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個運營人員的角度,來寫競品分析?

如何從一個運營人員的角度,來寫競品分析?謝謝^ω^最近自己有想法,第一次嘗試。


網路上關於寫產品競品分析的文章很多,做運營類競品分析的文章比較少,所以今天拋磚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分析競品運營中的思考和心得。

每天發生在我們APP里各種變化都是值得運營學習的最好材料,尤其是競品的變化,更是有許多與自己直接相關的經驗可以學習。

通過觀察和分析競品,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動態變化,市場格局,找到細分機會;獲取靈感,吸收經驗,策劃優質活動。當競品出現殺手級功能或病毒型活動的時候,也能夠迅速跟進,被對手驗證不成功的活動,我們也可以少走彎路。

要想寫好一份競品運營分析報告,
就需要先知道好的標準是什麼。

在我看來,好的標準主要是和寫報告的具體目的有關,能不能實現寫報告的目的才是衡量是不是好報告的唯一標準。

比如領導讓你去研究一下競品的用戶運營情況寫份報告:

有可能是為了尋找可借鑒學習之處,
有可能是為了摸查競爭對手情況做好應對策略,
也有可能是作為融資計劃的參考數據,
還有可能是看你最近工作量不飽和給你找點事做(囧)。
......

以上幾種不同的目的,需要的分析報告非常不同,有可能滿足其中一種目的的優秀報告,換到另外一種目的下,就會變得參考價值很低。

常見的競品運營分析主要目的和側重點有哪些呢?

1.學習優點

需要獨立思考,通過表象看到內在的本質原因,多問自己幾次為什麼。

2.開拓市場

在沒進入這個領域之前,想看看有哪些競爭者,重點通過多維度的橫向對比判斷全局。也要把競品及用戶群重合的潛在競爭對手考慮進去。

3.競爭策略

重點分析優缺點,細分人群的需求滿足情況,競爭策略一般會從對方的弱點及未滿足的細分需求主要著手點。

4.預防性策略

重點通過分析過往運營活動節奏和類型,推測競品的可能動向,同時這個需要定期觀察更新。

5.用於求職加分

至少在一個維度上分析透徹,可以包含一些對產品層面的分析研究,適當地表示出對產品和行業的樂觀和喜愛。

明確了做這個報告的目的,接下來就可以更具體的操作了。

確定競品分析對象的方法,是先全面後精選:

「先全面」就是儘可能找到競品和潛在競品,是為了對行業全面了解
「後精選」是為了聚焦關鍵競品

如果是比較主流,常見的直接搜索關鍵詞就會出來比較多的產品了。因為主流產品都會認真地優化ASO,盡量讓自己的產品在熱門核心關鍵詞能夠被搜到,所以這個方面找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如果是新的領域和行業,可以到這幾個新產品發現平台去搜索看看。Producthunt是新產品曝光平台的鼻祖,可以看到每天新產生的各種新產品。36氪旗下的Next是國內類似平台的追隨者,更多國內的產品會在這平台發布。mind和today分別是愛范兒和IT桔子旗下的平台,也還不錯,可以作為一個補充。

另外,也要看看用戶群有重合的產品,即使不是直接競品也可以考慮進來分析,就像牙膏和牙刷,彼此之間不是競品,但用戶群是一樣的,在很多市場策略、運營方法上也是類似的。

怎麼樣可以把需要的產品找全面呢?

【關鍵詞搜索延展法】

通俗來講,就是通過一個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結果,找到其他相關的關鍵詞。

舉個例子:

比如,我嘗試一下我不太熟悉的一個嬰幼兒領域,搜索「嬰幼兒」後就會發現很多相關的關鍵詞,比如「早教」、「胎教」、「啟蒙」、「寶貝」、「寶寶」、「萌寶「;

通過搜索「早教"又收穫了一些關鍵詞,比如:「識字」、「認水果」、「學數字」、「拼音」、「講故事」等;

通過搜索「胎教」又發現了「母嬰」、「媽咪」、「兒歌」、「起名字」、「親子教育」、「輔食」、「育兒」等關鍵詞。

通過一個關鍵詞,搜出來的信息提取更多相關的關鍵詞,在通過關鍵詞繼續搜索信息,再提取關鍵詞,直到這些關鍵詞能夠形成一個看起來相對完整的信息圖譜,就對這個領域大概有哪些東西有一個相對完整的了解。

另外,通過搜狗微信搜索,朋友圈搜索都是個很好的信息補充,有的時候可以驚喜地發現到一些一般搜索引擎搜不到的東西。

競品分析找全面了之後,還是要回歸最初開始做競品運營分析的對象去選擇,如果是為了學習優點,一般選擇競品里比較領先的幾款產品,如果是為了開拓市場,就要多選幾款進行橫向比較。

查看一些這個領域的分析文章,了解一些這個領域的專家是怎麼看行業發展,獲取一些優質的觀點和認知,以及拓展下看問題的角度,還能收穫一些行業的數據和發展預測。

這種資料一般在科技媒體上比較多,以下是常用網站推薦:

