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董明珠說小米缺乏製造基礎,與產業鏈缺乏共贏精神?
董明珠嗆聲雷軍:小米與產業鏈缺乏供應精神
傳統企業看互聯網看到的,一是渠道二是營銷。
新興企業看互聯網看到的,一是產品二是渠道三是營銷四是生產供應鏈自由組合。傳統企業認為,工廠配件供應在我手上,說不給你就不給你,分分鐘弄死你。
新興企業認為,最牛的工廠最牛的配件供應商又不是世上僅此一家別無分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你不賣我你競爭對手一定賣我,還怕你了?傳統企業認為,有工廠有實業才有信譽擔保。
新興企業認為,我的牌子口碑就是信譽擔保。一句話,
傳統企業很不爽,實業的基礎是我打下來的憑什麼你吃現成的;新興企業很奇怪,又不是沒正正經經公公平平的付你錢,幹嘛沒事兒老擠兌我。
另:董總好凶的趕腳啊≥﹏≤
如果小米甘心做一個現在規模的小米,那麼他的模式就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如果他的目標是蘋果,谷歌,三星(誰也不相信雷軍是真的要和格力比),那小米還缺很多,缺的不是淺層面的工廠,客服等。當你不想跟在大車後面用很小的阻力前進的話,是否真的考慮過,一旦你超車過去,前面是沒有道路沒有指引的沙漠,這時候的你還能有多大的信心和能力做到你走過的路會有追隨者。小米現階段確切的說,是在營銷體驗上做到了成功。但是,接下來的發展,放在小米前面的一個經驗和教訓的典型案例是HTC,HTC這兩年在市場上的潰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核心競爭力,譬如手機產業主導能力、技術專利等。因此,這次的對話,並非是簡單的董明珠不懂互聯網模式那麼簡單,而是她對未來中國企業如何在國際競爭中立足而做的自我理解的闡釋,而這種競爭力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傳統產業沒有本質的區別。
可惜在北京工作已經幾年沒看電視了,網路視頻目前貌似沒出來,
其實這些企業家心胸並不是常人可比的。他們在台上的話,我覺得可能本身就是一種娛樂心態吧至於具體的談話,
小米手機是快消品,1年換一個很正常,3年基本都換了。家電則消費更加理性,節奏慢很多,很難激起用戶的狂熱。手機這些快消品,每天都在使用,佔用用戶時間很長,存在感強,關注度高。而眾多的家電產品,雖然天天用,但是存在感沒有手機高,激不起高關注度,所以很難像小米一樣用互聯網營銷。她跟馬雲合作,只是互聯網銷售,而不是營銷。所以呢,小米做空調基本是敗局,格力搞個互聯網營銷,效果也不大。打個比方,家電是工具類產品,像電腦里的輸入法,殺毒軟體,手機是社交產品,像電腦里的騰訊QQ,微信,微博。大家的目光更容易被社交產品吸引,
但是這些被吸引的東西很容易引起用戶膩味,因為用戶都是喜新厭舊的。馬雲說,活得久才是最重要的。蘋果也好,小米也好,長久不衰,我覺得這個才是他們競爭的關鍵。即使水平很高的人,也會因為對於某個領域過於專註,而產生視角的狹窄。核心問題在於,小米根本不是製造商,不屬於製造業啊。小米看起來是買硬體的,其實整個硬體生產流程,卻幾乎沒有涉足,全部都是包出去的。不單純取消了渠道成本,其它的生產要素也都可以丟給別人。把所有生產和銷售環節剝離,就可以看出,人家小米實際上收的是「設計費」呀,純粹的「軟體領域」,邊際成本很低很低。等將來米粉的個人數據收集得差不多了,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從用戶身上榨出價值來————所以人家自稱「服務公司」,並不是客氣,乃是事實。
