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證理解的前提下提高自己讀數理類教材或參考書的速度?
想問問有些人是如何在保證理解的情況下一學期內讀完好幾種數學或物理方面的教材和參考讀物的?我也自己買了一些教材在讀,但是感覺每天都時間不夠。起初還在同時練一些題,後來太花時間就不練了。現在回頭一看感覺看過的東西跟沒看似的,挺受挫的。還想問問大家每天大概花多長時間來讀這些學校以外的教材?
----------------------------------------------------------------------感謝各位回答。到目前為止我大概找到了自己的原因,就是讀的時候僅僅是把內容拆分成一塊塊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因此特別容易忘,而且正因為不成體系,學得慢也是自然了。我也不知自己是何時開始染上這種惡習的,總之最近正在試圖改變。----------------------------------------------------------------------大家的回答盡可不限於此,可以在這裡寫寫自己長期學習以來的讀書心得,相互受益。感激不盡。
+
謝某人邀請。
對於閱讀教材,網路平台和生活身邊有很多意見,錯的對的,不恰當的有點道理的,堆成一堆。
我的話,今時今日, 我覺得在學生時代一定要精讀一本重要的教科書,這裡的關鍵詞是 精讀 和 一本。
從頭到尾的一本,盡量掌握大部分細節,重現所有結論和步驟。
這當然完全無法邏輯得出我覺得只讀一本就夠了。然而,重點和必要非充分的條件是:
只有 「精讀」 和 「一本」 這個過程被做過了之後, 你才能談 算功 和 提升閱讀速率。才能領會,其實招數並不多,能解決的問題比較有限的心境。
這背後 不外乎 踏實 兩字罷了。
+導師跟你說:明天的pre你來做。
拖延症重度患者親測deadline療法有奇效…?▽?
然後我一般看不懂的時候就抄書,可能抄個七八遍就懂了,就算實在不懂,拿著厚厚一沓筆記也比較好交差對吧…哦不是,自己看著也比較有成就感對吧…啊啊,居然有邀請。。謝謝謝謝。但是,我讀書很慢的。。說說自己看法吧
問題換個說法,就是增加 質量/時間 的比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速度或者提高質量來實現。
關於速度。首先基準點要正確。看一遍就能理解是天才。大多數人都是回頭一看覺得跟沒看似得,然後就很挫敗。其實大家都這樣,再正常不過了。覺得跟沒看似得就再看一遍好了。欣賞一個好的理論就跟讀一本好小說一樣,忘光了再看等於欣賞了兩次,賺了。
然後關於質量,我自己的體會是聯想。俗話說的開腦洞。看的時候我會盡量找相關的書在一起看。比如一門課把不同的教材拿在一起讀,重點看一本,看的時候慢慢來,盡量想一想:這個定理/技術是為什麼需要;和前面知道的東西有沒有矛盾;多了這個我可以幹什麼。遇到想不明白的就去看看其他書。這樣把書讀一遍下來不僅這本書的內容,整個科目的內容都有很好的理解了。
對於科目無關純粹興趣的方向,看快點就好,一次理解不了先放放,不必太糾結。過段時間再看。科學的東西有時不是光靠想就能理解的,可能是基礎還沒到。如果逼格更高一點,就把問題記下來。有同學這麼干,不過對我沒有太大用,因為很快就記滿了一個本子,再也沒有勇氣去翻了。。一味抱著我不把這個想明白就不繼續的想法會耽誤不少時間的。就像大菠蘿砍boss,有的時候砍不過就是很簡單的因為級別不夠,練練級再回來砍事半功倍。
最後,以上的方法能應用到幾個不同的方向可能要看個人能量了。不僅是時間不夠,據專家說腦子在不同的方向之間來回切換還會縮短壽命。我自己一般能做到的是本學期專業課+兩個興趣方向。不過話說回來我認識的朋友有人可以同時開很多個窗口下棋,打牌,聊天,看電影,而且都幹得很好。我還是在自己硬體允許的條件下追求最優化吧。
做練習題可能主要還是針對考試吧。。我是只有考試前才做。。。
量化到自己,我基本上遵照學校老師講的:一個科目,自己在課餘看書的時間大概是上課時間的4-5倍。一周3小時的課,下來要花至少10個小時看書吧。還是回到開頭,我自己看書很慢,只有被逼到絕境了才會加點速。最快的時候大概一個半月寫了三個基本不同方向的proposal,包括從頭調研。
所以總結一下我自己的體會?