數據一般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機密,任何時候不會全盤地分享出來。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獲取競品的數據覺得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儘管一些核心數據我們無法直接獲得,但我們也是可以間接獲取到一些相關數據。

1. 自己測量統計、抓取數據

可以通過實際體驗產品,記錄產品的數據變化,從而推斷出整個平台的部分產品數據。

舉個例子,如果是個社區產品,最核心的數據應該是發帖量、瀏覽量、回複數、在線時長等,前面3個數據是可以直接通過產品進行手工統計的,以24小時為一個單位,統計一段時間(比如14天)的數據,並進行平均計算等。

有些數據則是可以批量抓取的,尤其是web端的產品,有些數據是顯性可見,但手工統計比較麻煩的,可以讓開發同事寫個腳本跑一下統計出來。

2. 用已知數據進行推測

有一些數據可以利用數據之間的關係,進行推測和估算。

比如想知道某款競品APP的下載量,我們可以查的到是一些安卓市場的下載量數據,比如應用寶、360、百度、華為應用市場的下載量數據,假設不同手機的下載比例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加上自己家產品在不同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就可以推斷出這個競品在沒有公開下載數據的應用市場(蘋果、小米)里的下載量了。

如果自己並沒有相對應的產品已知數據,那就用公開報告里的手機市場份額進行推斷,比如微信的手機終端型號分布數據,推斷出競品的總體下載量。

3. 獲取公開的數據報告、文章報道

這部分可以到研究機構專業的數據報告里去看,比如艾瑞、易觀、199it、Talkingdata、企鵝智庫、愛知客等,雖然大部分需要付費,但也有不少有價值的免費內容可以參考。

如果公司規模大一些了,還是可以考慮付費買一些數據的,比如Appannie里的,可以看到更多直接的數據,比用推測的方法準確多了,而且是動態變化的。

4. 混入競品的種子用戶群

種子用戶群里的用戶相對活躍,可以主動和其他用戶聊天,了解用戶想法和需求,且和對方工作人員溝通起來也很容易,通過混種子群,一點一點地也能夠知道不少競品最新的動態、數據等信息。

注意事項:

1. 現在刷數據的行為非常多,公開數據很多不準確,不要全信,始終保持對數據的懷疑!對得出的結論,也要保持謹慎,有可能的話多用其他角度進行交叉驗證。

2. 判斷不要過於主觀,儘可能深入問題本質,多問自己幾遍為什麼?真的嗎?還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可以佐證?

產品和運營是緊密結合的,運營是需要基於產品的,所以我認為在做運營競品分析的時候,離不開對產品的理解和分析。

所以在選擇分析維度的時候,有時候也要加上產品的維度。

下面我列出了綜合類、產品類、運營類的一些維度:

實際分析中,結合競品分析的目的,選取幾個(不是全部!!!)作為分析的維度。

不同的維度在不同類型的產品中重要性也不同,怎樣知道哪些維度會比較重要呢?

從產品的核心流程相關的維度就會比較重要,比如電商產品,瀏覽和下單是最核心的流程,所以和瀏覽、下單有關的,如UV、跳出率、下單率、SKU、GMV就肯定會在電商產品中比較重要,需要作為重點分析的維度。

『體驗法』

要做分析,先從體驗開始。體驗一款產品或活動,可以分別從小白用戶視角、忠實用戶視角、產品設計視角來看,完整地走完整個流程,去感受整個被引導過程中的心態變化,包括困惑、衝動、煩躁、憤怒、喜悅、誘惑。

通過對產品的整體體驗,對產品有個基本的認知,是運用所有方法的基礎。

『對比法』

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比法了,因為對比之後發現的差異,最能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對比中既可以是A產品和B產品進行對比,也可以是同一產品不同時期的對比。

不同產品之間的對比,有一個技巧,就是用表格將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維度列出來,逐一填充不容易遺漏,最終形成一個看起來非常直觀的表格。

下面有個圖示,可以參考一下:

(圖片截圖自一份網易團隊很早之前的一份分析報告)

如果上面這個表,用純文字進行表述,你可以想像下寫的人和看的人都會有多累。

在同一產品不同時間階段的對比上,多結合不同時間段的背景和產品特點,深入思考變化的具體原因。

另外提醒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方法,就是一定要把流程圖畫出來,分析產品務必要畫出產品流程圖,分析運營活動就畫運營流程圖,把流程圖畫出來,就能看到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區別。

如果不信的話,你們可以試著去畫一下,京東、美團、唯品會3個產品的下單流程,然後就會發現不少意外的收穫。

同一產品不同時期的對比,我舉一個我日常經常分析的例子,比如我想了解過去1個月虎嗅的公眾號哪些文章很火,哪些沒人看,從而幫助我了解科技閱讀愛好者的喜好,從而對我下一步寫出用戶更喜歡的文章會有幫助。

我是這麼操作的,首先統計一下虎嗅網過去1個月的206篇文章標題、閱讀數和點贊數,然後看閱讀數最高的前20篇文章,而閱讀數最低的10篇文章,並分析和研究,造成這樣差異的原因在哪裡。

(圖:虎嗅網 4.17-5.17閱讀數前20的文章)

