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預警!!!進擊的巨人動畫黨千萬不要點進來) 《進擊的巨人》中為什麼作者讓埃爾文團長這麼快就走了?

我還記得當自己看漫畫時,看到爭奪瑪利亞之牆時埃爾文團長必須犧牲時候的感受。真的,因為埃爾文團長的死來得太突然了,我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是進擊的巨人所描繪的那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於殘酷了,所以我將人類的希望託付到了埃爾文這個角色身上,我認為只有埃爾文才能救人類,而且埃爾文也是沒法被替代的,阿明也替代不了埃爾文(並沒有黑阿明的意思)。我甚至因為埃爾文的死而難過了整整一

天,才用「作者想讓埃爾文早點離開地獄」之類的話來安慰自己,但我還是不能完全接受埃爾文的死(主要是因為我太在乎這個角色了)


長答預警!

現在看來埃爾文的離去在王政篇就已經開始鋪墊,死在最波瀾壯闊的一戰可以說是作者給這個角色的最好收束,甚至在我看來是巨人到目前為止最有戲劇張力的部分,是最「好看」的一節。

但在這一年裡不止一次看有漫畫黨疑惑。一種大概就和題主提出問題時一樣不能理解為什麼要讓埃爾文離開,另一種則是覺得讓埃爾文在戰場衝鋒時死去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在後面加上搶針?

某種意義上要回答這兩個問題中的其中一個,就不得不牽涉到另一個。

要回答為什麼要讓埃爾文離開,很多原因其實在第二個問題中更容易闡述清楚。所以,這裡先放下「埃爾文為什麼要死」這個問題不表(雖然這種角色死了才是最好的結局,也是一般故事裡統帥型長輩的必然,但埃爾文的離開和那些令人懷念的長輩們在故事發展上有非常大的區別。),我們先來看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有83~84話的搶針?

個人理解大概主要兩個原因:塑造人物,激化矛盾。

塑造人物

創哥在84話的天才處理,使埃爾文的離去更好地塑造了埃爾文、利威爾、艾倫、三笠這幾個角色,在近乎瘋狂的情景中將這其中數個角色的人物真相揭露了出來:

人物真相只有當一個人在壓力之下作出選擇時才能得到揭示——壓力越大,揭示越深,該選擇便越真實地表達了人物的本性。

——《故事》羅伯特·麥基

那些說純粹是劇情需要的讀者或許就漠視了上面這一條「情節即人物」。現在市場上很多流行文化作品並沒有能做到這一點,巨人恰恰做到了,埃爾文的死正是這一編劇理論的典型。

整個瑪利亞奪還戰團長和兵長一側的過程里,做選擇的是兩個人物,埃爾文和利威爾

  • 埃爾文

埃爾文要是在自己的夢想(帶著自認殺死父親的罪)和調查兵團團長的責任(帶著自認害死戰友的罪)中做選擇,這是在痛苦的兩項中選擇,最終他在利威爾的幫助下選擇了責任,這裡體現出的人物真相就是:

儘管埃爾文·史密斯一直有自己的私心,但為了肩負的責任他可以做到拋去私心。表面「利己」,實際「利他」。或者可以說是從利己到利他

人物真相+人物弧光。

然而這個人都已經昏迷了,還是念念不忘最初的本真,在最後做著還沒有罪孽時候的夢,可見這個放棄代價之大。

  • 利威爾

利威爾首先80話中是在埃爾文的生命(對牆內、調查兵團和利威爾本人都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和利好)和埃爾文肩負的使命(也是埃爾文給利威爾指明的戰鬥意義,對利威爾本人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中選擇,利威爾那時候選擇了埃爾文肩負的使命。可是他潛意識中並沒有捨得放棄埃爾文的生命,81話和83話都可見一斑。

而到了84話,利威爾在搶針中堅持選擇埃爾文的生命(對牆內、調查兵團、利威爾本人感情和戰鬥/生存意義都有極大利好),直到有一句台詞,他的態度開始動搖。

這句台詞是那個把團長背回來的路人小哥弗洛克攔架時候說的,很遺憾東立和漢化組都沒能夠把其中的語氣翻譯正確,而英文版的台詞更接近日文原版里小哥真實的想法:

回憶起全體做掩護沖(zì)鋒(shā)而恐懼、後怕(從小兵感情角度這種恐怖的經驗是埃爾文而非對面的猴哥給予的),找到埃爾文後就打算結束埃爾文的痛苦;

注意下方利威爾的表情。在聽到小兵打算結束埃爾文生命的時候,雖然三笠的刀刃還架在他脖子上,利威爾沒有顧上脖子上的刀,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小兵身上。在當時利威爾對埃爾文性命的關注程度要大於自己受到的生命威脅。

然後下一瞬——

注意中間這一格回憶里,小兵的眼睛。沒有眼珠,全部是眼白,面部極大部分覆蓋在陰影里。這是很典型的所謂「黑化」臉,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對眼前人尊敬佩服的表情里。而這句台詞對應著黑化表情,言下之意就很有意思了。

「這個人現在還不需要地獄。」

地獄,在小兵眼中,是埃爾文終究要去的地方,只是現在還不需要。因為人類勝利需要他活著,需要他活著成為惡魔戰勝巨人。

再看邊上利威爾混合著驚訝、醒悟、痛苦和悲傷的表情!

