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現代社會還有其意義嗎?


這是落後的思想。基於中國古代養兒送終上墳的模式。

可能會有人拿出人類繁衍的大道理來支持這句話,

但是人類繁衍是物種整體的行為,無後確實妨礙個體繁殖,但不影響物種繁衍下去。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香火」的概念會逐步淘汰。

未來的人類會選擇優良的基因組合培養自己的後代,而不是把自己的血脈當第一準則。


更新:原來這篇答案用於回答另一個問題,後覺不妥,趁著機場候機,略作修改,寫到這裡。所有的文字都是來自日常的筆記,所以搬運到知乎並不需要多長時間,知我者不必擔憂我荒廢學業。

這是一篇長文。黑體部分回答題主的問題,下劃線部分是自己的感想,其他則是故事和補充。各取所需,不過寫在這裡怕是沒人看了。我一個數學在讀菜鳥PhD,寫這種答案怕是要掉粉了。。。^_^

---------------------------------------------------------------

並不需要為孟子洗地,這話在現在也基本是對的,至少對我而言。下面黑粗體算是回答這個問題,其他的部分是故事,略長,講我是怎麼得到這個結論的。

楔子: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手淫的習慣,隔一段時間來一次,其根源是小時侯被催眠過。即使後來有了一點點專註的習慣,有(估計還是沒有)了一點點養氣的功夫,但食色人之本性,而且再專註腦子也總有休息的時候,然後么。。。可是,每當看到蹦蹦跳跳的孩子,就很少有心情對著煥發著性感的女優意淫了,反而生起一種欣慰與悲傷。對笨拙的小孩,欣慰人類繁衍生生不息,文明傳承不絕;對美艷的女子,卻是悲傷物壯則老,天地不仁。緊迫感接著生起,感嘆如今自己仍屬蓬勃之年,卻唯恐時日無多,不敢玩弄光陰。

其實自從超過25歲之後,就開始冥冥感覺到生命之火的燃燒而沒有補充,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耗盡了。拿我自己來說,越來越覺得不學習充實自己,就是在空耗生命,感覺自己離死不遠。(只對我自己而言,人各有志。)看小說、看電影、玩遊戲就是那個時候陸續戒掉的。

隨著不斷學習,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意淫幻想,我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並逐漸摸索出自己擁有生命的意義。於是,不管有沒有放大自己,我確實在儘力做到正心誠意不自欺,去私為公,並廣泛向古人、身邊的人學習借鑒其為人處事,見賢思齊,見不善則自警,並努力做一些好的、有意義的工作,並期望未來把自己所學傳給後學,讓他們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進。所謂薪盡而火傳,是我曾經的立志。(《棋魂》這部動畫片對我有一點影響,譬如很多被刷下來的棋手儘力幫助後學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彷彿自己擁有;譬如佐為的使命就是傳授給光棋藝而後消散,把他對神之一手的追求延續給光。看著後人進步前人凋零,我常常把自己代入,淚流不止,兔死狐悲。)

再到後來,我在極盡能力學、做數學。與其說是因為喜歡數學,不如說是因為珍惜生命。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選擇更容易安身立命的方式,而不會選擇數學研究吧,因為我天賦不足。不過,在數學研究過程中,正心誠意做了,才認識自己哪怕再平凡,依然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因為自己(事實上每個人)限於天賦、環境可能做不出牛工作,但總能做出很有意思的、別人沒有考慮過的問題,也能提出重要的問題,於是開始自貶的同時學會享受自己的工作。後來,我進一步認識到生命一些本源的東西---自己所有的一切潛力靠的是祖先代代傳下的骨血、基因我意識到每個個體生命獨特的能量,不管和別人相比缺陷也罷,優勢也罷(其實在不同環境下優劣轉換),這些獨特的東西,都不容輕易損毀(捨生取義除外)一個人若沒有強到成為大師的水平,那麼若沒有後代,則對人類進化的貢獻近乎為零。試想今日多元化的社會使得那些在古代泯然眾人的基因有了出頭的機會,每個人的潛力被大大提高,那麼在未來呢?真是對未來期待啊。任你再強,不成大師,若不能把自己獨特的基因傳下去,那麼恐怕孜孜不倦耕耘一生也未必比得上混吃等死但有後代的人為人類整體貢獻大。個人認為,基因、血脈的獨特力量不能通過他人學習而繼承,除非哪一天人可以從無到有創造生命。所以,若不結婚生子,若沒有大師的學識,真的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儒者嗎?真的可以說自己盡孝了嗎?真的好意思說自己一心為公嗎?

真正的孝道,不僅僅指贍養父母,因為禽獸都可以做到。禮記說:大孝尊親(使親被尊),其次不辱,其下能養。孝順父母,不僅要贍養父母,而且起碼要不辱沒父母,能夠讓父母以己為榮。若無後代,使雙親生命本源的東西在自己這代斷絕,這不就是辱沒父母了嗎?愧對父母,愧對祖先

所以,以上黑粗體字回答了為什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這也是我後來以個人名義反對佛教的一個原因,因為在我看來,它做的是在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毀壞文明傳承。還好,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慧根」的,「屈從」本能,「屈從」自然規律,「做不到」時時從心上下功夫,所以出不了家,成不了佛。

子思先生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一位道長說(如果我沒記錯):What defines you limits you and realizes you。拒絕幻想,拒絕腦補。華夏的學問是腳踏實地的,是可以通過格物之功慢慢取證的。

註:

