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分不清楚贊和贊同?
想不明白,為什麼知乎有那麼多人分不清楚贊和贊同沒事亂點或者在答案裡面要贊呢,真的很難么?
應該將「贊同」按鈕的alt/title更改為 「以我的知識認定此回答正確且符合題意,對題主有幫助」。
並為點贊黨在題目下方添加一個大拇指「贊」的功能,然後該功能除了展示毫無作用,不影響題目排位。 @黃繼新
因為知乎始終沒有在交互界面上讓「贊同」與其他社交網站的」贊「區分開來。
關於贊同的理解, @梁海 的這個答案(http://zhi.hu/BBD9)有過很好的解釋,我這裡摘抄一下:我利用自己的知識來肯定並擔保這個人的回答,所以我也直接參与到了各條答案的排名當中,和大家一起間接提供最好的答案。
其實這裡最重要的,是參與「間接提供最好的答案「。「贊」只是表明了用戶的喜好,「贊同」還要求用戶對答案的質量做出保證,進行甄別。而這種區別,更多是靠知乎社區早期用戶的理解、以及知乎的一些文字指南上提出的,在界面交互上,這點並不明顯。
「贊同」除了會像一般社交網站的「贊」那樣改變「贊同」數字外,與「贊」的唯一區別就是答案會被轉發到時間線上。這一過程中,你很難感覺到你的「贊」對於好答案甄別有什麼影響。你贊的答案可能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才會集聚足夠數量獲得更高的排名,又或者是被大量的反對+沒有幫助而拉底或摺疊。而這兩點反饋都都是延遲的,你需要自己有意識地重新回到原問題或者等待它重新出現在時間線,去查看答案最新的狀態(贊同數、排名、摺疊與否)。等到你看到新的排名時,離你贊同那刻已過去一段時間了,你並不會意識到你的贊同對真正產生的影響。而且,當大量抖機靈答案獲得高「贊同」數時,高「贊同」與高質量沒有直接聯繫起來,用戶對於「贊同的文章需要時好質量」的意識,也就比較淡薄。
「贊同高質量文章」這點始終沒在用戶交互的過程中很好地被引導起來,一直只能靠深度用戶的自我理解以及(不怎麼被讀的)知乎社區的指南而被慢慢普及。對於一般用戶而言,他們的理解都來源於交互界面的引導,而「贊同」在交互上有沒有很好的與「分享+贊」區分開來,也就不奇怪他們會把「贊同」當「贊」用了。
用戶選擇出現問題,一般應該歸咎於產品的設計。當然,好的設計是非常非常難實現地……贊,通俗一點就是「已閱」,就像皇帝閱奏章,老師看作業。
贊同,則是「好傢夥,我要說的話都被你說了」。表示觀點一樣。贊,不一定會關注對方,只是表示我看過你的答案,點個贊,雁過留痕。有些人是見到什麼都要去點個贊,還說這是強迫症。哈哈,我就呵呵了。被贊著一般會回贊,作為感謝。這就有了「點贊之交」這個新詞。
贊同,則是表示同意你的觀點,我雖然說的沒有你的好,但是我覺得我和你想的一樣,只是我還沒有說,全被你搶著說了。聊以自慰。贊,只是覺得這個觀點有道理或者合情合理,觀點不錯。贊同那就是跟自己的觀點是類似,起碼是一條路子的。
贊同Eastenluis的觀點,是產品設計問題。其實知乎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因為有「感謝」這個按鈕呀。但區分度仍然不夠。
知乎的「贊」應該是「贊同」,即「同意」的意思。
其他網站的「贊」表示「稱讚」,觀點不一定贊同,只是覺得這個回答有趣、認真、炫酷什麼的。如果是這種情況,在知乎,我一般是點「感謝」,不點「贊」。
在知乎,有幾種組合:
贊+感謝:觀點認同,敬仰答主。贊+沒有幫助:觀點認同,但是沒什麼實際意義。反對+感謝:觀點不認同,但感謝你給出了不同角度的答案,類似於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反對+沒有幫助:觀點不認同,邏輯錯誤,答主胡攪蠻纏,純抖機靈等。區分度不夠,有其他網站的影響,也有「贊」這個漢字的多義影響。這和quora是不同的。建議知乎進一步改進。
不過,到底怎麼改進,我也沒想好,用圖標?在贊同按鈕那裡添加「感謝」?我早就默認把知乎這個贊同當作點贊了,那麼多抖機靈的答案,也就看著有點意思,隨便點個贊而已,誰特么贊同啊
因為沒混多久啊、
贊=好高大上啊、贊同=獲得共鳴,我很確定是這樣。但是因為只有一個按鈕,所以有時候該不該點贊的確是很糾結。題主的問題很好,知乎應該做贊和贊同兩個按鈕。沒事別亂點贊推薦閱讀:
※你們要的「不知道診所」巡展來啦!首站天津又現長隊
※和菜頭和李笑來分別因為什麼不再登錄知乎?兩件事為知乎提高用戶的留存率的工作帶來哪些啟示?
※有沒有一款比較完美的跨平台 To Do 類軟體?
※2017 年版權工作小結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