可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利威爾恍然意識到,是世人一直把埃爾文逼成惡魔,而這些「世人」並不僅僅是三牆內的貴族民眾王政etc,甚至還包括了調查兵團的戰友們,和利威爾自己

埃爾文活著,對利威爾本人有很多好處;放手讓埃爾文安息則只能讓埃爾文從痛苦不堪的人生中解脫,對利威爾本人沒有任何好處。

儘管都是私情,在84話里利威爾也從利己走向了利他,這一點已經在最近一本公式名鑒中的作者訪談里確定。而利威爾那時候最在乎的,是和自己有深厚感情的埃爾文個人的幸福。

有情有義,不過如此。

人物真相+人物弧光。

  • 艾倫和三笠

面對選擇,埃爾文在80話中非常痛苦,儘管自己心中已經選了責任卻割捨不了夢想,以至於發出了讓利威爾推他一把的信號,並終於釋然而至失去意識依舊堅持不悔。

面對選擇,利威爾在80話中雖然幫著推了埃爾文一把,但始終割捨不了埃爾文的生命,甚至因為這個潛意識導致功虧一簣沒能殺掉猴哥,在搶針中也非常痛苦,波折數次之後才最終為了埃爾文個人的安寧而選擇放手,自己扛起留下的責任。

在同樣沉重而寶貴的事物之間做選擇,過程越痛苦波折,被放棄的越重要,越能凸顯被選的重要性和「人物真相」。

於是可見83~84話還沒有到能夠逼迫出艾倫和三笠全部「人物真相」的地步。

在幼馴染和恩人長官生命的二選一天平中,艾倫飛快地選擇了幼馴染的生命,而並沒有在乎恩人長官的生命和一個兵團領導對兵團對牆內世界的重要性。艾倫為此而否定自我並一道否定了埃爾文對人類的作用,也不理會軍規紀律,甚至在三笠被韓吉用情說服退下之時用阿明的夢想來賣慘。

關於看海的台詞也與之前72話EMA三人談將來對應上了,艾倫並不在乎阿明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就算到了看海,他也並不在乎阿明曾經無數次形容的海,在意的是海對面的敵人。

艾倫這個角色不談好惡,確實也是諫山下了筆力刻畫的,並不符號化而非常生動。但就算到了看海那裡,艾倫這個人物的「人物真相」也還未揭示,可能真的能讓他選擇兩難的,還得在EMA三人分裂之時。

直到現在,艾倫的人物真相還不甚完整,而人物弧光也不明顯。如果說到看海是一個節點,那麼埃爾文和利威爾的刻畫接近故事中的經典設計大情節類型,而艾倫這條線就更接近最小主義的小情節類型。至於他最後會不會終於回歸一般少年漫的大情節主角類型,就要看創哥的安排了。

PS,現在馬萊篇的萊納其實也跟艾倫一般,偏向最小主義作品的主角。他和艾倫非常適合對照起來看,現在描寫萊納其實也就在描寫艾倫,以前描寫艾倫也其實就在刻畫萊納。

激化矛盾

  • EMA三人組內部矛盾

正如上面所述,目前的情節都還沒能夠逼迫出艾倫的全部人物真相。說白了,就是艾倫已經失去的對他而言還沒有一起排著隊逼迫他去做類似「母親和愛人掉河裡了該去救哪一個」的兩難選擇

目前讓他猶豫過的,還是面對阿尼女巨人的真相和面對萊納貝特巨人真相的時候。而也如上面所述,要能夠達到逼迫出艾倫人物真相的情節,就只有和阿明的分道揚鑣(作者已經在訪談里預告很多次,漫畫中也已有多處伏筆)。當然選擇是雙向的,這個情節對阿明來說也是逼迫人物真相的關鍵步驟,那麼就得讓他活著,並承受最大的壓力。

試問還能有什麼比現在這樣處理能讓阿明承受更多精神壓力呢?而在壓力之下,平常人際關係中細微的縫隙很可能會急速擴大成慘烈的裂痕。這是從EMA三人組內部角度來說的「激化矛盾」。

另外提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分裂信號:艾倫意識到控制巨人的門道之後,(按照現有劇情)甚至沒有告訴阿明。

  • 調查兵團內部和對外矛盾

將範圍擴大一些,其實這一次搶針的不良後果也已經在調查兵團內部體現出來。利威爾韓吉兩個老人和104期之間,EMA三人組和其他104成員之間,甚至利威爾和韓吉之間,都有了隔閡。

韓吉這個角色,性格果決,做人黑白分明說一不二眼裡不揉沙子。

她尊敬有骨氣的人(王政篇對司祭、憲兵和瑪利亞奪還戰後對萊納都很明顯)。哪怕之前很尊重第12任團長基斯,在知道他的欺瞞私心之後也毫不客氣甚至不留情面地指責。利威爾放手的選擇也被她當面點出不合大局,但因為針劑使用權一早就被埃爾文定下交給利威爾所以採取了「理解,不贊同,但接受」的態度。

同時,她也比較容易陷入自己精神世界而顧不上別人——這在研究階段是非常好的長處,有利於專註。不過這也導致了一些處事上的小問題,比如會不敲門直接闖團長卧室(正好趕上埃爾文換衣服)還吃乾淨了上司的早餐,會拉上下屬講巨人實驗講通宵……

