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計算下的一個共享經濟構思是否可行?

以下均為初步構思,並不嚴謹,請不要揪著哪個字眼不放。

我試著描述一下這個想法:

在如今共享經濟(分享經濟)更加精進更加深入的背景下,有一個很大且並不垂直的領域一直沒有被商業化(或者有商業化了但是我沒有了解到),就是分散式計算。

每個人都有手機,每個人都有電腦,每個公司也都有電腦,這些設備上都有可以進行數據運算的處理器,甚至越來越多的智能電器包括電視、冰箱、空調等等都有處理速度不同的處理器。而我們上班的時候,大部分家裡的電腦(電氣)是關機閑置狀態,當我們下班回家時,公司里大部分電腦是在閑置狀態,把這些在特定時間段閑置的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動態的集中所有閑置運算能力為一個需要龐大運算量支撐的項目服務,這也很符合分散式計算的中心概念。

有人提到過共享經濟的三要點

1.廣泛性需求

2.易複製性

3.成本可控性

僅從這三個角度解讀

第一點 廣泛性需求

談到項目需求我認為應該從項目的每個受用人群來分析,而非只考慮某一單一個體,就好比大家都缺錢,都有這個需求,但我們總不能去大街上發錢吧,因為我們沒有這個需求。這可能是很淺顯的道理吧。

再說這個構思的幾個受用方

1.平台方 既提供程序給各方並運營平台的組織機構。

2.用戶 既普通用戶,提供閑置數據處理資源給平台的人或機構。

3.使用方 需要龐大計算量的項目研發方。

如果以上三方不能滿足哪怕任一一方的真實需求,那構思既失敗。

深入探討

1.平台方的訴求,既然是提供相應程序(APP及exe)給用戶並且還要介入使用方項目,完全承擔運作平台的角色,它的利益訴求也可以很明顯,錢(包括各種形式的比如資金鏈、融資、流水、上市)。

如何盈利,初步構思是使用方付費,根據實際全網算力及時長等等條件付費購買算力。

2.用戶的訴求,拿出閑置資源進行共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仍舊是錢。平台方會根據每個用戶貢獻的算力占項目資源百分比進行返現,每個月電腦及手機等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設備的用電費用肯定會賺出來的前提下,再談具體賺多少。

3.使用方的訴求,需要龐大運算量的項目比如生物工程公司模擬細胞演變、天文機構模擬宇宙奇妙事物、氣象演變這些常見工程外,可能還有一些出口,如果出口不夠豐富,平台假設好沒有需求方使用,構思既失敗。

暫且描述完畢廣泛性需求,同時闡述了三種群體的共生形態。

第二點 易複製性

產品模式簡單粗暴,貢獻閑置狀態下的電腦或手機就可以賺錢,這是對用戶來講,對使用方來講,平台的全網算力完全有可能超越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因為這是集所長尾零散算力,必然是個很驚人的總和算力。

可能要考慮用戶方對於電子產品的損耗擔心問題,因為電腦長時間開著運行某一程序,是有損耗的,可能不必過於擔心但這是一個可能隱藏的點。

另外該構思同時集合移動端算力(手機、平板等設備),同時也因為該構思基於是基於互聯網的分散式架構,離不開網路,所以手機、平板等wifi設備,用戶可控是否開啟234G網路共享算力。

同樣因為移動設備的電量問題,設備在貢獻算力也就是使用CPU資源的情況下,必然會有耗電壓力,所以針對移動設備,用戶需可控電量閾值,如在20%電量下停止共享算力。

同樣用戶需可控自動關機或關閉軟體。

這些零散的產品點在構思階段並不重要。

第三點 成本可控性

一次性製作,軟體成本無限接近0,除更新迭代等軟體方面。

該構思並不像共享單車,個人認為共享單車已經脫離了共享經濟的範疇,因為單車是製造出來的並不是用戶共享出來的,硬生生製造了一個可共享的資源,並不像airbnb、小豬等房間共享(沙發共享?)、滴滴、uber座位共享這類,共享的是用戶已有資源,用戶自願共享。開發平台的成本可能很大,我對技術了解不是很深入,並不知道技術層面上的成本到底是如何。其他成本歡迎補充。

重點想問的是,該構思想要的是,多CPU分散式疊加算力,而不是把某一「合適」的程序分割成可被執行的超多小塊交給眾多單獨算力,如果非要說的專業點,我知道程序一般是線性的,如果上一步沒有執行完畢,沒有返回或傳遞結果,這一步無法執行,而多線程處理的也都是每個線程有每個線程的線性執行,有回調有非同步,也無法解決十萬百萬台計算機的算力訴求,如何使十萬、百萬台的計算機的算力疊加(我知道不可能二倍疊加),並且是動態的,讓其可執行同一線程,才是真正的問題,我想知道是否可行。

再補充一個關於使用方的出口,剛才列舉的比如氣象模擬等,歡迎舉例,這裡再舉例一個出口,BTC,相信大家對此並不陌生,當年礦卡橫行,現在挖礦也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這個模式和BTC也有些像,不過該構思服務於商業或公益項目,BTC作為優先程度最低的出口,在平台沒有項目的時候要保證用戶收益,也可以集合全網算力做BTC礦工?

以上所有構思,均純屬構思,重點是

1.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2.算力疊加(多CPU協同分散式算力疊加)

3.出口是否足夠滿足用戶訴求及平台訴求

歡迎大神指正,同時謝絕人身及語言攻擊。

=======補充=======

也許可以共享硬碟?CDN加速的概念,不過好像有人提到過這個。技術實現上應該比算力疊加簡單些?


謝邀,現在共享算力都用來挖礦了,如果你不知道就google一下有無數鏈接。全球一大半算SHA256的算力都跑到中國了。

還有個有意義的共享算力是NASA搞的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共享系統,也挺有啟發。

你的想法挺好,有個要點要考慮即:收入&> 電費。有些人買了GPU挖礦,後來ASIC挖礦了後收入還不夠電費。希望你能找到好的市場切入點。


前段時間rx470d脫銷,貌似就是被大量買去挖礦了,然後利用保修政策美滋滋的上岸


分散式志願計算(無償):BOINC,優點:無償,項目靈活。缺點:無償,參與人很少。

容易並行的計算任務:雲計算。優點:部署方便,彈性強,滿足各種需求(吞吐量,存儲,交付等)。缺點:貴。

特定任務:自建集群或超算。很貴。

所以你的想法類似於過渡志願計算和雲計算,關鍵點在於應用場景和費用。絕大多數任務不適合部署在過於分散和多樣的計算單元上,而對於提供計算單元的人來說維護費用很可能比獲得的報酬要高,不然雲計算企業的運維就可以全下崗了。感覺你像搭建的平台就是一個超大的運維,但是要管理的計算單元實在太不好管:可能帶寬很小,io很差,預算慢,還隨時會下線,這樣的平台可能只能吸引不想花錢的用戶,比如沒有足夠資金支持的科研計算項目。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AMD在CES2018公布的桌面版Ryzen APU?
為什麼常聽說CPU屏蔽核心,而很少聽到GPU屏蔽核心?
預算13000左右搭配一個遊戲主機,求大神推薦?
如何看待 2017 年 4 月 25 號龍芯發布會?
求大神科普一下apu的分代和分級?

TAG:互聯網產品 | 分散式計算 | 中央處理器CPU | 互聯網商業模式 | 分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