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職業棒球小聯盟(農場)是一個怎樣的聯盟?是怎樣的運作模式?


美國大聯盟球隊與其附屬小聯盟球隊屬於長期培養合作關係,都有一紙合約的,穩定長期的關係對大家有利,即時這樣其實大聯盟更換小聯盟球隊也是常態。商業運營權是獨立的,包括開發其周邊社區(社區的核心是家庭,棒球恰恰是一項親子互動娛樂運動),有自己吉祥物,網站媒介,票務經營,廣告投放收入,小聯盟轉播權分成收入。但比起大聯盟球隊的收入只能雞毛,曝光率差太多,對MLB球迷來說,如果你不關心選秀跟新秀,你不可能去關心小聯盟,這個需要大量時間閱讀與研究的。

每一隊大聯盟球隊都有一批小聯盟球隊為其青年球員、受傷或下放的大聯盟球員提供培養、訓練、康復和比賽機會。這批附屬大聯盟母隊的一批小聯盟球隊統稱農場球隊;而在母隊而言,則統稱為某某母隊的農場系統。小聯盟依實力分為六級,由高至低依序為:3A,2A,高階1A,1A,短期1A,新人聯盟。大聯盟球隊控制了其農場球隊的人事關係,球員升降,以及人員薪資發放。小聯盟球隊則提供基礎的比賽設備與設施的維護。與其他運動不同,年輕棒球運動員從業餘明星(每個地區高中,大學的明星)到職業球員過度需要一定的時間,少則一兩年,多則三四年,甚至更長更長。即便是Trout跟Harper這種球員也一樣。從高中跟大學進入小聯盟,意味著面臨更殘酷的半職業競爭,也意味著更多球員在他們最好的年紀留在了小聯盟,卻未必上的了大聯盟(參考Where Nobody Knows Your Name: Life in the Minor Leagues of Baseball)。而小聯盟也為那些上了年紀,沒有裂痕,努力大聯盟夢想的延續運動生命。

小聯盟跟大聯盟是天壤之別,最突出是薪資上,小聯盟球員每月拿兩三千美金的很正常,大巴車擠擠擠。想想大聯盟年輕球員底薪是50A,平均年薪接近5M,而年薪超過20M的有48人(2016),而這群18到21歲的左右的孩子(國際球員可能更小)經歷過這種日子,所以大多數北美棒球運動員私生活比較低調,也很少像NBA,NFL在退役後破產。


謝邀…

終於有空寫了。。I feel so awful..

就我個人經驗來講,小聯盟(MiLB)就是一個為大聯盟持續培養、篩選高水平棒球人才的「沙漏系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基本上剛剛被選為職業球員的選手都會被放在其所屬的小聯盟球隊之一,若沒有突出表現,想要升到大聯盟基本需要四五年時間。但是假如你表現及其出色,那麼也許在小聯盟只待半年就會在MLB登場也說不定~

所以大體上來講,小聯盟就是一群與大聯盟有合約(PDC-Player Development Contract)的獨立棒球聯盟,MLB可以定期簽約其中的頂尖球員,亦可以將MLB中表現不佳或者傷病期的球員「下放」。但是,MiLB和MLB其實是合作關係,如果說成「從屬關係」可能不大恰當。

如果具體來說,可能會有一點理解上的小混亂,但是基本上混亂都是出在特例上。比如說上一段中我提到了「小聯盟就是一群與大聯盟有合約的獨立棒球聯盟」這句話,嚴格來說是有瑕疵的,而且是兩個。第一個,因為有一些棒球聯盟雖然被也認為是小聯盟球隊,但是他們與MLB並沒有半毛錢的合約,是完全獨立於MLB的系統之外、自成一系的聯盟,又被叫做independent baseball league。第二個,這句話中的「合約」二字也不準確。的確,大部分小聯盟的球隊是獨立經營,一般會與一支大聯盟的球隊簽下2-4年的合約(PDC),當合約到期後會續簽或者與另外一支大聯盟的球隊簽訂合約;但是,有一些小聯盟的球隊是沒有這個選擇的,比如Springfield Cardinals就是直屬於聖路易斯主教的下屬小聯盟球隊(看名字就能看出來……)。

農場這個詞基本上是一句調侃,原話來自Wesley Branch Rickey(一開始是MLB的捕手,後來成為了超級成功的球隊經理,目前的農場系統基本上是他創建的。超級元老啊。。):「growing players down on the farm like corn.」

而所謂的Rookie(新人聯盟)、short season league(又分高低兩組)、class A-advanced、1A、2A、3A,只不過是細化的沙漏系統,一方面為希望打職業的球員提供了更多的位置,另一方面也細化了整個聯盟的等階。

其他的小聯盟周邊比如贊助,特許經營權等等樓下的師兄也說了不少,我就不再贅述。

以上~


推薦閱讀:

「甲子園」是如何成為代表日本青春和理想的聖地?近些年「甲子園」的影響力是否有衰弱?
近幾年流行的棒球服到底和棒球有關係嗎?
如果真的想看懂棒球,怎樣入門最好?
喜歡打棒球是怎樣的體驗?

TAG:美國 | 棒球 | M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