但這兩點在做兵團領導時,就不適合了。在面對不同的人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利益,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可以說是做leader的必要素質之一。見到看不慣的就直白相告不加轉圜對一些人可以,但會推開更多的人。做研究者時韓吉有埃爾文來扛住行政方面的事情,但要做軍團領導,韓吉的這種個性會讓她背上多餘的精神壓力。

作為領導者,最要緊的就是可以將手下不同個性的人組織起來擰成一股繩的組織能力和凝聚力,埃爾文死後,留下的空白太大,很難填補,調查兵團缺了穩定器和指南針。之前埃爾文靠威望和能力就能團結起來的組織,在他死後缺乏了一個可以團結的中心,並把戰略的決策權丟給了納稅人

這就是調查兵團和牆內世界最有可能出問題的地方。但至於會不會展開,我們暫且按下不表。

說白了,雖然也是腦力組的,但韓吉更多的點在了技術方面而非政治。埃爾文指定她接任也是無奈之舉:調查兵團傷亡率太高,會動腦的又比會動刀子的難求。

至於名鑒上說不指定利威爾接任是為了讓利威爾能夠自由行動什麼的,因為不清楚到底是從埃爾文這個角色的角度出發還是從作者的創作角度出發,也就不展開了。

再到利威爾和104之間存在的矛盾,這其實在王政篇里就已經非常直白。新利威爾班是拿艾倫親近的對象迫近危險來逼艾倫使出全力——在漫畫中,他們也並非毫無所覺。那些孩子看著兵長做的事情,並不覺得他是可以親近的對象。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反王政成功之後,他們也依舊有這種認識,這才會在利威爾對他們露出笑容道謝的時候一個個都一臉驚恐(三笠除外,她的偷笑源自庭審以來一直對利威爾的不滿,以及她本就缺乏對軍團長輩的尊敬,這種「不尊敬」「目中無人」也算是三笠的一大特色)。搶針之後的一些劇情之所以並沒有強烈的對立感,還是因為年齡閱歷差——是三十多歲的老兵對十四五歲半大孩子接近俯視的,不在乎。

只有矛盾激化了,爆發了,故事才好看。沒什麼矛盾的劇情,要麼白開水,要麼只是廉價的雞血。開頭說過埃爾文的死和其他漫畫里「傳功」前輩的死不同,大致就在「激化的矛盾」不同

其他漫畫中的前輩們,領路人們,導師們,他們大多為保護年幼的主角團隊而死,他們的死激發的是主角團和敵方之間的矛盾,這會給主角團成長的機會,他們的精神會感動主角團及漫畫的讀者,主角團會對死去的前輩感恩,尊重,並在前輩的精神鼓舞下奮起,是一個非常強力的buff。

埃爾文的死卻暴露了主角團的缺陷,提示了他們的無成長,他的死並不是為了保護什麼,而是成全他痛苦人生的解脫。主角團對埃爾文沒有什麼感情,也談不上尊重,會在追悼大會前面一點時間阻止別人發表埃爾文不應該死的言論。且失去穩定器和指南針的領導者之後,幾個角色都承受了比之前強烈得多的壓力,潛藏的內部矛盾蠢蠢欲動,失去他是一個巨大的debuff。

分析完為什麼要在84話以搶針事件作為埃爾文最後離去的舞台,為什麼要一早(其實按照創哥說法是大決戰高潮)讓埃爾文離去的答案也就出來了。

事實上在堵牆戰結束後,至瑪利亞之牆奪還戰成功,己方陣營控制戰略和計劃的一直都是埃爾文:以苦肉計拿下戰略武器艾倫,以艾倫為誘餌兩次抓女巨人,利用陣型輔助判斷其他間諜,在第二次抓女巨人的同時監控其他104期,奪回被擄走的艾倫目睹巨人之力意識到敵在內部,用艾倫和希斯做誘餌引出中央憲兵,聯絡司令和憲兵團長一道政變,政變成功之後組織、指揮瑪利亞之牆奪還戰。他在漫畫中的人生雖短但精彩,壽命不長但形象豐滿,更是在全漫畫大高潮中表現奪目,還有什麼可不能接受的呢!


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埃爾文相關劇情已經結束,可以蓋棺定論。並且絕大絕大部分讀者對埃爾文一生的認識上都存在偏差,並沒有完全把利威爾抉擇最後腦海中不斷閃現的畫面全部串聯起來。

很多巨人的讀者都會發現諫山很厲害,其實隨著對作品理解的深入你會逐漸把這個厲害值提高,他怎麼這麼厲害厲害厲害……

-------------------------

首先要說明的是,埃爾文的死亡在故事結構中是早早就安排好的,也並不是什麼追求悲劇色彩。諫山之前在訪談中已經探討過這個問題,結合我的回答回顧作品中的多處細節,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長遠、精細的規劃。

在埃爾文昏厥之前,他的生死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天平兩端另他難以抉擇的核心,是夢想與責任

最初,埃爾文之所以加入調查兵團,源自兩個動機——

1.夢想——尋求世界的真相。

2.贖罪——他天真的行為直接導致了父親的死亡。

這兩個動機驅動著他,一步一步走到了調查兵團團長這個位置。

埃爾文在他人眼中一直被視為一個可以「放棄人性」去實現全人類夢想的偉大形象,但是實際上他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

