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普通話為粵語或者其他地方語種,會產生哪些影響?

會有影響嗎?

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朋友圈裡瘋轉的段子:「北京人玩成語接龍——舉重若輕,輕黃不接,接大歡喜!」


按照題主的假設,假設粵語是被推廣的民族共同語。

  • 發音方面:

  1. 不用再糾結平翹舌音。

  2. 不用再糾結前後鼻音,粵語的in和ing韻母,涇渭分明。

  3. 無兒化音。

  4. 由於有專門的機構制定教材,有老師的講解,基本不會出現三類常見「懶音」(即泥來不分,影疑不分,廣港不分)。

  5. 三對陽聲韻尾/入聲韻尾非常容易掌握,一般不會出現-m/-p閉口韻尾對弱化和錯讀。

  • 辭彙方面:

  1. 粵語的文讀系統非常發達,導致當代粵語的現代辭彙量是緊隨著當代普通話的辭彙量提升而提升,目前所有「普通話辭彙」都可以視為是「粵語辭彙」,共同語變成粵語的話,這部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2. 由於粵語韻母數量比目前的普通話韻母數量超出很多,且「見溪群曉匣」不齶化分尖團,有疑母,以及平上去入分陰陽來承接清濁的音調系統等諸多因素影響,同音字的數量大幅度降低,同音字減少意味著可以常用單字詞來表達,辭彙的長度縮短。

  3. 粵語本土辭彙可以去除糟粕,提取精華而傳神的部分被結合起來使用,例如有一大批粵語動詞可以描述精細的動作,一批助詞(含語氣組詞)提升語氣等各方面效果,均可以兼并使用,令表達效果更為細膩而精準。由於有專門機構制定用字和用詞,粵語共同語將不會再有「啲哋嘅喺」這類漢字,而是用規範漢字來表達。

  • 語法方面:

目前粵語的兩套書面語將合併為一套,實現標準的「我手寫我口」,由於制定了規範用字,書面看起來非常正式而工整。受到辭彙的影響,句子總體字數縮減,行文簡潔。

  • 常見問題:

  1. 考取共同語證書時,考生問得最多的問題一定是,粵語里六個聲調如何區分?陰去和陽上如何區分?陰上和陽上如何區分?陰平調什麼時候用高平什麼時候用高降調值?(泥來不分和影疑不分那些只是小兒科。)

  • 會有影響嗎?

會。

  • 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見上面描述。

  • 要是換成粵語,那更接近古漢語嗎?

別問這麼無聊的問題,要是如此渴望古漢語,乾脆復辟中古漢語好了,現代漢語普通話或者現代漢語粵語,都是現代化的漢語,來到現在就不要總是想過去的事情,除非你在研究和溯源,否則誰誰是否「接近」古漢語,對於普通人一點討論的意義都沒有。

  • 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積極。

粵語使用者並不會過分干涉他人使用自己的方言的權利,包括兄弟片區的粵語子方言,而是靠提升自己的經濟地位,產生大量文化產品,讓別人喜歡自己進而願意學習並使用,你可以認為是「軟推」。

希望求同存異,和平共處,和氣生財。

上面所述僅為依據題目而作出的假設,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福建人和東北人玩兒成語接龍系列:心心相印→印賊做父→父相傷害→害想咋滴……


關於的地得的用法就不用糾結了


我國政府及其執政方法不變的情況下,選擇任一種漢語方言,也看不出會更好更壞。

咬肌不發達?舌頭靈活?韻母更多?海洋文化?商業主義?保留中古發音?便於學習古籍?有利保護南方方言?

別想得太好!


推薦閱讀:

如果整個宇宙失去引力一秒,會發生什麼情況?
假如六國合力滅掉了秦國,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假如你一個人在荒野里,並且只能選擇一件工具,選擇什麼工具能讓自己活下來的概率變得更大?
如果一個人掌握了維基百科上的所有知識,將會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如果將東條希守望先鋒化,會有什麼有趣的背景故事?

TAG:語言 | 發展 | 普通話 | 帶有假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