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習物流/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本人現在某企業從事財務,想系統學習供應鏈管理。供應鏈後期發展方向是什麼?前景怎樣?
居然有人邀請我???終於有人意識到我這隻談風月的人也真的是個正正經經的人啊!擦淚……
我看了下題主是在企業工作的,不是學生。答案都說得真好,一個賽一個專業,不過都好似在講台上講《供應鏈管理基礎》課程。那些策略和理論知識我就不說了,做了這麼些年,關於「從事完全不相關的職業的人要如何開始學習供應鏈管理」這件事,我來說點實在的親身體會,算是和題主一樣中途轉行的人的一點點經驗。
基礎學習四步走:
1.先找書看,只看關於基本概念的書就行,弄清楚供應鏈管理的大概念以及每一個板塊是啥東西,都在做些什麼。
上面有個哥們兒大學學供應鏈管理的,列了他們學習的十二個模塊。這還只是大模塊,每一個裡面還有細分,所以先花點時間搞清楚供應鏈管理在做什麼。
有人推薦CPSM和CSCP認證的教材,建議題主就不要全看了。我只看過英文教材,不知道中文版翻譯得怎麼樣,但是無論如何,APICS的這倆認證考試都是針對有供應鏈從業經驗的人的,教材對於沒有從業經驗的人來說,除了fundamental知識的板塊,其他的根本就是天書加死記硬背,沒有必要在題主目前這個階段去看。
Fundamental可以結合其他基礎教材看,有利於對供應鏈管理形成大概念。
2.從計劃(Planning)開始學。最好是找你們公司做計劃的人(最好是需求計劃Demand Planning、生產計劃Production Planning和原材料計劃RM Planning都懂的人),從那兒開始學,保管比從其他任何地方著手快不止一倍。
這裡面的原因有二:
一,除了物流和倉庫倆環節以外(事實上也有可能會涉及一小部分的,看公司業務流程設置情況),銷售、生產運營、採購這些所有環節基本上都要靠計劃來銜接。也就是說,計劃是能全面、系統且近距離接觸這些所有部門的最佳職位,能讓你很快形成大局觀,了解整個供應鏈的運作;
二,做計劃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數據思維和邏輯思維,鍛煉你的數據分析技巧。做供應鏈的對數據要十分敏感,而且要善於從數據中發現問題,計劃是個特別好的開端。
3. 認真學好ERP系統的相關模塊(物料管理模塊MM和生產計劃模塊PP是重點),要吃透其中的邏輯。
我看到有人說ERP系統不重要,我覺得是瞎說。曾經我第一天轉到供應鏈部門老大就告訴過我一句至今不忘的話:不了解ERP系統的人沒有做現代供應鏈管理的資格。
ERP系統表面上是為了方便企業的管理和日常操作,事實上它每個模塊背後是有十分嚴密的邏輯和演算法支撐的,這些邏輯及演算法恰恰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思維。學習ERP系統的過程就是理順這些邏輯和演算法的過程,等於讓你基礎紮實,後面做各種策略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4.多方了解採購、物流包括倉庫管理的相關知識,如果有機會和條件最好能幾個基礎崗位上進行輪換。
這一點是現在多數企業供應鏈管理部門的職能設置情況所決定的。
許多企業供應鏈管理部門管理範圍寬泛,會包括採購、倉庫、庫存管理、計劃和物流,這種時候多數職位設置都會有重合,或者會對一個職位以外的經驗有要求,例如要求做庫存管理的要有logistic背景,做計劃的要有buyer背景之類的。
對各個崗位的基礎知識和運作都有所了解會成為很大的競爭力,而且越往後做職位越上去有多方面經驗和背景會有極大的幫助,不是初步涉及的人要了解的東西就不多提了。
總的說來我認為供應鏈管理是一個不上手去做,光紙上談兵成不了氣候的職業,要一邊做一邊學才會真正了解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東西。否則理論越看越混亂,真正一腳踏進去會發現完全是兩碼事,那些理論知識幫不上太大的忙。通過學習了解了基礎後,理論知識反倒十分有助於快速提升。
我真的十分願意討論職業相關的話題,這甚至是我入知乎的初衷。不過後來我發現我太天真了,知乎是投行人民IT人民和藝術業人民的天下,做供應鏈管理的,是真正的邊緣人群……題主有些問錯地方了,但還是希望這點淺薄之見能給你一點幫助吧。
前言--正本清源--運籌學在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
最近,隨著智能供應鏈等概念的熱炒,物流/供應鏈逐漸受到更多的關注,這是好事。但是,透過概念和術語,了解底層的優化模型和演算法,才是一個研發、技術人員應該做的。
對於物流/供應鏈管理,看了一些這裡的回答,感覺都是偏應用和操作,完全沒有原理、理論、演算法這些方面的回答。我是運籌學專業出身,在海德堡大學的博士研究中,也有過Hub Location Problem(樞紐選址問題)的項目經歷,因此嘗試從數學建模及演算法原理(運籌學)這邊回答如何學習物流/供應鏈管理。
首先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是為了幫助企業實現:採購,倉儲,運輸,庫存,售後的利潤最大化以及成本最低化,包括從原材料購買進廠、生產加工、物流配送至客戶、供需預測、價格制定等等。
由於上面提到的問題基本都歸結為求解最優化問題,而運籌學正是一門研究最優化理論的學科,因此運籌學是物流/供應鏈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我認為的最核心的課程。
關於運籌學的知識脈絡,其下各分支,包括其在物流/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應用,歡迎關注我的運籌學專欄了解:
運籌學--一門建模、優化、決策的科學 - 知乎專欄
事實上,物流/供應鏈管理是運籌學最傳統的應用領域,管理科學/物流工程/供應鏈管理等專業的教授很多都是運籌學背景出身,他們研究成果也通常發布在運籌學的相關雜誌。(如Operations Research--運籌學權威雜誌)
下面僅舉一個例子演示運籌學在物流領域的應用:
物流領域中最經典的問題--旅行商問題(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是運籌學中的經典路徑規劃問題(Routing Problem)。它研究的是旅行商(快遞員)從一個地點出發,給N個客戶送貨之後回到出發點的路徑選擇問題。在運籌學中,他又被歸類到整數規劃問題/組合優化和網路流設計問題,該問題有千百萬種路徑線路的組合,需要從它們中間選出一個最優的路徑(窮舉法在50個客戶的時候就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有k^50種可能性,這裡k是一個常數)。在運籌學中,這個問題被數學建模成類似下圖的一個優化問題(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然後編碼到優化軟體,最後導入數據求解。
再舉個大家更容易理解的問題,定價問題(Pricing Problem),如何對商品貨物定價以獲得最高的利潤。當然裡面除了運籌學,還牽扯到動態規劃、統計、博弈論等一系列的交叉學科,並且需要對歷史的價格/需求數據進行「學習」。