他之所以一次次的展開壁外調查,在心裡根源上,並不是為了什麼所謂的自由、人類的未來這樣高大上的口號。而是為了達成個人的夢想,因此,他才一次次將調查兵團派往牆外送死……

這種決定,是與他調查兵團團長的身份,一個成年人應該承擔的責任相矛盾的。

這種矛盾,導致他產生了一個在「追逐夢想的孩子」與「承擔責任的成年人」之間搖擺不定的糾結心理。

重壓之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逃避,從而獲得自我心理上的認同。

埃爾文也不例外……

因此,他捏造了一個「為人類未來而戰」的虛偽謊言,只是直到距離地下室咫尺之前,這個謊言與他的個人夢想還是路線一致的,他欺騙了調查兵團的所有人,甚至包括他自己……

當然也包括利威爾……

在利威爾心中,埃爾文是一個不可超越的偉人形象。

他把埃爾文口中的「為了人類的未來」理解為沒有任何利他的意圖,一個完全無私奉獻的理想。

所以他也把這個無私的理想作為了自己人生的最終使命——

在第80話,所有人絕望的境遇下,利威爾讓埃爾文帶著艾倫逃走,他留下引開獸之巨人的注意力。

「只要你和艾倫能活著回去,我們就還有希望」。

利威爾之所以有這樣的舉動,自我犧牲的覺悟,正是源自埃爾文的謊言,那個「為了全人類」的無私理想。

所以,當他聽到埃爾文開始訴說自己的真情,他的個人理想與「為了全人類」的謊言在路線上

終於產生了分歧,在「前往地下室實現夢想」和「履行團長的責任與獸之巨人戰鬥」之間糾結時,諫山給了他一格分鏡:啊?

此時此刻,他發現原來埃爾文身上也有著自私的一面……

諫山談到,利威爾在那一刻可以說感到了背叛,不過他也認識到,他不可能超越的這個人其實也有著一個「追求夢想的天真爛漫的一面」。他明白了,這個偉人實際上跟人類其他人也是一樣的。

人類揭示自己真正本質的時刻就是當他們被推到死亡邊緣的時候。

埃爾文在最後,終究沒有「放棄人性」。

在埃爾文糾結的時候,聆聽著他的真情訴說,利威爾感覺到了自己在被埃爾文所催促——多年來的夢想即將實現,那個魂牽夢縈的答案就在眼前,他實在無法自己將其斬斷。

「埃爾文希望利威爾,他最親近的戰友告訴自己:放棄你的夢想,去下地獄吧。」

利威爾理解了埃爾文的願望。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因為利威爾的話,幫助埃爾文終於做出決定,放棄了自己自兒時長久以來的夢想,轉變為了一個責任優先的成年人,真正的調查兵團團長。

「謝謝你,利威爾」。是埃爾文對利威爾理解的回應。

在埃爾文最終離去之前,他夢到了自己和父親在教室的時候,那是他夢想的種子。在夢想開始的地方離去,對埃爾文來說,也許是一個幸福的歸宿。

諫山說,讀者始終會有遺憾,感覺是他還不知道答案就死了。但即使在最後保持了這種「不知道」的狀態,也是埃爾文自己的選擇……

我們不能說他從來沒有後悔過。也許他真的有過這樣的感覺……

「每個人都是某個事物的奴隸」,也許埃爾文被他的「夢想」所奴役了。只要他還活著,他就不可能找到自由——只有在死亡中才有解放。

對於埃爾文而言,利威爾放棄對他的救援也是利用死亡將埃爾文從他的枷鎖中釋放出來。

在利威爾決定埃爾文命運的場景,他還受到了與凱尼交往的影響……

利威爾在童年時期有與凱尼分開的經歷。諫山說利威爾認為凱尼的離開是因為自己無法達到他的期望,他為這個想法一直感到不安,所以在凱尼死亡前他去問凱尼為什麼離他而去。當調查兵團起義之後,把凱尼當作敵人之時,利威爾想要達到以前他不能達到的要求。在最後,地下洞穴崩塌,給凱尼造成了嚴重傷害,但是凱尼卻並沒有利用針劑去救自己。在死之前,他把它交給了利威爾……

從利威爾的角度來看,凱尼從來都是自私自利的,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居然做了一件無私的事情,這讓他非常震驚。

正是由於凱尼的這件事,才引導了利威爾在最後一刻沒有選擇埃爾文。這個一直以來都為了自己個人夢想前進的人在最後同樣選擇了無私……

利威爾真正懂了埃爾文,他尊重了埃爾文的選擇。

「謝謝你,利威爾。」

埃爾文與艾爾敏目光的對比,利威爾明白埃爾文已經釋懷、坦然、放棄了,而艾爾敏的眼神中,仍充滿著對夢想的渴望,所以他接受了埃爾文的死亡,選擇了艾爾敏。

諫山談到,人們有時傾向於:「真正的幸福就是當你還沒有實現你的夢想時」。這表明對於一個人來說,「即使在最後幾秒鐘內繼續追求夢想」,也是最好的一種生活方式。他一直在思考這個概念,所以他如此安排了埃爾文的最後時刻。


