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尚龍的文章為什麼要遠離窮人?

今天在朋友圈看見了這樣一個轉載的文章,我不想評論文章寫的怎麼樣,我只是想說這個標題真的恰當嗎?因為幾個人就定義了所有窮人?我們有幾個人算是一個非窮人呢?至少我認為我不算富人


這樣的水平,還是作家。。。針對他寫的五個部分,簡單反駁一下:

1. 路邊亂收費,這是沒有監管制度的問題,跟人家窮人有什麼關係。你專門強調收費小伙南方人口音,皮膚黝黑,你是想說自己是北方人?普通話標準?皮膚白?

2. 你用了人家電話,給錢天經地義。你以為其他人都想跟你稱兄道弟?這也太高估計自己的價值了,人人都想跟你做朋友嗎?

3. 繞過中介打電話找你,這是中介人的失職。體現的是整個機制的問題,中介不能讓提供車源的人省心,供車人擔心無可厚非。你介紹人家大爺的兒子去「頂尖」出版社實習?你以為人家稀罕嗎?只有你認識「頂尖」出版社?你敢把「頂尖」出版社的名字說出來嗎?

4. 你每次吃飯都搶著買單,因為「不想把誰買單這件事情放在有更重要事情需要處理的大腦里」。這是一個什麼理由啊?要是買單不重要,你幹嘛花大把時間寫出來這個不重要的事情?你可以請人家五次客?你是想說你有錢嗎?你縱容人家不買單的惡習,這是你的問題。只能說,你願意跟這樣的人一起玩一起吃飯,這還是你的問題。窮爸爸讓自己的孩子找一份好的工作,有錯么?富爸爸讓自己的孩子給別人創造工作,就是好的嗎?你創造的什麼樣的工作?讓窮人在你做老闆的工廠的流水線上干著毫無創造力、沒有尊嚴的工作么?

5. 買菜為了幾毛錢,搶打折商品,有什麼錯誤?你不理解人家的生活艱辛,你就沒有權利對人家的生活消費方式評頭論足。你以為讀幾頁書,上一個公開課就能改變生活、工作現狀?你是「全國有名」的作家,你自以為自己的水平可以通過讀幾頁書和看幾個公開課提高。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們可能根本不需要這樣的自我增值的方式。

社交媒體提供了言論自由的平台,也同時滋生了眾多自以為是的「作家」。


上述的很多反駁其實有點抬杠的意味了。深入去思考,作者所謂的窮人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貧乏,一種為生活壓力所迫的片面、短視與斤斤計較的思維模式,一種底層小農或者小市民式的精明和世俗,舉的例子也無非是提倡一種做人的格局,定位決定地位的觀點。沒必要摳著幾個實施案例去一板一眼地為反駁而反駁。現實中確實存在許多時間成本極低,處世方式極其自私,缺乏教育和教養意識,對規則漠視,單純地站在自身情感,遇到會莫名心情變差的人。以及我弱故我有理的生存哲學,我窮故社會和環境虧欠我的人生態度。社會存在一個充滿浮躁、暴戾之氣,對環境充滿怨恨,窮得理直氣壯,窮出優越感,唯獨不願從自身去尋找問題的群體,這個群體其實是很可怕,也很可悲的。


今天剛好在空間看到了。

簡直噁心。

關於停車。

第一,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文中所說收費的小伙兒一樣,以偏概全。依我的感受,大多數還是很公正的。

第二,你可以花錢去買所謂的時間,所謂的愉悅,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行。說白了,我們並沒有這樣的資格去享受這些。對我們還活在溫飽線上的人來說,省下來的錢效用更大。

關於話費。

這個故事說白了就是,我借給了你五毛錢,你說五毛錢你也好意思找我要啊,然後你說我請你吃頓飯吧,我說好啊。

前面不給錢不講理,後面請吃飯沒有邏輯。我甚至懷疑故事的真假。

不明白為什麼這也值得嘲笑。你可以不在乎那五毛錢,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樣的家庭條件。以及,你花的,真的是你掙來的嗎?