- 最重要的:擺正心態,多數人第一遍基本上都是看了白看(要是錯了不要拍我。。。)。
- 正在學的專業課:正常情況下一學期看完一本專業課方面的書就挺好的。不過我對自己的要求是這個看是上面說的結合相關書籍一起看,對整個知識框架有個全面理解。
- 不是專業課的內容:儘快閱讀,了解自己能理解的。對於不理解的先放放。附加好處是可以享受頓悟的快感。這是我在學習道路上最愉快的收穫了。如果說的虛點,上面總結出來就倆字:心到。我們共勉不請自來,說說我的看法。有不同意見歡迎噴。
首先明確:讀得快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是正確的讀書方式。
數學物理書的確不是言情小說可以一天一本,但同時也不是動物生物、有機化學那種繁重記憶量型的,數學物理書的知識結構有獨特的特點,這是可以實現讀得快的前提條件。
現在就進入正題,看怎樣提高讀書速度。我爭取做到去除一切空話和廢話。
一、把握大局觀
這是重中之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數理書不是字典,它是有條理的,圍繞中心展開的。比如理論力學,中心無非是參考系以及牛頓定律和守恆量;電動力學無非是麥氏方程和矢量分析。整本書繁雜的內容完全是圍繞這些展開的。了解一本書的中心,你就會知道書中的每一章每一頁到底在幹什麼,就不會在迷失在一些細節上。題主說的「看過的東西跟沒看過似的」,我幾乎可以保證你看的時候不知道作者為什麼做這些事情,那麼自然就記不住他是怎麼做的。也許要問:我在看一本書之前怎麼知道它的中心是什麼呢?首先書的前言會起到幫助。但最重要的,是學科整體的大局觀。它讓你知道這本書在整個學科中占什麼地位以及它大概會說什麼。舉一例:點集拓撲。我第一次讀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它在幹什麼,每一個定義都顯得突兀,整個理論讓我覺得抽象沒有依靠。只有在後來對於流形這些現代幾何的大框架有了涉獵以後回過頭再看,才覺得每一個話題的出現都自然而然。然後推薦維基百科,掌握大局觀的有力工具。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書讀得慢的知識面像是良性腫瘤,邊界清晰,學過的沒學的截然劃分,學完了理論力學不知道分析力學大概要講什麼。讀得快的像是惡性腫瘤,邊界不清,滲透性強,對現代的思想早早地就有接觸,開始學一本書時會感到久仰此學科大名、目錄和自己想像的差不多,考試時會想著:這個定理老師會不會不知道呢,用了該不會不給分吧。
二、學會從高往低看書
我們從小被灌輸一種觀念:看書要步步為營,打牢基礎。但是不要忘了,高級知識對於低級知識有強大的指揮和透視能力。我當初先稍微看了一點線性代數之後,直接看抽象代數,接著回過頭看高等代數,簡直是勢如破竹一天幾十頁。這是數理學習中的特有現象,高級知識往往是低級知識的抽象與濃縮,只要能看懂,就應該強烈建議,因為它指導你學低級知識,並且防止你走入迷途。假如問我:當時學抽象代數真的完全學懂了嗎?我會說當然不可能。但是一本書看懂三分之一,對於其他書的影響就可以達到70%。這樣說有些拗口,還是舉例:一本高數書看懂一半,就可以從容面對四大力學上的積分微分(有些數學技巧可能不會,但完全可以在過程中學習);分析力學哪怕只知道拉格朗日方程,對於力學也是大有裨益。這種由高到低的看書方式可能造成基礎缺失,但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補起來非常快。更有可能發生的是,你會感覺到:這地方死摳它並沒有什麼卵用,還好當時沒有浪費時間。(比如現在看來都十分恐怖的高考數學壓軸題,以及坑爹的行列式計算技巧)
三、多線程看書
不管是誰如果看一整天的量子力學估計都會精神萎靡。這時不妨同時看一本黎曼幾何,兩本書並沒有太多關聯,算是換個口味。當然還可以三四本書並行。自己感到對哪本書當前慾望最強,沒錯就是它了。我們看書都經常出現「卡住」的情況,看不懂、進行不下去了,那麼別的書可能給你靈感,不過這是小概率事件。大概率事件是你先晾它一段時間,再回頭看,就感嘆:天哪我當初真蠢這麼簡單的東西都沒想明白。「回頭看」有兩個作用,一是將之前大腦亂七八糟的東西清空、恢復神智清醒,二是重溫學習過程。人第二次做同一件事往往比第一次做得好。我以前學量子力學的時候,每次卡住了就晾一邊,一個禮拜之後再看,卡了幾次終於看完了,但算起來時間並不多,因為同時還看完了另外幾本書。
就這些了,希望有幫助。
根據我的經驗,讀書最快的方式,就是把每一個字,每一個公式里的每一個符號都看懂了之後,再去看下一個。
