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得道者還是胡說?

今天看了《般若之心》,中間一直沒有看下去。我之前也看過幾本道家著作,感覺玄之又玄但沒有扯淡,不能理解只是沒有到達境界。但這次我有幾次實在是憤怒看不下去。我這是沒有佛緣嗎?目測各種宗教為一家啊,都是修練,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所以問題是:

1.一行禪師是胡說還是已經得道?

2.為什麼《波若之心》讀不下去但是道家的可以(我當時的心情就像看到雞湯那麼憤怒,雖然仔細分析了)?

謝謝

------------補充細節 - -

在道家的書籍中,講究一個「修」字,主要做的就是修練,也就是打坐冥想,沒有達到那個境界,提前說了不會有價值觀的改變

但是《般若之心》呢,講了一下世界本來之理,並用小篇幅講了一下冥想修煉,但是花了幾章講述類似 「妓女即非妓女」、「富人應該為窮人負責」這樣的言論,看上去有點像是雞湯文。

我知道自己的境界沒到,但還是懷疑這些論點是不是雞湯文。。。


謝謝 @白漸塵師兄、@mo e l師兄邀請。

首先,俺不是得道之人,無法判斷他人得道與否。

不過,五年來跟隨一行禪師和僧團學習受益良多,切實體驗法身慧命,再生父母之恩德。不敢不來說兩句。

《般若之心》是一行禪師佛學講演錄(上) 中一篇,後也收錄於《與生命相約》中。二十年前,由柏林寺僧團幫助,在宗教書局出版。是關於心經的開示,很重要,但是,是否《正念的奇跡》這樣的書,更合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修習?同樣,關於心經,Thay去年於病中也有開示心經新釋

究竟是什麼的內容,讓題主讀不下去,還請明確告知。

其實,俺家師父究竟如何,還請大家自己去學習、去體驗。

Thich Nhat Hanh

About the Asian Insitute of Applied Buddhism

【梅村】

No mud, no lotus.

==========================================

謝謝題主的回復和更新。

在我的理解里,一行禪師最根本的教導之一是inter-being,也就是互即互入,法界緣起。

日常生活中,我們因為過往經歷也好,自以為是也罷,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自己是受害的,別人是誤會我的等等。於是不免各種恐懼與煩惱。帶著這些恐懼和煩惱,我們的感受和行為開始偏離事實本來的樣子。

本來的樣子是怎樣的呢?這個我也少有體驗,只能借用Thay的例子來說明,比如,一杯茶,茶葉的形成需要陽光、空氣、水。而水呢?來自江河、湖海,甚至曾是天上的雲。其實,萬事萬物雖有自己的成因,更緊密相連。比如題主說到的,應該是講解心經中不垢不淨的玫瑰和垃圾_新浪佛學這段吧?

的確啊,妓女,在嫖客眼裡是妓女,可能路人給她們的社會標籤也是如此。可是她在家裡呢?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也是兒女的母親,她可能還養貓,打毛線,和很多女生一樣害怕蟑螂。抑或她就是懶,不願去流水線苦挨一個月,也賺不到躺下來一晚上的錢。即便如此,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生活也有如意的和不如意的。她也可能上知乎呢。而從大範圍上來看,在一個笑貧不笑娼,貧富懸殊的、個人主義至上的、男權文化的消費社會中,妓女是必然的存在吧。

另外請注意,一行禪師很長時間是在基督教影響很大的國家中弘法,如果他跟人家說「觀音送子很靈的,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啊」的話,應該會被當成瘋子。相反,妓女是聖經中最著名的比喻了。

【約八7「他們還是不住的問祂,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Thay會非常慈悲地從聽眾從小熟知的內容入手,進一步來以貧富形成的原因來說明不垢不淨,我覺得很生動啊,就算是雞湯也是一碗美味、健康而有益的雞湯。可以一邊聽歌一邊喝啊【聽歌時間】Please call me by my true names

最後,俺還是那句話,思辨的內容再玄妙,做不到也都是白搭。【抄書】五項正念修習。對了,Thay的書太多,暢銷書都很多,不論中外。其中,講「冥想修煉」的有《正念的奇跡》、the 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how to sit等等。


謝謝 Happy悅寧 邀請!