董明珠董總是一種常見的誤解,那種很多不了解小米模式的人對小米最常見的誤解。馬雲的一句話其實內涵真諦:營銷是很容易被學的。後半句馬雲沒說出來:到現在沒人學的了小米的「營銷」。
因為小米在用好產品、好服務和高性價比,取代了傳統企業心中的「營銷」。對於小米來說,所謂「營銷」,是其創新商業模式所帶來的一個結果而已,而非小米3年成就百億美金估值成長的一個原因。
董總在舞台上氣場很強,展現了女強人企業家的風采,但是卻忽視了即使是格力,也沒有從挖礦煉鐵打井挖石油開始去準備格力空調的原材料。社會分工本就是現代商業社會商業合作的最基本模式,代工早就成為了現代商業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各有擅長,分工合作,才是最大的共贏模式。
前店後廠的傳統作坊模式早就在現代社會大生產的發展中被更新的,社會化協作程度更高的生產模式所取代,從豐田,到蘋果,社會化協作生產在不斷進化,不斷細分,這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小米沒有發明代工模式,小米只是在這個時代,選取了符合這個時代趨勢的最新生產的方法。繼續回到這個標題,媒體選擇這個標題,是因為兩人的對話中,董總說了這麼一句:但是這是董總不了解小米在商業模式上創新的根源。她認為所有生產製造企業一定要有庫存,庫存風險你不擔當,就是甩給了別人,就不是「共贏」。但是恰恰相反,互聯網企業的興起,電子商務大數據時代的營銷,本質上就是通過數據挖掘的能力,去「消滅」庫存。好吧,也許一時半會還不能完全消滅掉庫存,至少,也要盡最大可能的減少庫存風險。這一點,早在2010年,我在採訪劉強東後所寫的《劉強東:京東的倉庫決勝論》中就有提及這一點。對於京東來說,他們作為一個在線渠道商,他們通過大數據下的數據預測,來減少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對於小米來說,小米作為一個設備生產商,小米通過縮短渠道鏈條,利用電子商務體系,做到了極大的減少庫存。小米沒有庫存,不是把庫存甩給了別人,而是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消滅」了庫存。事實上,真正通過「別人」來分攤庫存和資金周轉壓力的,正是傳統渠道的商業模式。傳統的消費電子、家電行業,重渠道,重營銷,重資金,對於了解傳統渠道分銷體系的朋友來說,你們一定清楚對於像格力這樣的企業來說,「渠道壓貨」這四個字在他們的經營體系和資金周轉中意味著什麼。而互聯網卻正是在顛覆這些傳統渠道所仰仗的根基。互聯網被從事傳統行業的人所不理解,很多年了,從有互聯網那天開始就是這樣,就好象15年前他們不理解互聯網新聞資訊如何能取代報紙,10年前他們不理解電子商務如何能在商場、超市和街邊小賣部的圍堵下殺出重圍,5年前他們不理解純粹「虛擬」的在線社交如何能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方是信心滿滿,可能這個信心滿滿恰恰就是他的危機。我覺得剛才聽他的陳述當中,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共贏的思想,把所有的風險都轉嫁給別人,如果賣不掉就變成庫存,或者甚至什麼什麼樣的問題,他只抓銷售,賣掉就是我的,賣不掉就是別人的,我覺得他真正的危機在這裡。
今天,他們繼續不理解以互聯網為根基的消費電子產業,如何能取得超越傳統的渠道模式。
我看到,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之後,微信朋友圈裡,@keso 發了一條留言:「互聯網專治各種不服。」http://zhuanlan.zhihu.com/linglingfa/19636471董總反覆提及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卻不說具體的內容,在言語之間沒有互聯網大數據的思維。我覺得作為一個成功企業家她肯定了解過互聯網的一些通用理論,可是沒有真正的互聯網思維。