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ERP軟體(如SAP)直接集成了許多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運籌學問題,你要做的只是在軟體的圖像界面里輸入數據,然後點一下「開始運行」按鈕,軟體便直接給你最優解。但是或許很多人不知道,ERP軟體內部的模型和演算法,就是出自運籌學理論。如何改進和優化模型演算法,也都是有運籌學的研究者參與研究的。
經典的案例可以參考斯坦福大學4個運籌學博士團隊的「杉數科技」的StockGo是如何進軍供應鏈管理行業的。
真格北極光搶投210萬美元 4位斯坦福博士建引擎 幫企業智能決策訂貨數量
因此,如果你是工程或管理專業出身,運籌學這塊只需了解如何數學建模和使用優化軟體,然後學會使用SAP等ERP軟體,或LLamasoft(供應鏈非常popular的軟體),多點項目經驗;如果你是理工科出身,那麼運籌方面請至少學習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和網路流設計,它們是運籌學在物流/供應鏈管理應用所需要的基礎課程,這時候你發現可以從模型和演算法底層去優化ERP等軟體。
當然了,我這裡沒有提到隨機過程及隨機優化這倆個學科在供應鏈里的應用,權當拋磚引玉,歡迎相關大拿拍磚補充。
運籌學(最優化理論)如何入門? - 知乎
以上,正本清源--運籌學在物流/供應鏈的應用,歡迎拍磚補充。
最後再次廣告我的運籌學專欄,會陸續發布運籌相關知識:
[運籌帷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下的運籌學 - 知乎專欄
昨天一不小心把「請推薦供應鏈管理入門類書籍?」的回答貼到了這裡,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贊!!!好激動有木有,發現結果答錯了地方,憂傷的一B,本著知乎敬業精神,忍痛刪掉了,想想還是捨不得(那可是大爺的第一個贊啊!啊!啊啊!)。就整理了一下思路,借鑒了之前看到的一篇怎麼樣才能讓學習體系化,效果更好? - 學習方法@ Lachel的學習方法落實到供應鏈管理來回答一下吧。
Lachel的方法具體分為五步:
1. 了解工具
2. 建立脈絡
3. 找出興趣點
4. 建立聯繫
5. 拓展和運用
恩,現在咱一個一個來說~O(∩_∩)O~
一、了解工具
也就是了解供應鏈管理相關的術語,研究方法,基本常識等。
也是為你學習供應鏈管理打下基礎(要是別人跟你說個SRM,CRM,小採購,大採購,墨菲定律,安全庫存,最後一公里。你腦子中浮現的是,這TM是啥,那TM又是啥????,那咱就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好好的玩水了,只能在其中「睡」過去了┑( ̄Д  ̄)┍)
推薦兩本教材吧,搞基礎還是教材靠譜~~
NO.1 《供應鏈管理》
——這可是我大北交御用教材啊,看到他我就想起了當初在課堂上慷shui慨cheng激si昂zhu的歲月~~懷念ing
作者:施先亮,王耀球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首先介紹了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知識,然後闡述了供應鏈戰略、供應鏈合作夥伴的選擇、供應鏈設計與優化等內容,接著對供應鏈採購管理、供應鏈生產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供應鏈信息管理、供應鏈財務管理等進行了論述,最後就供應鏈管理方法和供應鏈績效評價問題進行了總結。
NO.2 《供應鏈管理概論》——物流視角(英文版、中文版都有)
作者:唐納德沃特斯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基於物流管理,介紹了相關的基本概念,闡述了管理者如何確定供應鏈的規劃和結構,以實現有效運營和長期目標;詳細討論了物料在供應鏈中的移動。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對重要術語及關鍵點進行了中文注釋,適合雙語教學。翻譯版也已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二、建立脈絡建立關於供應鏈的脈絡、流程,供應商到客戶,原材料到最後產品成型到市場上銷售,各個板塊的邏輯順序,內在聯繫,矛盾衝突(比如產品設計的希望零配件種類越多越好,設計就可以天馬行空。但是採購、庫存就希望種類少一點,便於形成採購優勢,節約成本,降低庫存和管理難度),做到心中有數,當然最好是畫出流程圖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畫的過程也是一種輸出和梳理的過程。當然我是不會給你整的啦,有些事自己去搞才會記憶深刻,才有樂趣嘛~o( ̄ヘ ̄o#)三、找出興趣點供應鏈管理嘛,現在主要分為三大塊,採購與供應管理、生產運營管理和物流管理,三大塊又可以分很多小塊,這個不細說,上面也有提到的。而且你建立的供應管理的脈絡之後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現在很多人都認識很片面,就像劉寶紅老師說的「盲人摸象」,採購的說供應鏈管理就是採購管理,生產的說供應鏈管理就是生產管理的延伸,物流的則認為供應鏈管理就是物流網路。),就已經站在比較高的平台上俯瞰芸芸眾生啦(~哈哈,開個玩笑~)。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之後,選取其中你感興趣的部分,比如,你多供應商管理感興趣,你就可以重點看看,供應商方面,比如如何篩選供應商啊,如何保證供應商按時交貨啊,如何培養自己的供應商啊,巴拉巴拉的。
四、建立聯繫學習的奧義就是聯繫,說的很對! 在你學習你感興趣的內容的時候,與你之前掌握的東西相互比較建立聯繫(比如:題主之前是財務的,採購和銷售就直接跟財務掛上鉤,以前做財務的時候就只看到錢,現在就可以直接聯繫錢後面代表的含義了。),與之相關的操作流程為什麼是這樣、那樣(比如說庫存吧,要想控制好庫存,上下都得協調,上要保證採購的及時到貨,下要保證生產用料穩定。哪一方出現問題就會超出之前的預期,就會使庫存管理出現困難)。待著問題和思考去學習,互相建立聯繫之後,使學習變得更加系統,記憶更深刻,也容易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五、拓展和運用 其實在建立聯繫部分已經提到了一點關於拓展的部分了,上面只是說的同一領域,興趣點的上下拓展,其實可以更發散一下,在不同的領域,拓展,深究,聯繫,整合,最後形成自己的東西。 關於運用,學到的東西只有用才有用!你可以在知乎答題,寫博客,跟論壇專業人士探討,這是一個再學習鞏固的過程,將學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再接下來就是海闊憑魚躍,供應鏈管理大牛帶你裝逼帶你飛的階段了~~加油,祝好~
這個問題還是挺籠統的。因為不知道樓主是在製造企業,還是物流服務的公司。倒是可以說說我所熟悉的製造業的情況。就我的見識,每家製造企業多少會有差異,不過整體而言還是差不多的。
