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究竟更喜歡美國,還是中國?


到底怎麼才能算是親近?這個還沒有北京5環面積大的國家,是中國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管轄僅500萬人口的「縣長」能跟中國領導人每年互訪,華東華南華西華北各一個中新合建區,甚至在理論上來說,新加坡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被中國(大陸)政府默許在中國國土上設點駐軍的國家,這還不夠親近?

在很多國人的眼裡,所謂「親近」的意思就是不計原則的服從。長輩「親近」你,就是不計原則的寵著你;朋友「親近」你,就是不計原則的讓著你;晚輩「親近」你,就是不計原則的順著你。在這些人眼裡,一個「外國」是不能有自己的利益、立場和原則的,做不到的,就統統是中國的敵人。看來新加坡要想能被你承認「親近」,就必須能做到讓500多萬國民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就為了給你點個贊。

危言聳聽嗎?咱拿地圖出來看看。

新加坡只有兩個鄰國,一個是穆斯林國家,另一個,嘿,還是穆斯林國家。華人在東南亞怎麼被虐的稍有點歷史知識的都有耳聞吧?以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一出現安全問題必定需要外界保護,因此傍上列強武力保護自己是必然選擇,自60年代英國人萎了之後,傍美國簡直是毫無疑問的唯一選項,除此之外誰還有更好的主意嗎?

如今,要想如你所願的「親近」中國,做中國的橋頭堡,就必須驅除美國。問題是,驅除美國後中國保護得了新加坡嗎?一直到2015年,中國海空軍的防禦半徑最遠也就到南海中部(路基飛機最大作戰半徑),今年南海鬼斧神工了之後才剛有能覆蓋南海九段線的防禦起點,而九段線離新加坡還有數百海里之遠。在至少3個航母戰鬥群成軍之前中國軍隊根本沒有機動防禦新加坡的軍事能力。如果放棄美國,在中國無力保護自己的情況下,不顧國土安全成天說怎麼支持中國怎麼跟中國關係好,是怕周邊那些莫名其妙的國家缺少借口搞華人是嗎?

幸好,中新政府之間的互信比以為嘴上好才是真的好的嘴炮青年們想像的,要深得多。

=========

題目改了,原題是「同為華人,為什麼新加坡卻親近美國,與中國作對?」,回答就不改了,領會精神吧。


時間不夠,不能說太多,說少了又怕對那個年代歷史了解少的人不理解,真煩。

新加坡是在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在東南亞瘋狂輸出的歷史條件下(也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國的,那個年代的共產主義不是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是意味著動亂,戰爭和飢餓。(感興趣的自己查資料)

被迫獨立(感興趣的自己查資料)的新加坡,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服務駐紮英軍,港口業),沒有軍隊,水源被馬來西亞控制,國內民族成分複雜,一窮二白。

這個時候,為了新加坡防務,李光耀回到英國求爺爺告奶奶,換得英軍三年延長駐紮,然後不知道搞了多少py交易,才得到了以色列的國防扶持,建立了軍隊。

在至關重要的吃飯問題上,也不要相信什麼天然良港世界咽喉所以自然就刁炸天,新加坡是靠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完成的原始積累,後來又發展的港口和金融。勞動密集製造業是誰做的投資?李光耀全世界到處跑到處拉人,其中大頭不用說,來自美國

給新加坡帶來新生的,是西方國家的兩個爹以及他們的親兒子以色列。

不是蘇共中共馬共越共老共柬共,這些哥們的狀態,是自己家裡到處餓死人還在滿世界打來打去。

所以新加坡自古以來屁股都是坐在西方國家的那一邊的。

----------------------------------------------分割一波,1978年之後------------------------------------------

出於對共產主義輸出的恐懼,新加坡對中國的態度是很謹慎的。

然而敏銳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中國的某個關鍵的轉折點上,還是展現了他驚人敏銳的眼光,於是就有了著名的「痰盂會談」,再然後就是最近三四十年的新加坡和中國的聯繫了。

簡單來說,基於李光耀和鄧公彼此的信任。新加坡在中國經濟騰飛中是出了大力氣的,不管是在政治建設方面的指導(比如公積金制度),還是很多經濟方面的建設,比如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還有對於中國企業的很多投資。這些最開始,都是出於扶持的態度的。