一, 至於為什麼捨生取義除外,這是人區別於禽獸的原因,人性使然。人修身的目標就是盡性而至於命。所以如果可能,我還是希望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找到相愛的異性,留下後代,傳承文明。

二,以上很多論證並不嚴謹,即使能找到嚴謹的表達,可這個世界的理論是不確定性的,譬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譬如蝴蝶效應,等等,除了在數學上,誰能確定A一定推出B呢?但我也相信這個世界的結果是概率統計的,譬如我相信從概率統計上來說專註學問、生活規律、適量運動的人要比胡思亂想、生活靡亂、好吃懶作的人活得久且有意義。我個人的理念、我選擇的路只是基於我對這個世界的觀察隨時修正並從概率上判斷而決定的。

----------------------後記-------------------------------------

第一,關於人生意義,事實上大多道理,都是自己一步一步通過學習、篤行漸漸「做」出來的,而不是苦思冥想「悟」出來的,不是別人(哪怕聖人)告訴自己的,更不是自己一拍腦門幻想出來的。拒絕被洗腦,拒絕雞湯,拒絕幻想,拒絕腦補

關於人生意義的理解往往只適合自己。人各有志。最好不要拿自己的價值取向衡量別人。子曰:唯忠恕之道而已矣。盡己為忠,推己為恕,別無餘辭,一以貫之。所以,對佛教的批評僅僅是我個人觀點,僅僅是基於個人的志向選擇、有限的經驗和所謂理性,我從感情上對佛教並無惡感。和我不同志的同學盡可以學佛,一點都無妨。

(註:北大禪學院不知在別人志氣未定、價值觀未成熟的時候吸引了多少天才好苗子呢,所以只要有時間,我也會在知乎輸出我自己的價值觀。別人不作為,那麼我也不會作為。)

此外,不輕易立志。志向定了後,就要簡事約行以純志。在我身上發生的例子一次次告訴我,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志氣,見不善而速退,道不欲雜。這不是不自信,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子曰:君子畏天命。天命可以理解為自然規律。

第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正己才能化人,否則不僅對自己是取辱之道,更以名壞實,禍害後人所以,我自己立誓不言、少言,恥躬之不逮。少言,也是不安於小得,積小成大。我有很多比我強得多的同學,他們不寫答案,是因為他們知道,寫出來的東西是要負責任的。所以我寫答案,再也不會寫一拍腦門的感想,盡量寫自己努力學習後沉澱一年以上的內容,寫自己認為初步成熟的東西,並不時查漏補缺,每有小進,必定更新。我畢竟修養不足,否則就會像先聖那樣述而不作,否則就會等自己死的那一天才把畢生整合好的東西發出來以供別人借鑒。當然,我寫答案的目的,也是希望別人指出我的不足,及時改正,這樣才有進步的可能,否則獨學而無友,孤陋寡聞。

第三,認識到自己獨特價值的過程中,最忌諱把自己腦補、放大。真正專註的人是顧不上自己的進步的,只會一直鑽下去。志滿則覆,器滿則傾。我喜歡道家,就是喜歡它所提倡的虛心實腹、大盈若沖。只有不給自己畫地為牢,那麼學而不厭,學無止境,居易以待命,一定會進步下去。大盈若沖的背後是純氣之守,虛心實腹的背後是格物辨實。如何純氣呢?我覺得是通過專註學問,身心合一,進一步修身修德。我不知道大牛做數學什麼感覺,我大體的感覺是:自己生活在無知中,數學有無限的可能。所以,我一定要避免自己將來以言壞道。原叫李不言,後發現現在還做不到忘言忘名,故改名李少言。

第四,我是堅決反對死讀聖賢之書的。譬如讀《樂記》,最好結合自己的成長,感於所遇而聽過大量音樂,具有音樂基礎,並能誠於中而創造自己的音樂後,才能不被書上「洗腦」。譬如讀《學記》,最好自己有那麼一兩項拿得出手的獨立的治學工作,併當過老師,再讀比較好,否則還是被洗腦、以名壞實。讀其他也一樣。讀註疏是一條捷徑,但這樣也會限制將來的發展。

繼承、保留華夏純粹文明的事已經有那麼多人在做了,那麼我沒有必要做重複工作,我能做的是孜孜治學,打好根基,安於所進,獨立思考,那麼苟能在新的時代下有微末的發揚,則死而無怨。我從來不是厚古薄今之人。

此刻,又用志太過了。生存壓力一日不能解決,那麼不要說繼往開來,恐怕連一個正直的人都未必能做到,可能將來會給自己不正當的行為找理由、自欺欺人並禍害後人。時窮節乃現,我現在都開始琢磨灌水了,要不一直壓著文章不發而想進一步做下去,要不一直在學新東西而不順著一個方法寫幾篇文章,那麼一年都發不出一篇,恐怕到時候連工作都找不到,所以,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和先賢的差距。我考慮生存,先賢考慮平天下。別把自己太當回事,經常自黑就對了。

這也是我喜歡這個時代的原因,偽君子再也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邀名了,否則只會被貫以「裝逼」的名頭。評價一個人,不看他說了什麼,而看他做了什麼。現代社會只談個人發展,再也不談為社會做貢獻,其實是最好的。


可笑


在計劃生育的今天,好多家都絕後了。這話就算有意義,也得換內涵了。


推薦閱讀:

如何反駁 韓非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哪個地方的人最不排外?
怎樣安慰人?
上知乎的時候,你們認為哪些好習慣值得推崇?
長輩被所謂的「傳統文化」洗腦,走火入魔,應該如何對應?

TAG:文化 | 社會 | 人文abc | 中國 | 孝順 | 人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