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藥名,不同的牌子,藥效差別大不大?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區別?

今天去藥店買阿莫西林,同樣的藥名有10元價位的,也有20元價位的,作為消費者他們的藥效差別大嗎?


藥效差別有但不大,不明不良反應差別有但不大。

主要是因為有效成份含量不同,其它部分的成份和含量不同。

有些人說藥效區別很大是因為這差別正好進入他的治療窗。

這麼說,仿製葯(國產葯)相當於放了長時間的原研葯(進口葯)。有效成份較少,其它不明成份較多,歸因於製作工藝的不同。


同樣的藥名是藥品的通用名(國際藥品非專利名),不同的牌子是藥品的商品名(可註冊商標)。在國內不同牌子意味著是不同企業對國外原研葯的仿製葯,主葯成分肯定都一致,輔料會有所差別,藥效就決定於它們的藥劑工藝導致的體外溶出度以及生物等效性的差別。國內藥品的藥效差的話就差在生物等效性達不到原研葯的水平。


我想題主的前提大概就是同個葯同劑型不同牌子的區別。可以肯定說這個效果是有區別的,特別你提到的抗生素。理論上同個化學結構的藥用藥效果是一樣的,但是藥片有製作工藝上的區別,連原料葯都有區別。原料葯的區別比如說藥典規定的雜質不超過1.0%,但是某些進口合資質量較好的國產會把雜質控制到0.5%或者更低,而這些雜質可能恰恰就是引起某些副作用。抗生素更是,對細菌的作用對藥物本身質量就有一定的要求。從劑型來說,一個藥片做得好不好也是有區別的,緩釋劑的釋放是否合適,體內過程是否有利於藥物的釋放吸收,保存運輸中的穩定性都是對藥物有影響。如果買阿莫西林,能買合資就買合資,能買一天吃兩次就不要買一天四次,能一次一片/粒就不買一次四到六片/粒。

手機打字不容易


只了解中成藥

如果藥品通用名一樣 成分基本是一樣 區別就在於不同廠製作工藝區別 但是出來的東西效果是差不多的

價格方面不通是因為有些產品是有廣告費 地推 有些產品則是流通渠道 從醫藥公司往下面鋪貨 相對就很便宜

還有一點就是服用天數 比如一個1天量賣2塊 一個3天量賣6塊 你能說6塊的貴嗎


前面看到很多說輔料,劑型,藥量,工藝等等,都有關係。

我想說一點。

有些專利葯和仿製葯的酸根不一樣,這也有可能是影響療效的一部分。

比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絡活喜)和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玄寧)。這個好像是我在學校的附屬醫院裡面隱約記得的一個藥物(不知道左旋會不會有更大的影響)。當時好像問過老師,解釋一是更好用(鬼知道是不是因為原研葯,外企葯,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再有一點就是從業之後知道的醫生的灰色收入了吧~原研葯肯定更貴,灰色的東西也就可以更多。

總體來講,我個人的認為,貴一點的更好,也可以適用於藥品。外企花了很多錢在研發上面,其中不乏試一些不沾邊的分子成分,但是還有輔料啊,構型啊,旋光啊,有的藥品研究出來花的錢可能會是中國各種葯企的上千倍?

中國葯企還是比較力挺恆瑞的,有同學在恆瑞的,據說公司很重視研發,具體沒有調查。而中藥企業,我可能想說呵呵了。因為中藥根本不應該通過實驗科學來證明,中醫中藥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扯遠了。


肯定是有的,這也是國家為何現在在推行藥品一致性評價的原因,進行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原因。

我前公司的產品採用的是進口的API,算是原研地產化的產品,國內有一些仿製的葯,說起來規格,成份什麼的都是一樣的,也都符合藥典的標準,但是療效的差異真的不是一點半點。

國內有太多的安全但是無效的藥品,前些年藥品註冊批號拿得太容易了,還有一些生物等效性試驗都是嫌疑造假的數據,現在的一致性評價正是為了改變這一現象,而且國內也在效仿歐盟、FDA,強調藥品研發階段的數據真實性,希望假以時日能有改善吧。


說實話,同一種通用名,同一種規格,同一種劑型,不同廠家生產的藥物,他們的生物等效性(療效)相差還是挺大的,不同劑型可能相差更大。所以選擇大廠家,甚至是進口的療效更好


品牌葯藥品釋放吸收等方面也會好一些,一般負責的仿製藥廠會和品牌葯比釋放比吸收。


推薦閱讀:

醫生轉行能做什麼?
想了解一下,叮叮醫生、春雨醫生、丁香園跟其他的醫療APP有什麼區別啊?
公立醫院裡,大概就沒有人是贏家
與艾滋擦肩而過的醫生們
一個醫生多點執業申請的辛酸路

TAG:藥物 | 醫生 | 藥店 | 內科學 | 製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