然後新加坡不是搞慈善的,他們的這些操作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比如新加坡兩大國有公司之一的淡馬錫,大量持股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遠洋等等等等,軟銀在中國投資,很大程度上也有淡馬錫的入股,所以淡馬錫每年驚人的營業額,很大程度上來自中國發展的紅利。

還有每年中組部和大量的廳局級官員去哪兒培訓?你猜猜是朝鮮中央黨校還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很多人拿什麼南海和新加坡言論說事,南海問題其實很複雜,我也沒時間多說,不過我已經說了,新加坡屁股是必須坐在那邊的,但手不一定往哪下筷子,誰給點好處當然是跟誰走。國際關係中別太拿一句兩句的當回事,新加坡說中國要尊重南海仲裁結果,那美國讓新加坡先上,新加坡上嗎?別逗了,你實行經濟制裁新加坡都不會參與的。

----------------------------------------------最後說給很多年輕人------------------------------------

政治和國際關係是很複雜的,如果真的感興趣,那麼多讀點書,不要在微信和微博看點什麼「不轉不是中國人」就來胡說八道。你知道中國和日本天天對著釣魚島念叨擦你媽,你知道日本海外基金的最大流向是哪裡?你知道為什麼當初78年鄧公去東南亞甚至說南海可以商量,而今天卻打得不可開交?這背後都是有其內在原因。

新加坡不是華人的國家,是新加坡人的國家,我們和新加坡的關係,是相互利用的關係,我們和所有國家的關係,都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別相信什麼關係好關係差,當年越南人的機槍架在什麼上面打過來的,架在「中國援助」的大米袋子上打過來的,還不夠長記性嗎。

送大家一句話,該farm的時候安心farm,別老想著什麼萬國來朝。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句話能管一百年。

------------------------------------------------其它---------------------------------------------

最後向 @生物科研狗道歉,我情緒可能有點激動,說的都不理智。

很佩服 @任可大牛的學識,不過不想看知乎政治板塊的內容,在猶豫要不要關注。

說得很草率,大多憑藉記憶也不是重新翻書,可能不大準確,歡迎打臉。

最近在考研時間不多,等時間夠了再來完善一下。


新加坡人是外國人

新加坡人是外國人

新加坡人是外國人。

他們不是中國人,一切都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重,沒有必要為中國的利益著想

李光耀本人受英式教育長大,出身一般的他可以說是得到了殖民當局的助學支持,得以到英國留學,對西方有特殊感情是很正常的。

此外,六七十年代的革命輸出年代,馬來亞共產黨讓李光耀喝了不止一壺,因此他也是仇視與防備communist的。改開後的投資親近,更多是出於商人的合作天性。

新加坡實在太小,又太重要了,不抱大腿根本活不下去,因此近年來她的國策就是左右逢源,兩邊討好,悶聲發大財,識得唔識得啊?