一些主要的職能如下:1)供應商管理:涉及到某一特定物料(比如機加工、注塑)供應市場的調查,開發新的供應源,對於現有供應商的管理等2)新產品導入:涉及研發的新產品導入,以及從其它生產基地(甚至是海外工廠)轉移過來的新產品投產前的物料供應3)國際採購:協助國外工廠在中國國內尋找有競爭力的供應商4)訂單管理:保證庫存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生產線不會停線5)進出口申報當然還有其它的職能。在有些公司,這些職能是分成不同的團隊。在另外一些公司,則有可能又是混在一起的。樓主的專業背景肯定是財務,如果轉行到4)訂單管理和5)進出口這塊,相對會容易很多,上手也會快很多。上述職能1)2)和3),通常需要一定的機械和電子等專業背景,這個對樓主來說恐怕是個門檻。職能4)和5)基本上被公司流程和ERP系統給固化了。對於日常的工作,樓主多跟相關的同事請教,應該就夠了。如果想有更好的績效,可以在庫存管理和運費節省上花些心思,這時財務知識能幫到忙。不妨看看CPSM和CSCP認證的教材,可以讓你對供應鏈的知識體系有個大致的印象。
我在做一個工業定製品供應鏈資源分享網站 索及(http://www.5izhizao.com),目的是幫助採購和供應鏈同行節省供應商篩選和管理的時間。歡迎使用,也歡迎分享你眼中的優質製造商。
註冊用戶歡迎加我微信cairnstsai, 一起討論供應鏈相關的話題。
從製造業角度,供應鏈主要包括需求管理、訂單履行、生產計劃、物料計劃、庫存計劃、採購與供應商管理、倉儲與物流等等。
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供應鏈管理的7項原則: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特性來劃分客戶群;
根據客戶需求和企業可獲利情況,設計企業的後勤網路;傾聽市場的需求信息,設計更貼近客戶的產品;時間延遲;策略性的確定貨源和採購與供應商建立雙贏的合作策略;在整個供應鏈領域建立信息系統;建立整個供應鏈的績效考核準則等。
供應鏈管理的四大支點
供應鏈管理的實現,是把供應商、生產廠家、分銷商、零售商等在一條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企業都聯繫起來進行優化,使生產資料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生產、分銷環節變成增值的產品,到達有消費需求的消費者手中。這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減少社會庫存,而且使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逋過信息網路、組織網路,實現了生產及銷售的有效鏈接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合理流動,最終把產品以合理的價格,把合適的產品,及時送到捎費者手上。計算機產業的戴爾公司在其供應鏈管理上採取了極具創新的方法,體現出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優越性。構造高效供應鏈可以從四個方面人手:1、以顧客為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管理本身就是以顧客為中心的「拉式」營銷推動的結果,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都是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顧客價值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企業是根據顧客的需求來組織生產;以往供應鏈的起始動力來自製造環節,先生產物品,再推向市場,在消費者購買之前,是不會知道銷售效果的。在這種「推式系統」里,存貨不足和銷售不佳的風險同時存在。產品從設計開始,企業已經讓顧客參與,以使產品能真正符合顧客的需求。這種「拉式系統」的供應鏈是以顧客的需求為原動力的。供應鏈管理始於最終用戶。其架構包括三個部分:客戶服務戰略決定企業如何從利潤最大化的角度對客戶的反饋和期望作出反應;需求傳遞戰略則是企業以何種方式將客戶需求與產品服務的提供相聯繫廣採購戰略決定企業在何地、怎樣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客戶服務戰略。第一步是對客戶服務市場細分,以確定不同細分市場的客戶期望的服務水平。第二步應分析服務成本,包括企業現有的客戶服務成本結構和為達到不同細分市場服務水平所需的成本。第三步是銷售收入管理,這二步非常重要,但常被企業忽視。當企業為不同客戶提供新的服務時,客戶對此會如何反應?是購買增加而需要增加產能,還是客戶忠誠度上升,使得企業可以提高價格?企業必須對客戶作出正確反應,以使利潤最大化。需求傳遞戰略。企業採取何種銷售渠道組合把產品和服務送達客戶,這一決策對於客戶服務水平和分銷成本有直接影響。而需求規劃,即企業如何根據預測和分析,制定生產和庫存計劃來滿足客戶需求,是大多數企業最為重要的職能之一。良好的需求規劃是成功地滿足客戶需求、使成本最小化的關鍵。採購戰略。關鍵決策是自產還是外購,這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結構和所承擔的勞動力、匯率、運輸等風險;此外,企業的產能如何規劃布置,以及企業如何平衡客戶滿意和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都是很重要的內容。2、強調企業的核心竟爭力在供應鏈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強調企業的核心業務和競爭力,並為其在供應鏈上定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由於企業的資源有限,企業要在各式各樣的行業和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它必須集中資源在某個自己所專長的領域,即核心業務上。這樣在供應鏈上定位,成為供應鏈上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點是仿不了,就是別的企業模仿不了,它可能是技術,也可能是企業文化。第二點是買不來,就是說這樣的資源沒有市場,市場上買不到。所有在市場上能得到的資源都不會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點是拆不開,拆不開強調的是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具有互補性,有了這個互補性,分開就不值錢,合起來才值錢。第四點是帶不走。強調的是資源的組織性,好多資源可能像個人,好比你拿到了MBA學位,這時候你的身價就高了,你可以帶走。這樣的資源本身不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帶不走的東西包括互補性,或者它是屬於企業的,好比專利權,如果專利權屬於個人,這個企業就不具有競爭力。