理想有兩種,

一種是我實現了理想,

一種是理想通過我而得以實現,縱然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

艾爾文死前的絕大部分劇情,活成了後者。

他之所以死是因為他其實是個前者,

所以,利威爾才會說:放棄夢想,去死吧。

這段,太棒了……

(這一頁,痛得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艾爾敏、艾爾文,失去夢想的那一方就可以先休息了。

其實不用再管是誰對調查兵團更重要。最後兩人生死被選擇,已經註定:是利威爾當初幫他選擇放棄的夢想。

最痛苦的事,總得讓更成熟更強大的人去承受。

以後的漫畫,利威爾還得不斷做選擇,並且最後會失去更多。

心疼不起。

進擊的巨人里,人物處理很多都非常冷酷。

埃爾文之死,包含了作者難得一見的善意與關懷。

題主,你得慶幸啊。

————————

17.8.22更

算了,還是加一句話吧:

我也認為埃爾文近乎惡魔。

有人「詆毀」他像納粹軍官之類的,我毫不驚訝,甚至有一點贊同。(這只是有一種感性的感覺,並不是說他就是。)

以後要是詳讀漫畫看看想法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之前寫過一個「為什麼兵長沒有選擇將藥劑打給團長」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同樣試用,所以便把那一段貼出來吧

其實是我懶得再寫一遍啦......

並且.....我也懶得再貼圖了,去截圖好麻煩....所以想看圖的話,原答案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76376/answer/184752994?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ge13_2utm_division=ge13_3from=singlemessage

在注射之前,兵長想到了埃爾文與自己在突襲前關於他的夢想的談論,

想到了瀕死的凱尼靠在樹上對他說的話,

想到了他與埃爾文做出的選擇,並且,他還看到了——在生命燃盡的階段,埃爾文對他那夢想最後的執著。

就像凱尼所說的——誰都一樣,如果不沉醉於某件事上,在這世道上又怎麼能撐得下去啊。我們就姑且稱這件事為夢想吧。

兵長想到了凱尼對力量的執著,埃爾文對真相的追尋,艾倫及阿明對自由的渴望。

真正武裝著人類在這地獄般的世界上生存的,不是立體機動,不是手上的刀刃,不是新研製的雷槍,甚至不是艾倫掌握的巨人之力,而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對夢想的執著。

「如果你的夢想實現了....之後你會做什麼呢?」

「我也不清楚,只有實現了之後才知道啊....」

世界的真相就在眼前,只要為埃爾文注射,他的夢想就觸手可及。

但是,達成了夢想後的埃爾文,失去了這支撐著他不斷前進直到今日的執著後,卸下武裝手無寸鐵的他又該如何面對這比地獄還要殘酷的世界呢?

就像過去曾一次次發生的那樣,在那個時刻,埃爾文和所有參與作戰的調查兵團新兵就已經做出了無悔的選擇:放棄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夢想,為了牆內更多人的夢想發起衝鋒。

儘管漫畫沒有畫出來,但我想此時此刻,兵長應該還想到了法蘭和伊莎貝爾,想到了佩特拉、奧路歐、威爾、埃德、根塔,里維走來的這一路上,儘是與摯友的分別,這其中的痛苦他最清楚不過,現在又輪到了埃爾文。

他想起那個躲在陰影里偷聽艾倫、阿明和三笠聊天的晚上,

想到了艾倫所訴說的那阿明未竟的夢想,那攜手看海的約定......

凡此種種已經足夠他做出決定——雖說這個決定看似對人類的未來不利

但他就是做了這個決定。

因為這個一臉吊樣的一米六小矮子,一直以來,都是把溫柔留給了別人,而把刀刃刺向了自己。

————————原答案的分割線—————————

所以團長已經觸及到了理想女神的指尖,觸及到了那促使著他踏上征程的問題的答案。了了這份念想,他該如何在這地獄中生存?他已經做的足夠多了,所以就讓他在這美妙的時刻閉上雙眸吧。


_(:з」∠)_題主真的很在意的話可以看一下新出的角色圖鑑書,在訪談部分諫山自己解釋了有關埃爾文臨終的處理。

大概總結一下的話

1是他從整個巨人劇情規劃的初期就已經想好要讓埃爾文在宣告人類收復失地的這一場決戰中死去。

2是他採納了「追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的價值觀。在他看來,追夢的人是幸福的,夢想實現之後不得不面對現實(尤其是追夢過程中的代價)的人生是苦難的。

3是在巨人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因為沉醉於某件事而生存的,對埃爾文而言他所醉心的就是自己的夢想。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自身責任的增加,夢想成為了對自己的禁錮,自己也成為了夢想的奴隸,以至於非死亡不可解脫。

4埃爾文自己其實是有很強的求死之心的。

5是利威爾在做這個選擇的時候放棄了自己「我需要埃爾文活著指引我」的私慾,完全從埃爾文的福祉出做出了讓他解脫的決定。

具體詳情可見諫山訪談原話?(? ? ?ω? ? ?)?

所以總而言之,就是在黑暗中斬荊前行太久,苦不堪言,只求夢想實現後能以死解脫。剩下的不過時也命也,人終究是不能把命算的精確到分分秒秒。


【長文預警?】

已經有知友從情節本身分析過。

我從作者設計情節時的立場分析一下。

埃爾文這個人物,他的人設定位里包括什麼?