後面的隨便瀏覽了一下,大致價值觀差不多。就不一一評論了。

總而言之,作為窮人,我自己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為富不仁,大概就是作者這樣的人吧。以及,寫雞湯真的好賺錢啊,目測比教新東方更賺錢。


作者的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對於作者眼中「窮人」的這種對金錢的態度和為人處事的方式,我不贊同,也不鄙視,畢竟每個人經濟條件不同,各有各的苦衷。

當然論經濟條件,我也算是窮人,但我也厭惡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對於那些和我一起去小店手裡拿著50元買了一根冰棍問我有沒有一元錢,就是捨不得花開那張50大鈔的人,我會告訴他不好意思沒有,然後當著他的面掏出一張一元錢花出去讓他覺得我才是那個小氣的人!

作者貶的不是經濟上的窮人,而是由貧窮引發的吝嗇、貪心、小市民心態。

像樓上有幾位站在窮人的立場反駁,自然也有道理,但如果窮還窮出優越感來了,那就無異於文革時期貧下中農對那些先天成分「不好」的人的鄙視!


看過一個笑話。說日本人有一顆只要你不影響別人,隨便你怎麼變態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麼變態,都不能影響別人的責任感。

而我們有一顆,只要你和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你需要教導的溫暖愛心,和不管自己多麼平庸,都要去影響教導別人的責任感。

從文看人, 作者那一股子的優越感簡直辣眼睛。說別人志短別人小心眼,能把這些事一件件記下來,心眼能大到哪裡去?

不忘本心,不要借一點少數人的壞處去打倒一片的優越感。文筆不行,但我覺得最該遠離的是作者這種人,因為他帶來的是毒雞湯,污染不著痕迹卻深入人心。


看了下這個文章(沒全看,因為不想浪費自己時間),覺得這個文章更反映作者的為人:斤斤計較。大學室友的例子都能拿出來,我也是服了。自己都是個名人了(雖然我並不認識),還要把自己當年的室友的事情拿出來說,我在想,難道你和室友之間只有這件事值得記憶嗎?難道你的室友就沒有幫過你嗎?怎麼不寫幫你的時候呢?

最重要的一點:我想說,也許在中國,在無知青年中,你很有名氣,但是,你不是神。你沒有資格去評價哪種人是成功,哪種人是失敗。你怎麼知道對於那個坑你錢的年輕人來說,那25元也許是他一天的生活費?作為一個外地人,擠在北京的地下室,每天風吹日晒,創點收有什麼錯?你那麼聖母那就去停車場啊?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給我的感覺就是,小人得志之後,拿自己優渥的條件做靠山,去諷刺中國的底層人物。一句話:站著說話不腰疼

感嘆下:現在中國的名人咋都這種素質啊?贊同樓上的為富不仁


今天語文卷子里不知道為什麼加了這篇文章,真是辣眼睛,毀掉了我的三觀

1停車事件

小伙是外地人,操著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介紹價位,竟然是不讓你聽懂騙你的錢。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

最後來了一句「錢給少了浪費時間,錢給多了煩心情」難道你真的不在意錢么

2打電話事件

作者簡直是個人渣,在前些年,我媽電話費也要省著花,五毛錢夠一個饅頭

室友家窮,當然要精於算計,反而作者就像那種傳說中的大學室友,借了別人東西不說人家好。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樣有錢。再說,你是誰啊,什麼東西都讓你白用。

最後知道室友家窮後不去諒解,反而不搭理了,呵呵,小人心態。

3租車事件

老大爺做的不對

但看看作者形容老大爺的詞「錙銖必較」「《吝嗇鬼》里的阿巴貢」

從你的言語看,是否反省過自己呢

能把這些事一個個記下並加以渲染,這難道不是錙銖必較,不是用了一種更惡毒的方式嗎

三觀不正,就別寫雞湯了


看到上面的評論我就放心了,知乎還是基本「政治正確」的:-)


作者看待問題過於以偏概全,覺得自己生活方式最優。


13年秋季,上過李尚龍的英語課。李這個人,可能早年受過不公平的待遇,為人比較憤青。他說過一句話,如果你和你的大學舍友關係非常好,那你就完了蛋啦。因為你們臭味相投。

他的篇文章雙標性很強,又有哪個中二期的少年不是呢?