一些優秀企業之所以、能夠以自己為中心構建起高效的供應鏈,就在於它們有著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並且憑藉這種競爭力把上下游的企業串在一起,形成一個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有機鏈條。比如,沃爾瑪作為一家連鎖商業零售企業,高水準的服務以及以此為基礎構造的顧客網路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於是,沃爾瑪超越自身的「商業零售企業」身份,建立起了高效供應鏈。首先,沃爾瑪不僅僅是一家等待上游廠商供貨、組織配送的純粹的商業企業,而且也直接參与到上游廠商的生產計劃中去,與上游廠商共同商討和制定產品計劃、供貨周期,甚至幫助上游廠商進行新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這就意味著沃爾瑪總是能夠最早得到市場上最希望看到的商品,當別的零售商正在等待供貨商的產品目錄或者商談合同時,沃爾瑪的貨架上已經開始熱銷這款產品了。其次,沃爾瑪高水準的客戶服務能夠做到及時地將消費者的意見反饋給廠商,並幫助廠商對產品進行改進和完善。過去,商業零售企業只是作為中間人,將商品從生產廠商傳遞到消費者手裡,反過來再將消費者的意見通過電話或書面形式反饋到廠商那裡。看起來沃爾瑪並沒有獨到之處,但是結果卻差異很大。原因就在於,沃爾瑪能夠參與到上游廠商的生產計劃和控制中去,因此能夠將消費者的意見迅速反映到生產中,而不是簡單地充當二傳手或者傳聲筒。沃爾瑪的思路並不複雜,但多數商業企業更多的是「充當廠商和消費者的橋樑」,缺乏參與和控制生產的能力。也就是說,沃爾瑪的模式已經跨越了企業內部管理和與外界「溝通」的範疇,而是形成了以自身為鏈主,鏈接生產廠商與顧客的全球供應鏈。而這一供應鏈正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來保障的,這就是它的一整套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離開了統一、集中、實時監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沃爾瑪的直接「控制生產」和高水準的「客戶服務」將無從談起。3、相互協作的雙贏理念傳統的企業運營中,供銷之間互不相干,是一種敵對爭利的關係,系統協調性差。企業和各供應商沒有協調一致的計劃,每個部門各搞一套,只顧安排自己的活動,影響整體最優。與供應商和經銷商都缺乏合作的戰略夥伴關係,且往往從短期效益出發,挑起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競爭,失去了供應商的信任與合作基礎。市場形勢好時對經銷商態度傲慢,市場形勢不好時又企圖將損失轉嫁給經銷商,因此得不到經銷商的信任與合作。而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環節都看作一個整體,鏈上的企業除了自身的利益外,還應該一同去追求整體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因為最終客戶選擇一件產品,整條供應鏈上所有成員都受益;如果最終客戶不要這件產品,則整條供應鏈上的成員都會受損失。可以說,合作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競爭的一個關鍵。在供應鏈管理中,不但有雙贏理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把理念形態落實到操作實務上。關鍵在於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化的供應鏈。而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即所謂的供應鏈合作關係,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此階段企業要特別注重戰略夥伴關係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以面向供應商和用戶取代面向產品,增加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的聯繫,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產品、工藝、組織、企業文化等),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實現信息共享等。企業應通過為用戶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或增值的信息而獲利。供應商管理庫存和共同計劃、預測與庫存補充的應用就是企業轉向改善、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的典型例子。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企業就可以更好地與用戶、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實現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預測、產品設計、生產、運輸計劃和競爭策略等方面設計和控制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對於主要用戶,企業一般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小組,這樣的小組具有不同職能領域的功能,從而更好地為主要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4、優化信息流程信息流程是企業內員工、客戶和供貨商的溝通過程,以前只能以電話、傳真,甚至面見達成信息交流的目的。能利用電子商務、電子郵件,甚至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雖然手段不同,但內容並沒有改變。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優勢在於其自動化操作和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時減少失誤。然而,信息系統只是支持業務過程的工具,企業本身的商業模式決定著信息系統的架構模式。為了適應供應鏈管理的優化,必須從與生產產品有關的第一層供應商開始,環環相扣,直到貨物到達最終用戶手中,真正按鏈的特性改造企業業務流程,使各個節點企業都具有處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組織和自適應能力。要形成貫穿供應鏈的分布資料庫的信息集成,從而集中協調不同企業的關鍵數據。所謂關鍵數據,是指訂貨預測、庫存狀態、缺貨情況、生產計劃、運輸安排、在途物資等數據。為便於管理人員迅速、準確地獲得各種信息,應該充分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Inter-net等技術手段,實現供應鏈的分布資料庫信息集成,達到共享採購訂單的電子接受與發送、多位置庫存控制、批量和系列號跟蹤、周期盤點等重要信息。供應鏈鏈管理功能模塊1.1.1.