從文化的角度,新加坡更接近西方,也更願意親近美國。


新加坡從未反中,也沒有一味地親近美國。

新加坡是一個獨立國家,不是中國的附屬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

新加坡外交秉承的是大國平衡原則。李光耀一直強調的是「大象打架,腳下的草地必定遭殃。大象做愛,草地會傷得更重」。

新加坡不僅得罪過中國,也得罪過其他國家或地區。1993年對隨意塗鴉的美國小孩實施鞭刑。

新加坡反台獨,導致台灣前「外交部長」陳唐山罵新加坡是「鼻屎大的國家,po中國的卵葩」。

2005年新加坡處死澳洲籍毒販,澳洲舉國震怒,時任澳洲總理公開罵新加坡是個「流氓華人港口城市」。

~~~~~~~~~~~~~~~~~~~~~~

以上答案應知乎的要求在9月15日修改


樓主以感情來看待事情,是做為一個人的正常表現。

新加坡以利益來處理事情,是做為一個國家的正常表現。


同為華人,有些人還要核平台灣能


講點歷史行不,抗日的時候新加坡華僑給國內捐錢多到日本人一佔領新加坡就開始種族大屠殺

英軍在1942年2月15日於新加坡向日軍投降後,日軍當局開始關注當地的華人。日軍發現馬新的華人都是親中國或英國的。而且,有些有錢的華人更在經濟上支持國民政府抵抗日本。由山下奉文?辻政信帶領的日佔領軍政府便採取了一個消除反日分子的政策。

在新加坡,日軍當局在多個地方設立「甄別中心」。他們的計劃是甄別所有介於18至50歲的華裔男性,將所有的「反日分子」剷除。在甄別中心有多部貨車負責帶走有嫌疑的華人,將他們帶到偏僻的地方槍殺。辻政信是參與者之一,有證言稱辻政信說過「要新加坡華人減半」。

在馬來西亞,日軍當局沒有那麽多時間和人力來甄別當地所有分散的華人社區。雖然日軍當局使大家以為它們嘗試過甄別游擊隊分子,在馬來西亞,有很多地方的華人都被無區別地大規模殺害。

因為日軍承認他們無力處死多達5萬個星馬華人,加上日軍在東南亞其他地方的戰事使它們的資源吃緊,所以日軍在3月3日終止了這個華人大屠殺行動。

因為偵查的時候沒有記錄的關係,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傷亡人數。但是日本和南洋兩方都有不同的總數。日本的官方數字是5000人,可是新加坡華社給出的數字是10萬人。戰後的審訊中的證據提出的數字是約25,000人至50,000人左右。

那為什麼現在關係變得這麼遠了呢?

因為萬隆會議的時候,我國某總理宣布中國不再承認雙重國籍,取消入籍他國海外華人的中國國籍。這等於自行割讓數千萬海外華人的國家公民權給其居住國。

從此以後海外華人的生存就和中國無關了。在海外華人眾多的東南亞,印尼人和馬來人排華反華肆無忌憚這個都不用說了。種族屠殺什麼的新中國反正是不會管你了。總之從今以後,海外華人你們都是外國人了。

如果你拿錢給你媽買了房子,你媽轉頭就說你不是他兒子,隨便外面的人欺負,你怎麼想?

海外華人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和中國越走越遠的。

新加坡建國,是這個事件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同為華人,有的中國人聽說新加坡人說自己不是中國人的時候表示很生氣,於是那些中國人就說:「明明講的中國話還不是中國人,做中國人很丟臉嗎?」呵呵


TG周邊的國家(地區),除了鐵巴,哪個不是對TG抱有戒心的?(包括朝鮮和俄羅斯)

日本、韓國、蒙古、印度、越南、菲律賓、印尼,以及我們的寶島台灣省,哪個不是經濟上和中國依存,政治軍事和中國上對立?

相比越南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起碼在文化上,由於大量華人的存在,已經和大陸相當親和了。

大陸經濟是起飛了,但是國家軟實力(類似好萊塢這樣的精神實力)實在是太弱。對比里約跳水領獎台的求婚對世界的宣傳力,國家宣傳機構真是戰五渣,花錢在時代廣場滾動播釣魚島是我們的真的有用嗎?

P.S. 謝謝@千年不滅林登萬 指出,題主雲石自問自答,真是無趣。


因為他的位置太重要,實力太弱,離中國太遠,因此必須抱緊海上第一強國,也就是美國。


美國。

亞洲半島、海島型國家只有在陸地強權缺位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好的發展和主體地位。

日本也想玩英國人對歐洲大陸的「攪屎棍」策略,並整合東南亞…

新加坡無論是在美國治下的和平還是日本的海島聯合體系中,都會獲得比中國主導秩序更大的自由和利益,這是他們高層的基本判斷…

台灣也想進入這個海島聯合體系以獲得獨立和安全保障…


在東南亞諸國中,新加坡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它本身是一個島嶼城邦,國土面積不過718平方公里,人口亦只有不到600萬,可謂是彈丸般的存在。但其地理位置卻十分優越——其扼守馬六甲海峽南入口的咽喉,是整個東南亞、乃至東亞地區最具經濟和軍事價值的港口要塞。對覬覦東亞板塊的大國來說,掌握了新加坡,就等於控制了這一板塊的海上生命線。

而對中國人而言,新加坡還有一份別樣的親切——它是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唯一的華人國家。