看來是我閱讀能力太差了,,尚且只能理解出這篇文章《為什麼說一定要遠離「窮人」》的中心論點是加雙引號的 精神上的窮人


聽話聽音,任何內容都必須結合上下文來談。斷章取義來說文章沒意義。


首先,最大的問題以偏概全,用窮人來指代所有所謂的「志短」之人。

其次,窮和富的界限是什麼?舍友跟他要五毛錢的話費就是窮,他本人厚著臉皮用人家的手機打電話就是富?

關於成長環境,人和人的成長環境本來就不同,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衣食無憂,而有的人十幾歲的時候就要挑起家庭的擔子,每天都在為生計擔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憑什麼為生計擔憂的人就得被認為是錙銖必較?衣食無憂的人看到作者的這些觀點,會不會認為他也是一個錙銖必較之人?


對於這個問題,我真的很想說一說

首先,第一點,你知不知道有種描寫叫外貌描寫,再說 寫那個南方小伙黑怎麼就是強調了?你寫文章什麼都不描寫?那【春】就寫「春天來了」,【雨巷】就寫我遇到了一姑娘,【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寫「我奶媽死了」不就得了么?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帶入,文章都不好好看,你在說什麼呢?

你管一個同學藉手機,打兩分鐘電話,然後給人家五毛錢,天經地義?你有毛病?

第三點你覺得大爺沒問題?那好啊你以後租車人家跟你囑咐兩個小時你還一直好態度?借完車管你多要兩百塊你開心的給?那你好厲害哦。李尚龍老師的書得過許多獎出版社的人認識好多自然可以說有頂尖出版社。 你寫一篇文 ,裡面說你明明有進湖南文藝出版社的機會,那出版社好尷尬呀

第四點你了解作者么?那麼極端化?還流水線?你當你是肉質加工廠啊?

我不知道你有多麼強大的心,能忘掉自己遭遇過的種種不公。作者沒罵他也沒不給他們錢

,難道連記住都不可以嗎?還有明明都「強調」了是精神上的窮人,那種小市民品性你在這強調自己沒錢,幹嘛?窮是窮出優越感了?老師的文寫的很好,像你這種斷章取義思維和金錢都辣么窮的人,怕是無法理解吧。還噁心呢,你自己就是一個噁心


今天在朋友圈看見了這樣一個轉載的文章,我不想評論文章寫的怎麼樣,我只是想說這個標題真的恰當嗎?因為幾個人就定義了所有窮人?我們有幾個人算是一個非窮人呢?至少我認為我不算富人

可能是出現失誤,窮人二字是打了引號的,實指思維貧窮之人,看了下文章並無太大驚世駭俗之論。至於那些指責他心胸狹隘的,是聖母嗎?以君子的要求去約束別人而不反思自己,遇到那些事誰能不生氣?被人欺負了,只有忘光了才算正常人?這世間誰不記仇能夠坦蕩至此?

原文摘錄如下:

為什麼說要遠離「窮人」

這世界上所有昂貴的,都是用錢買不到的,比如愛,比如高尚的品德,比如富人的思維。

我工作在三里屯,那裡人多車多,所以停車是一個特別麻煩的事情。

我很少開車,但凡開車,都停在自動計時的地下車庫,很貴,一個小時十五塊。

有朋友問我,說你為什麼不停在人工收費的路邊,那邊第一個小時十塊,第二個小時才十五,便宜一些,而且還不用走那麼遠去公司。

我笑笑,說,帶你做個實驗吧。

那天中午,我11:50把車停在朋友說的路邊,收費的小伙兒走了過來,我清楚的問了價錢,小伙兒一臉黝黑,南方口音,語速很快的介紹著價位,像是期待著你漏掉細節。

我說,你說慢點,一個字一個字的說,說清楚。

他說,第一個小時10快,第二個小時15。

我們點頭,吃完飯,我們12:50準時回來,我看著小伙兒和朋友,然後準確的拿出十塊錢給那個小伙兒。

小伙兒搖搖頭,說,師傅,25塊。

我說,為什麼?不是一個小時嗎,一個小時怎麼25了?