——為全人類獻身的英雄

——為獲知真相而追尋的探索者

——帶領士兵達成預期的領袖

——政治家,軍事家,革命者

我暫時想出這一堆,再想起來再補。

這些身份,有一個共同特點,「先鋒型角色」。

在創造一個具備此種特性的角色的時候,不只需要設計他活著的意義,還需要設計他的死期和死法,以及他的死給他人帶去什麼。

一個先鋒,不能讓他默默死於亂軍之中,不能讓他死於政治中心的算計之下,不能讓他死於自然災害和莫名奇妙的意外。

——故事開篇那次壁外調查,埃爾文沒死。

——王政篇要處決埃爾文,人都站在絞架底下了,手下留人,沒死。

——埃爾文基本身體健康,疾病車禍之類的死法沒有奪走他的生命。

那要怎麼設計埃爾文的死?

——讓他死在自己的軍事計劃里,在戰場。

——在靠近想要的真相時死去。

——讓他最後當一次士兵們的領袖,哪怕所有人一起送死。

——讓他為了人類獻出心臟。

——讓他的死成為後輩活下去的階梯。

這就是埃爾文的謝幕。

這就是瑪利亞奪還戰里埃爾文陣亡的意義。

總得給他一個得其所的結果。

說到這還有個問題——

為什麼非得在這個時候死,再晚點行不行。

不行。

劇情再往後,島內沒再畫,接線接的是馬萊。

那這個時候,讓埃爾文幹嘛?

拖著傷殘的身軀,頂著【帶著軍方領袖之一的身份成為巨人】而帶來的政治壓力,領人策劃對馬萊大戰?

還是就此隱退,娶妻生子?

——哪個都不靠譜。

如果讓團長接手超大型巨人,他就會繼承歷任超大巨的記憶,到時候他知道的真相可不只是地下室記載的那點事情,這讓他怎麼面對?

何況團長是軍方部分力量的事實領袖,他的政治地位和軍事地位就算談不上絕對的高,也絕對不低。

——調查兵團的一把手能變巨人,力量來自島外,真出點事情誰敢放心用他帶兵?誰能保證他不會在掌握記憶信息後改變初始立場?

到時候且不說他的工作還干不幹了,他能不能活過政斗都是個巨大的問題。

他閑也閑不下,能分到多少任務還沒準,搞不好最後還是死在政斗里,都不如讓他在瑪利亞奪還戰轟轟烈烈帶隊赴死,榮耀如斯。

話說。

如果,瑪利亞奪還戰里埃爾文真的回來了,他沒法安心。

可能臉上表現不出來,但他的內心絕對處於極大的消沉和痛苦之中。

——他的部下幾乎死絕了,他作為那個讓士兵去死的人,居然活下來了,還是藉助屬於敵人的力量。

這讓他怎麼好好活。

搞不好前腳安排完工作,後腳就抹脖子。

多年來他自認罪孽深重,這種事他幹得出來。

說了這麼多,我稍微總結一下——

有些人物,是必須得死的,還得死在恰到好處的時間地點。

甭管作者畫得寫得多麼痛苦,甭管讀者看得多麼痛苦,這個人的人生必須謝幕。

否則事情會非常混亂。

比如,完整地看過《死神》的朋友們,大概都能從朽木白哉身上體會到,如果一個人該死的時候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沒死,最後收尾的時候這個人的形象得有多麼乾癟——所有設定統統用完,八方劫難都來煩他,然而這人還活著,實在是讓人非常頭疼,非常非常頭疼。

在人物去留這方面,諫山很會選擇。

雖然這個選擇讓人極其痛苦且茫然,但無論是對人物本身,還是對劇情節奏,還是對故事整體構架,這個選擇都是優秀而正確的。

團長的死,是英雄謝幕,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他死後再無曾經的自由之戰。

他的死也是對後輩的傳承和培養(阿爾敏),雖然這個培養方式給其他後輩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利威爾為首的調查兵團倖存團員們)。

團長走了,阿爾敏回來了。

個人覺得,如果阿爾敏有機會活到40歲(按設定沒這機會),他的聰明和世故會在埃爾文之上,利威爾選阿爾敏是不愧對埃爾文的。

以上。

歡迎討論。


有團長在,其他的主角就沒有凸顯的機會了。只有老一輩的人逝去才能給年輕一輩騰地。


都是編劇的需要。

巨人從阿尼事件之後,已經很久沒有死過主要角色了,而這個作品追求強烈的悲劇色彩,最終艾倫肯定也會死,如果在結尾部分死一堆人的話,效果就太差了。有步驟地安排死人,無論是節奏還是故事合理性都更好一點。

另外,猴哥戰是人類對巨人戰役的最後一戰,壯烈程度必須超過之前所有戰役,艾三明這3個人不能死,其他人又不夠分量,反正不死團長就死兵長,現在死兵長編輯部肯定要瘋,那就沒什麼好選的了。


不是很贊同夏江 @綾瀨川夏江(請指教) 的看法,所以自己寫一個。

主要不同意說政治鬥爭都能斗死他的說法。

奪回瑪利亞之牆後的調查兵團基本上就是屌炸天的存在了。

軍事上牆內的預備力量早在王政篇做掉了,調查兵團握有兩大巨人,雷槍,大概也接管了王護衛隊的對人集體裝置的用法。政治上希斯特利亞是自己人,總統和司令起碼是友軍。民意上之前王政篇就是利用民意,後來解救人民於水火等於半把民意綁架在自己這邊,奪回瑪利亞之牆,直接封神。這種情況下團長還被搞掉那就不像話了。

都知道巨人是草蛇灰線的作品,不可能是打著打著覺得,哎呀,不行了,幸福二選一,加上團長剛才又帶著這麼多新兵一起死了,那就死團長吧!