採購管理?融入供應鏈管理的理念,採用「以無定購"的原則,達到減少庫存,加快周轉的管理目標。?採用智能訂單生成技術,按照當前庫存和銷售計劃自動計算所需要採購的商品種類和數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技術,實現對訂單從簽訂、執行、物流配送和貨款收付的全程跟蹤。?多部門協同工作,實現從採購部門、管理部門、倉庫配送、財務部門等之間的全面協調。?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資料和供應商評估信息,實現對供應商的分類管理和業務分許可權管理。1.1.2.
銷售管理?完善的客戶管理功能,具有客戶分類管理自定義業務員分區管理和客戶管理授權功能。?銷售商品按客戶分類授權,可以根據不同的類型客戶授權不同的商品和銷售價格。?訂單全程跟蹤功能,實現對訂單從簽訂、執行、物流配送和貨款收付的全程跟蹤。?全面的貨款管理功能,具有應收賬款查詢、賬款風險拫示和分祈等功能。1.1.3.
生產管理?生產計劃管理,根據銷售計劃、生產能力和物料供應情況,生成生產計劃。?物料箝求協同,根據生產計劃生成物料箝求計劃和物料採購計劃,通過系統與供應商協同,根據供應商的供應能力調整生產計劃。?JIT供料模式,根據生產計劃和生產工藝路線,生產JIT供料計劃,使物料供應部門能夠在准?確的時間、把準確的物料、以準確的方式和準確的數目送到準確的工位。1.1.4.
倉庫管理?規範業務流程,對來貨簽收、入庫管理、出庫管理、發貨管理、庫存檔點、庫內移位和庫間調撥進行全方位的管理。?自定義庫位設罡,智能分配存放庫位和揀貨庫位,減少揀貨錯誤,提髙倉庫作業效率。?強大的查詢功能,可以隨時準確查詢商品的庫存數目和存放庫位,全面了解倉庫的庫容愔況。融合了多種物流設備介面,可以兼容普通條碼、RFID標籤等採集設備和自動分揀設備。1.1.5.
庫存管理?可以根據每一個商品的歷史周轉里,對商品的庫存上下限進行設置,以達到對不同商品庫存分類管理的目標。?應用了供應鏈一體化的理念,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庫存數堡實時共享,隨時掌握供應鏈每一個環節的庫存情況。?用戶可以有選擇性的設置與供應商或者客戶共享庫存,靈活牢控客戶關係和商業機密。1.1.6.
分銷管理?完善的客戶管理功能,具有客戶分類管理、自定義業務員分區管理和客戶管理授權功能。?銷售商品按客戶分類授權,可以根據不同的類型客戶授權不同的商品和銷售價格。?訂單全程跟蹤功能,實現對訂單從簽訂、執行、物流配送和貨款收付的全程跟蹤。?全面的貨款管理功能,具有應收賬款查詢、賬欸風險提示和分析等功能。1.1.7.
零售管理?完善的門店零售(POS)終端管理系統,使零售操作更加快捷、準確。?網店零售管理,每一個實體店,都有一個對應的網店,實現網店和實體店同步銷售。?連鎖零售門店實行統一配貨,共享會員信息,店間庫存共享,實現快速調貨。?
準確掌握分銷渠道中每一個環節的實時庫存情況,為準時配貨和管理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1.1.8.
配送管理?支持客戶通過網路和電話、傳真等多種方式發送託運指示。
?根據不同的配送方式和線路自動生成費用清單。適應於多網點、跨區域的收發貨和轉運管理。
?具有批量轉發下家和接受同行轉來的貨物,自動計算相關費用?可以創建和維護客戶資料、對客戶進行分類、評估。1.1.9.
財務管理?與業務系統進行了全面的對接,減少了操作人員多次錄入的繁瑣和可能產生的數據錯誤。?具有總賬、明細分類賬、現金曰記賬、銀行曰記賬等完善的會計賬戶管理。?可以自定義設置和自動生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表等財務報表。?具有強大的統計分析和報表功能,為決策者提供了健全的參考數據。1.1.10.
辦公管理?系統融合了創新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節省運營成本、提髙企業的競爭力,拫供了先進的管理工具,使企業快速實現規範化、無紙化、網路化和可視化的管理。1.1.11.
企業網站?利用系統提供的多種網站模板,快速建立具有獨立域名的企業網站,豐富自身宣傳媒介。1.1.12.
