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是一個怎樣的球員?

聽說和大郅一樣,也是一位被體制毀了的球員,是這樣嗎?


前兩年寫的東西,算是個介紹。他沒能在國家隊層級去的更好榮譽有體制的問題,但也有個人能力的問題。我記得90年代中後期馬健一度回歸國家隊的呼聲很高,是王治郅還是誰說了句,馬健這打法,華而不實,說白了,沒鞏曉彬好用。何況還有劉師長在呢~

再次見到馬健,已是大熒幕上《七小羅漢》的跟班或是《人在囧途》的劫匪,影迷們視之為龍套配角,球迷們卻有著另一番感觸。對中國籃球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明白馬健這個名字的分量,他就像一個虔誠的教徒,拋棄一切只為了追隨一個NBA夢想,雖然結果是只差一步到羅馬的悲劇,但如果把中國球員挑戰NBA視為哥德巴赫猜想,那馬健正是完成1+2的陳景潤,他的努力以及他的失敗教訓終讓王治郅、姚明這批後生走上了NBA舞台。

馬健和NBA的接觸很早,當他16歲入選中國國青隊時,他就已經開始搜集NBA的錄像,學習著「魔術師」約翰遜不看人傳球的絕技。三年後,馬健成為了國家男籃的一員,接近兩米的身高和一身肌肉讓他成為了最被看好的二中鋒,而在目睹了宋濤被亞特蘭大老鷹選中後,他也開始明確自己的目標,就像是《灌籃高手》里的流川楓一樣,馬健想去美國打球。一個偶然的機會,UCLA的助理教練吉姆·哈里克來看中國男籃的訓練,他很快就被一個具備無限活力的年輕人吸引,那正是馬健。對於當時講究小快靈的中國男籃來說,馬健兼具身高和力量,擁有著亞洲籃球球員的靈活性和美式球風咄咄逼人的氣勢。就在其他球員還在採取上籃的進攻方式的時候,馬健已經開始大力灌籃吸引眼球。跟馬健同時代,中國男籃還湧現出幾個非常出色的二前鋒:劉玉棟、鞏曉彬和吳乃群,但是在當年的中國男籃,馬健是鐵打不動的主力。這樣一個年輕人是很難不引人注目的,當時哈里克立刻決定招募這個19歲的異國年輕人到UCLA打球,他許諾了全額獎學金,再加上UCLA的名校光環,別說馬健了,就是當年美國排名前十的高中生恐怕也難抵誘惑。可惜中國籃協阻止了馬健,儘管多番努力,但是換回來的只有「不同意」三個字,馬健追隨NBA夢想的第一次努力也就此失敗,而且就此被中國籃協亮了黃牌:出國比賽一律不準參加,而此前一直擔任中國正選二中鋒的馬健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居然就只有個位數的出場時間。

奧運會後,馬健邁出了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頗受非議的一步:他不顧中國籃協的阻攔,以被黑名單為代價,獨自赴美。參考一下十多年後王治郅的遭遇,當年馬健的破釜沉舟般的決心可見一斑。因為成績原因,時年23歲的馬健並沒有進入籃球名校UCLA,而是輾轉加盟了猶他大學。在鹽湖城,馬健成為了NCAA籃球史上第一個中國球員;在猶他大學,馬健打的就跟三角洲球館同樣位置的那個32號一樣,充滿侵略性的進攻、優秀的面框進攻技巧。馬健在NCAA的第一個賽季就成為了球隊的先發,場均8.2分3.7個籃板,算不上出色,但這是中國人在美國籃球體系下的第一個腳印。一年後,基斯·范霍恩的到來讓馬健失去了位置,這是一個曾被譽為新伯德的球員,1997年選秀大會上位列蒂姆·鄧肯之後當選榜眼,他的天賦和能力是馬健無法媲美的。不過馬健不在意這個,因為他的終極目標不是在猶他大學打球,他想打NBA。在失去了位置後,馬健開始頻繁的光顧NBA各隊的訓練營。1995年他參加了菲尼克斯太陽的夏季聯賽,而在同年,他還得到機會參加洛杉磯快船的季前訓練營。儘管當年洛杉磯快船的教練對馬健頗為賞識,認為他的投籃技巧在NBA出任一個搖擺人綽綽有餘,但是在常規賽開打前的最後時刻,快船還是放棄了馬健,他們在同一個位置已經擁有了一個更有天賦的新秀——布倫特·巴里。只差一步到羅馬,或者說只差一天到NBA,馬健再一次在近在咫尺的距離和NBA失之交臂。

