含汽車、商用車、卡車、摩托車、汽車零部件、船舶等)1885.27億美元,佔23.5%;科學儀器262.07億美元,佔3.2%。

而中國目前出口裡面也不再是衣服,鞋子為主,其中機電也佔到快60%

存在大量競爭。

4中日關係其實取決於中美關係。

現在的日本無論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非常依靠美國。

美國以糧食,石油等原材料問根本抓住他最重要的點,而也大量駐軍在日本。

很多時候,日本政府必須屈服在美國的意志下,

美國不希望中國崛起,當然讓日本各種動作不斷。

中日衝突越多,日本需要美國也越多,進口美國的武器更多。

所以沒事讓日本對付中國,對美國有利。

5日本本身都是一個大國,

目前經濟總量是是世界第三,而且很長一段時間是世界第二。

他當然想成為強國。

旁邊出現一個巨大的國家,誰都怕。

當年蘇聯和中國關係也類似。

中國和日本現在基本競爭大於合作,而且日本基本上是聽美國的。

這樣,日本和中國對抗也是正常的。

歐盟為什麼聯合,當時主要是因為蘇聯。


日本在工業化以後就再也看不起中國了,作為脫亞入歐的第一國,經歷了兩次豪賭后徹底膨脹,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然而中國在幾十年內的飛躍讓日本很不爽,它似乎不願意回想起歷史上那個強大的中國,一百多年的領先讓它忘了自己的身份,它不願意再一次對中國彎腰,它知道自己的惡行不會輕易被原諒,它可笑的民族自尊心寧願白人至上也不願意向亞洲鄰國道歉,它還活在亞洲第一的夢裡,不願醒來。


日本戰後沒有清算也是一個原因。

二戰以後,除幾個首要戰犯被懲罰以外,天皇還是那個天皇,宗族還是那些宗族,仗打輸了主要是人民不行。

沒有清算就沒有歷史,只有狂歡。


中國改開以來,面對中國這麼大的蛋糕,這麼大的市場。

日本經濟竟然失去了三十年?!

你們說到底是誰的問題


一是牆內矛盾牆外轉移,二是國內剝削麵臨極限閾值不得不剝削國外避免官逼民反。

這兩條解釋了只要是私有制的國家最終都不得不走向或者對外侵略、自身內亂,或者被侵略。

從地緣政治角度說,日本或者北上朝韓,或者西南台灣、菲律賓,或者向西中國大陸,向東是一片太平洋。朝韓向北是中國東北等於中國,至於北海道向北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部分是無人區。

戰後日本最為自由陣營對抗民主陣營的前線,對內剝削緩和,對外自由陣營默許日本把市場伸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個國家。到了80年代民主陣營日薄西山,自由陣營也被日漸空心的金融壓得不堪重負。這時對日的優待默許也全然不見了蹤影,1985年廣場協定日本大出血被薅了羊毛,幸而老大哥在1991年12月解體,民主陣營全線垮塌,給了自由陣營一場十多年的盛宴。冷戰結束,幾十年的軍工轉民用,以及民主陣營的遺產和空出的巨大市場,餵飽了自由陣營十多年。

然而盛宴再豐富最終也是要吃完的,更何況社會剝削率不斷攀升。市場飽和經濟頹靡不說,還面臨資本市場新玩家的奪食。不管是地緣政治,還是國內維穩,資本家交代,日本不得不走向歷史的老路和中國對抗。

選擇了私有制,選擇了資本主義,必然要接受它的全部。


事實上體量是一個級別的大國之間,兩兩之間都是既合作,又對抗的。

中國和美國是既合作又對抗的。

中國和蘇聯是既合作又對抗的。

中國和歐盟是既合作又對抗的。

歐盟和美國是既合作又對抗的。

歐盟和蘇聯是既合作又對抗的。

等等等等。。。。。。


中日並不總是對抗,政冷經熱才是最大的現狀。

但現在日本對抗中國偏多,最根本的是缺乏根本性的共同利益,同時,創造這種共同利益的進程又總被打亂。此外,國內政治和經濟有弊病和問題的話,把矛盾轉移到國外,也是常用的甩鍋手段。

其實中日可以和解,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樣,但中日現在不具備(完全)按法國德國方式或上世紀八十年代(處理和達成)和解的條件,

1、中國是戰勝國,雖然總量已經開始領先,日後差距會全方面拉開,但是現階段,總體發展水平和日本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在政治上中國有戰勝國、五常的地位和優越感,但是日本因為總體發展程度更高,所以現在仍然有歧視中國的資本。也正是因為這樣,對華不利的言論才會在日本有市場。

2、中國現在有獨自挑起大國間戰爭的能力(但慾望上應該是沒有),日本暫時不能(但主要是法律與國際關係層面的,而不是國力層面的),但是和美國綁定使日本有一個很強的後盾,同時,中日之間很多爭議問題都沒有徹底解決,所以不缺少擦槍走火的理由。而現在中國國力大幅提升,大國思潮高漲,且中日沒有根本性共同利益的情況下,日本也會從自身考慮各種角度遏制中國,所以,現階段日本的官方行為,肯定是對抗中國的行為更多一些,因為日本自近代開始,始終有遠交近攻的必要。

3、中日現在彼此利益相關,但是屬於不同戰線,美日同盟的巨大利益和現在的國際格局、力量對比,決定了日本會長期依賴美日同盟關係(因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這樣對日本利益最大,所以現在和中國對抗暫時更划算)。

4、中日缺乏足夠危險的共同對手和足夠大的共同目標(雖然實際上都是有的)。

而分別從中日兩國的條件看,只要中國未來仍然保持現在這種決策制度,不發生根本性變化,那從中國這邊,就不存在足夠的動機。因為中日不戰不和的現狀,對中國決策層更有利。

而從日本一邊。類似的,只要現在的決策制度不發生根本性變化,美日同盟仍在,日本就不具備獨自挑起戰爭的動機。一個強大的中國,有利於日本慢慢在美日同盟中和美國對等,同時也可以使日本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這在日本的國力不可能再度超越中國的情況下,實際上對日本的決策是最舒服的。

所以這一狀態……雙方或許其實都很樂於維持?