宣傳推廣?利用十方通電子商務平台,對企業特性和服務特性進行宣傳。?藉助群體優勢,依靠商城品牌、行業、地域便利等資源優勢向客戶推薦。供應鏈產品質量指標是指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生產的產品或零部件的質量,主要包括合格率、廢品率、退貨率、破損率、破損物價值等指標。
「怎麼學習供應鏈管理」問題引起的思考1、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什麼? 鄙人認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集成。這裡的集成是指不同的資源與核心競爭力的集成,或者說是「外在資源內在化」的效應。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企業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因為市場一旦變化,再大再強的企業很快就完蛋,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2、供應鏈管理的原理是什麼? 鄙人認為供應鏈管理的原理是協同。這裡的協同是指供應鏈上不同實體企業的契約化協同,或者說是「內在資源外在化」的效應。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不同企業的資源和核心能力整合在一起具有極強的外在化優勢。你想,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客戶形成戰略聯盟,這是一種規模效應呀。3、供應鏈管理的機理是什麼? 鄙人認為供應鏈管理的機理是外包。這裡的外包是指供應鏈上不同企業相互業務外包,或者說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模式。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供應鏈管理體制不是靠產權來維繫的,供應鏈上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都是獨立的企業,它們能夠長期的實現合作,必然有其利益鏈條來維繫,這條利益鏈條通過信息流、產品流及資金流不斷優化,實現價值增值和共贏。當然,供應鏈中核心企業起著關鍵的作用。4、供應鏈管理的機制是什麼? 鄙人認為供應鏈管理的機制是流程。這裡的流程是指供應鏈上不同企業流程的對接,或者說是「跨企業的流程運作」的機制。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供應鏈管理系統是橫向結構,在供應鏈上所形成的管理指令不是靠層級來傳遞的,它是通過訂單驅動的模式,將終端客戶的需求轉化為信息流,進而控制網路中節點企業,實現戰略層與運作層的重合。你想,歐美的ERP,日本的JIT 都是建立在面向流程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最後,你想中國的「勢」字,上面是一個「執」,下面是一個「力」,上下兩字的組合意義深遠。70年代安索夫強調戰略規劃,80年代麥克爾主張價值鏈,90年代哈默爾等人提出核心競爭力,都想回答一個問題:企業如何獲得競爭優勢。中國有句老話:集大成者,成大器也「。
供應鏈廣義來說,包含整個核心業務鏈。
要做好的話,主要是幾點:
1.對業務足夠了解:不同行業、業態,供應鏈的需求可能完全不同,不能生搬硬套2.邏輯分析能力:要能把複雜的業務情況清晰的梳理成簡單的邏輯,要能自己建立模型進行預測和分析最好。3.數據挖掘分析能力:對業務了解了,邏輯理清楚了,預測分析模型也考慮好了,下一步就是數據分析和模擬預測了,現在都用ERP和BI結合了。至於供應鏈的方向嘛~~
大公司大集團才談供應鏈,小公司招過去就是個物流經理、總監之類,人家要的是能管理物流人員的人,從基層做起來的才管用(懂倉儲、採購、具體業務),上面我說的東西,反而只是加分項,不是必須項。
大的公司集團的話,有偏這類供應鏈的,在耐用品,快消品行業里的大多是做商品管理的人來做全局貨品的供應鏈管理。
你財務出身,基本上上面兩條路都走不通。不過,多了解,有助於做出好的思路清晰的報表,可以多跟上面說的商品人員多學習。
————————————————————收到贊了,給補充一點:要做好供應鏈,首先明確供應鏈的目標是什麼。
因為企業的目標是賺錢,而供應鏈起到的是提高效率的作用。所以供應鏈主要的目標是,提高庫存周轉效率。而提高庫存周轉,最核心的是兩點:
1.對市場需求的預測2.快速響應能力預測,這個東西嘛,很難準確,但是通過BI,大數據的挖掘,總能找到一些規律的,但是這些規律是你了解行業業務的運作邏輯的情況下,才能挖掘出來,並且確保是正確的。預測只能提高準確度,永遠不能保證準確。
快速響應,這個就各行業不一樣了。
當然,為了增強上面兩點的能力,必然是要增加企業投入的,那麼如果投入&<收益,自然這種供應鏈改善就是有價值的。
做供應鏈,就是保證供應鏈的穩健的同時,不斷改善,提高效率。國內招聘的很多供應鏈總監之類,工作要求主要是供應商管理,生產採購的管理,所以在國內,供應鏈的管理還主要是實際業務的管理,很多公司還沒有到全渠道調控的地步。畢竟公司都想著,只花一個總監的錢,讓他干更多的活嘛,當然,結果就是,做生產的人,可能沒法那麼了解市場需求。並且一般做生產採購的比較保守,相對銷售又比較弱勢,所以很難真正大刀闊斧的改善全局的供應鏈體系。直接一點來說,這個問題問的很愚蠢。
供應鏈管理這個課題非常之大,不是看書學習就可以完成的,是一個一輩子的任務,never too old to learn。而且,供應鏈管理的內容,也在不斷地延展,每年都有新的理念和方法出現。當然,萬變不離其宗,供應鏈管理的學習之道在於實踐出真知。
供應鏈管理是集合採購,倉儲,運輸,售後和金融為一體的協同運作。如果想很好滴理解供應鏈管理,我覺得應該到大型廠家的供應鏈或採購部門的基礎崗位先做起,看看大型廠家的供應鏈是如何運轉的,分析其優缺點,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幹個5年,最好再跳到乙方去幹個3年(供應商或者運輸企業都可以),你就完整地知道了整個供應鏈管理是怎麼回事了。
現在都是吹互聯網+,但是真正能把互聯網+供應鏈落地的,知道如何去改造當今企業供應鏈的,寥寥無幾。我也在這個領域奮鬥,也在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學習。
