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生價值過程比結果重要還是結果比過程重要?為什麼?
這是一個辯題,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或例子么?
對現在來說,過程比較重要。對將來來說,結果比較重要。
經常聽到別人說:『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作為一名知乎粉,曾在知乎上看過許多人講述他們在高三如何艱苦奮鬥的勵志故事,無論其過程多麼的令人感動,多麼的讓人熱血上頭,多麼的正能量滿滿。最後都逃不開一個定則—— 當我點開評論區時,第一個總是:『最後呢?』
老子說過,「這個世界雖然不純凈,但還遠遠不能埋住那些真正才華橫溢的人。」雖有許多人舉出了許多有力的反駁的例子,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設想一下,像俞敏洪這樣的農村學子,如果他第一次高考失利後便和許多人一樣由於當時的環境而放棄,選擇回家務農的話,那麼或許就沒有現在的新東方的成功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或許那些第一次高考失利後回家務農的人中就沒有比他更優秀,更勤奮的人。或許你要說「如果給他們第二次,第三次機會,或許就有了「新南方」、「新北方」、「新夢想」了。那麼為什麼偏偏是新東方呢?
這使我想起了一張圖,大概是一個人在挖了很長的隧道後,在最最接近成功的出口處垂頭喪氣選擇了放棄,與成功失之交臂。古語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許多人就是在最最接近成功的時候選擇可放棄,而說只是缺一個機會,少了一點點運氣而已。但我要說,這最接近成功時候的那一點堅持,或許就是將人分個三六九等的理由之一。而很多時候,能把握機會,也是一種能力。 而太多與成功擦肩,太多的說過程比結果重要的人,或許就是缺少這種能力。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是人跡寥寥。 別讓「過程比結果重要」的言論麻痹了你的心,而順理成章地逃避對自身問題的反思。這篇文我會討論
1. 為什麼目標(結果)很重要,
2. 為什麼過程同樣很重要,以及
3. 為什麼兩者缺一不可。
此文中用到的貓咪照片只起分界線作用。
為什麼目標(結果)很重要
1. 增加成功率
2. 增加決心
3. 增加勇氣
4. 減少干擾
從整體而言,有目標的人的成功概率要比沒有目標的人大得多 。具有挑戰性的明確的目標 (即設定了時限和具體的成果 )通常會帶來更好的表現 。設定目標就是用語言給自己一種承諾 ,而承諾本身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未來 。
目標向我們及他人傳達了一種克服困難的信念。把你的生命想像為一個旅程,你背著背包前進,忽然出現了一堵牆阻擋了你的去路,你該怎麼辦 ?你是轉身避開,還是把你的背包扔到牆的另一頭,然後想辦法穿過、繞過或是翻過它?
1879年,托馬斯 ·愛迪生宣布,他將在年底公開展示新發明 ——電燈。事實上,他之前的實驗都是失敗的 ,但他的做法就好像把背包扔到了牆的另一頭 。雖然他還面臨很多的問題,然而在那年的最後一天,他真的成功了。1962年 ,肯尼迪總統向全世界宣布 ,美國將在20世紀60年代末把人類送上月球。當時甚至連一些太空船所需的材料都沒有發明,技術方面更是完全不到位,結果他把自己以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都推到了挑戰的面前。「沒有退路 」讓人類又一次取得了成功。雖然口頭上的承諾不一定保證目標實現,但它確實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
一個人在下決心之前容易犯猶豫不決的毛病,容易退縮,效率降低。但重要的是,當你真正決定兌現承諾的時候,命運也會開始幫助你。如果不清楚這一點,再好的想法與計劃也將付諸東流。當開始為自己的承諾付諸行動時,人們會發現,他們的運氣變得出奇的好 。我相當欣賞歌德的一句話 :「無論你能做什麼 ,或是你想做什麼,行動吧 !勇氣本身就包含了智慧、奇蹟和力量。 」
一個目標 ,一個明確的承諾 ,可以讓我們集中注意力 ,幫助我們找到達到目標的路線 。目標可以簡單到買電腦 ,或複雜到攀登珠穆朗瑪峰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信念是一種會自動實現的預言 。而當我們下定決心 ,把背包扔過牆頭時 ,我們事實上已經相信了自己 ,相信了自身的能力 。我們可以去創造現實 ,而不只是對現實做出被動的回應 。
為什麼目標(結果)很重要
僅僅關注目標(結果)而造成的問題
1. 心理基線
2. 結果短暫的時效性
3. 心理預期誇大了結果的重要性
4. 以上三點導致的挫敗感和無助感
我在下面這篇中提到了為什麼僅僅關注結果的問題。
在Dan Gilbert:關於幸福的驚奇科學TED演講里,哈佛教授描述了他稱為「影響偏差」 (Impact Bias) -我們「有傾向在評估未來的事件時放大享樂的影響」。人類有在腦子裡評估未來的情形的能力,預測體驗那些情形是什麼感覺,但這些評估器並不總是理想工作著,他們傾向於「讓你相信不同的結果比實際更加不同」。