(圖:虎嗅網 4.17-5.17閱讀數最差的11篇文章)

受制於篇幅,我這裡就不做深入分析了。只從標題和閱讀數上簡單分析可以發現2個結論:

1. Papi醬、成人用品展、杜蕾斯空氣炮、百度莆田系、直播等熱門話題的報道和剖析本身就容易帶來更高的關注和流量。給我的啟發是,如果有機會結合熱點寫一些深度文章會有不小的傳播。
2. 閱讀量最低的10條中有6條都是廣告。

上面還只是從標題和閱讀數之間的關係去分析,打開每篇文章對應分析,還會有很多有價值的發現。

『測試法』

通過做一定提前規劃的動作進行測試,根據實際反饋,得到有價值的結論。

比如想知道一個社區產品競品的用戶內容喜愛傾向,想了解這個產品的用戶,到底是喜歡乾貨、雞湯、美女、時政還是八卦,提前把每個類別的內容準備3份,每天選3個時間段,每天按預定的時間發,然後看用戶反饋得出結論。

這樣做每一類內容都至少3份,消除了一些內容質量的差異,3個時間段都有發,消除了時間段不同的差異,最後體現的效果,就會相對準確一些。

下面這個圖就是根據上面的計劃要求排的一個內容投放時間表,根據表排的時間發內容,並進行閱讀量的統計,這樣根據實際反饋得到的結論就會更靠譜一些。

通過最後測算出來的閱讀量,發現這個用戶群比較喜歡雞湯和美女,對時政內容不感興趣。

『推斷法』

根據現有的數據和資料,做出一定的推斷,從而得出結論。

比如想研究某個活動對某個公眾號的效果,在這個活動前,該公眾號頭條閱讀平均是1000(7天以上),某個活動後頭條平均閱讀數增加了200(7天以上),根據公眾號打開率一般在10%上下,就可以粗略地估計出來,這次活動增粉大概是2000人左右,實際的話應該會更少一些,因為會有新增的粉絲打開率高一些,且估算的期間還有非活動帶來的增長,所以粗略估計下來,應該是增粉1000-2000人之間。

再看到競品做這次活動,送了一台999元的手機,10張電影票,成本大概是1500元,也就是這個活動的平均增粉成本在0.75-1.5元/個,如果覺得這個成本可接受,就可以換個噱頭模仿對手,同時在各方面多做些轉化率的優化,這樣就可以通過借鑒和優化得到一個很好的活動策划了。

有些過往活動信息找不到了怎麼辦?

很多APP里的活動主要是通過Push或者Banner進行推廣,活動結束之後就很難找到這些信息的入口了。有個小技巧,一般比較重要的運營活動都會在APP同名的公眾號進行發布,瀏覽公眾號歷史消息,就可以獲取到不少過往活動運營信息。

『套用工具、模型』

分析問題中常用的分析工具:5W2H分析法、十字象限分析法、MECE原則等;市場和戰略中常用的方法,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價值鏈分析模型、SCP分析模型、麥肯錫矩陣等。

這些工具模型都能搜索到,有興趣可以去學習下。

1.報告閱讀體驗要好:

要充分考慮到閱讀報告人的體驗,能夠讓他清晰地理解到你的觀點、論據。一般我們在認真看長文件之前,都會先快速拉一遍掃一眼,對於閱讀體驗差的文件,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份文件的質量不會太高。

閱讀體驗好,有幾個具體的注意事項:

a. 要有目錄,章節結構明了,規範段落,加上「1.1、1.2」這樣的標識。

b. 排版清晰,段距、行距適中,字體大小有層次感。

c. 圖文並茂,多用圖表,不容易描述的地方要加截圖。

2.一定要有結論:

分析報告不是小說,一定要有結論!不能讓別人看了你很長的研究論述之後,還要費盡心思猜你想要得出的結論。

即使分析的對象比較複雜,目前無法準確判斷得到推論,也是有一個「結論」,即「情況複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分析的結論一般可以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對研究對象的分析總結,二是對自己的行動建議。

3.觀點和描述不要過於主觀

過於主觀的分析,很難讓人信服和接受。即使有主觀感受,也試著分析一下,是由哪些客觀原因造成的?

舉例:「這個界面我比較喜歡"就比較主觀,可以分析下喜歡的原因是什麼?是更簡潔?間距合適?色彩更好?效果很酷?

「這個下單流程體驗還不錯」也比較主觀,好在哪裡?載入更快?步驟更少?更符合原有習慣?支持支付方式更多?

如果比較複雜的主觀描述,可以用打分替代。

比如對於某個模塊的體驗,描述好不好的如果用詞語的話,就會有「還行」、「很好」、「很棒」、「不錯」、「牛逼」、「超贊」的話,就不好進行對比,到底是「牛逼」更好,還是「超贊」更好?

