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詞分陰陽性、中性,動作詞跟隨6個人稱改變,每一個都不一樣?

(有些人稱的conjugation又是一樣的,常用詞自不必說,稍微不怎麼用的,乍要使用,卻恨不能寫English,因為我真的當時背的現在我真的想不起來,,,(/(ㄒoㄒ)/~~),名詞plural的時候又不再區分gender),「殘念」嘚瑟斯呢,,這樣真的「大丈夫」嗎?泰西人自己不記得陰陽性,是不是就打個馬虎眼,說話的時候就口齒不清,混過去了就

Story of a veteran fought in anti-Japanese war

你看這裡的第二段 連最最基本的 stand 變成stood 都會有人忘記,以為是有所謂的規律

寫成了standed....英語已經算是基本的通用語了,很簡化很簡單了已經。。


自然語言不是發明的,更不是被考慮而被發明的,更更不是被搞的。


看來修改了問題以後好多了吖。。。建議題主們問問題不要想當然。。。

---------------------------------------------------------------------------------------------------------------------------

我最近在學印歐語系的歷史語言學,所以就把書上的和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寫下來。

首先說陰陽性的問題,印歐語中比較古老的,如拉丁語、古希臘語、梵語都是陰陽中三個性,到了後世,它們的後輩把三個性合併成了兩個性,而英語則失去了性的變化。而性是什麼?不能單純理解為性別,性作為一種語法範疇,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與自然性別有一定關聯的標記。一部分事物,比如男人女人,帶有對應其性別的陰性陽性標記,這是自然性別。而德語中,「小女孩」是中性而不是陰性,則是單純的從歷史中帶來的標記。回到前文,因而在構擬PIE(Proto Indo-European,原始印歐語)時,語言學家給PIE的名詞設計了三個性。然後是Conjugation(我是法語專業的~)的問題,同樣的,語言越古老,它的名詞變位、名詞變格就越複雜,所以PIE中的名詞變位則是無比複雜,既有單數、雙數、複數的區分,也有陰性、陽性、中性的區分,不用說還有8個格變化。

於是乎一切都妥了——真的嗎?

Na?f!後來大家發現了赫梯語(Hittite),它屬於印歐語系早已消亡的一個語族——安納托利亞語族,因為它非常古老,包含了很多印歐語早期的特徵,比如喉音,從而證實了索緒爾的喉音理論。

Saussures predictions about the existence of primate coefficients/laryngeals and their evolution proved a resounding success when the Hittite texts were discovered and deciphered, some 50 years later.

Ferdinand de Saussure

大家在分析赫梯語語法時發現,作為一門非常古老的印歐語,赫梯語的動詞屈折程度,以及名詞變格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genders is fairly rudimentary, with a distinction generally being made only in the nominative case, and the same noun is sometimes attested in both genders.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early-attested Indo-European languages, such as Ancient Greek language and Sanskrit, the verb system in Hittite is relatively morphologically uncomplicated.

Hittite grammar

morphologically uncomplicated意味著在屈折形態上的不豐富,赫梯語只有-mi和-hi兩種屈折詞尾,相比於拉丁語五種屈折詞尾,實在是太簡單。因此歷史語言學家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最早的印歐語並不具備如此多的屈折形式?

之前便有歷史語言學家F.Bopp認為印歐語的屈折形式來自更早的黏著變化,法國語言學家梅耶的看法大致相同。而Winfred.P.Lehmann在著作中提出,前印歐語(Pre-Indo-European)性只分有生命、無生命兩類,名詞存在一個集合後綴,名詞存在四個標記:

*-s 有生命的施動者

*-m 無生命或受動

*-h 集合名詞

無標記 由其他成分控制語義

而動詞變位也格外簡單,只分靜態、動態兩類動詞(Winfred.P.Lehmann,1993:223-226)。

*-s衍生出了印歐語的主格,*-m對應賓格及部分主格,也就是說在印歐語中,格、數

性都是不斷擴充到,延及後世,又因為種種原因不斷簡化。也許在後來發展中,出於精確的必要,才出現了一整套極其複雜的變位系統。

有一個可以類比的例子是上古漢語,不少學者認為,上古漢語乃至原始漢語,在形態上存在一定的屈折變化,比如*s-前綴可以變使動,等等。

在床上,明天補古漢語例子,以及赫梯語的具體語法,答主手裡正好有一本楔形文字的書。。。

--------------------------------------------------------------------------------------------------------------------------------