我格力的朋友說:「董小姐只是用她慣用的方式宣傳格力。」
格力能存在是更多的是心思還是做好產品,快活的活了幾年。董小姐不爽,是覺得我自己累死累活的搞生產,幾萬人的大工廠,結果和一個搞個論壇 搞個搶購的賣手機的 而且還是代工的 二貨站在一個舞台上。
時代,這就是時代的差距。
互聯網與質量管理是不同時代的產物,董小姐那個時代做好了質量管理 贏了。雷布斯搞明白了互聯網,贏了。不是誰更好,雷布斯不明白質量重要性?我不信,他一定也和董小姐一樣視質量為生命,但看待質量的角度不同,董小姐是產品製造商,雷布斯是用戶角度。
角度,這就是角度的差距。
馬雲的機智,估計和他打太極太多有關,融合才是未來之道。
雷布斯在融合,董小姐在抗拒。
人,這就是人的差距。首先我要說,今天的頒獎盛典主要是嘉賓給力,主持人彷彿對小米和格力事前沒進行了解,瞎嚷嚷著小米沒做廣告就憑技術口碑賺了300多億。
其次,董明珠的態度是實體+電商,中庸之道必是王道。再次,雷軍現在還在比較舒服的階段,如馬雲所說,很快就到瓶頸期了,互聯網最重要的不是看發展多快,而是看誰在發展的過程中活下來。沒有良好的售後怎麼保證糧食夠大家吃。最後,今天的對話確實精彩,一開場董總的壓到性問題,雷總一句「我們還是很有發展空間」巧妙的接過了茶,之後一系列辯論雖說誰也沒能說服誰,肯定不能說自己公司不好了,但董總的50%+50%確實佔了上風。以上言論純屬瞎掰,但這只是個熱身,真正好戲還沒開呢,我很期待。沒有製造基礎!
在一個傳統行業巨頭眼裡,必須要有自己專有的生產線才感覺到自己有保障,有自信,小米是找人代工!
沒有共贏精神!
小米自己賣手機,在官網上賣,線下渠道少之又少,沒有給線下手機供應商賺差價的機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米價格太透明,對於小米以外的銷售商來說,利潤太低,還容易被說成黃牛!
還有一點我覺得,小米做了中國手機行業內性價比超高的手機,賣低價,別家為了生存,也要適當降價才能滿足自己的消費者,讓業內苦不堪言,說他缺乏共贏,因為以前大家都是抱著團坑用戶,現在小米討好用戶坑業內!
瞎說的,別當真!謝謝邀請。
這個問題想好好回答一下,正好也是最近對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反思,正在構思一篇專欄:重與輕。我的主要觀點是,商業是一場長跑,傳統行業的優勝者必然是靠貼近客戶得以勝出的,可能是產品、渠道、營銷,更可能是這一系列的組合。當然他們的積累沒有互聯網新貴那麼快,那麼容易。但是,看看阿里為什麼跟海爾勾搭上了。互聯網還是要落地的,它是新思維,新商業模式,能耐巨大,但最後還是要落地的。看看歷史規律,彎道超車之後,還是要踏踏實實的補充一下,紮實了再前進。我們是靠小米加步槍搞定美械,但我們怎麼上的朝鮮戰場?我們不僅僅用美械武裝自己而且馬上對主要將領補充軍事理論知識。我們沒有空軍,的確不夠「立體」,吃了大虧,但戰爭,是靠陸軍來決定的,不論你的空軍多麼強大,都必須落地。互聯網的影響很大,但落地呢?客戶感受是全面的,小米的可持續性高速度必然與如何落地息息相關。小米這個模式,全部期待社會化大分工,我不知道是不是耐克一個模式,核心競爭力在設計和營銷上。不過它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做得更快,但耐克風靡之後,現在呢?雷軍還是參考參考商業歷史,思考思考商業本質,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更好。迷信害死人!迷信互聯網同樣不科學。