小伙兒說,不是的,你是11:45來的,現在已經12:50了,已經超過一個小時了。

朋友聽了,十分生氣的說,我們很確定,是11:50到的。

小伙兒愣了一會兒,沒想到我們記得時間,於是說,那現在也12:52了,你也超一個小時了。

我想快點結束對話,於是說,這樣吧,我給你半小時的費用可以嗎?

他說,那不行,我們沒有半小時這麼結算的規矩。都是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結算的。

朋友說你這規矩是不是太多了,這些規矩寫下來了嗎?有明文規定嗎?

他說,這些規矩不用寫,人人都知道的。

朋友說,那你的意思是,我們不知道,就不是人了唄!

他說,反正你不給錢,就不能走。

他說完,竟然耍起流氓靠在了車上。

朋友覺得跟他為了十幾塊錢吵架不值得,就掏出了25遞了過去,轉頭跟我說,走吧。

我沒說話,只是笑,回到公司,我問朋友,你什麼感覺?

他說,像被狗咬了一樣。

我哈哈大笑,說,你明白了吧。你停在那裡,十幾塊錢是小事,關鍵是價錢不明確,每次都要費口舌為了十幾塊錢給這些人議價,錢給少了浪費時間,錢給多了煩了心情。

把車停在價格明確的地下車庫,機器計費,沒有彈性,也不用議價。省下的,是時間;留下的,是愉悅。

朋友點頭。

我時常會遇到一些人為了幾十塊錢吵架,吵到最後,兩敗俱傷,弄的心情不好今天什麼也干不下去。我不認為那個多收了幾十塊錢的人能富裕到哪裡去,他丟掉的反而是誠信和更多的生意。這樣的人,在身邊很多,其實他們的問題不是人窮,而是志短,他們窮的遠遠不止錢,更重要的是錙銖必較的思維方式。

在生活中,一定要遠離這些人。

跟他們糾結爭吵能讓你的心情非常不好,得不償失。

我想起上大學時宿舍里的一個哥們,有次我手機沒電找他借電話打給家裡,打完後,我把電話還給他,說謝謝,然後轉身離開了宿舍。

沒想到他追了出來,跟我認真的說,尚龍,你剛才打了兩分鐘,請你給我五毛錢。

我當時瘋了,以為他開玩笑呢,後來發現他表情無比淡定,十分認真的跟我講著五毛錢的事情。我眼睛瞪著大大的看著他,說,你讓我現在從哪裡給你變五毛錢呢?要不這樣,我請你中午吃飯好嗎?

他想了想算了算,發現划得來,說,好。

那頓飯,吃的我十分憋屈,中途我們兩個都沒說話,吃完飯後,我決定以後再也不跟他有交集了。

後來朋友跟我說他家裡比較貧窮,所以對每個人都斤斤計較,搞得大家特別不爽,後來大家知道他窮,也就不怎麼怪他了,當然,也不搭理他了。

其實,他窮的,不僅僅是家庭條件,他窮的,更是視野和格局。

的確,雖然莫欺少年窮。但是,記得一定要遠離思想窮的窮人。

沒錢可以賺,但這種窮思維,卻毫無疑問的會讓一個人一直窮下去。

他們窮的,是思想,是短淺的格局,這樣的人,站在人群中,會傳染,會把你的世界變小,會把你拉到跟他同一高度,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他以為自己佔了別人的便宜,其實吃的是更大的虧。

就像這個朋友,因為幾毛錢,丟掉的是這麼多朋友的資源和口碑,這些,要花多少錢才能賺回來啊。

一年前,我租了一輛車,車主是一個北京大爺,衚衕里的,攢了半輩子錢,才買了第二輛車,於是決定把第一輛車租出去。

我提車前,他恨不得把我身份證扣了再讓我交個十萬押金才讓我拿走車。

後來,中介走完程序,他還越過中介給我打電話說讓我注意這個注意那個,說弄壞了要賠多少錢。

我說,大爺,我懂,別打了,按照流程來,不會有什麼事的,幾天後就還給你。

我懷疑大爺把命根子借給了我,或者大爺家難道這麼艱難?於是,我問大爺,您家是幹嘛的?