之後馬健輾轉回國,但因為之前和籃協的矛盾,黃金年華卻無法為國出征,甚至不能出戰當時的CBA聯賽。直到北京奧神接納他,在此期間,馬健曾得到過來自達拉斯小牛的十天合同,但因為和奧神的合約關係,他被迫放棄了這次機會,至此,馬健第三次錯過NBA,也是他職業生涯最後一次和NBA產生聯繫。此後個性張揚的馬健在中國籃球圈處處碰壁,幾起糾紛後慢慢隱退,在王治郅代表亞洲人第一次踏上NBA賽場之時,昔日距離NBA只差一步的馬健依然淡出人們的視野。十年後,和中國籃協仍然沒有釋懷的馬健很難在籃球圈立足,只能遊走影視圈混個配角以補家用,也只有偶爾作為NBA轉播嘉賓出鏡時方能流露昔日傲氣,指點江山的姿態還能讓人憶起他曾經的經歷。

儘管馬健三次和NBA失之交臂,自己破釜沉舟不惜得罪中國籃球圈但最終沒有實現夢想,但客觀來說,我們從後來成功登陸NBA的中國球員身上,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馬健的影子。2003年王治郅為了NBA生涯的延續堅持參加夏季聯賽而最終引發「王不歸」事件,這幾乎是了十年前馬健舉動的重演。巴特爾在被NBA裁掉後留在美國參加NBDL、夏季聯賽等尋找一切機會重返NBA,在十年前,馬健就是這樣做的。而姚明,被視為獨一無二的珍寶的姚明,在上海打球時就曾和馬健有過接觸。當時空有身高沒有力量的姚明被比他矮了接近30厘米的馬健頂出了三秒區,被譽為CBA霸主的上海大鯊魚差點輸給了升班馬北京奧神。姚明多次提起過這次經歷,那時起他才認識到作為中鋒,光有身高是不夠的。而由此,姚明從一個CBA級別的明星中鋒轉變為了一個NBA級別的明星中鋒。而在三大中鋒之後,又有多名中國年輕球員走上了馬健當年的道路,從NCAA開始挑戰NBA之路。這批新生代的球員有了更為寬鬆的外部環境和更好精神物質支持,比如張兆旭,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表現出色,並已在中國男籃站穩腳跟。看到這些,我們不僅會去想如果二十年前中國籃球圈也有現在這般開明法制,如果當年也能有這自己的經紀人團隊,馬健或許會有這另外的一個結局。

另外,馬健作為曾經最接近NBA的亞洲球員,他對於美國籃球的認識也頗為獨到。在大多數球迷甚至專業人士還在迷信NBA的時候,馬健已經指出中國和美國籃球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美國的籃球歷史、積澱、環境都是中國籃球圈遠遠不能比的。這並不是金字塔尖上的那400多號NBA球員小部分人,而是構成美國霸業金字塔的一兩千萬的籃球人口上的差距。在今天,這些當然是人盡皆知的共識,而在十多年前,正是馬健讓這些理念深入人心。

總的來看,馬健算不上一個成功的籃球球員,但絕對是一個值得銘記的追夢者,他為NBA夢想竭盡全力了,雖不成但無憾也。


簡單地說吧

先下結論:馬建如果放在國家隊來使用的話,可以勉強理解為一個黃種人版本,帶有一定的全場奔襲技能的Larry Johnson,但他的技術類型和性格,在90年代到2000後那種低端的中國籃球環境下,適應能力會不如其他幾個國內球員(內戰內行劉師長,鞏曉彬)——但如果剔除這些消極因素,馬健進國家隊很有積極意義。

先說技術類型,馬健要留在NBA是不可能的,這是必然的。90年代的NBA的規則,位置感比現在的NBA更分明,規則適合防守,只允許人盯人,而且聯盟中有大量美國球員,在這種規則下,教練對球員的個人防守能力非常看重,不然在那個規則下有個漏洞真的是分分鐘被打點打到哭的,很多進攻上有天賦的歐洲明星都經常因為個人防守問題而被迫打替補,何況是馬健這種「不三不四」的身材了。

不過放到國家隊那就是兩碼事了,首先國家隊打得是FIBA規則,而這種規則下其實比較吃香的體型反而是2米上下的前鋒,因為三分線更近,而二中鋒在外線的掩護後藉助戰術空切的威脅性比NBA距離三分線大得多,而且45度雙掩護後完全可以利用戰術製造強投三分的機會——雖然對於技戰術整體落後的中國隊,所有進攻戰術的執行效果都得打折……但馬健的能里能外能策應的全面技術,比較強壯的身體,而且能夠從後場到前場的運球,和承擔一定的組織任務,還有經過美式訓練後的對抗性和自信,其實對後衛積弱的中國隊來說,有他的存在對內外銜接非常重要。

但他在CBA這種虐菜環境下並不是那種動不動就能得幾十分的得分機器類型,加上奧神這種爛隊,就想靠他和外援直接帶一群弱雞在戰術非常垃圾的情況下打天下,顯然這種情況下他的特長是無法充分發揮的。

