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鑽研醫學者對醫學的了解能到什麼程度?
中醫可算玄學術數中的一種。不管你是有師承還是業餘,你得有天賦。迷信的說法就是你有華蓋你適合僧佛之道。
竟然不信中醫,想想我也是醉了!從那時起才愛上了知乎!
沒有臨床經驗都是白搭
不要以為我們這些學醫的就不是自學,說的都是然並卵。
我覺得題主看完這些回答,應該都不想鑽研醫學了吧。
題主有說身邊的老人家很懂中醫的樣子,其實那些都是經驗之談。我媽才50多歲,都是一副很懂的樣子。因為她喜歡看那些養生啊,醫學類的節目,平時自己有什麼不舒服,醫生開的葯,她會把說明書研究一會兒,知道這種葯還能治其他的病。所以,你要說業餘鑽研醫學,還是養生,那真是兩碼子事!!真要鑽研,先把樓上大神說的那些書過一遍吧。反正我大學5年,也就在醫院的2年見習,實習,才真正的學到東西,理解了。前3年在學校學的基礎,是真不懂呀!更別說自己看書了,太難了!!說說臨床醫學本科的教育趨勢,很多學校已經不再使用教材了,上課只講授知識核心不照著書講,到了大2之後更多的採用器官系統教學法,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
現在教學方式已經改變了,變成教授的是自學的能力,老師再將碎片化的信息做穿引形成體系。如果自學的話需要學習核心基礎課,之後再找醫學院申請去聽題詞案例課,走一個流程,熟悉一下都在什麼地方查資料,查到的資料怎麼整理怎麼使用。學學查詢檢索使用資料庫資源的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已醫學教材可以選擇互動式電子書的形式。更想像生動一些。醫學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是一個需要大量知識與臨床經驗的一門學科。醫學院的學生只有每一年都像高三那樣去學在畢業時才能基本達到一個合格醫生的理論水平,再經過五到十年的臨床才能是個還不錯的醫生,醫學是個不喜歡天才的學課學醫沒有捷徑只有努力用心再努力再用心!至於看了幾本養生書與聽了幾節養生課的大爺大媽我只能呵呵了!
周圍有些中醫愛好者經常問我一些中醫問題,他們也就是偶爾看看什麼中醫基礎本草綱目啥的,內經 傷寒論他們說看不懂,他們的中醫知識大概還停留在,《中醫教你養生》這種水平
先說西醫。如果外行是生物或者化學專業,有生化、有機化學基礎的話,看醫學的書幾乎可以無障礙,如果堅持許多年,達到臨床五年大三水平是沒問題,偶爾可以跟各科醫生談笑風生。其他專業背景的理工科限於化學水平有限,生化,分子看不懂,細生,生理學看懂一部分,其他以記憶為主的科目當科普讀物也都可以看得明白。文科生嘛,應該跟沒有化學知識的理工科一樣,前提是有興趣去了解的話。
至於中醫,我覺得太瑣碎,不像西醫這麼系統和直觀。本人工科狗,自學過大一大二的生物和化學課程,西醫的教材除去一些專業辭彙和部分藥物名稱沒有了解之外,基本是都看得懂,不過沒有用心記,看過去不多久就忘記了。中醫方面,只讀過《皇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還有本不知道算不算中醫的《素女經》,都是文言文。內經覺得更像是闡述了一種哲學觀點,這個有空再補充;傷寒雜病論看到辯證和藥方時候就迷糊了,對中藥知之甚少,脈象由於缺乏實踐對」浮沉洪弦」等抽象的形容理解無能,也就基本等於白看了;素女經出於獵奇心理去看的,至今覺得用」面杵」插入陰道取出來的時候上面爬著蟲子的說法持懷疑態度。覺得沒人指點的話,大概知道肺屬金脾屬土,能背誦」春三月,此為發陳」等經典段落,知道人體的十二條經脈以及奇經八脈的名字、路線以及部分要穴,能區分夏枯草,黃芪,蓮子心各清什麼火,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是夠了。要想給自己或者旁人看病抓藥,還是省了這份心吧。
醫學是很注重實踐的學科,不論中醫還是西醫都要有人指點才好。另外提一句,把中藥搭配植物形態解剖和系統分類一起看,味道更佳呦!業餘中醫能專研到的程度是不會拿到知乎上來說的。
哦,只是我覺得你們太在意業不業的,我們談點用心好不好
主要取決於能不能上臨床實踐,書上的內容實在是,全會背了也沒啥用。
系統的自學,大概可以從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解剖-&>生理-&>病理-&>內外婦兒 + 3~6月的實訓(這個有點難度),基本可以在社區衛生院應付常見病了;當然還需要回補補一些診斷,影像類的基礎,擴展一些五官,皮膚性之類的專科知識。
謝邀。 @大漠風聲 說的很好,從中醫來看,古代名醫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所以,最終還是要看悟性和勤奮程度。
推薦閱讀:
※甘草配芍藥,能治肌肉痙攣、疼痛,你會用嗎?
※經絡是種器官?還是種機能?
※回顧 | 談「骨」論「頸」上海岳陽名醫直播頸椎病的中醫治療
※中醫荒謬的故事有哪些??
※如何看待「貴州安順市一女士連續吃10天中藥,腹中雙胞胎可能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