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和英語的學習是否有通性?
我是屬於廣東客家人,自小母語就是客家話和普通話,粵語從來可能看粵劇或者電影看太多,現在粵語溝通基本沒什麼問題。想問問研究語言的大大們,粵語和英語是否有通性?我可以藉助學習粵語的方法去學習英語嗎?感謝!
另外如有喜歡粵語的盆友們可以私信一起交流喲,粵語歌曲我也會不少的o(∩_∩)o
謝邀。你好,兩者語法上基本沒關係,但是語音音素上有較多相似之處。懂得粵語有助你更好地體會英語的發音。
理由主要兩個:
1.英語中存在較多閉音節,粵語同有。有些單音節詞如hat、set、get、map、tip、zip、up、book、look、ham、camp、sing、song等,或者多音節詞如absent、accent、significant、helicopter裡面的閉音節。這些很容易發不好的點其實在粵人看來是容易趟過的,因為粵語中依然存在著入聲-k,-p、-t,而且還有普通話中早已兼并消失的韻尾-m,長期浸淫在這樣的語言,面對有著類似發音現象的英語單詞會感覺到熟悉。2.母語音素較多的學習者,學習外語更佔有優勢。
舉個很經典的例子,足球評論員對於歐洲球隊球員的稱呼差異很大。著名帥哥球員Beckham在粵語中翻譯成碧bik 咸haam,在普通話翻譯成貝bei 克ke 漢han 姆mu,閉音節字母在英語中理論上是只微弱地發音,一閃而過。普通話由於沒有入聲,又想音譯還原得更好,硬生生地插入了克ke和姆mu兩個字。又如West Ham足球俱樂部在粵語中翻譯成韋wai 斯si 咸ham,在普通話翻譯成西漢姆,前面West無法音譯居然直接來個意譯。當然,普通話和其他方言也有粵語不具備的音素,例如普通話uan這樣的複韻母粵語裡面沒有,只是它無法與英語對得上罷了。
母語音素較少的學習者,學習音素教多的外語會吃虧。我們常笑日本人英語說得爛,其實日語發音很大程度導致了這個問題的出現,當然,也跟日本人偏要用日語往英語上套有關。アイスクリーム (ice cream),字母i的發音被拆成兩個假名アイ,輔音連綴cr本該一氣呵成又被拆出假名ク,連末尾的m音也單獨來個假名,儘管聽著音譯還原度還可以,但提高了音節數量讓人感到怪裡怪氣。
結語:
懂粵語是能更好地體會英語發音,但並不能說粵語和英語就有通性。如果拿看粵語影視作品的精力和投入度來看英語影視作品,對英語提升大有好處。【極速煉成粵語拼音,點擊:全新粵語拼音速成法(611次聲調辨析) - 荷達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中文裡很嚴肅正式的詞語,在日語里卻經常用到?以致接近口語化了?
※大家是如何區分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日語和韓語的?
※為什麼韓語里會有???(kkk),漢語里有咯咯咯(ggg)來表達笑聲?
※韓文為何被認為是最高級的文字?
※上海人,或者說是江南一帶的人對前後鼻音這個概念非常模糊,基本都說不清楚後鼻音與前鼻音,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