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對於這個方面用分數進行衡量,比如用0~10分對這個體驗進行打分,這樣就能夠相對客觀地得出不同產品更直接的對比了。

4.求職提交報告的建議

在結構清晰的情況下,字數多、頁數多一般代表你的投入了很多,這會在態度上首先贏得一部分加分。

寫整體競品分析比只分析求職產品風險小一些,因為只分析求職的這家產品,不太可能在認知上超過面試官,有亮點也不容易出現,有紕漏卻很容易顯現,加上競品一起寫就會更容易出彩。

報告最好生成在線鏈接,再用短鏈接+二維碼工具生成一個二維碼,嵌入到簡歷中,方便HR打開。

最後說的話

其實要完整看完這篇完整挺不容易的,要實際開始寫更不容易,甚至是痛苦的,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畢竟對這個行業不夠了解,需要消耗大量腦細胞進行學習、思考。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寫競品分析報告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成長的機會。

不想寫、懶得寫的人會逐漸落後,相反的,能夠沉下心來寫的人,能夠在職場上逐漸擁有一個差異化的競爭力。

你想什麼時候開始寫一份呢?


網路品牌影響力:

在搜索引擎以及相關論壇上的表現。

百度新聞:輸入品牌詞看百度新聞收錄數量。什麼時候開始的,發布頻次,在哪些地方發布。內容特色。

百度知道:輸入品牌詞看百度知道收錄數量。什麼時候開始,發布頻次,內容特色。

百度百科:什麼時候做的,怎麼做的。改變成海米網的。

百度貼吧:輸入品牌詞看百度貼吧帖子數量。什麼時候開始,發布頻次,內容特色。粉絲數。

百度經驗:輸入品牌詞看百度經驗收錄數量。什麼時候開始,發布頻次,內容特色。

豆瓣:輸入品牌詞看收錄數量。什麼時候開始,發布頻次,內容特色。

知乎:輸入品牌詞看收錄數量。什麼時候開始,發布頻次,內容特色。粉絲數。

新浪微博:什麼時候開始,發布頻次,內容特色。粉絲數。

微信官號:什麼時候開始,發布頻次,內容特色。粉絲數。

百度搜索前10頁,其他渠道覆蓋。

360搜索:搜狗搜索同百度搜索。

垂直論壇:每個行業不一樣,根據行業來定。

渠道表現:

這一塊主要體現渠道覆蓋度(數量),渠道覆蓋深度。做了哪些渠道,做的如何。

1、 渠道覆蓋梳理。

做了哪些渠道。網站推廣的渠道:SEM,網址導航,網路聯盟等等渠道的覆蓋度。

渠道覆蓋度。移動端的渠道:SEM,應用市場,積分牆,網盟,精準渠道比如廣點通,粉絲通,Google Admob,inmobi,百度貼吧。預裝等渠道覆蓋度。

3、做的如何,怎麼做的。渠道的合作時間,合作方式,效果。包括日均uv,訂單轉化,ROI等情況。

4、一些數據。iOS排名,總榜,分類榜,搜索結果排名。下載量數據。安卓端各大市場下載總量,相關的行業媒體發布的下載總量。各大分發渠道的評論。

5、這些可以自己去搜索,每天觀察,記錄。然後可以和圈裡的人聊,主要是和渠道聊,他們對各個產品的推廣,數據比較熟悉。

如何獲取:

1、自己在使用中觀察,然後拍腦袋。

2、通過招聘等渠道去了解。通過招聘等挖牆腳方法從內部員工口中獲取

3、通過人脈來了解,包括自己的朋友,上司,家人等各項人脈關係去了解。

5、看對方披露的數據,大公司上市公司經常自己會放出來。有時候還要看對手員工發布的微博,微信,甚至有時間有精力的話可以去對方食堂蹭飯,也許可以了解不少。

6、詢問競品的用戶群,對他們進行調研。包括他們的微博粉絲。

7. 市場調研。目前社交網路時代,我們隨時都可以在網上發一份調研問卷,用戶的溝通並不困難。之前我弄了一些競品讓網友進行選擇,當然,人家為什麼搭理你呢?你可以一個個去邀請,去留言。很多用戶是願意簡單投個票的。要真誠簡短,千萬不要造成騷擾。很多網友還會將自己的看法留言在下方,這也算搭建了個小溝通平台。

8、季度/年度財報;


ps:前方預警!本回答多圖!共12000多字!缺流量的童鞋請在wifi下閱讀。

本人工作將滿5年,一直從事著互聯網運營方向的工作。從傳統媒體網站編輯,到新媒體運營策劃,再到APP商務+運營,對運營工作算是有些理解。近期寫了一篇《通話類APP競品分析報告》,希望對題主有參考幫助。以下為報告內容:

…………分割線…………

報告前言:

微信替代運營商短/彩信業務,用了三年時間,之後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超級入口。而 隨著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市場預測:傳統語音業務遲早也要被OTT業務取代,通話類APP 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流量入口之一。

因此,創業型公司及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湧入市場,催生了微信電話本、觸寶電話、有信 電話、360免費電話、易信、搜狗號碼通、電話邦、微會、和通訊錄、點心撥號等行業代表產品。