Dan Gilbert教授說「從實地研究到研究室研究,我們看到贏或輸掉一場選舉,贏得或失去一個浪漫伴侶,得到或不得到一次升遷,掛科或者不掛科,有的影響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比人們以為它們會有的要小得多的多。」這也適用於我們生活中可怕的事件。Dan Gilbert教授說,「最近的一個揭示了生活創傷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研究,表明如果創傷發生在三個月前,只有少數例外,都對你的幸福沒有任何影響。」
為什麼越長大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 邦迪藍的回答 - 知乎
Daniel Gilbert 在他的書 Stumbling On Happiness 中提出了心理免疫系統(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這個概念,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基線,就像生理學免疫系統的穩態一樣,不論我們遇到怎樣快樂或糟糕的事情,最終我們的心理狀況都會回歸基線。
人類對於未來情緒的預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我們通常會認為一棟新房子 、一部好車 、職位晉陞或是加薪等就可以使我們幸福 ,事實上 ,這些事情只能短暫地影響我們的整體幸福感 。負面經歷的影響也是一樣的 ,如感情破裂的痛苦 、失業等 ,而我們也會很快回到之前的心態 。以上的研究除了挑戰傳統的認識外 ,也帶來了兩方面的消息 :好消息是我們不再那麼害怕失敗 ,壞消息則是成功似乎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
所以僅僅關注目標的問題是,我們以為完成了一系列目標就可以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當生活的下一個問題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感到挫敗,感到被欺騙。
「如果我承受了這麼多壓力,熬過了這麼多挫折,升遷了這麼多次,終於站到了世界之巔,還是不能感受到持久的幸福,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幸福快樂呢?還是人生根本就是道沒有解的問題?我永遠都不會快樂了?」
「我們是不是被宙斯懲罰了?我們不停地把巨石搬到山頂,又不停地讓巨石滾回山腳。我們滿懷期待,又竹籃打水一場空。是不是人生就是中年的伍迪艾倫描述的那樣,一個悲慘的循環?自我實現根本只是一個謊言?」
僅僅關注目標(結果)而造成的問題
注重過程
1. 目標的意義是享受過程
2. 享受過程的人生意義
3. 忽略過程的不合理性
4. 注重過程讓我們更有可能成功(心流體驗)
目標的作用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放自我 ,這樣我們才能享受眼前的一切 。如果我們盲目地踏上任何旅途 ,那過程本身肯定不會有什麼樂趣 。如果我們不知道方向 ,甚至連自己要去哪裡也不知道的話 ,那人生中每一個岔路就會變得非常矛盾 ——似乎向左向右都沒錯 ,我們不知道方向 ,也不知道每條路的終點 。那樣我們將無法享受旅途本身和風景等美好的事物 ,只會被猶豫和迷惑所吞噬 ——我這麼走可以嗎 ?我在這裡轉彎會走到哪裡去 ?所以 ,只有當我們確認目標之後 ,我們才能把注意力放在旅途本身上 。
目標是為了讓我們能享受眼前 ,目標是意義 ,不是結局 。
牛頓說樂趣在於尋找,而不在於知道。
The true delight is in the finding, rather than in the knowing. - Isaac Newton
可以把人生比作打籃球,我們不斷想辦法把球投進藍里,球又不斷的從籃里掉出來,而我們卻為這種竹籃打水感到狂熱。
如果只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那麼過程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存在的。就像白金漢宮裡的貓,它見證了很多大人物大事記,可是因為它沒有認知到,所以這些大人物大事記對它來說是不存在的。所以僅僅關注結果,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佔據了99%的時間的過程就不存在了。那樣的話,不僅僅是任何體育盛事都不再引人入勝,人生本身也失去了維度和內容。
這就好像大二學生用了所有積蓄去買了一台手機只是為了裡面的充電線一樣荒誕,但我們就是這麼做的。
從孩提時代就被刻在我們腦海里的這種先苦後甜的模式,是我們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然後,「忙碌奔波型」就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有吸引力的選擇了。
讓學習本身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尤其是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因為那是最獨立的學習時期。但是,通常多數學生進入這個獨立時期的時候,已經養成忙碌奔波的習慣。他們從父母那裡學到的觀念就是用名譽和成績來衡量自己,他們最大的責任就是拿到好成績,而不是去享受學習的快樂。父母與老師都希望孩子們得到幸福,但前提是他們自己要先相信:幸福才是至高的、最重要的財富。
在工作中如何獲得心流(flow)? - 邦迪藍的回答 - 知乎
...
