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作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人生中有一件最幸福的事不得不做,在眾多的作家中找到最喜歡的那位。我還在找,期待分享。


我心中有一食一色。食者汪曾祺,色者王小波。


我的不請自來。

最喜歡的作家其實並沒有什麼所謂。我們讀的總是書,這本書給我們觸動才會讓我們有想了解它主人的想法。有很多熱騰騰的作家在成長,就像我們自己的思想一點點成長一樣,在這種動態之中,隨著我們從幼稚到成熟,我們對於一切的看法是變化的。比如童年時候我們看楊紅櫻鄭淵潔,現在看村上春樹等一樣,最喜歡這個詞或許不太確切,我們自己所謂的最喜歡只是建立在當時的自我之上的。人不可能完全停滯不前,作家也沒有高中低檔,不同的階段追求不同是很正常的事。

比起一直絞盡腦汁想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作家,不如靜下心來廣泛讀讀書,盡量不讓自己的視界局限在那微小的「最喜歡」中。


在我初三那年的一個凌晨,我用手機看完了一本五十萬字的小說。

當時我感到非常震驚,我開始思考那些我從不曾去想過的事,我思考著這個世界,這個國家,還有我自己。

如此這般,我混混沌沌地過了大半年。我總在想她,想她寫的那些句子,想它們的深意。

學習成績下滑地很厲害。然後是中考。

我跟省重點差了四十分,並沒有關係,因為後來我又轉學過去了。

事情並沒有這樣結束,她的影響依舊存在於我心中,如果不是她,我不會去看喬治奧威爾,納博科夫,也不會去看希區柯克的電影。

我讀了不少書看了不少電影,但是卻從沒有把她的書再看一遍,我不敢去看,那些文字就像一把把尖刀,刺得我鮮血淋漓。

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愛上她的時候,才十四歲,是個天天只知道傻樂的小姑娘。

她把這個世界剖開擺在我面前,說,這就是真相。

我憤怒,我不甘,我哭泣,我不停地辱罵。

她說,就是這樣啦,剩下的路就要靠你自己了。

那個時候她已經封筆一年了。

現在我十七了,看到這個問題我最開始想到的不是她,是王小波,陀思妥耶夫斯基,艾倫金斯堡,蘭波,那麼多人,哪一個是我最愛的呢?

這時那三個字才浮了出來。這三個字,時至今日我想起還是渾身顫慄;這三個字,被埋藏在我內心的最深處;這三個字,我永遠也不能忘記。

她只是個網路作家,連實體書都沒有出過。但是她比國內大多數當代作家都要偉大的多。

我不會說出她的名字,我太愛她了,我希望她永遠默默無聞,只做我一個人的muse


他是另一個我,他是我的上帝,他看穿了我所有不為人知的人性,他洞察了我對生活不曾泯滅的野心,給予了我了解自己的最大可能。他叫陀思妥耶夫斯基。


剛上大學的時候去蜂巢劇院看了一場《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然後就知道了茨威格

接著讀了他的全集

夜裡躺在床上在白熾燈下寂寂無聲地翻著書跟作家同呼吸的感覺不是沒有過

但是每一篇小說都能達到這種效果的還是僅此一人

推薦篇目: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象棋的故事》

《馬來狂人》又名《熱帶癲狂症患者》


怎麼還不更啊還不更不過我會一直等啊一直等


感覺自己很多年前想說卻說不出的無法形容的感覺,都被形容出來了。

比如,現在看見他發啥都想給他點贊。。。。


推薦閱讀: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的讀書人是不是就沒有過氣節可言?
睡前故事:至尊寶
青·讀:關於減肥最流行的五個說法,其實都是錯的

TAG:閱讀 | 作家 | 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