團長的真正死因是,劇情到了這份上,他該死了。

具體點說是小島劇情結束的時候,他就該死了,不讓他死在這兒,總不能讓他在看大海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淹死吧……(我就看氣氛有點沉重,開個玩笑,別打我,非要打別打臉)

準確來說,是「在劇情進行到大概五分之三的時候主角方老一輩將領人物就該死了」。於是圍繞他「先鋒型人物」的特點讓他計劃帶著新兵突擊,並且被砸中又沒立刻死而是被雜兵帶去,跟阿爾敏一起讓兵長做幸福二選一。不是因為小兵都死了他也必須死,不是為了救阿爾敏他才必須死,是因為,他必須死,圍繞大人物的死最好有點劇情展開,所以才有了帶領小兵去死和阿爾敏瀕死且和他二選一的情節。

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感,團長是主角團這邊死的第一個「承擔劇情的人」。

這裡我們把巨人的人物分成兩種,一種是承擔劇情發展的人,一種是只承擔情感的人。

承擔感情的人基本上都死得很猝不及防,例如艾倫的媽媽,例如艾倫被咬斷腿的那場遭遇戰的同學們,例如利威爾班,例如愛喝酒的老兵和保護新兵的小姐姐,例如漢尼斯大叔。基本上就是猝不及防地死一下,讓觀眾感受一下戰爭的沉重,世界的殘酷,生命的無常。

承擔劇情的人物死之前基本上是給觀眾留了反應時間的。

例如艾倫爸爸一直出現在艾倫記憶中,結合尤彌爾說「不記得當初吃了誰」,可以抿出艾倫爸早就便當了。尤彌爾死之前,和萊納談話中說了很多次回去就會死。貝特霍爾德死從被艾倫綁住到最後被吃我記得是兩話,也就是兩個月。更別提團長這種,決定去死,回憶,交託希望,壯烈衝鋒,抉擇,便當的了。

另外插一嘴,承擔劇情的角色主角團這邊有韓吉(整合信息做推理),兵長(搞定觀眾朋友們覺得怎麼辦啊?沒希望了的敵人),艾倫(主角不解釋),阿爾敏(制定支線計劃),希斯特利亞(帶出王政篇劇情)。其他人像薩莎(白薯女),康尼(全村變成巨人的倖存者),都只是承擔感情的角色而已。甚至連我老婆三笠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擔重要的劇情發展,當然,我相信後面她會走重要抉擇,決定走向的那種。

繼續,團長在主角團這邊的劇情任務是,在主角團還很傻很天真的時候設計慘無人道,犧牲一百多戰友俘獲女巨人的局。失敗後再接再厲,犧牲成千上萬居民,俘獲女巨人。夠魄力夠擔當無論如何也要搶回艾倫。王政篇一邊擋著上面的壓力一邊制定大略方針。推行回收瑪利亞之牆計劃。

也就是說,是主角團這邊的「將」。

前半部分沒有「將」,小兵主角就活不下去,沒機會進階。後半部分還有「將」攔著,小兵主角就沒辦法進階成新的「將」。所以「將」這個人設就是在這時候死的,讓他死的壯烈點才畫了帶領新兵衝鋒,和幸福二選一的情節。

而且承擔劇情的人物裡面,團長部分的劇情也是最沒有成長性的。

艾倫從中二到大徹大悟,三笠從只有艾倫到慢慢明白自己身負重要歷史使命,阿爾敏從懦弱到堅強,希斯特利亞面對自己的命運,韓吉從跟在團長身後當科學狂人到團長死了,他(她)不得不走到陣前擔負職責,兵長反覆連接又破裂的羈絆(其實我覺得兵長這個人物可發掘性也已經不多了,下一個死的承擔劇情任務很可能是他)。團長的劇情一直是當將,所以他第一個死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以上


劇情上,這段處理挺好的。埃爾文要是不死,後面的劇情上,這個人物人太尷尬了。

埃爾文是為理想而生的人物。最後也揭示了,對於埃爾文,拯救人類只是順便的,自己是有私心的,那就是要知道世界的真相。為了這個夢想,他才有勇氣一次又一次的讓士兵送死.....