在心流狀態中,我們享受了巔峰體驗(peak experience),同時也做出了巔峰表現:我們既感受到了快樂,又展現出最好的狀態。運動員把這種情形稱為「在狀態」。無論我們在心流的境界里做什麼,踢球也好,雕刻也好,寫詩也好,學習也好,我們對正在進行的事情採取的是一種全神貫注的態度,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打擾我們或使我們分心。在這種最佳狀態下,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學習、成長、進步並且向未來的目標邁進。
當我們全心全力投入去實現目標,不為任何其他的誘惑所動搖時,我們才能獲得心流體驗。同時,當下以及為未來的益處在這種狀態下合二為一:遙遠的目標不但不是阻力,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感受正在經歷的意義。心流體驗所帶來的是更高層次的幸福,它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變成了「現在的快樂即未來的成果」。
過程即獎勵
享受過程
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流行忽視過程
僅僅重視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人,往往因為人生或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缺乏樂趣和意義而喪失了動力,往往走不遠。
所以往往是浮躁的人在說結果是一切,注重過程是失敗者的安慰。然而往往是有沉澱的大家在宣傳過程的重要性。
問題是我們不會因為你享受了過程就獎勵你,於是我們產生了這種幼稚的不全面不現實的誤解:結果大於過程。
有一部分人發現了這種誤解的不合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享樂主義,僅僅注重過程。這其中不乏聰明的年輕人和經過打拚後獲得成功的有錢人和明星。
社會的問題是誤導。不論是喜羊羊還是貓主襲萬歲,或者是父母和老師的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總之我們被教育著去相信世界是非黑即白的。
一個人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我要麼是內向要麼是外向,鄭富要麼是邪惡要麼是偉大,甚至智力都能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
而現實是情商可以和智商共存,耿直可以和圓滑共存,左腦可以和右腦共存,結果也可以和過程共存。
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流行忽視過程
支持這篇嗎?請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告訴我你的想法 (?′ω`?)
總有些喜歡炫的人問我拿到了什麼offer,我說,起點不重要,真的…
- 考一個好大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過好大學裡的每一天;
- 去一個名企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你享受每一份工作的過程並創造價值;
- 融到B輪C輪甚至上市,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持續盈利;
- 開發一個APP再牛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十年如一日的運營和迭代;
- 追到一個女孩再聰明漂亮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經營一份美好的感情;
- 寫下一行牛逼的代碼不重要,重要的是debug和維護;
- ……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只會記得結果,而過程怎麼樣,都終將被淡忘。即使過程再醜陋不堪,只要有個美好的結局,突然也就被大家交口稱讚了。所以誰也別跟我提什麼經歷最重要,沒意思。
所有人都希望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好回過頭去嘲笑那些看輕你的人。可我不知道哪種勝利才算真正的勝利,就像在跑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別回頭,一直跑。
這樣講來,似乎追尋一個完整的結果有些遙不可及。我們這些凡人,大概也只能靠一段段還算有點波瀾的經歷閃閃發光那麼一下,酒桌上吹牛逼的時候也不至於毫無談資,老子畢竟也是經歷過風浪見過世面的人。
你看,求而不得讓你有時候活的像個loser,但也是因為有過求而不得,你才變得有那麼一點點特別,甚至有一點點迷人。結果是最重要的。這並不是否認過程的重要性,而是說過程的重要性是以結果為前提和基礎的,我們所做的過程都是為了幫我們達成我們想要的結果。當一個人認為某個結果很重要時,他就會去思考該如何得到這一結果,並付出行動,這時他的行為一定是積極的,所以其過程一定不會差。換個角度思考,當一個人認為某個結果並不重要時,他就會消極對待,其過程自然不會好。也許有人反駁,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我把過程做好來就是,結果怎樣懶得管了。其實我認為這句話並非說話人的本意,說這句話的人當時心態其實是無奈的。結論:結果比過程重要,過程為結果服務。
這是我們今天的辯題,我不會認識你吧-_-||
結果只是剎那,過程卻是長遠。
上周末去拔了那顆頑固的左下智齒,後續的痛苦也就隨之而來,傷口痛、臉腫、扁桃體發炎、張不開嘴、吃不了飯、餓……最關鍵的是:缺少了咀嚼食物的快樂和幸福感。
從前我以為對食物的熱愛源於味覺的靈敏、胃的飢餓,肚裡蛔蟲的饞,飽腹的滿足,還有大家圍坐在一起的熱鬧氣氛!