雖然我們的強項是研發和技術,但是在每一個客戶的業務和供應鏈層面,我們學到了太多太多了。因此,向客戶學習,也是供應鏈管理學習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這個問題真的太寬了。供應鏈現在是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領域。整個供應鏈除了生產這個環節,通常情況下是沒有在為產品和終端消費者創造附加值value add。供職於供應鏈上的職員均是作為支持生意的角色存在,於是基本上整個供應鏈鏈條上面的各個環節最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方式也是最初級的方式就是成本控制。高級供應鏈人才會把重心從單純的成本控制提高到流程的成熟化和供應整體整合。
一個稍具規模的公司的供應鏈的流暢度會極大的影響公司的運營效率和成本。簡單地說,一條供應鏈的流暢必須有物料流通的流暢,信息流通的流暢和資金流通的流暢。這也是需要學習的大內容。
物料流通很顯然,就是從原材料的採購,物流運送到工廠,工廠的生產,倉庫儲存產品,產品運送至客戶/半成品運送到下一級工廠,下一級生產這個實體運送。這個過程涉及的方面很多,原材料供應商的選擇是採購部的大學問,進階還需要採購與產品/研發的緊密合作以便合作後期的供應商開發與雙贏。供應商在採購部那裡也一般會分為短期供應商和戰略供應商。小公司通常採購相對簡單,需要的技能就是收集信息,議價協商能力還有分析供應商能否達到質量與交貨時間的要求。大公司還會需要採購部人員有足夠的技術知識背景以進行後期的供應商開發。這個供應商開發說開了又是一大篇,通常需要公司高層介入主導讓產品研發部和採購緊密合作才有可能成功。接下來的下單後是物流。大公司會涉及到跨國物料流通,於是進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論大小,物料管理這個部門需要的起碼是需要協調物流公司與供應商還有客戶/工廠的提取貨時間,和保證物流的可靠性。由於大量的物流不確定因素如天氣,運輸公司的交通工具狀態(汽車拋錨貨輪機械故障飛機延誤)等都會影響交貨時間,進而影響生產計劃和整個供應計劃。這個可靠性需要物料管理部門收集分析大量數據以支持採購方與不同的物流公司進行議價和選擇以減小計劃延誤風險和降低物流成本。生產通常涉及到生產計劃,產能計劃和生產流程設計與優化。這一塊應該是樓主最不可能進入的一個供應鏈環節。倉庫管理又有原材料倉庫,半成品倉庫,成品倉庫,對於一些消費品行業還會有分銷中心倉庫。倉庫最大的問題就是庫存。庫存就是錢,賣出去前就是死著的錢。多了影響現金流,增加管理成本,少了降低公司抵抗需求變化的能力。Pull型企業庫存壓力不大,Push型庫存一向是個老大難的頭疼問題,不是倉庫管理能單方面能影響的。大型企業各部門的相互牽制格局形成後倉庫管理方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質疑供貨方的供應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讓庫存問題有所緩解。在物料流通這一大分支上面,基本上需要有基本了解的也就是這個框架。具體實施有更多的細節切不同公司並不相同。
關於信息流通。整個供應鏈是一個完整的鏈條,信息流通通道的構建十分重要。原材料供應商或半成品供應方隨時可能有突發情況導致供應短缺,這類信息需要及時的被傳遞到供應鏈的最末端銷售處以便銷售及時調整對客戶做出的供貨承諾。對於客戶來說保質保量按時的產品是需求,如果銷售承諾了在某時提供某量,等到交貨時間到了才發現缺貨,這對公司來說是誠信缺失,損失的是未來的訂單。如果此類信息能及時的傳遞至銷售處,銷售不會over-commit,也可以增加客戶對本公司的信心和未來合作意向。同理銷售方如果發現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也需要一個渠道讓供應鏈前方各個部門能夠清楚的知道並及時調整。比如市場需求突然下降,可能最終端生產廠降低了產量,可是前端的物料計劃部沒有收到信息進而按照原計劃向上級工廠/供應商下了訂單,就會導致半成品倉庫積壓。信息流的流暢對於高層決策也有影響,對於快速改變的行業尤其日化消費和電子消費行業,及時的信息反饋和數據對於高層方針的選擇有極大影響。短期來說有產能分配的決策影響,長期來說可能有收購/出售/擴張產能的決策影響。
最後是資金流通。兩個原則,產品賣出去之前都是死著的錢,錢付出去之前都可以生利息。第一個原則是指供應鏈越流暢越靈活,越少的半成品/成品堆積,也就越多可支配現金。這個不必多說。很多中型公司容易出問題就出在供應鏈擴張階段瓶頸太多導致要麼原材料不能及時運至工廠,或者達到工廠因產能分配不均導致轉換成半成品的進度延遲,或者直接產能不足導致半成品積壓,甚至銷售反饋給供應部預測數量遠大於實際需求導致成品積壓。第二個原則是指採購方可以通過協商將支付條件變得更有利於我方,適當的延後付款時間,甚至於可以達到先賣出成品再付款的程度。這個過程涉及大量採購經驗和公司的供應戰略。
基本上,進入供應鏈管理不同的位置,需要學習的東西的側重和方向都是不同的。樓主作為財務出身,就如蔡紅鋼所說,控庫存和降成本這個兩個方面應該會比較好入手。而這兩個方面不需要技術背景的也就是物料流通方面的訂單管理/供應計劃/進出口/物流管理。上手的話,應該先從公司自身使用的ERP系統入手,搞懂ERP的內在計劃邏輯和組成這個鏈條的基礎磚石,就能在自身職位上面創造出基本價值了。
關於供應鏈的前景。這麼說吧,中國這麼大,大的國際化公司相對人口和國土面積來說都太少了。以後隨著更多本地公司的發展和成長,供應鏈的深度和廣度必將大幅提升。趨勢必定是將來中國公司將更多的去非洲,拉美和東南亞開發更多的供應商並根據不同的市場在海外進行設廠以提高響應速度和物流成本,那個時候供應鏈人才只會供不應求。作為在供應鏈供職的專業人士來說,職業後期的發展方嚮應是整合,整合再優化。供應鏈不變的四個要素:響應速度,成本,庫存和質量。職業前期均是解決問題,中期為優化流程,後期就會是整合各部門和優化供應鏈來提高這四個要素的結果了。關於供應鏈的背景介紹,可以參考我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4266070
針對樓主的職業背景,財務,建議從供應鏈計劃開始著手。具體業務都是從業務端開始,進而具體轉化成SOP=&>MPS=&>PMC+Purchasing+Warehouse+Logistic=&>...