至關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文同種的血脈聯繫。中國在國家崛起,努力構建東亞新秩序當下,尋求新加坡的配合似乎是順理成章,新加坡理親近中國更應理所當然。但事實卻截然相反。

在中國謀求東亞主導權的過程中,新加坡不僅不願配合,反而心懷反感。雖然限於自身實力,其從不與中國正面衝突,但在區域政治中,它卻在暗中屢次三番的給中國添亂。甚至,新加坡還主動接納美軍基地的入駐,千方百計的阻擾中國構建東亞新秩序的努力。

別的國家排斥中國或可理解,為什麼同為華人,自身實力又微不足道的新加坡也對中國心懷戒懼?我們依然從歷史和地緣角度來分析。

新加坡位於中南半島延伸帶——馬來半島的最南端,與中國本土相距約6000公里。雖則距離遙遠,但由於其地處中華與印度洋往來咽喉,又是天然良港,故早在海上貿易繁榮的宋元時代,這裡便吸引了不少中國海商駐泊。

隨著西方文明的東進,東南亞逐漸為葡、荷、英等國控制,新加坡也落入英國之手。 不過伴隨著東西方貿易的日趨紅火,其海上貿易中轉站的特殊地位,仍吸引了大量中國商人前來。

由於新加坡與歐洲相隔遙遠,西方雖可憑軍事力量將其佔領,卻不可能大規模人口移民,馬來土著文明又極為落後,對新加坡貿易中轉站的價值無法利用,故久而久之,政治上最為弱勢的華人,竟然成為這個彈丸小島的主要居民。

二戰過後,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東南亞國家紛紛獨立,英國殖民難以為繼。在民族自決成為國際潮流的時代背景下,新加坡於1963年舉行公投,成功脫離英國統治。

但擺脫英國,並不意味著新加坡就此獨立。實際上,作為一個城邦小島,新加坡完全不具備獨立成國的基本條件。且不說沒了英國保護,其無力抵抗任何軍事入侵;甚至連淡水和糧食這樣的基本生存資源,都仰賴馬來半島的供給。正因為如此,剛剛脫離英國的新加坡,立即與佔據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的馬來民族一起,組建了馬來亞聯邦。

由於新加坡島嶼本身就是馬來半島的延伸,這種結合在地緣關係上無疑是合理的。但在民族構成上,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卻與馬來民族佔主體的聯邦其他部分截然不同。這種民族、文化上的差異,使二者之間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而當時的國際環境,更加重了二者之間的隔閡。

60年代的東南亞,國際共運如火如荼。由紅色中國發動的輸出革命,對東南亞本土政權造成嚴重威脅,位於馬六甲海峽兩岸的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均被這場革命深度波及。

由於同文同種的關係,東南亞的紅色革命,大多以當地華人為主力。這使得這場基於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引發的衝突,又不可避免的帶上民族色彩。

這對新加坡人來說當然不是個好事。本來,新加坡地處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夾縫之中,本身又是個彈丸之地,根本不是這兩國的對手;再加上新加坡本身是貿易樞紐,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對中國的紅色意識形態其並無太大興趣。基於這兩點,新加坡完全沒有參加紅色革命的動機。

但當這場意識形態革命變成華人與馬來人的民族衝突後,新加坡華人的處境便尷尬起來。如果中國的實力真的夠強,能蕩平東南亞倒也罷了。但當時的中國空有輸出革命之能,卻無掌控局勢之力,這樣的局面下,新加坡不可避免要遭受池魚之殃。

在華人普遍受排擠的背景下,新加坡於1965年被趕出馬來亞聯邦。

這是新加坡歷史上最戲劇性的時刻。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時的歡天喜地截然不同,留在新加坡人腦海中的建國記憶,是李光耀痛哭流涕的走出馬來亞議會大樓。這種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建國史,正是當時新加坡窘迫處境的真實寫照。

如果從表面上看,馬來西亞此舉有些不合情理。畢竟新加坡雖小,戰略位置卻極為重要,20世紀60年代的馬來西亞政治精英,不可能不明白拋棄此地,對自己是多大的損失。

如果從表面上看,馬來西亞此舉有些不合情理。畢竟新加坡雖小,戰略位置卻極為重要,20世紀60年代的馬來西亞政治精英,不可能不明白拋棄此地,對自己是多大的損失。

不過結合時代背景,馬來西亞此舉應另有深意。鑒於新加坡為華人主導,對馬來民族佔主體的馬來西亞而言,對其整合無疑十分困難。加上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族有強烈排外意識;而建國初期華人在馬來亞聯邦中的人口比例已達四成,並控制國家經濟,影響力遠勝於馬來族土著;再考慮到馬來亞聯邦的西式民主選舉制度,如果新加坡繼續呆在馬來亞聯邦中,該國很可能成為華人執政的國家——這是馬來族不能接受的。