BUT!現在我才知道那種幸福感其實主要來自於——咀嚼食物的過程。
試想想,一個美味進入你的口腔,在你的舌尖打轉,牙齒跳舞,特別是後槽牙來回的跟它擁抱分離,然後依依不捨的進入咽喉食道是一件美妙的事兒。
在這個過程中,你才能深刻的體會到它的味道、它的硬度、它的香氣、它的內涵。哦!爽!
我記得以前經常不經意的聽到這樣的話:「哎呀,吃飯好麻煩呀,還得做還得嚼還得咽,如果可以我真的想需要吃飯的時候就把頭拔下來,把食物直接就倒進去,然後再把頭安上。」
哈哈,聽到這樣的想法你會不會覺得很好笑?
懶惰本身就是人性的弱點,麻煩又是我們想刻意規避的東西。如果可以,幾乎99%的人都會喜歡不勞而獲,都會希望永遠順利,都會喜歡有捷徑通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為什麼我們會羨慕富二代?為什麼父母要求我們嫁人要有房有車有存款?為什麼我們希望干著最輕鬆的工作掙著最多的錢?那是因為在很多人眼裡奮鬥是一件很艱難的過程。如果能少奮鬥十年二十年,那該多麼好!
是的,我們甚至討厭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我們怯於參與。
但是你不可否認的是:太多的學問太多的見識太多的領悟恰恰是在那個奮鬥的過程中。你感受冷漠體會真情體驗辛苦也享受到回報,你在與命運搏殺,在與周圍的人競爭,在和生命賽跑,細細體味著其中的酸甜苦辣。
這個道理難道跟咀嚼食物的過程如出一轍嗎?難道不跟現在的我在忍受拔牙的痛苦過程意思一樣嗎?
我在很多過往的文章中都曾提到過一個觀點:「人的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經歷。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光經歷壞的我們必然絕望,只經歷好的我們又覺得無趣。所以生命的長河中從起點到終點就是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我們必然用了力用了心用了汗水也用了淚水。而且就算很艱難,過後你都會覺得很滿足很幸福很慶幸自己做了也做到了。
是的,現在我還在經歷拔牙後痛苦的癒合過程中,每天在疼痛中睡去和醒來,每天在鏡子中看著那縫合的線對我耀武揚威,但是我知道這個過程過去後就是再也不會像從前一樣受到那顆智齒的反覆糾纏!
人生很多事,終究是會隨著時間好起來的。像很多人原本只是胖,久了就變好胖。哈哈哈!你說對吧?
so!拔智齒的其他感悟:
-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誰讓我張不開嘴說不了話呢?)
-自己熬出來的東西,和別人送到嘴邊的東西,意義和珍惜的程度都大為不同。 (以後我會更加好好愛惜我的口腔(┳_┳)...)