得到答案才知道,大爺根本不貧窮,只是小氣的習慣了而已。他有個兒子,是個中文系的大二學生,暑假正在找實習,我聽完剛準備跟大爺講,我算半個作家,能把他介紹到出版社實習,還能交個朋友。

沒想到大爺繼續嘮叨了半個小時,我和中介的小哥聽煩了,於是壓了兩千塊錢,把車開走了。

一周後,我還車,大爺說扣我200塊押金。

我問,為什麼?

他說,你把車開舊了。

我聽的都傻了,說,我就開了一周怎麼就開舊了,何況,又沒刮蹭又沒車禍,舊了能怎麼樣?

他說,你看這個車之前不是這麼髒的,現在怎麼這麼臟。

我說,你不能去洗一洗嗎?洗個車也就幾十塊錢。

大爺理直氣壯的繼續爭論:那我開車過去不需要油錢啊,我的時間不需要錢啊!

後來中介小哥都看不下去了,氣不打一出來的說,尚龍老師,這兩百我給您出了吧,這窮鬼窮瘋了。

我瞪著這個老頭,看著他錙銖必較的摳門樣,像極了《吝嗇鬼》里的阿巴貢。

我轉身離開,一天後,我把錢轉給了中介小哥,小哥跟我說,我們公司把這個人拉黑了,而且我們在各大租車公司的群里都拉黑這個人了。

我搖搖頭,心想,他失去的還不止這些呢。

他為了兩百塊錢,還失去了是兒子的一次進入頂尖出版社的實習機會。

可我能說些什麼呢?

我刪除了他的電話,想,這輩子和他必然不會有所交集,的確,像這樣的窮人,願一輩子我們生活沒有交集。

其實,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畢竟家庭貧窮富有都是自己無法決定的,但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精神上的富人,這樣的人,無非就是寬容、慷慨、謙虛、善良和對世界充滿著愛。很多窮人,雖然斤斤計較賺了幾十塊錢,丟掉的其實更多買不著的。

人不學會大氣一些,就總能失去更多。

直到今天,我和朋友吃飯聚餐,總是習慣先起身買單,這個習慣是從我五年前養成的,那個時候,我還住在十幾個人合租的房間,長期吃著泡麵。

朋友後來問我,你是不是很有錢,所以總搶單。

我說,不是,只是我不想讓誰買單這種問題大家浪費時間,不想把誰買單這件事情放在已經裝了很多更重要事情的大腦里。

大家都是為了去做大事,為了去改變世界,就別為了小事兒頭疼了。

可是,我還沒說完。

如果當我和一個人吃了五次飯,每次都是我請,第六次他連掏錢的動作都沒有的話,這種朋友,下次我就不會再請他了。

畢竟,人可以沒錢,不能短了志氣,不能沒了理想,不能窮了思維,更不能總目光短淺的去貪圖便宜,一個人總是在小事算計著你,讓你防不慎防,此人雖可能闖不了大禍,但必幹不成大事。

尤其是創業團隊里,這種總喜歡貪圖小便宜的窮人一定要不得。

我想起曾經看過一本《窮爸爸與富爸爸》的書,裡面講了窮爸爸和富爸爸的對孩子教育模式:窮爸爸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以後找一份好工作;富爸爸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以後創業去給別人創造工作機會。