將聯邦中華人比例最高的新加坡驅逐出去,剩下部分中華人的比例將大幅下降,便可以避免國家被華人主導。

當然,從長遠看,馬來西亞也未必打算永遠放棄新加坡。一方面,馬來族控制的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空間將被限制;加上穆斯林遠高於華人的生育率,馬來族在國家內部的人口比例會不斷攀升,

而反觀新加坡。由於生存資源仰賴馬來半島供給,又身處馬來西亞、印尼這兩個馬來族穆斯林大國包圍之中,生存環境將大幅惡化。只待條件成熟,馬來西亞完全可以再切斷對新加坡的供給,引發它的內亂。等到華人在內耗中元氣大傷,馬來西亞再來收拾殘局,便可輕鬆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條件。

自身格局的限制,決定了新加坡並非不願意加入馬來西亞。但如果這種合併,是以嚴重犧牲當地華人利益為代價,那無疑是不能接受的。可是離開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又難以獨立存活。這種兩難下,新加坡似乎瀕臨絕境。要想挽救自己的命運,新加坡的救世主只有一個——美國。

對新加坡而言,得到美國這個在東南亞佔主導地位的超級大國的支持,足以讓馬來西亞不敢心生邪念;而美國與新加坡相隔萬里,也不可能對其領土主權有覬覦之念。

而對美國來說,作為一個東半球國家,海洋霸權是其控制全球的根本;而對海上交通樞紐的控制,則是維持海洋霸權的基本條件。而落實到實際操作層面,控制一個被異族包圍的百萬人口級小邦,遠比應付千萬人口級的伊斯蘭地區大國要容易的多。

新加坡有賣的本錢,美國有買的理由,兩者一拍即合。有了美國的保護,新加坡不僅沒了亡國之憂,並趕上旋即開始的全球化浪潮。通過對自身區位優勢的充分發揮,新加坡一躍成為東亞最富裕的國家。

而到21世紀,局勢逐漸起了變化。伴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在東南亞,乃至整個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逐漸受到了威脅。而新加坡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

美國之所以能保護新加坡,是因為他有能力實現對東南亞的掌控。一個無法在該區域立足的勢力,其再怎麼強大,對新加坡也是沒有意義的。

雖然現在美國依然是東南亞秩序的維護者,但隨著中國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不斷增大,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似乎也應有調整。

如果按照常理,新加坡此時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兩頭討好才對。畢竟至關重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新加坡只要想賣,賣美國和賣中國都是一樣的——只要所認老大能掌控東南亞局勢就成。甚至由於其華人國家的基因,決定了他與中國的關係更為緊密。因此,兩頭賣乖,誰贏跟誰,這才是彈丸小國的生存之道。

但事實卻是,新加坡堅決站在美國這邊。進入新世紀後,新加坡陸續向美國提供 軍事基地,吸引美軍直接入駐。而對中國,雖則二者經濟聯繫日趨緊密,新加坡從中受益匪淺;但在政治上,新加坡卻一直心有排斥——他不僅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公開對中國在東南亞影響力的擴大表示擔憂和疑慮,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事關中國全球戰略布局的關鍵地區,新加坡更不惜暗中搗亂,讓中國惱火也在所不惜。

新加坡這是吃錯藥了么?雖說現在東南亞仍是美國主導,新加坡談變節為時尚早。但也沒必要直接跟中國過不去——雖說新加坡的華人基因,決定了中國即便成功上位,也肯定不會對其報復打壓;但對掌權的李家,以及他們的人民行動黨,中國要清除他們簡直輕而易舉。

當然,這一切自有原因:

首先是從睦鄰的因素考慮。東南亞的小國們,對中國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而中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輸出革命,更加重了這一感覺。

新加坡是華人國家,周圍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都受過輸出革命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自然怕遭池魚之殃——中國家大業大,就算輸出革命失敗,也不用擔心被報復;但只有彈丸小島的新加坡,可受不了馬來、印尼的衝擊。一旦新加坡與中國走近,二者的血脈關係肯定會引發馬來、印尼的恐慌。

