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港片的經典配音消失了?
01-28
如題。現在純正的港片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合拍片。
看合拍片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 配音。其實配得還算不錯,但是跟以前港片那些熟悉的聲音相比,真是差得不是一點。。我想問的是,
1.以前港片的那些國語配音員,是屬於共同的組織或者機構么?是什麼機構?2.為什麼以前的經典配音都在銀幕上消失了?比如劉德華、梁朝偉的御用配音都換了。看《聽風者》覺得梁朝偉的配音。。。。唉。。so ,想問以上那些問題, 謝謝!
我只知道以前不少港片的國語配音都是由TVB配音組負責的,時光網這篇日誌可以一釋題主所有疑竇:
香港電影國語配音為何衰落
《桃姐》在台灣上映時放棄了內地版的國語配音,改由屈中恆和吳敏重新演繹劉德華和葉德嫻的聲音,對於看港片長大的一代觀眾來說,這兩位聲優的加盟真是一件幸事!屈中恆的聲音大家肯定不會陌生,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太極張三丰》;劉德華的《天與地》、《大冒險家》以及《超級學校霸王》都是由屈中恆所配。而吳敏則讓葉德嫻講了一口很八卦的台普,很有風格,縱然內地觀眾可能無法欣賞到台版《桃姐》,但預告片段卻彷彿讓人重回港片輝煌時期的國語歲月。我們現在很少可以聽到香港電影的台灣版配音了,主要原因是自香港回歸之後,港片不再以台灣為主要市場,除了內地投資的香港合拍片以純國語版本引進台灣保持同步之外,純香港電影大多以官方粵語版本在台灣發行,正如當年香港電影公司將分公司設立於台灣一樣,如永盛,天幕,晶藝等,這些公司出品的絕大部分電影在台灣完成後期製作之後便可直接上映,其中就包括了國語配音,周星星的御用配音師石班瑜正是因此被發掘出來。因此在一些港片中我們可經常聽到有台語和台灣本土文化符號的貫穿,像《東成西就》里的「台灣爛香蕉」,「芭拉」等辭彙;而《賭俠》中,吳孟達原版台詞中的「李嘉誠」也配成了「王永慶」;《古惑仔3之隻手遮天》里陳小春在投標會上說的「輸人不輸陣」就是典型的台語,80-90年代港產片與台灣文化的交流與互動,甚至在配音方面的地方保護,都表明了港產電影的特殊身份,與今日內地全權操盤與代理港片國配有著有趣的相同點以及呼應。
而如今香港電影公司多將國語配音的工作分成兩種方法:一,交給TVB的國語配音班底完成。用邵氏的電影來舉例子,像不久前上映的《潛罪犯》和《我愛HK喜上加囍》在香港完成製作工作後,便可直接交由TVB配音班底配套完成成國語版本,隨後才推向市場,這樣可加快效率並保本。而往往在送往內地檢審之前,國語配音就已經做了大幅修改,並盡量將廣東俚語換成了更符合內地口味的對白,因此我們常常會發現國語版與粵語版要講的東西往往是兩個意思。因此不少觀眾更中意粵語原版,也在於很多有趣的段子被修改掉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內地投資的港片在內地完成製作後,以公司的名義招募非專業配音演員完成國語版本,像不久前的《大追捕》和《春嬌與志明》就是用的「海配」,儘管有專業的混音與錄音設備,但聲優的經驗與演繹情緒等各方面的因素還不能達到專業水準,因此相較TVB專業成熟的班底來說還是不可相提並論。很多人都說現在港片配音差強人意,我覺得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文化背景與政治因素。雖然台灣版配音同樣會修改對白,但因台灣屬資本主義,倡導言論自由,因此配上的對白很多都有直指社會的元素,甚至為貼合電影中原汁原味的香港味兒,不惜配上了粗口,葷笑話,以及很多俗氣的感嘆詞。但如果放在內地,這些辭彙絕對無法過審,如杜琪峰《黑社會》中有關特首的敏感辭彙就在大陸版中被拿去了,粵語版中的粗口也全幅修改,試想一下若《古惑仔》中沒有那些俗語和俚語,電影會失色多少。二,工作態度。像《桃姐》台版重新配音,並非官方國語版不理想,而是製作實在粗鄙,如今電影製作公司皆會要求演員後期為自己的角色配上不同版本的語言,像《桃姐》國語版就是劉德華親自配音,徐克和洪金寶也是自己講的對白,當然僅會一種方言的演員就要換由別人校音,但往往這些也不是非專業的配音演員,以最大程度縮減後期製作成本。當然這也涉及到了製作誠意的問題,儘管《辛亥革命》和《大兵小將》中成龍也是用的原聲,事實證明明星原聲並非就是聲優的最佳選擇,往往容易造成聲線和角色形象不搭的局面,如林超賢的《逆戰》就出現了台灣腔,香港腔和英國腔三種口音,唯恐無法讓觀眾完全信服人物的身份和關係,起到了反效果。
三,專業人才不濟。國內專業配音員大都來自上譯、京譯和長譯三大廠,但形成了配好萊塢片兒的傳統模式,若照本宣科的配港片恐怕也是不妥之事,面對同族但卻又不同語言的港片,本土「譯制」就很捉襟見肘了,所以才會有《竊聽風雲2》將姜小亮、張佩儒、張濟平等名家請來,渴望再造港片神威的局面。而事實如今內地配音界與電影公司卻未有能真正重視樹立起港產電影演員的聲線形象,除了近幾年除了替甄子丹配音的陳浩外,我絲毫想不起哪位聲優有更具代表性了,近年港片配音的水準實在是參差不齊,背後團隊的專業性也讓人質疑。雖在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前提下,區域性的配音會造成電影一定程度的理解與接受阻礙,但電影最終用途是娛樂大眾的,如何具有普適性的重譯以及貼近原作精髓其實是配音背後更為深度的核心指標,或許這個命題,電影公司應該好好衡量。作者:麥克瘋http://i.mtime.com/mikephone/blog/7349506/
推薦閱讀:
※最厲害的動畫聲優是誰?
※有哪些電影配音大師?
※石田彰配過哪些死佐的角色?為什麼他被視為死亡FLAG之一?
※為什麼感覺動畫里的人講話的聲音腔調和現實講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