計劃的鏈條,每個環節,都可以為財務提供具體的參考。
如果只是熟悉供應鏈,可以參考某些供應鏈的書籍,如《製造計劃與控制——基於供應鏈環境》第五版,作者托馬斯 E. 沃爾曼 Thomas等。如果涉及到具體的供應鏈業務,比如說庫存,推薦程曉華老師的書籍《製造業庫存控制技巧》等。
如果是要精通,一定要著手從事供應鏈的業務,而不只是了解。
供應鏈管理最核心的應該就是ERP了,這是在生產型企業里進行生產管理最直接應用到的東西。國內企業有供應鏈思想的還很少,不過隨著經濟不斷發展,這個學科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怎麼學習供應鏈管理?
我本科是讀採購與供應鏈管理的,我們引進英國的教材系統學習供應鏈,主要分為十二個模塊:如何認清組織環境,如何明確需求與規劃供應,如何進行市場分析,如何制定戰略,如何評估與初選供應商,如何獲取與選擇報價,如何進行商務談判,如何準備合同,如何管理合同與供應商關係,如何進行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如何進行庫存管理,如何進行績效考評。你可以查找一下ITC的相關信息。只能幫你到這了
//////////
給各位回復一下,ITC是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這個教材是他們的指定教材;是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國際資格認證系列教材/註冊採購師職業資格認證系列教材——中國物資出版社。但是不好意思,我照這個方法還沒找到,可能市面上沒有銷售的。
各位還可以關注下劉寶紅老師,他自己有一個專欄,是關於供應鏈的。http://www.scm-blog.com/
回樓主,小的,自己現在也在一所供應鏈管理公司上班,具體也有參加過幾次供應鏈的服務和應用。自己是這麼覺得的,供應鏈就像身體里的血管和血液,如果能融匯貫通那麼就沒有什麼,但一旦有一個地方堵塞了,那麼問題就大了,供應鏈說白話一點,就是資源的整合and物流的外放。看到上面很多前輩都在說一些文鄒鄒的話,大部分也就是說供應鏈的集成的協同化,外包和本身的流程管理,學習供應鏈這個科目,如果不親身實踐,可能不會有那麼多的感觸。
如果說看教程的話,我上大學的時候有學過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必修)裡面無非就是講講戴爾和一些知名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但是到了社會你會發現,現在那些體系都過時了,時代在進步,不能隨波逐流不是,那就日新月異一些,一些奇怪的供應鏈反而能得到奇效!(比如小米、蘋果)
學習不是有句老話,叫做溫故而知新么,那麼從以前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問題其實也是可取的,取最優化的倉儲管理體系,和最優化的物流。雙劍合璧有的時候奇效就是現在。
小的不希望樓主去看那些供應鏈管理的書,樓主可以去實地考察一下,不說多身邊的超市就可以看到供應鏈了,當你看到第一個供應鏈的體系的時候,就真的茅塞頓開了,我是新手,如果有哪些地方回答的不是很對請見諒。最後祝樓主好運。從一個大致流程上來講,供應鏈是一個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過程中。從源頭來看供應鏈可以包含以下方面:1,訂單管理,你要生產你要買東西,首先你得有市場有需求有客戶,也就是你需要有客戶的訂單,當然不排除push式的生產模式,但是我認為pull式更利於可以讓一個企業發展的更好,當然也許會有例外吧。既然訂單有了,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訂單管理,要思考你需要什麼,需要多少,需求是多少,訂單數量準確嗎?該產品未來的發展如何,也就是所謂的lifetime。2,供應商開發,按理說這個應該是訂單之前的一個過程,也就是是一個產品的NPI過程,只有NPI成功了,才會有後續的需求或者訂單,在供應商開發中會涉及到什麼部門,PUR,RD,PM,MARKETING等,供應商開發是一個複雜的過程。3,物料管理,也就是供應商東西做好了,怎麼到你的廠里來,這其中有需要考慮進出口問題,是否需要報關問題,運輸路線問題,每次的最少起訂量也就是MOQ問題,到多少的問題,這個和你的需求有關,不能多也不能少。物料到了之後又要考慮又要考慮存儲問題,倉庫管理問題,每種貨物放在哪個貨架,如何去領料,退料等,這些都需要做好管理。4.生產管理,你的根據你的出貨量,產能情況制定準確的生產計劃,當然這是個雙向影響的過程,只有你的訂單準確,生產計劃才會準確,生產計劃準確,庫存才會控制的很好。反過來也一樣,只有你每次都可以按時履行訂單,交付客戶,客戶才會有信心,訂單才會不至於波幅很大。當然還包括供應商管理,質量管理,採購,訂單履行等過程,也只有內外兩條鏈做好了,整個供應鏈上面的企業才會收益。也就是真正的做好了供應鏈管理。
推薦樓主看我的一本書:《掘金供應鏈-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這是一個關於供應鏈優化的全景項目故事。 裡面講了很多計劃的業務,你要堅持看完。
供應鏈就是業務,沒有那麼多玄乎的東西。 你要把庫存降下來,把缺貨減少,訂單準時交付做起來,所有實現這個目的的內容都可以歸屬到供應鏈管理中。
學習供應鏈也很簡單:你收集到一百個供應鏈管理案例,閱讀,分類、總結,然後你就是專家了。那些教科書、大學老師講座多半不是來自業務的,對於學習供應鏈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