這個報道,很遺憾沒有看到視頻,但我覺得董總肯定不是不懂互聯網的,但她的視角和基礎,以及她站在一個巨大的show場上,CCTV啊,必須給大家印象深刻,與雷軍碰一碰,順勢而為,順手為媒體創造一個話題嘛。
來看看董總說的原話:
對方是信心滿滿,可能這個信心滿滿恰恰就是他的危機。我覺得剛才聽他的陳述當中,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共贏的思想,把所有的風險都轉嫁給別人,如果賣不掉就變成庫存,或者甚至什麼什麼樣的問題,他只抓銷售,賣掉就是我的,賣不掉就是別人的,我覺得他真正的危機在這裡。 說實在話,我是覺得她說得很不錯的。董總代表格力能夠站在這裡,格力能夠在各地不進蘇寧,她是有實力的。人家陸軍不說獨步天下,那也是很棒的,剛剛登上一個頂峰。她不可能不懂互聯網,她對商業本質的理解,那是來自實實在在的戰鬥中、實踐中來的,她身後的隊伍那也是來自實戰,不開玩笑。不要總是拿諾基亞說事,顛覆這事,必然是傳統行業內的率先轉身的那幾位。覺得排名第一的答案覺得有點誤解了,堅持認為格力就是傳統,小米就是新潮。我覺得是有點曲解了。很明顯,格力認為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自己做的產業鏈,自己的實體產業鏈就是資本,然後你會的什麼互聯網啊,創新啊,人家也沒有放棄,不能說就是抱著傳統不放的人。董是覺得掌握更多的資源,然後在此基礎上整合的競爭力更強。雷布斯就認為,一切都可以借啊,不用成為最好的工廠,什麼都不用成為最好的,可以用最好的,然後把這些組合起來,成為最好的。只要成為那個組織者就可以了。這樣的邏輯是對的,但是事實上,這很難。作為一個第三方,只是想藉助資本的驅動就像把各個產業鏈上最牛的人強力驅動起來,以至於超越他們自己,這往往很難,因為資本是不分性別的。既然供應鏈誰都可以用,雷布斯和張布斯,馬布斯,或者董布斯,除了誰的錢更多之外,他們有什麼不同?好吧,有卓越的企業文化,相信管理的力量,一群頭腦每時每刻都在放煙花創新的天才 ?其實最終往往的最終結果是,大家相互的融合。就像富士康付不起工資,蘋果不得不增加加工費的故事一樣。技術局限報廢的次品,蘋果也必須買單一樣。富士康也嘗試著自己做品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很少有人能控制整個產業鏈,但是所有人又都在嘗試著儘可能的控制的多。你說你不控制,不需要,呵呵,我想主要是控制不了吧。
看三星 垂直整合,看蘋果 投資供應鏈 線下商店經銷商,微軟也開始開設體驗店,小米如果想要做大 不可能一直在網路!另外覺得互聯網人看不起傳統企業。但我覺得類似於格力這樣的實業才是社會基石,沒有他們認真做製造,互聯網也不能發展好吧!小米發展依然靠的他們!另外不看好小米 純粹是因為覺得小米核心競爭力是價格。如果有另外一家做到他這樣配置和價格。小米肯定害怕! 提到小米往往伴隨性價比搶購低質,格力核心還是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小米做大很有難度!隨便瞎說的
瞬息萬變的社會,不在於誰說的有道理,誰說的強勢,而在於真的能掙到腰包里的錢和N年後誰仍這麼自信的談論今天這個話題。
董明珠:第三個,我想問雷軍,如果全世界的工廠都關掉了,你還有銷售嗎?
雷軍:我覺得董總是挑撥離間,因為我剛才講了,小米可以找最好的工廠和最好的供應鏈系統。
董明珠:我不給你做了。
雷軍:小米用的是富士康和英華達。
董明珠:不給你做怎麼辦?
如果我是雷軍,我會反問董明珠:
如果全世界的鋼鐵企業不給格力提供鋼材了,你怎麼辦?小米的營銷能不能收斂點,知乎快成小米論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