本文選擇觸寶電話、有信電話、搜狗號碼通、和通訊錄四款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希望能夠幫助行業運營人員:迅速了解通話類APP所處行業概況,包括市場規模及用戶群體;熟悉市場主要競爭對手情況,包括市場份額、產品及運營策略、商務模式等;預測通話類APP產品的未來形態、行業發展趨勢及方向。為運營人員後續工作中制定產品運營策略和執行計劃提供參考。

一、基礎概況分析

小結:

  • 從定位與slogan方面來看,觸寶電話與搜狗號碼通均比較清晰直觀,特別是觸寶電話 「打電話免費」一點更能打動用戶(目前市場份額也最高),而有信電話與和通訊錄 則比較抽象;
  • 基礎功能方面,四款產品趨於同質化。而僅在操作體驗層面的優化現已很難與競爭對 手拉開差距,亦很難作為營銷賣點從對方手中搶來用戶;
  • 特色功能方面,各家均專註於提升產品用戶活躍與使用時?,並以此尋求流量變現。 觸寶依託免費電話,專註流量廣告的銷售;有信有免費電話,但偏重於直播和用戶付 費;搜狗專註於生活服務;和通訊錄在通信增值、生活服務與新聞資訊方面均有涉及;

二、 特色功能分析

(一)、免費電話

觸寶電話:

觸寶撥打免費電話場景截圖

觸寶免費電話的撥打方需要網路支撐(WiFi/3G/4G),無網路狀態下無法撥打免費電 話,接聽方可為非觸寶用戶號碼,且接聽免費,支持撥打國際號碼。免費時?每月有限制(200 分鐘),但用戶可通過任務中心完成任務獲得免費時?。

據了解,目前觸寶大部分成本投入都在對話費的補貼上。對此,觸寶CEO王佳梁回應, 當市場到達一個臨界點之後,大部分電話會通過流量的形式撥打出去,兩端都走網路,不需 要再去補貼話費。而相應的,流量廣告卻能持續增?,用戶每次通過觸寶打完電話,手機會 有相應的彈窗干告。

另外,觸寶為通過老用戶帶動新增用戶,還推出了觸寶親情號功能:即用戶每撥打免費 電話1分鐘就送1分鐘免費時?,但條件是通話雙方必須均為觸寶用戶。

有信電話:

有信撥打免費電話截圖

同樣,有信的免費電話撥打方也需要網路支撐(WiFi/3G/4G),無網路狀態下無法撥 打免費電話,接聽方可為非有信用戶號碼,且接聽免費。支持撥打座機、國際電話,掛斷電 話後有相應彈窗干告。通話1分鐘消耗1U粒,用戶通過每日簽到與分享及關注行為可獲得U 粒,開通有信會員(15元/月)則可免費打電話。

有信免費電話接聽方截圖

經操作體驗發現,有信電話撥打免費電話時,如接聽方非同為免費電話用戶,則來電顯 示號碼無法正常顯示,會顯示為座機號碼或國外號碼,此類號碼容易被標記為詐騙騷擾電話, 接聽方無法獲悉撥打方信息,很影響用戶體驗。

搜狗號碼通與和通訊錄沒有免費電話功能。

小結:

  • 以免費電話作為核心特色功能切入市場,在整個市場競爭中,為觸寶與有信獲得大量 活躍用戶提供了重要支撐。
  • 免費電話的重度用戶主要集中於三四線城市,對付費相對敏感。因此,對於有信電話 而言,通過免費電話吸引而來的大量用戶,如何轉變成直播或會員付費用戶將是一個 難題。有信的應對策略:藉助微博為產品導入一二線城市新用戶,並通過明星鬧鐘、 直播/蜜語淘洗高級用戶、將語音產品的觸角伸向年輕粉絲用戶群。據官方數據,已經 有近三分之二的試用人數成功轉化為有信的會員。
  • 根據三大運營商2015年三季報,話音業務收入占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降至32.1%,而 與之對應的是:移動數據及互聯?業務收入達2414.6億元,同比增?39.5%,在電信業 務收入中佔比達到27.6%,並拉動電信業務總收入增?8.1個百分點。在這樣的大背景 下,傳統語音業務被OTT(互聯網「免費電話」)業務取代,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 為應對大環境競爭,中國移動推出了融合通信(RCS)產品,未來其語音、簡訊、彩 信等業務都將向數據通道遷移。而和通訊錄作為中國移動旗下產品,未來或將藉助RCS 項目搶佔重要市場。

(二)、任務中心

觸寶電話:

觸寶任務中心?面截圖

觸寶任務中心在錢包tab中佔據重要位置。通過VIP特權、零錢、免費時?、流量等作 為獎勵,誘導用戶進入任務中心完成任務操作,如分享行為、查看新聞、關注微信公眾號、 購買商品、註冊投資理財產品等,並根據不同任務設定獎勵禮包。ps:有點類似積分牆之 類的產品,

有信電話:

有信有獎中心及U粒?面截圖

有信抽獎中心位於撥號tab左上角處。表面上,通過抽獎的方式誘導用戶下載相關APP 並領取福利。實際上屬於流量干告分發,以此獲得流量變現收入。但領取獎品操作繁瑣,用 戶感知較差,或有欺騙用戶嫌疑,可能容易導致用戶投訴或流失。相比之下,觸寶的任務中 心體驗更好。另外,可用於打免費電話的U粒可通過簽到、分享及關注行為來獲得,與觸寶 類似。

