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現代,未來戰爭模式,我們如何進行規劃與建設?

首先說明樓主是學城鄉規劃的,同時是一名軍事愛好者。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政策指導下。我國的城市建設也是為經濟服務的。即使在今天,我們的規劃更多的是考慮經濟目標,生態環境,人口預測等。但就是沒有考慮軍事防禦問題。

在二戰中,一系列的城市防禦作戰對遲緩敵人進攻以及改變戰局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莫斯科保衛戰,直接改變了二戰的局勢。在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中,盟軍最先進行的就是空襲城市,以飛機和導彈精確打擊各種目標,直接摧毀戰爭潛力。

在城市對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如此重要的今天,一旦城市遭到攻擊,我們將會承受多大的損失,我知道我國的軍事裝備這些年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誰恐怕也不敢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作為一個規劃工作者,我們在規劃的時候是否應該考慮戰爭的因素。

唉,或許這是軍事問題,或許只有國家力量才可以做這件事。不過真是擔心啊,以我國這種攤大餅式的建設,將來一旦開戰,會是什麼結局?


1

實際上想要從戰爭的角度部署,首先要做的是在城鎮體系上儘可能減少人口向特大城市聚集的效應,如同當年三線建設一樣——但這和經濟規律相悖。縮小到城市或者建築的尺度,從防核防空襲的角度來看,當然是要向下發展,最好是摩地大樓,但當我們不認為世界大戰迫在眉睫的時候,哪怕最弱的防護我們也會嫌貴。可以看到,戰爭準備成本巨大,對經濟也具有負面影響,假如戰爭沒有發生,大量的投入就會被浪費。

怎麼辦呢?我們要任性,要有錢。預期出現戰爭的時候,防護工程要說上就能上。

----------------------------------------------------------

2

戰後由於核武器的出現,大國之間發動戰爭需要考慮自身後果,80年代提出核冬天之後直接將核武器變成全人類的恐怖平衡,更沒有人敢打了。而常規武器方面隨著新科技的應用,單件武器的價格持續上升(這其實是件很奇怪的事),現代戰爭成本會越來越高。某國也開始逐漸傾向於更多地採用顛覆政權的手段而非戰爭手段來達成政治目標了。

所以對於國家之間的戰爭,我覺得可以稍微浪漫一點,目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不是戰勝。

實際上二戰之後,還沒有哪場戰爭是在經濟實力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展開的。(目前可預見的將來似乎也只有軍事和經濟實力嚴重不匹配的東北亞可能發生這種戰爭。)一方面是冷戰體系和核武器的平衡,另一方面是全球化之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捆綁效應非常顯著,大國之間往往不敢打。

以這個角度考慮,我們需要實現兩件事:

其一,保證武器的平衡。或者你要保證可以摧毀別人,或者你要保證別人不能摧毀你——矛和盾兩條途徑皆可。

其二,保證捆綁效應。換句話說,讓你的毀滅使得其他國家經濟跟著毀滅,提高別人的戰爭成本。這要求你自己的經濟足夠強大,而且別人的經濟足夠弱小。

----------------------------------------------------------

3

所以不論是打(1),還是不打(2),都落到錢上。

因此發展經濟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和打遊戲是一樣的,不管你攀科技還是暴兵,穩定且充足的經濟來源都是必須的支撐。

而城市的意義恰恰在於經濟活動。因此提高城市的社會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搞好經濟,後面的事情水到渠成。

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別人不敢碰你。即使別人碰你,也會被你打回去。

實際上戰爭是有前兆的。通過及時的疏散和轉移,可以在合理範圍內減少城市受到攻擊的影響。而我個人覺得更需要擔心的是核擴散和極端主義盛行的背景下城市如何應對無預兆的恐怖襲擊,而非國家之間的戰爭。


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央時隔三十七年再次召開城市工作會議?
城市規劃和建設中佔地那麼瘋狂,將來多餘出來的土地、空間、設施怎麼處理?
城市規劃三本生找不到實習和工作怎麼辦?
以環線交通來進行城市規劃的方式利大還是弊大?
東京從城市規劃角度看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TAG:城市規劃 | 軍事研究 | 城市建設 | 城市發展 | 城市規劃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