思路不同,必然收入迥異,有時候,一些人窮的不僅僅是口袋,窮的是思維。

你是否想過,每次買菜跟別人費口水十多分鐘就為了那幾毛錢,還不如趕緊把工作做好,多讀幾頁書看幾篇文章,這是更好的投資。

你是否想過,花了幾個小時瘋狂搶紅包買各種打折產品時,是否可以用這段時間上一節公開課看一部電影,這種慢慢的成長,總會讓你有能力買得起所有不用打折的商品。

長遠投資永遠比小便宜划算。

你要知道,人最寶貴的,是時間;最難得的,是好心情。別為了一點錢,浪費了時間,糟蹋了心情。

正是因為每個人對平等的24個小時使用不同,才導致人和人的思維不同,這樣的思維,讓有些人富有,讓有些人,永遠是個窮人。

你總要把目標放的更遠,才能看到更廣的世界。

作者:李尚龍


一、關於收費的事情,我不在北京,但是在我這城市,娛樂活動場所停車場收費的確就是過了一小時哪怕只是超過一分鐘也要按兩個小時來收費,沒有像李先生說的那樣什麼只收半小時行不行的例子。重點並不在於討論這種收費規定是否合理,而是可能這個小弟也僅僅是按照他公司或他老闆的規定來收費,僅此而已,與什麼「窮人思維」「窮人心胸」都無關。李先生抓住這個延展開來,可是在我看來簡直就是自己強行加戲灌雞湯罷了。

二、那個打電話索要話費的同學的確不夠大方,但是也沒有什麼大錯,只是不夠高尚的一般人罷了,無可厚非。這麼多年過去了,李尚龍先生還耿耿於懷,把他拎出來婊到自己的書里當作反面教材,我覺得李尚龍的心胸比他那個同學小多了,論「窮人思維」「窮人心胸」,李先生簡直就是最好的例證。他也別去指責停車場的小弟和索話費的同學了,自己也沒有好到哪裡。

三、朋友圈看到的此文,毒雞湯一碗,止增笑耳。


我看過一篇文章叫:你弱你有理。


說實話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挺不錯的,作者唯一一點就是沒有對窮人打引號。首先我自己也是窮人是西部某自治區的五線小城市的農村。先聲明一點,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男生,大學裡認識了一位來自江浙地帶的富裕地區的農村的同學,這位同學的父母離過婚,但他天天標榜自己窮,一次寒假到我們那邊旅遊,我生者病讓他在我家裡住了三天,招待他,也沒少花錢。但是回到學校後,他居然為了2塊錢與我斤斤計較,也許你會說是你自願的啊!別人也沒強迫你!沒錯!是我自願的,但那是因為我聽到說他窮。所以一直可憐他。但後面我發現一個能買個水杯花200塊錢的,自己去我們那邊旅遊一趟花5000的,真的談不上窮,我的家庭是拿不出那些錢讓我旅遊的,只能說他這人太小氣,太愛佔便宜,可由於他一直在同學面前裝可憐,大家都信以為真,但這種人著實讓我噁心。這種人的思維也是極度自私,對自己好大方,對別人小氣至極而且還掩飾的這麼好,真是絕了。看了李尚龍的這篇文章讓我想起這個人來,願我們此生再無交際!


作者強調了這裡的窮人「其實他們的問題不是人窮,而是志短,他們窮的遠遠不止錢,更重要的是錙銖必較的思維方式。」而抱有這樣思維方式的人往往在物質上不富裕。

有人說作者是以偏概全,用窮人指代「志短」。

這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讀者和作者對窮人的定義就不同,作者在文中等於重新定義了窮人好不好,只是不明顯,總不能說「現在,令窮人=……」

批評作者的讀者應該再多看幾遍文章,可能有的人還是覺得這是所謂的「政治錯誤」,這我管不著,但是真的不要偷換概念,也許作者應該在窮人上加引號?讀文章可以試試站在第三視角看,真的不要隨便對號入座,事實上,作者也沒在瞧不起誰。


看到那麼多回答,我發現桂枝正在從一個精英網站,變成百度貼吧。

難怪葛巾走了……


推薦閱讀:

寫文章別人老說看不懂怎麼辦?
寫小說時總是收不住結尾怎麼辦?
【梅艷芳--韶華年下,詩酒論芳華】浮華琉璃生
寫完118避難所之後,可能要停更一段時間
如何看待「標題黨」?

TAG:文章 | 窮人 | 文章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