  1. 赫梯語的名詞變格:

(起來把維基上的資料和書里的比對了一下,發現維基大體沒錯,所以就愉快地直接引用了)

補充:

主格複數有三種屈折形式-es/-us/-as,對應不同類型的名詞結尾。赫梯語的性分通性和中性,只有單複數的區分。(吳宇虹等,2015:260)

我們再來看看拉丁語的:

這是拉丁語U變位,也就是以-us/-um結尾的名詞變格法。了解拉丁語變格的人,比對一下,就能看出很明顯的發生學關聯,拉丁語中發生了格的縮合工具格、位格、離格基本都併入了奪格,呼格也在慢慢消亡。

----------------------------------------------------------------------------------------------------------------

關於上古漢語:最早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在Le proto-chinois, langue flexionelle一文中指出,原始漢語可能是屈折語。而語言學家通過對漢語和其他漢藏語如藏語進行比較之後,認為上古漢語存在屈折形態,更有人猜想,人稱代詞也存在格的變化。

上古漢語說明,也許存在語言類型可以不斷變化,由於語言自身的變化和克里奧爾化(法國漢學家沙加爾認為,漢語是南島語和阿爾泰語混合的結果,更有學者指出,漢語的南亞語系存在發生學關係),語言在黏著、屈折、孤立之間不斷變化。

參考文獻:

吳安其. 歷史語言學. 上海

吳宇虹 等. 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 長春

裴特生. 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史. 北京

L.Sagart. 華澳語系發源於何時何地?. Shanghai

Winfred.P.Lehmann. Theoretical Bases of Indo-European Linguistics. London

高本漢. The 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補充:Laurent Sagart 這個網站可以找到很多法國學者的論文,可以免費下載。


語言不是發明的而是逐漸變化來的。

所以沒有發明人來思考所謂的意義,但是並不是說這個問題就沒有意義。

最簡單的語言誕生之後,隨著要表達的東西越來越多,語言就越發不夠用了。

這時候一種做法是像中文這樣使用更多的詞來修飾。

一種就是通過單詞內部詞綴的變化來表示意義。然後兩者分別發展,甚至也可能從一種變到另一種~最後就出現了題主的這種疑問


頭昏腦脹呀 不過邀請我 我就寫寫這個題吧 (我不指望有多少人能看懂) 也簡單噴一噴發泄一下

語言和文字的作用是表達意思 也就是說不論有沒有陰陽性變位變格這些東西 它們都是為了表達意思而存在的 這一點大家應該都認同

怎麼樣能夠清楚地表達意思呢 以目前大多數語言來說 就是需要有修飾語的準確對應性

比如這幾個詞

我 智力 你 低 ————&>&>看不出什麼意思

包子 你 吃 ————&>&> 這三個詞不論什麼次序 大家都能猜出來是什麼意思

其原因就是 包子 你 吃 這三個詞的句子成分是很清晰的

總結就是句子的成分很清晰 修飾語的對應性很清晰 句子就可以表達出一個清晰的意思來

我們的默認狀態就是分析語 也就是一般用語序表示句子成分(其實只靠語序做到這一點是很吃力的 漢語句子只要詞稍微多一點就常常會產生歧義) 所以大多數人就無法理解其他的表達句子成分和修飾語對應的方式

我們的祖先也不像現在這樣 把漢語弄得這麼簡單

比如我在知乎上看過這個

馬字旁的字

驍 強壯的馬

驊 赤色的馬

騏 青黑色紋理的馬

驪 黑色的馬

還有很多這類的字

不過中國古代似乎沒有斑馬......

我們的祖先是怎麼想的???「發明的時候是怎麼考慮它的意義的?」

現在我們的漢字簡化了很多 語法也簡化了很多 我相信這就是語言和文字發展的趨勢

說回本題 這些外國人的祖先 是通過動詞變位來體現 主謂對應關係 變格來表示句子成分 陰陽性分類便於修飾語的對應(或許是這樣 我只是民科) 現在大多數也都向分析語轉化了 已經沒有那麼多曲折變化了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其實也都是正在進行中的語言發展變化而已

你理解不了其他表示句子成分的方式 恕我不禮貌

一是你的偏見太深 太以自我為中心(這個詞現在叫中二吧)

二是你的見識太少 沒有接觸到足夠的知識 (這個詞不知道叫什麼...)


推薦閱讀:

圓珠筆為什麼又叫「原子筆」?

TAG:語言 | 英語 | 歐洲 | 名詞 | 動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