作者:半夏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瞎說八道
就軟體開發而言,CMM與敏捷明顯的出現了兩極化的趨勢,CMM認為好的過程才能保證好的可持續創造的結果,所以保證過程的可重複和優化最重要,敏捷則提倡儘早和不斷交付有價值的軟體滿足客戶需要,因為客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且差異極大的,所以適應變化滿足結果更重要。
更廣泛的來看,面向生產、運營的工作都非常注重過程,面向創新、產品開發的項目則更注重結果。
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一對新婚燕爾的夫妻,過程與結果孰重,一般來說OOXX更偏向於過程,但是當爹媽加入進來的時候,明顯爹媽只關注"結果"。事情不變,新的干係人加入進來的時候,關注重點發生了變化。這說明了,過程與結果孰重,取決於干係人的位置與思考問題的角度。
進一步的延伸來看,接近於實際事務的人更傾向於過程是好的,而遠離實際工作,只關注高層級需求和目標的人則更關注結果,實際上他們也不可能體會到實施實際事務時的感受。
再考慮情人節的約會,女人考慮的是鮮花、驚喜、晚餐等是否足夠的浪漫,而男人考慮的是什麼時候可以get laid,這裡男女之間表現出了對過程與結果明顯的差異化思維,說明思維差異也會影響過程與結果的判斷。
對於過程改進,則必談Deming的PDCA,循環持續改善。老戴的理論告訴我們持續的改進才能發現過程的價值。
綜合結論:
1.過程結果孰重與事情無關,而是取決於干係人不同的思維方式、立場和利益點。
2.有人說對女人最好的追求就是長時間的陪伴,這源於女人的思維方式,但從老戴的角度來看,陪伴不是機械的重複,持續的改進過程提高交互等級是非常重要的。夫妻之間出於長期運營的考慮,也要持續的改進過程,提升光環,而不是偶爾磕一粒大補丸來個爆炸式的驚喜。反例請參考七年之癢。
3.團隊運營來看,多而精的小活動比憋著搞大活動要更有效,多並不是指把去澳大利亞的錢拆成幾份去省內泡溫泉看海吃燒烤,而是分析團隊的建設情況,有計劃的持續改進和提升活動的效果。
4.作為管理者,結果導向是必要的,但過分關注結果而不關注團隊工作的可持續改進和下屬能力的提升,可能會導致人心離散,參考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5.作為工作的實際執行者,要明白結果是現在,過程改進才是你的未來,結果不好可能馬上就要卷包袱滾蛋,但沒有持續的過程改進優化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後果請參考彼得原理。
原文參考:過程結果孰重
過於追求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努力把握過程,結果自然不會太差。
突然想起這個問題,也偶有所感,於是寫下來。在我看來結果肯定是比過程重要的,有一個好的結果過程不會差到哪裡去,而一個好的過程卻沒有一個好的結果終究是遺憾。在你經歷的過程中,你的付出不僅僅只是你的付出,你的付出與周圍的一切息息相關,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對與經歷這個過程相關的人和事才算有一個不錯的交代,不然空有一個自認為還不錯的過程,或許對將來的自己有些許幫助,但勢必在這一階段會讓與你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人失望。所以,同樣是要經歷一個過程,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獲取一個好結果。在人事未盡的情況下,談什麼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都是弱者的自我安慰!
我以前總是覺得結果重要,因為在過程中即使再努力,結果不好,那也是沒努力的夠。
但前幾天在教學樓前看到了一棵玉蘭樹,粉紅色的一整棵,都還沒有開花,整棵樹在春天裡透露著澎湃的生命力。一股昂揚向上的勁頭處處都是朝氣。
過了幾天在這所教學樓前有個活動,看到了這棵樹全都開花了,雖然也很美,但是那種生命力卻不見了。所以我現在會覺得過程重要。努力的過程即使得到了對等的結果,可能這個結果在他人眼中還是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不如一直都在進步著的過程中一直表現的拼勁。結局不好過程再好滿盤皆輸,然而結局好一切都好。由此得出結論:結果重要。但是,這個結果或者結局一定是指終極的結果或者結局,所謂善始善終,就人的生命歷程而言,無疑就是健康長壽,那麼有違生命健康和生活安寧的一切折騰過程,都是不足取的。在此基礎之上,過程也非常重要,那是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的生命體驗,那麼既然終極結果無一不是永別塵世,顯然由此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過程重要!故此,過程和結果雖然不能彼此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它們絕不矛盾、絕非非此即彼的關係,那麼結論就應該是過程與結果一樣重要。但是,還是過程更重要一些,為什麼呢?過程是今天,是此時此刻,而結果可能是明天,或者是更遠的未來,我們只能把握得住今天,而已。
推薦閱讀:
※身心相連,你得先讓身體「吃飽」,心理能量才足夠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你
※??TED:我的偉大,並不來自喧囂。
※那些被孤立過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滾蛋吧,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