末學也沒有看過這本書,既然被邀,而且近來和朋友聊天也聊到過一個修行重點:「不摻雜」,所以只好比較籠統地作答。

題主之前看過道家的書,對於「修煉」有些感覺。而「修煉」其實更多的是在講述「術」。很多人對於「術」是比較容易接受的,為何如此呢?主要是教育系統和理念,在任何領域,大家都習慣了有個樣板跟著做,有個「秘方」依樣畫葫蘆,如此就能成功云云。其實,我們從小就被灌輸一些什麼標準答案,好學生學習套路等等的思維,所以市面上這麼多成功學、馬雲之道,等等種種書籍。

當看到「術」的時候,我們心裡會比較踏實,不會心慌,也因此容易接受這樣的教法。然後,當我們遇到如禪宗這樣的不落階級次第,直指本心,見者當下立見,著相則乖的說法,針對的是本體正念,這個不著一塵的,反而我們會容易無所適從。因為這裡沒有「術」。

佛法是內學,轉念離念,於念上修行。不是修煉。煉則有個東西要提煉,然而一切本自俱足,煉個什麼?行則於「身、語、意」上,起心動念上離顛倒妄見,此為正見正行。煉者,則是頭上安頭徒添葛藤。

佛法種種法門都是為我們對治不同煩惱執著,於禪宗方面,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其實因為我們習氣所致,反而很困難。而一行禪師作為一位禪人,言語間正是為你去除這些葛藤束縛。

如果我們以求「術」的角度來看,人家為你解繩子,你卻期待人家為你綁繩子,當然看不下去。期待值相違啊!人家叫你冥想,你卻希望人家手拉著手跟你講一些從坐姿、呼吸、觀想位置、手放的角度、坐前準備、儀式、道具等等的東西,肯定心理落差會很大。

試一下不去期待得到什麼,試一下不去先入為主認為人家一定要跟你說這個說那個,試一下全身心投入每一個文字去「感受」一下所描述的。直截了當地去重看一下,不抵觸,不下結論。可能你會有得益。

所以,末學不主張剛接觸佛教的朋友將「儒、釋、道」混著來學習。很容易會將一些從一種論說的先入為主觀念拿來自以為是地看待另外一個論說,如此就摻雜了,最後只會把自己思路搞得成一團渾水,反而哪一個都不能貫通到底。

如果,還是想從「術」上接觸佛教,末學則建議接觸藏傳佛教。藏傳佛教裡面的教導方式有清晰的次第,每一個階段都有「前行」、「正行」、「加行」。但是在這之前,還是必須要有正確的基本佛教概念基礎,不然也會一樣地自以為是,一樣的將本來純正的佛法變成渾濁。

希望對題主有一定幫助。


我有看過一行禪師很多的書,他的功力極其深厚,你覺得雞湯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如果你知道真理事實上就是生活中的一切的話,就能看下去這本般若之心了、他所用的例子雖然看似簡單但是背後卻有比方說華嚴經的境界在裡面。面對西方的觀眾他能夠用最普通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雖然不在書中點明,但是你如果有修行你就看得出來他在說什麼了,這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喜歡玄妙或者看似高深東西,殊不知真理時時刻刻都體現在你的生活中,連你喝水這一個動作都有其獨特意義在裡面。你能看、能讀,能說,這些是怎麼回事?你說到要 」修」 就先從你吃喝拉撒開始修吧,真正的智慧在這些日常裡面也可以體現出來,而一行禪師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在於他能夠讓你毫不知覺的察覺自己,聽起來矛盾但是我覺得世界上目前為止還找不到第二個比他做的好的了。


謝邀,禪宗有云: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是有道理的,文字的東西和文字背後想要表達的東西並不是一個,因此文字的理解是基於理解者經歷和意識水平的,而非作者的經歷和意識水平。所以我主張對自己未知的請保持沉默。

另外,估計題主沒有最直接地接觸過禪師的梅村,更別說禪師本人,我想請題主先直接接觸一下再來評論不遲,也許您的疑惑會自己解開。


有幾次實在是憤怒看不下去-------------具體在何處?什麼內容呢?

沒看過《般若之心》。


馬太福音 21:32 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

所以妓女不是妓女這句話是對的,我們若不悔改,妓女和漢奸比我們都要先進神的國。

惟有那不知道的,做了當受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 (路加福音 12:48 和合本)

誰承受更多財富,就要更多擔當責任。因為我們只是錢財的管理者,而非所有著。


佛說妓女 即非妓女 是名妓女


沒看過那書,也不了解其人。

就題主描述來看,這種書看了無益(不排除或許對另一些人有益)。至於其人是否得道,不知為不知,不能妄評。

書好不好,與是否得道,未必有因果關係。打個比方,假如題主以後修到某種境界,未必就能教導他人達到同樣境界。甚至也有可能,對自己修行路上哪些是得道關鍵、哪些是彎路、哪些彎路卻也必須走,都理解錯。

本人是反對「X即非X」之類文字遊戲。雖然,很多人也可以將其詮釋得似乎很不錯。但,假如某君之詮釋確為作者本意,那麼,作者何不直接以某君之方式來表達?故弄玄虛到底為何?或許,是讓迷信此類遊戲者,在這幾個字間轉圈圈,壓制其它雜念,作為修點定力的手段罷……


推薦閱讀:

現代寺廟中的哪些做法違反了「金剛經」中佛祖的旨意?
禪修真的可以改變人的生活嗎?
一個證悟者如何看待世事和眾生?
修行之難,在家之難,猶如孤軍奮戰,大有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的悲壯。?
比慧能更高的境界是什麼樣的?

TAG: | | 修行 | | 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