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弦琴和日本的三味線有什麼區別?
三味線起源是中國的三弦琴,百科上說三弦琴傳到日本後發展為三味線,是如何發展的?三弦琴和三味線的區別在哪?
一般論認為,其起源於中國的三弦,大約成形於15世紀左右。中國的傳統樂器三弦經過琉球王國(現在的沖繩),產生了早期琉球群島的「三線」,之後傳到日本本土,逐漸成形。而早期的琉球三線後來又受本土三味線的影響被改良成現在的沖繩三線。
日本傳統音樂界中,也直接稱「三味線」為「三弦(さんげん,sangen)」,而把中國的民族樂器「三弦」直接音譯稱為「三弦(サンシェン,sansyen)」。但在中文中由於只採用漢字會將二者混淆,因此一般只稱日本的民族樂器為「三味線」。
構造上來說,三味線基本分為「天神」(纏弦的部分),「琴桿」和「琴身」三部分。
琴桿:採用木材。高級的用印度產的紅木、紫檀,廉價有南亞、東南亞產的「花梨」等木材。為了便於攜帶,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別稱為「上桿」「中桿」「下桿」。與此相對,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桿稱「長桿」。由於琴桿是光滑的,不像吉他等其他弦樂器有把位標記,因此在入門時培養左手對把位(稱為「勘所」)的感覺很重要。
琴身:四方形,正反面蒙上貓皮或狗皮。傳統製法使用一整張貓皮,因此在三味線表面可以看見左右對稱的黑點,這實際上是貓腹部的乳頭的痕迹。由於貓皮高價難求,故也使用狗的背部的皮製作,但是狗皮三味線表面的黑點是故意畫上去的,成為一種裝飾。
一般採用絲弦,也有用尼龍材料的。數量為三根,從粗到細依次稱為「第一弦」「第二弦」「第三弦」。
演奏時需要撥子。撥子成銀杏葉形,低級的塑料製成,高級的採用象牙。具體的大小形狀根據流派,音樂和演奏者的習慣不盡相同。地歌三味線(上)和普通中桿三味線(下),注意琴桿與琴身連接部分的不同
http://weixin.qq.com/r/CTo6Im3EijD1rSlB928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你不了解的日本
※原本是日語辭彙的漢語辭彙有很多麼?有哪些漢語辭彙是由日語辭彙轉變而來的?
※[紐約時報:中國人素質趕上日本至少還要50年] 你有什麼看法?
※聽日本老師說日本陶瓷器史有一萬二千年的歷史,而中國陶瓷器史只有8千年的歷史。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有哪些翻譯質量不佳的艦船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