而且中國的籃球環境,尤其是90年代,得罪人基本不用玩了,就他的略高傲的直脾氣和美式思維,得罪人那麼多,不給穿小鞋才怪。

綜上所述,馬健可以說是生錯了時代吧……如果晚生個15年,估計人盡其才是問題不大


補充一點排名第一位的回答。

馬健去美國後因為學業跟不上轉到猶他州的一個小學校打了2年,在大三那年重獲回到NCAA打高水平籃球的機會。他可以回到UCLA的,當時招募他的名校也不會在少數,最後選擇了猶他大學。90年代末的猶他大學雖然在WAC,可是全美強隊,當時的教練Majerus更是名副其實頂尖教頭,去年去世後,猶他大學主場還懸掛起了他的毛線背心。

他大三那年主力,那也是那幾年猶他成績最差的一年。大四失去主力和范霍恩關係也不大,因為他大三那年范霍恩就入校並得到大量時間了。更合適的說法是,他的實力在頂級NCAA強隊打主力差了點意思。雖然如此,能在當時的猶他大學打一年主力,這樣的高度到現在還沒有第二個NCAA中國球員達到(王治郅如果能成行去NCAA應該有機會超過他)。

王治郅年輕時確實說過馬健拿球一個跳投,不如大彬往裡面殺來的殺傷力大。這樣比較對馬健不公平。要知道這兩人都是二中鋒出身,鞏曉彬常年在國內亞洲虐菜,馬健在美國打的比賽強度競爭性要大得多,他必須轉型小前鋒。如果馬健不練外線,靠身體在美國打4號位怎麼可能出的了頭?

Sports Illustrate在馬健大三加入猶他那年有一片文章介紹他,描述他是身體強壯卻跳投手感柔滑。他要沒有跳投根本進不了猶他這個級別的大學,更別說衝擊NBA了。

所以鞏曉彬的風格更適合虐菜,馬健為了適應高對抗調整了風格,雖然乍看起來「殺傷」不夠,但挑戰更大。更別說防守基本功區別,馬健美國4年,防守腳步移動站位都規範很多。

再說整體生涯,雖然馬健國家隊CBA都頗為不順,但憑他闖蕩美國的膽識,在NCAA得到時間分數,以後在中國籃球史上還是會有他的篇章。


被體制毀了有點言過其實,畢竟馬健最後還是玩上了NCAA。

馬健身高和科比差不多,但位置是大前鋒。早知道大前鋒沒個2米06真心不夠,更別提鄧肯那些2米11的。實際有多大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沒辦法,這身高沒法發展太好。巴克利那類牛逼矮個內線太少見了,也不值得參考。

馬健留在國內也不夠統治力,同時代的二中鋒很多,大彬,師長,吳乃群,劉大慶,李楠(沒錯,後來的男籃國家隊隊長)都很強,馬健並非特別突出的那個。


球員時代沒趕上 解說趕上了 一看就是打過球的好解說。


一張流:前國手馬健反身背扣


怎麼說呢,馬指導應該是這個星球上頂尖大前吧,畢竟連鄧肯都看不上。估計現在的馬指導隨便打爆巔峰鄧肯吧。


。。。。現在在新浪直播NBA呢,,不是混的挺好么。。。


身體不錯,去美國以後練僵硬了,改位置改的特點不鮮明。

回國後能力不算強的,防守和肌肉有點特點,距離天才差不少。

他本來是一個彈跳力量好的矮內線,去美國改成了外線,控球不算穩定,三分看天吃飯,內線特點反而丟了。健美訓練讓他的動作很僵硬,強上的肌肉對籃球未必是好事。

他在ncaa的數據進不了nba是正常的,回到cba他的數據還可以,但是同期的劉玉棟,鞏曉彬,孫軍,胡衛東,鄭武都是高手,在cba的數據上,對位上馬建沒有突出表現,國家隊不要也是正常的。

他脾氣不太好,得罪人多,有個當官的親戚當年才能出國,和王治郅不一樣。王治郅是出去以後因為比賽衝突鬧的矛盾。

馬建的教訓是身體怎麼練不能完全學看肌肉塊,有肌肉還能保證靈敏柔韌不容易,姚明比馬建好些,加肌肉敏捷丟的不太多,姚明的大中鋒,敏捷丟點沒關係。馬建後來打外線,這就很要命。


馬健在直播的時候睡著了。


不是號稱亞洲第一彈跳么


馬指導確實個性張揚,說話不留情面。


推薦閱讀: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如何評價 2015 年 3 月 15 號的 CBA 總決賽北京對遼寧的第三場比賽?
長達53年等待的奪冠遊行
如何100%發揮轉身的作用? | 轉身運球
NBA每日碎碎念:下限巔峰八成杜蘭特?

TAG:NBA | 籃球 | 中國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