新美關係同樣不允許中新走近。在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的當下,與中國有血脈關係的新加坡但凡流露出對華好感,都會引發美國的疑慮。這對靠美國保護的新加坡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當然,如果中國真的能掌控東南亞局勢,那馬來、印尼、甚至美國的想法,對新加坡都沒有意義。但實際情況是,直到現在,東南亞依舊美國勢力範圍,中國所扮演的,只是個挑戰者的角色而已。而新加坡又位於中南半島的最南端,與中國相隔萬里——真要被鄰國和美帝報復,中國基本上幫不了它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適當和中國拉開距離,甚至表現出些許敵意,有利於降低鄰國和美國的疑慮,符合新加坡的現實利益。

而即便拋開現實因素,從國家長遠利益來看,中國主導的東亞新秩序,對新加坡更是有弊無利。

新加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歸根到底還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正因為它扼守馬六甲海峽咽喉,又是天然良港,新加坡才能大力發展轉口貿易,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金融等高端行業,使國家一躍進入現代化。沒有這個先天優勢,哪怕新加坡人人是李光耀,也只有徒喚奈何的份。

而中國對東南亞的主導,將嚴重動搖新加坡的航運中心地位!之所以如此,是中國拓展地緣影響力的方式決定的。

現在的東南亞,由美國勢力主導。美國是一個典型的海洋文明國家,海上霸權根深蒂固,中國則自古就是典型的大陸文明國家,雖然近代以來不斷轉型,但要想在海上抗衡美國,依然力有不足。

但如果是陸上發力就不同了。如果中國以雲貴、兩廣為依託,以陸上推進的方式逐步擴大自己對中南半島的地緣影響力,這對本土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來說,是難以阻止的。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避開美國的海上優勢,而且由於東亞大陸對中南半島的天然地緣壓制,這種陸路推進更加容易,所形成的地緣影響力也更加穩固。

由於中南半島是東南亞的主體部分。一旦其為中國勢力掌控,美國再想在此區域立足便十分艱難。即便美國最後能在菲律賓,甚至印尼保留些立足點,但影響力也十分有限,東南亞被中國主導也就水到渠成。

現實中的中國正是這麼做的。通過泛亞高鐵和中緬尤其管道等建設,中國不斷加強與中南半島的地緣聯繫;而經濟上,中國也有意識的將部分低端產業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等中南半島國家,構建由自己主導的經濟合作圈。

隨著中國與中南半島聯繫的緊密,尤其是各項交通設施的陸續建成,馬六甲海峽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將大幅下降——將中東、非洲的油氣、礦石運到緬甸、泰國,再經鐵路、管道等運至中國,這在距離上,比經馬六甲海運要縮短許多;而中國將工業品運往西方亦是如此。如果設想中的克拉地峽成為現實,馬六甲的地位還將進一步下降。

中國與中南半島的地緣關係,決定了中國這些陸上線路的掌控,遠比對馬六甲海峽來的牢固。所以,以中南半島為支點,削弱馬六甲海峽的地位,這不僅僅中國針對中美博弈的階段性做法,而是符合中國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需要的長遠戰略。

但這對新加坡來說簡直是釜底抽薪!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繁榮的基礎,一旦其交通樞紐地位被削弱,新加坡賴之生存的航運、港口、金融等相支柱產業,都會隨之大幅萎縮。

但如果東亞秩序由美國主導,則就要好的多。作為太平洋彼岸的海洋文明國家,美國當然不會在東南亞推行以陸代海,馬六甲海峽的地位也就得到了保障。

儘管新加坡與中國血脈相連,但在涉及該國根本利益的關鍵問題上,二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而且幾乎不存在調和的空間!既然如此,基於自身利益考慮,新加坡的親美厭華,也就順理成章了。

那麼,針對新加坡的這種國家心態,中國應該用何種辦法駕馭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第6章。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朋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先解決下國內的地域互斥的問題,港陸台陸互斥的問題,再去管別的國家的華人吧。

哪怕就隔一條河的兩個村都能上演全武行,鎮政府都管不了…


問這個問題的人,首先要解釋。。為什麼是華語國家就要親近中國。。。


斡旋中,哪邊利益更大就偏向哪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如果你看看 冷戰歷史,那個時代你不反共,地理位置又距離共產黨國家比較遠,分分鐘被美國政府推翻,只要你反共,獨裁專制 屠殺平民 美國人才不管,還會派人來幫你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