搜狗號碼通與和通訊錄沒有任務中心。

小結:

  • 任務中心的建議主要依託免費電話功能,目的是為提升客戶端用戶活躍與使用時?, 並為流量變現提供渠道。
  • 任務中心的運營模式為:收取合作方的費用,將一部分收入投入轉化成獎品,激勵用 戶按照要求進行某一操作。此種模式簡單有效,但對廣告主而言,分發過去的用戶忠 誠度較低,目前來看,價值不高。但後期如果接入的廣告主足夠多,並能夠通過大數 據進行精準推薦,或可提升用戶價值。

(三)、簡訊+(解析能力+公眾號)

搜狗號碼通:

搜狗號碼通建設銀行/中國移動解析圖

搜狗號碼通簡訊+能力還不完善,一部分用戶常用服務,如中國移動沒有解析。簡訊公 眾號能力也只有少部分賬號擁有。而從官網的推薦內容來看,搜狗號碼通的簡訊+能力並沒 有重點投入運營與推廣。

和通訊錄:

和通訊錄建設銀行及中國移動解析圖

和通訊錄簡訊解析與公眾號已覆蓋大部分銀行、品牌商家與一線互聯網服務產品。如中 國移動10086還可提供充值服務、招商銀行可提供理財購買、支付寶可提供APP下載等。

觸寶電話與有信電話沒有簡訊+能力。

小結:

  • 從能力本身來看,簡訊+能力應是面向終端廠商及方案商開放輸出的能力,通過SDK 的方式集成到手機系統。對於廠商或方案商而言,簡訊+能力確實可提升產品的使用體 驗,並作為營銷賣點銷售給用戶。
  • 從市場競爭來看,供給側(簡訊+能力提供商)的競爭已非常激烈,目前包括有:小 源科技(合作廠商華為、中興、聯想)、泰迪熊科技(OPPO、VIVO)、秒嘀科技等。
  • 從盈利模式來看,只有當大多數的手機終端都用上了簡訊+能力,簡訊解析及公眾號 運營對商家才可能變得有價值,能力的提供商才有可能向商家進行收費。
  • 從用戶層面來看,用戶的對於簡訊+提供的服務使用習慣還未形成。而因為供給商眾 多的原因,市場未能建立統一的簡訊公眾號平台。平台不統一,商家便無法像微信公 眾號一樣,投入資源運營。

(四)、生活服務

觸寶電話:

觸寶生活助手?面及電影購票服務截圖

觸寶電話生活服務已將賬戶、支付、訂單和平台打通,形成閉環,建立O2O服務的入 口平台。用戶可在平台內通過手機號碼作為賬號識別,直接下單支付,並由第三方商家完成 發貨。整體用戶體驗較好。

有信電話:

有信電話生活服務截圖

有信電話在「我」tab提供了3個服務入口,其中理財紅包是與懶財網的聯合服務,另 外兩個服務(招聘、二手)均跳轉到對應服務的58同城H5?面。嚴格意義上講,這不能算 是O2O服務平台,只是一個導量的行為。

搜狗號碼通:

搜狗號碼通生活服務及充值服務流程截圖

搜狗號碼通生活服務只是給每一個服務提供入口,通過H5跳轉,沒有打通賬號體系和 支付體系,跳轉到具體某一服務後需使用該服務的賬號與支付,如用戶使用充值、外賣、電 影票、酒店、打?等服務均需要在跳轉的?面重新再一次輸出手機號碼。相當於O2O服務 的導航站的功能。首次使用打開生活服務會在桌面生成獨立logo入口。

和通訊錄:

和通訊錄生活服務?面及充值服務流程截圖

和通訊錄生活服務的話費/流量充值為自有業務,並接入了支付寶支付方式,但目前僅 服務中國移動用戶。其他服務與搜狗號碼通類似。僅是給服務提供入口,通過H5跳轉。

小結:

  • 與58同城、美團等做O2O生活平台不同的是,通話類APP們做的O2O聚合平台只 是將用戶通過電話連接的高頻服務全部挖掘出來,並不真正地去創造一個服務,而是 做生活服務的導流和分發。
  • 整體上看,生活服務方面,觸寶電話在四款產品中是走在了最前沿的。搜狗號碼通與 和通訊錄為跟隨者,但隨著後期生活助手業務的發展,打通賬戶、支付、訂單,完善 用戶體驗是遲早的事情。而有信電話目前對生活助手投入有限,側重點不在生活助手。
  • 除以上四款產品,市場上還有其他的生活助手服務提供商,如:中大網視(華為P9、 OPPO R9S合作)、小跑生活、葡萄生活等;另外,各家手機廠商也開始自建自有的 生活助手平台,如:小米、魅族、朵唯等。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 根據行業數據,當前大部分O2O服務仍處於燒錢補貼換取用戶階段。那麼,在大部分 參與者都不能賺到錢的前提下,O2O聚合平台想要賺錢則顯得不那麼順理成章。從觸 寶披露數據看,通話類APP的主要收入還是要通過品牌及流量干告或是用戶付費來獲得。

