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效的物質基礎是什麼?
01-28
中藥科大幾年的研究僅表明如下結論
中藥具有多成分、弱效應、協調整合作用特點,其整體藥效的發揮不是單一成分藥效的簡單加合,而是存在著成分間多層次、多環節、多維度的非線性作用。不過他們卻按研究化葯的思路提出等效成分論,這真是他們認為的中藥藥效的物質基礎嗎?這與中醫理論相關嗎?在這裡見證一下史實:
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與生物體的基因密切相關!………………………………………………………………………………人體對攝入性外源生物有機體而言,酶,苷等生物大分子物質均是外源性基因與人體基因結合性產物,而小分子有機物質則往往是這些基因產物互作後的下游產物,但不論何種產物其整體與體內基因總和表達一致。以上是我們發現的生命體基因間互作規律之一。
……………………………………………………………………………………許多人認識生物僅僅局限於其物理化學屬性,並且習慣採用實驗證明的方法推測目光所見的現象。在此僅提個小問題,辣椒這種生物按現有檢測手段發現其富含各種營養化學成分,人吃後又能分解成各種小分子物質,廢物又隨便便排了,為何有那麼多人多吃到肚裡就受不了?喉嚨痛,肚子疼,長痘痘等等什麼癥狀都有?你認為現有的分子生物學理論推測正確嗎?有那些等效成份起到這些作用?
去翻翻中國藥典吧。各種中藥都有活性成分含量的要求,像人蔘總皂苷,元胡索乙素等等。中藥的活性成分都可以歸入到天然藥物化學的範疇中,起作用的基本都是些小分子,寡糖,皂苷,萜類,生物鹼等。大分子,多肽,聚糖,要麼不能吸收,要麼會被分解。蛋白質類藥物基本都是注射劑。
不要搞生物玄學。基因互作不是這麼解釋的,你說的是轉基因。有些分子能夠影響基因,那是它作為信號分子,調控操縱子來影響表達。比如iptg和乳糖操縱子。不過信號分子基本都是小分子,甚至是離子(Ca2+)。
現代的中藥研究,原則都是「中醫思想指導,現代方法研究」,都落實到具體活性成分,像青蒿素之類。
有空YY套理論,還不如多學習。按順序是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化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天然藥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中藥)藥理學。全世界一起研究百來年了,不會忽悠你的。
先有生物,化學知識打底,再去看看為什麼會生病,最後再了解藥是怎麼起作用的。
再說中醫。中醫理論是一套經驗理論,用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解釋病和葯的「經驗總結」。所謂經驗總結,只是在知識和認知有限時的強行解釋。就像以前說太陽東升西落是太陽神駕馬拉車,現象是這個現象。。到了現在當然需要通過現在的科技去重新解釋中醫的理論了。只不過牽扯到玄學,所以這個再解釋的過程就變得複雜。
所以,別YY了,生命很短暫,白日夢做做就過去了化學成分,各種酶各種苷各種醇等等
任何藥物都是分子的作用,中藥也不例外。由於中國古人對物質組成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只能粗略認為藥物的主要屬性是性味,也即酸咸甘苦辛和寒熱溫涼,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認識,藥物的基本屬性是分子組成,特定的分子才會發揮特定的作用,這是早已被科學反覆驗證的事實。如果中藥確實有效,物質基礎依然是分子組成,而不是四氣五味,古人的觀點是錯誤的。
謝邀。嚴格講,中醫研究的是生命能量---信息系統的學問,所以中藥更多是能量---信息作用。我的一位忘年交,美國伊利諾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厚琦博士,近些年與國內高能物理方面專家開展了相關聯合研究,發現了不同中藥的不同頻譜波形,而且與人體各組織器官的頻譜波形有高度匹配性(主要是耦合性與共振性)。其作用機理主要分成三個層面:物質(分子化學)---能量(頻譜匹配)---信息(中醫所說的「神」的層面)。其中,物質層面匹配了,只能解決分子化學層面的紊亂問題,不能解決底層的能量與信息異常問題,疾病發生機制依然存在,所以很多慢性病用現代醫學和藥物很難根治,也是這個道理。
謝邀,最近忙 現在才來答題。其實我覺得應該把題目中的物質去掉更好回答一些。 個人認為:世界上的萬物皆可入葯! 人體是如此的微妙精密,但本質上還是「器」的範疇,是你的元神和識神的房子(工具)而已。做為形而下的「器」很難不壞的,所謂「有形有質皆有壞,無形無影才是真」~《醫道還原》 既然壞了,隨便換個的可能性的太小(一般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那麼只有修理了,於是「醫」就產生了(需求產生市場,市場產生職業) 修理人體也是需要工具的,藥物是工具之一。 人體本為陰陽二氣摶合而成。正常時,體內的陰陽二氣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失常時,體內的陰陽二氣局部或整體的失衡。 中醫使用的就是藥物本身所承載的「氣」的偏性。即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身體陰陽二氣的偏性。現代藥理所研究的物質,就好比研究裝水的瓶子。其實可以裝水的不單只有瓶子,還有水桶和水缸……
推薦閱讀:
※乳酸菌素片等一些很好吃的非處方葯可以當糖吃嗎?
※抗生素真的是要吃夠一周嗎?
※耳軟骨隆鼻會被吸收嗎?
※科普時間:漫長的告別
※陳建芳|逐夢經方人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