但中日其實可以有符合新時代的,屬於中日的和解方式。

促成中日和解,可以從上邊的幾點入手,

1、中國繼續在總體的和平狀態下穩步發展(這個是不想打仗的根本原因),成為綜合國力高於日本數倍(比較現實的是大概七倍左右)、可以獨自平衡西方國家(美英法德一起)的超級大國,中美力量對比徹底反轉,使日本有獨立決策的國際關係基礎。

2、兩國長期擁有更注重經濟文化的管理層,使中日經貿文化交流順暢,減少民間敵視。

3、促成東亞利益共同體,先徹底解決半島問題,使領土等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淡化(類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樣),使這些問題永久性擱置爭議(直到甚至領土也變成了某種無限的資源,其本身也不像現在這樣重要的那天)。

當然這種或許太理想化了。但使日本再也沒有遠交近攻的必要,是完全可能的。做過英國小弟也做過美國小弟的日本,重新做回中國小弟(雖然是比較獨立的小弟),即便利益上還是有很多分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4、出現或有意促成必須靠全人類(至少所有主要大國)一起才能解決的問題,迫使所有國家必須摒棄前嫌,比如需要耗費天文數字的國際空間(外星)移民開發項目。

或許只有這四條都達成,才會有不對抗的日本,和一個更和諧的東亞吧。


歷史原因:

日本地形狹長且多山,自然災害頻繁,人口密度較高,自古就有擴張的動力,而受限於古代的航海水平,唯一擴張的目標就是亞洲大陸和附近島嶼

現代原因:

除非美國在亞太地區無力壓制中國,否則日本將永遠站在美國那邊

因為日本人口密度高,糧食自給率低,一旦開罪美國,美國勒令小弟們都不許賣糧食給日本,就能把日本逼成90年代的伊拉克,並且中國的糧食自給率也不到100%,沒什麼餘糧可以接濟日本

更何況日本還有直接的美國駐軍,平成廢宅不善戰鬥

地緣政治環境惡劣,周圍一圈仇家,哪怕真的投靠中國中國也會要求其繳納昂貴的投名狀


首先,日本與中國同屬的東亞戰略轄區的管轄範圍之內,日本在二戰時因為美國的扶持而成為了東亞地區乃至世界性的大國,而現在中國的崛起使得它對自己在轄區內的主導地位開始產生了危機感,為了保存自己的領導地位日本勢必會與中國產生對抗。其次,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前哨,美國對華政策必然會影響政策,而現今美國對中國開展了新的一輪貿易調查,而日本有動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日本與中國自古就有矛盾,此時中國的崛起使得日本對自己有了危機感,認為中是自己的最大威脅。最後,如果中國崛起,日本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就會降低,為了防止就會對中的發展進行阻撓。 ps:本人萌新一隻,觀點不成熟,還請大佬多多指教


這本來是一個回復的回復,寫著寫著寫長了,就貼在這裡吧。估計很多日本政治家抱著和中國對抗的態度。然而,這種看法是短視而且愚蠢的,當然,結局也是悲催的。

一、美國和日本聯手,可以搞定中國嗎?答案顯然是不能。軍事上,要核武對轟嗎?估計日本最反對對轟。因為對轟之後,中國和美國還在,日本肯定會消失了。無他,因為地方實在太小,一個氫彈就沒有了。經濟上,產業鏈的上游不就是飛機、晶元嗎?中國有的,日本還沒有;美國有的,中國都有了,趕上只是時間問題。

二、日本現在這種連獨立外交都沒有的被駐軍國,未來的希望在哪裡?只有靠中國!中國如果超越美國,日本還有可能藉助中國的力量成為獨立國家,如果中國完了,日本就永生永世都是被駐軍國,美國想怎麼搞日本,就怎麼搞日本。

三、中國和日本在經濟上有衝突嗎?有,但是衝突已經基本結束,上文也提到,畢竟,中國有的,日本很多都沒有。

綜上,日本現在貼美國貼這麼緊,有三個原因:

一是被駐軍,那都是沒辦法的事。

二是日本的政治家的眼光問題,這一點可以參考我國台灣地區的政治家們,沒辦法,也許,這是生活在海島上的人們的特徵之一。

三也許是歷史問題。這也經典的反應出日本政治家的眼光問題。道個歉那麼難嗎?給予慰安婦等被日本摧殘的人們一點必要的補償,比給菲律賓、越南的援助還多嗎?和中國搞好了關係,又有了市場,又不用當冤大頭援助其他國家,難道很委屈嗎?

我相信,我們肯定可以看到日本首相,跪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的。看到的越晚,他們跪的時間就會越長。這就是日本的宿命。中國興,他們興;中國敗,他們滅。


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是日本人一貫的作風。

剛剛看到一則很能說明問題的新聞:今年六月,日本三井公司向滬東中華造船廠求購價值約52億元人民幣的4艘先進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推薦閱讀:

請傳教士別利用中國人
中國能否和平崛起?
距今最近的一次獨立國家被吞併而亡國發生在何時?
為什麼巴基斯坦作為一個比印度爛得多的國家,中文網路上卻鮮有負面評價呢?
怎麼看待2016年3月22日在外交部關於「日本修改教科書」的發言的新聞下微博網友的評論?

TAG:歷史 | 政治 | 國際政治 | 中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