(五)、內容資訊

觸寶電話:

觸寶新聞資訊入口及主頁面截圖

觸寶內容資訊為大數據抓取,對內容詳情頁面進行重新編排,並增加了分享與相關閱讀功能。位置入口為撥號tab-頭條,以及錢包-生活服務下拉處。支持將資訊服務生成獨立logo(天天頭條),並添加到手機系統桌面。資訊信息流廣告為接入的百度聯盟SDK。

有信電話:

有信電話直播/蜜語頁面截圖

有信電話主打語音直播/蜜語。語音直播,用戶可關注喜歡的播主,並通過鑽石購買禮物贈送給主播;蜜語,用戶可通過蜜語廣場瀏覽看到各種棉花糖(即許多類似網紅的女孩),並通過消耗鑽石(每分鐘大概10幾個鑽石)給自己喜歡的女孩打電話聊天,也可贈送禮物。鑽石可通過人民幣進行充值,60鑽=6元人民幣。鑽石可購買直播禮物,撥打蜜語與國際電話。

搜狗號碼通:

搜狗號碼通「輕鬆一刻」服務頁面截圖

搜狗號碼通在生活助手頁面設置了欄目「輕鬆一刻」,展示純文字的笑話。點擊「更多」跳轉到「搜狗哈哈」H5頁面,頁面內帶有信息流廣告。ps:合作方式應是API+H5,商務模式應為廣告CPS。

和通訊錄:

和通訊錄新聞資訊入口及跳轉頁面截圖

和通訊錄新聞資訊來源今日頭條的H5頁面。位置入口為:撥號tab-頭條;信息-新聞欄目;生活助手。僅是提供資訊服務跳轉入口,詳情頁沒有改造。合作模式應為廣告GPS分成。

小結:

  • 觸寶在資訊與有信在直播的功能開發及用戶體驗上均做得較好。觸寶依賴信息流廣告獲得收入,有信電話依賴用戶付費獲得收入,側重點各有不同。而雙方面向的用戶群更是不一樣,觸寶的用戶偏好免費、而有信的用戶則是有付費意願的。ps:信息流的效果廣告實際上收入並不會很高,更重要的是,觸寶電話需要依賴新聞資訊服務來提升用戶活躍與停留時長。
  • 和通訊錄與搜狗號碼通在資訊服務方面的投入則不多。和通訊錄則像是一種流量變現方式的嘗試,而搜狗號碼通的「輕鬆一刻」則更像是對於生活助手的功能補充。
  • 根據今日頭條與ZAKER說法,新聞資訊客戶端效果廣告部分單個UV價值約為2~3分錢。按今日頭條日活6000萬、ZAKER日活1600萬計算,兩家全年效果廣告收入分別約為6.57億元與1.752億元。而今日頭條官方披露,16年公司廣告收入60億+,ZAKER為5億+。那麼,可推測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品牌廣告。

三、 商務模式分析

觸寶電話:

觸寶遊戲中心頁面截圖

觸寶電話收入來源主要有:一、品牌廣告,比如汽車、銀行等,這是觸寶目前主要盈利點,2016年收入達上億;二、是遊戲分發,平台負責遊戲發行推廣;第三、後期O2O市場成熟後,可以賺錢。(以上內容來源觸寶CEO王佳梁原話)可看出,新聞資訊帶來的效果廣告的部分收入應該不高。

有信電話:

有信電話會員訂購頁面及鑽石購買消費頁面

有信電話收入來源包括:一、會員服務15元/月;二、直播/蜜語(鑽石充值與消費);三、流量廣告;據官方披露數據:「蜜語」頻道已吸引超過1萬名棉花糖主播入駐,月活躍度達4000,日流水達十萬,而人氣高的棉花糖月最高收入能達3萬。

搜狗號碼通:

搜狗號碼通生活助手頁面截圖

搜狗號碼通收入來源主要包括:一、流量廣告;二、生活服務;官方沒有收入數據披露。

和通訊錄:

和通訊錄會員訂購頁面截圖,支持話費支付

和通訊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一、會員服務3元/月;二、流量廣告;三、生活服務;流量廣告收入部分包含有新聞資訊的效果廣告收入。如以觸寶為參考,該部分收入應該不高;官方沒有收入數據披露;

小結:

  • 總體來看,觸寶與有信的商務模式要更加成熟。而搜狗號碼通與和通訊錄似乎還處於流量變現的探索階段;
  • 觸寶品牌廣告主要為開屏廣告與掛斷電話後的彈窗廣告,可實現精準投放。目前投放過度包括有:金融類的,如銀行、陸金所 ;汽車類的,如查違章,保時捷;快銷類的,如可口可樂、費雷羅。品牌廣告的營收佔據了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單日營收超過100萬。
  • 觸寶遊戲部分主要為自建的遊戲中心平台和為1768遊戲提供導量入口,其中遊戲中心採用與遊戲商聯運方式,並打通了賬號和支付。遊戲是觸寶第二大收入來源。