曾經我也幻想一次讀好幾本,幾年後才明白最好的辦法是琢磨透一本,剩下的幾本作為看不下去的時候的參考。
看的專心。
(想到再補)盡自己的可能比作者更聰明,如果看完以後你發現他們並不笨,說明你理解有了一定深度。
1、學習的書要圍繞某個專題/問題,形成一個系列,互為理論前提,互為結論,旁類觸通。看完這些書後,就會融會貫通。2、觀其大略。前言、目錄、緒論、第一章,每一章的引言部分、這些要經常回頭再看看。不要擔心細節,例如推導和證明的過程。先把精力放在背景、目的和意義、概念和原理體系上,搞清楚這樣四件事情:這個問題由何而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目的和意義,要得到什麼規律和性質,怎麼做(怎麼定義概念,怎麼運用結構、質與量、關係等)。其中,怎麼做可以先知其然,知道有這麼回事,重在接受概念和原理/定理中的結論。有了一定基礎後,再體會知其所以然。3、基礎性的書多花點時間。4、在一段時間(比如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內只看一本書,不要多開。5、要會練習。重在掌握概念、原理、性質、不需要太多,要學會體會題目的本意(反映了什麼概念和原理)。要進行綜合練習。
因為我做不到快速閱讀數學書,所以才搞了編程。
下面是正文:
我也贊同慢讀書。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書,長期下去,速度會提升。
答主不是讀書方法問題,是心態問題。
為啥要快呢?為啥要追求系統呢?讀書的時候就是去理解當前關注的點,考慮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能專下心么。讀得多了,自然就知識成體系了,自然就系統了。還沒系統說明讀的不夠多,讀的不夠久。這裡自然是有所謂的天賦存在,有的人理解快讀的也快;有的人就是慢,怎麼都讀不懂,好幾遍都不行。對於我們普通人,比的就是耐心和堅持。
最後說一句,速成的手段並非沒效果。只不過很難走向精通。逃避思考追求效率,這種做法會養成習慣,讓你欲罷不能。如果你持續追求知識的話,早晚你會意識到的。不要玩兒手機
書寫的怎麼樣也是有決定權的。。。滿頁都是複雜算式的書當然難看懂。。。。。
把手機關機把手機關機把手機關機重要的話說三次
先把書的目錄背下來,然後把不懂的證明抄了背下來,然後把課後習題全做了。如此不行則往複之,再往複之,往複之,可矣!
物理系的。曾經熱力學和統計物理曾經只複習了5天就考了滿分,當然只是大概書本上的知識很好地理解掌握了,因為熱力和統計還深的很著呢。學習最重要的是把看的到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看完書後,合上書要能從頭到尾把講了什麼和邏輯關係自己說出來,然後輔助一定的習題,總結每題的思路和錯題。
本人數學系渣渣一枚,上大學前還是很喜歡數學的,上大學後就不怎麼喜歡了,可能不是真喜歡吧也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係。
所以作為一個渣渣我就更有資格說了不是,首先你得把教材上的定義定理理解記憶,那是你看課外的數學物理書的前提條件要不然你看都看不懂,最好是會證明,這樣你看課外的教材時會省很多力氣。其次,看什麼書也比較重要,你需要循序漸進,難度過高會產生厭煩情緒,咳咳。。。我就有點。剛開始看的時候可以比較雜,範圍廣拓寬知識面,看的多一點的時候就不要亂看了,數學物理細分其實是很多的,挑一個自己喜歡或者實用的方面繼續看,否則看久了博而不專反而沒什麼精進。以上就是我的經驗之談,祝你數學物理學有所成。在於應用,舉線性代數這門課的例子,一般都是大一作為基礎課開,大部分人都會不明覺厲,但是當到了高年級用到矩陣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才會回憶起之前的所學,原來是這樣子啊。如果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一些小的題目,小的思維實驗,我覺得對這種課程的理解會深入很多
瀉藥。坑待填。
推薦閱讀:
※打傘究竟應該舉高還是舉低?
※摩托車真的可能在超高速的前提下從水面穿過嗎?
※為何遲遲造不出核推進的航天器?
※為什麼牙籤在盒子里大多是螺旋形的?
※聲音的故事:聆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