如果埃爾文沒死,他就會到達地下室知道真相。然後這個角色可以說已經死了,就像熱血漫畫到最後,鳴人當上了火影,漫畫就結束了,因為角色已經結束了。埃爾文就是這樣,他的角色目的已經完成了,可是還擔任著調查兵團團長這個有著劇情走向的位置,就太尷尬了。如果強行給埃爾文加戲,加其它的東西,玩不好人物就不協調了,就毀了,沒有美感了。所以埃爾文一定要死,一是完成人物本身的升華,二是為後面主角團的成長與發揮鋪路。畢竟埃爾文的故事完成了,艾倫和菜納還有沒說完的故事呢。

唯一的處理就是埃爾文到底是死在夢想的大門前,還是實現了夢想再死呢。作者選擇了前者,最終讓埃爾文放棄了夢想,為了人類發起最後一次衝鋒。

可能阿創覺得,追尋不可能夢想的過程才是最有美感的吧,實現夢想反而一點都不好玩吧。

可是我還是很感覺很難受,很可惜。這也是阿創高明的地方吧。


準確來說,這是團長自己的選擇。人物的創作雖然離不開作者的意志,但好的作品,作者僅僅作為一個記錄員而存在。時勢造英雄,同樣的,時勢也造惡魔,歷史的洪流恰恰讓他成長為這樣一個人,所以他的一生,都是註定的。同時,一個人在其巔峰時選擇退隱或者消亡,這就是一個人最完美的結局。恰好是他的父親告訴了他的猜想,恰好是艾爾文選擇了為這個猜想而努力,恰好調查兵團可以實現這個願望,恰好他的高瞻遠矚和才能讓他當上了團長,但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格,作出選擇是他的意志體現。他主動選擇經歷這一切,在恰當的時機,願意為了自己的命運作出選擇,願意用自己的性命去贖罪,這大概就是他認為的最好的結局。

獻出心臟!!!!追隨艾爾文而死,是莫大的榮耀!


團長是因為自己的私心才一步一步走到這個位置,他想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為此他或直接、或間接的造成了很多人的犧牲死亡。團長自己也很負罪、懊悔,但因為夢想所以一直在堅持。可以說團長的內心矛盾衝突的。兵長就是知道團長的煎熬,所以才沒有選擇他,給團長以解放。


感覺整個漫畫隨著王政篇的結束,關於牆內的故事也暫時告一段落,伴隨整個漫畫始終的巨人的秘密則是埃爾文的一直來追求的夢想,個人認為埃爾文的死算是對牆內故事的一個收尾,在漫畫中也意味著向牆外追求自由,探尋巨人秘密這一故事線的結束。

在劇情中,埃爾文一直以來的形象都是帶領調查兵團探索牆外,征討巨人的團長,在前期時一直是標杆式的領袖,調查兵團的精神支柱,王政篇後接下來整個故事的走向並不是要繼續讓埃爾文領導人們討伐島上的巨人,而需要面對的是島外知之甚少的敵人:馬萊 面對這點埃爾文所發揮的作用也會逐漸的削弱,主要是劇情走向的需要…

而諫山將其安排在離夢想還差一步前去赴死,回到漫畫中正好是整個漫畫現在為止最高潮的部分,埃爾文領導剩餘調查兵團的人向猿之旅人進發,差理想一步之遙缺無法完成,悲壯的氛圍在那一刻也攀至頂點,是對埃爾文這個角色最好的謝幕~而後面面對埃爾文和愛爾敏選擇中也做出了很好的闡釋


他太累了 該好好休息了 是時候讓他帶著夢想下地獄了


在《進擊的巨人》當中,所有的角色所呈現的都是「夢想破碎」的狀態。

艾倫想要救出媽媽,結果失敗了;

阿爾敏想要守護所有人、三笠想要保護好艾倫,結果艾倫被吃了;

土豆女想要吃飽,但是訓練之初就餓肚子;

女神和尤彌爾想要忘記自己的名字,結果在對方出現的時候失敗了;

歐魯喜歡佩特拉,佩特拉喜歡兵長,他倆也被女巨人擊殺;

韓吉正在研究的巨人,但是被阿尼暗殺;

巨人三人組想要一起回到故鄉,阿尼被捕,貝魯蒙特被吃;

米可班的士兵想要臨死前喝口酒,還被女神拿去消毒了;

米可想要鬥志激昂地犧牲,結果死的特別沒有尊嚴;

兵長想要埃爾文活著,最後卻不得不親口讓他去死……

由此看來,埃爾文團長是最接近夢想的人(知道巨人的秘密),知道他活過來了,巨人的秘密就近在咫尺了。可是,但就是這臨門一腳的時候,他犧牲了,漫畫中夢想最大的人、距離夢想最近的人,夢碎了。

因為他不是主角,根本沒權利實現夢想。


前兩天剛好回顧漫畫,在高鐵上給你我的首答。

重點應該是漫畫裡面不斷閃回的兵長看著凱尼死的那一段,凱尼說「人都是靠著什麼希望才能撐下去的」這樣的話。

團長就是靠著對世界真相的探求執念撐下去的,撐著他把一個個士兵送往地獄,現在真相就在面前了,所以之後人類何去何從團長可能會發揮不了更大的作用了。

但是愛爾敏之前表現一直不錯,還知道牆的那一邊有大海(牆世界裡面幾個人知道大海的?),他有繼續撐下去的東西,而團長的終點(艾倫家不積水的地下室)差不多已經到了。

試想,團長活過來知道了真相後又能怎麼樣,滿足,再就是迷茫了,團長還會是那個冷靜,殺伐果斷的團長嗎?他還撐的下去嗎?你們還是原諒埃爾文吧,別把他拉回這個地獄了。

但是,無論如何都得前進!!前進!!把牆那邊的馬萊人殺光吧前進!!!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