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比較評價死亡詩社和浪潮兩部電影?


關於獨立思考的獨立思考

《死亡詩社》、《浪潮》的個人想法

《死亡詩社》和《浪潮》是兩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因為自己也非常喜歡看電影所以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看過了這兩部電影,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將這兩部電影聯繫在一起比較。所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難免有一點意外。可是就在我認真地觀賞完電影《浪潮》以後,回想起《死亡詩社》的觀影感受,發現兩部電影其實講的是一件事。那就是老師對於學生想法的改變與控制。但是由於時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物不同,反映的主題不同,甚至於是電影的導演不同因而我們所看的故事也不盡相同。

《死亡詩社》看起來就像是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的一場革命,雖然革命失敗了但是我們卻依然想要置身於這場革命中去抵制教會學校那種荒誕的死板的教育方法。《浪潮》卻講了一個老師帶領學生所進行的一場試驗,方法和《死亡詩社》中用的方法一樣大部分就是讓同學們參與其中,只不過一個是踢球一個是跺腳,但是結果是相同的那就是學生的想法都被老師所改變,大部分的學生都投身於老師所倡導的「改革大潮」中久久無法自拔,除了個別幾位可以獨立思考的同學外,其餘的學生都變成了沒有想法的「烏合之眾」。而由於電影所反映的主題不同《死亡詩社》中那位會獨立思考的學生就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反派,至少是一個大眾所不喜歡的人物。而《浪潮》中那位獨立思考的同學則是一個將沉浸於「元首」情懷無法自拔的老師拉出來的正面人物。我覺得這就是電影的魅力之處,電影的魅力就在於它可以將導演的想法通過背景音樂,無意義鏡頭拍攝,人物台詞的處理以及電影的後期剪切和故事劇情的反轉來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對於電影的看法以及感受。

《死亡詩社》電影中的老師約翰·基汀被塑造成了一位正面人物,他的到來「如同一陣春風,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肅刻板」。基汀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 。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讓他們去追求愛情,說愛情才是人生的意義是詩人所追求的永恆的話題。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老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思考與求索,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這都是這位老師給學生們帶來的一切,可是學生也因此付出了生命這樣慘痛的代價。簡單的看了一下中國比較靠譜的影評網站「豆瓣」對於這部電影的影評。絕大多數是對約翰·基汀這位老師的褒揚,比如說什麼人生若得這樣一位老師怎樣怎樣,教育體制怎樣怎樣,學生被逼的太緊怎樣怎樣。當然剛剛看完這部電影我也是有相同的感受,也覺得基丁老師是一位好老師,他給學生們灌輸的想法是好想法。但是第二次看也就是在上周看完突然心中閃現了一絲不一樣的感覺。會不會真的是那位學生口中的「oh captain, my captain」害死了那位學生。

好吧,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人肯定不會有這麼瘋狂的想法,他們肯定會一致認為是老師給學生們帶來了曙光與希望,因為這於電影導演的敘事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首先電影導演把故事安排在了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就連天空的顏色也和鬼佬眼珠一樣蔚藍的天主教學校中;學生們衣著筆挺,朝氣蓬勃。老師也和學生一樣對於生活充滿著希望;他們一起上著富有浪漫主義的詩歌課。天空中時不時飛過去的大雁彷彿在向世人宣告我們的故事美好而又充滿著正能量(導演彼得-威爾很喜歡也很擅長運用這樣的鏡頭,《楚門的世界》中就有大量此類鏡頭的運用)以及電影最後的老師帶領著學生站在桌子上的一次反殺無疑是給所有人的一碗鮮美的「雞湯」。但是「雞湯」畢竟是「雞湯」,很多人反對「雞湯」也肯定是有他們自己的理由。是的這就是一部導演精心熬制的「雞湯」,只不過包裝上了詩歌,青春,和智慧以及幽默這樣的面紗以後大部分的人願意喝下這碗雞湯而不去想電影中這位老師有沒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面對一群家境殷實的學生他的浪漫主義會不會推進不下去這樣的問題,而是去考慮體制和家長的刻板這類問題。從而對於這個故事有著積極而又正面的看法。

老師真的很良苦用心,如果不是將《浪潮》和《死亡詩社》做比較的話我大概永遠也看不出來《死亡詩社》中那種「細思極恐」的不理智以及狂熱。提到電影《浪潮》就不得不提到一本叫做《烏合之眾》的書。我相信這兩部藝術作品肯定會被聯繫到一起。正好有幸在圖書館中拜讀到這本書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作者對於共產主義的諷刺(與本書的主旨沒有關係);二、讓人從個體變為一個群體時他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烏合之眾》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書,非常非常經典,同時我覺得他也是現在傳銷組織的的理論指導基礎。那麼看完電影《浪潮》就不難看出《浪潮》講的就是《烏合之眾》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原本不相信法西斯的大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漸漸變的狂熱,漸漸變的失去理智排擠自己身邊的非團體的人,漸漸覺得自己團體的優越而對別人不屑一顧。寫到這裡不得不承認或許基丁老師確實將那些孩子洗腦了。

兩部電影都是好電影,看似反映主題不同的電影如果獨立並且仔細的思考的話,兩部電影反映的主題或許可以這樣解讀——回到文章的標題如果說從兩部電影中得到了什麼的話那就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我並沒有說《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拍的有問題或者反映的主旨不好等等,恰恰相反我會感嘆於導演的表現手法。另外「雞湯」並沒有什麼不好。覺得我們的生活需要這些「雞湯」,畢竟我們是大學生正是喝「雞湯」的年紀。


死亡詩社: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擾,放開手抓緊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體驗豐富的生活。

浪潮:從眾心理導致大家會慢慢變成壞人(記不清了)


論 何為豬隊友


看死亡詩社感覺在看心靈捕手和放牛班的春天


推薦閱讀:

一場細思極恐的種族陰謀設想
紫老虎
『電影』因為碰不得,所以《觸不可及》
【BvS詳解】場景3 印度洋的氪石發掘
《小小人》:不談錢,和冷血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