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有些幼兒看到很多萌或不萌的動物(包括圖片)、甚至有些日常物品,會覺得害怕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寶寶以前很喜歡動物,並不害怕任何形象的動物。一歲半的時候有一次摸舞獅表演的獅子服裝,被突然眨眼的獅子嚇到了,以後看到很多以前不害怕的動物也覺得怕了。


一、粗略解釋

舞獅表演本來是「假裝」遊戲,但是忽然睜開的眼睛,對於小孩子來講,太逼真了。過於逼真的「假裝」,對於四五歲之前的孩子來講,是脆弱的、易碎的,容易從「假裝」模式瓦解為「心理等同」模式----這就是獅子!

所以孩子感到害怕,這成為一道陰影,所以導致孩子會經歷一段對其它動物的害怕期

再舉一個類似的案例:

一個朋友給4歲兒子買了一件非常逼真的蝙蝠俠衣服,兒子穿上後,照鏡子看了自己一下,就被嚇著了,忽然大哭起來,堅持要求將立即將這件衣服收起來。一會兒,他把媽媽的一件舊圍裙圍在肩膀上,開心地假裝自己是蝙蝠俠

假裝的目的是想體驗到自己想要的樣子,穿上過於逼真的蝙蝠俠衣服,雖然是在假裝,但太像蝙蝠俠了,而感到自己就是蝙蝠俠----這讓自己害怕

因此,「假裝」瓦解了,退回到「心理等同」,所以被嚇著了

從這個角度看,題主所描述的,再加上孩子只有一歲多兩歲,出現的這些情況,是正常的

二、理論知識

通常來講,心智化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心理等同」: 在心理等同模式中,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是完全等同的,心理和現實之間沒有區別。出生後,嬰幼兒最先將生活在心理等同的世界中,在其中,他們的主觀體驗極其強烈,有時甚至真實到令人不可思議,比如將圖片中的動物等同於現實中的動物,兩者沒有區別
  2. 第二階段,「假裝」: 在假裝模式中,內在世界與外部世界是相互脫鉤的,孩子逍遙於現實之外。隨著繼續成長,孩子特別喜歡玩假裝遊戲,幼兒逐漸通過假裝模式將自己從心理等同模式中解放出來,在這個模式中,主觀體驗是主觀體驗,現實是現實,兩者是無關的。但是,如果假裝太逼真,對於四五歲之前的孩子來講,是脆弱的、易碎的,容易從「假裝」模式退回到「心理等同」模式。就像看到道具獅子忽然睜開眼睛,這太逼真而導致孩子心理將其等同於一頭讓人害怕的獅子;就像過於逼真的蝙蝠俠衣服,導致孩子心理將其等同於穿上它,感到自己就是蝙蝠俠
  3. 第三階段,「心智化」: 在心智化模式中,個體能夠認識到內在世界和外部現實是分開的,但是又是有聯繫的。 最後,在兒童的【正常健康】發展中,一般是到了四歲左右,他們逐漸將這兩種早期模式整合起來。這時,內在世界不再與外部世界等同,內在世界也沒有完全與外部世界分開,隨著心智化模式的出現,孩子才能更有效地在心理進行象徵、才能對同一個事物進行多種解釋、才能認識到表面與實質之間的區別

注意上一段文字,指出了【正常健康】的發展,才能逐漸在四歲左右獲得「心智化」。如果不能獲得「心智化」能力,很可能導致孩子逐漸出現心理發展不健康甚至出現一些心理疾病。比如, 在心理治療中看到的成年患者,通常很難脫離「心理等同」或「假裝」模式 :

  • 處於「心理等同」模式的患者,他們屈從於各種感受和想法,要按照它們行事,因為這些感受和想法在他們看來就等同於事實,這類患者成為父母后被孩子激怒之後,經常會做出讓孩子害怕的行為,比如呵斥打罵,但事後又感到後悔
  • 處於「假裝」模式的患者,他們總是漂浮於各種不切實際的慾望和幻想之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隔離了自己的感受,在心理上也逐漸遠離了對自己重要的人

三、題主所說的現象,該怎麼辦?

父母從心理上去【共情容納】孩子的害怕和恐懼

這些情緒體驗是嬰幼兒自己還無法處理的,但他們會設法在母親身上喚起(比如通過害怕或哭泣)並預期父母的反應

這種共情容納,就要求母親接收到孩子喚起的信號後,能夠:

  • 承受、能夠加工嬰兒所不能忍受的情緒體驗
  • 而後以一種能夠忍受的方式,重新呈獻給孩子

母親這樣做是在「告訴」孩子:

  • 她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和對其情緒的影響
  • 她能夠幫助孩子應對痛苦並減輕痛苦
  • 她能夠識別出孩子正在表露出的有意識的姿態----這意味著孩子能夠推斷出行為背後的意圖,尤其是母親行為背後的意圖----這就為孩子的心智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而且必須的基礎

最終這樣做:

  1. 第一步,演啞劇:和孩子一起看著令人害怕的事物,裝出一副害怕的表情,比如睜大眼睛,張大嘴,同時發出者「啊啊啊」的驚叫聲
  2. 第二步,再用言語將孩子的感受說出來:比如,「寶寶看到這個東西,感到很害怕!」

【備註】,記住就是共情容納:

  • 盡量避免給孩子講「不怕不怕」
  • 絕對避免給去嘲笑孩子

否則,你很可能將使孩子陷入「心理等同」或「假裝」模式中無法自拔,生活中如果孩子經常經歷這些錯誤的互動方式,將逐漸導致他很難健康獲得「心智化」的能力,進而隨著生活中各種挑戰以及應激事件的出現,容易讓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給寶寶講講那個假獅子的事。不過小朋友就是這樣,一開始無知者無畏,隨著懂事原來不怕的東西或行為反而害怕起來了,不是退步,而是智力發展的表現。其實養育子女也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接納孩子,了解你感覺奇怪行為背後的原因。


被嚇到的那一次,孩子產生了很強烈的情緒。不知道當時家長是如何安慰孩子的。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的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消化,還在一直伴隨著孩子。處理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情緒排毒。

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試著和孩子回憶一下那一次的場景,用照片等形式把復原當初的場景。孩子估計會害怕得哭出來。這個時候,家長要給予理解共情,抱著孩子說,「那一次把你嚇壞了。你以為那個獅子是假的,結果獅子突然睜開眼睛,把你嚇了一跳!害怕的感覺每個人都有。爸爸會害怕,媽媽也會害怕。爺爺會害怕,奶奶也會害怕。」這個階段允許孩子哭出來,隨便哭多久,家長都緊緊抱著孩子。

然後描述一下害怕的感覺「害怕的時候,人會感覺到緊張,會發冷,會很難受,會想逃跑。」如果孩子已經能夠表達,問問孩子,「你害怕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最後確認孩子是安全的,「但是不管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在你身邊,你是安全的!你覺得害怕的時候就過來抱抱媽媽,好不好?」

這個過程可能會需要多次重複。孩子在認識了自己的情緒之後,害怕就變得可以控制了。


讓他多看看,看習慣了就不怕了。我閨女以前害怕電腦主機放光碟的,一打開就害怕,之後沒事給他就打開看,現在不怕了


推薦閱讀:

一個從小被打大的女孩子,長大後會是一個好母親嗎?
孩子成長不是電影,不會一蹴而就 | 獻給CC的爸爸
如何評價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高志溶兒子高昇材寶寶?
女兒今年8歲,同班級的一個男孩子經常當著我們的面抱著她親她一口,我需要勸阻還是不用管嗎?
怎樣安撫3歲半愛哭的小孩?

TAG: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