四、渠道拓展分析

1、安卓應用市場

歷史累計下載量統計(單位:萬)

小結:

  • 觸寶電話累計3億多下載,應用寶市場表現搶眼,總下載量在四款產品中排名第一;
  • 有信電話應用寶市場下載量僅為觸寶一半,但其在360、百度、oppo、vivo均表現最好,總下載量排名第二;
  • 搜狗號碼通三大應用市場表現一般,手機廠商市場表現較差,總下載量排名第四;
  • 和通訊錄在眾多應用市場表現排名最後,但華為應用市場表現搶眼,總下載量排名第三;

歷史累計用戶評分分數

歷史累計用戶評分人數

小結:

  • 評分分數:觸寶平均評分為4.52分,好評率最高;有信電話排名第二,為4.37分;搜狗號碼通平均分為3.40;和通訊錄為3.53。
  • 評分人數:有信電話獲得用戶評分條數最多25萬+,觸寶排名第二15萬+。相比之下,搜狗號碼通與和通訊錄評論顯得非常少,分別僅為5K+與1.5萬+。
  • 整體表現:評分方面,觸寶與有信電話兩者數據均較為接近,表現較好。而搜狗號碼通與和通訊錄較差。
  • 目前安卓應用市場除了應用寶、百度、360三大應用市場外,手機廠商市場在迅速崛起,未來市場或將長期屬於割據分散局面。多渠道運營將成為業界常態;

2、App Store應用市場

App Store下載量估算(周期20160801~20170315)

App Store歷史累計評分概況

App Store關鍵字搜索排名

小結:

  • 觸寶電話在四款產品中表現最好,下載量最高、評論數最多,好評率最高、ASO關鍵字獲得TOP20以內排名有6個;
  • 有信電話在四款產品中整體排名第二,下載量、評論數及ASO關鍵字均約為觸寶的一半;
  • 搜狗號碼通下載量最低,獲得差評數最多,ASO關鍵字獲得TOP20以內排名有2個;
  • 和通訊錄累計下載相比搜狗號碼通高一倍左右,但相比觸寶有信則低了10倍,評論數最低。ASO方面應還沒有投入資源優化;

3、手機廠商合作

觸寶電話:合作夥伴有三星、華為、中興、HTC、華碩、索尼、聯想、海爾、鎚子堅果等50多家全球知名手機廠商,合作旗艦手機有華為P8以及P8 MAX,三星GalaxyS6和S6edge,HTC One M9+;輸出能力主要為生活服務與陌電識別。

有信電話:源通訊,面向企業級的通訊雲服務平台,旨在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安全豐富的In-App解決方案。手機廠商通過內嵌有信源通訊語音產品,使手機用戶獲得免費通話功能。目前合作夥伴有阿里雲OS、新浪微博、微軟小冰、58二手房、車商通、招才貓等知名企業,服務已覆蓋超過10億終端用戶。

搜狗號碼通:其「雲端資料庫」的儲備量已達到了3億級別,號碼庫可通過SDK方式開放給手機廠商,先後與小米、魅族、聯想、OPPO、酷派等一線手機廠商展開深度合作,其中樂視超級手機就內置了搜狗號碼通的生活黃頁服務。

和通訊錄:主要廠商預裝合作來源於中國移動定製機。另外,其通過與中國移動內部自有數據業務進行能力融合,如139郵箱、和彩雲等,延伸拓展了服務覆蓋。未來,和通訊錄或將藉助中國移動融合通信(RCS)項目,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小結:

  • 目前通話類APP與廠商合作主要有三塊業務,號碼庫識別能力輸出、簡訊解析+公眾號、生活助手。據了解,號碼庫識別能力輸出與簡訊解析+公眾號的合作均是免費輸出,而且盈利模式不清晰。而生活助手由於O2O行業的原因,目前未能盈利。
  • 在與廠商的合作中,廠商屬於強勢方,合作關係難以保障穩定。如華為P8預裝了觸寶黃頁,P9就已選擇與中大網視合作(黃頁版權歸屬華為)。

五、微信公眾號分析

備註:以上數據統計周期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

1、基礎信息對比

觸寶電話:

觸寶電話微信公眾號簡介及歡迎語

通過簡介與歡迎語,可清晰了解到觸寶電話訂閱號及服務各自的定位與服務。兩者面向不同的粉絲群提供不同的內容。訂閱號每天推送熱點文章、產品攻略、福利活動;而服務號則每周推送公司新聞和產品動態。可見,觸寶訂閱號是面向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的,而服務號則是面向合作夥伴、新聞媒體、行業從業者,投資人等群體。

自定義菜單方面,新手紅包及現金話費為客戶端導流而服務,通過相關福利引導用戶下載登錄觸寶APP;有獎活動屬於UGC活動,通過福利引導用戶分享與觸寶電話相關場景及故事,提升互動與品牌形象;而寶小妹夜話屬於內容服務,圍繞吐槽、情感、自黑、毒雞湯、勵志、防詐騙、生活趣味實用等話題的半原創文章。

http://weixin.qq.com/r/onUHHzTEbmkRrXB89yCw (二維碼自動識別)

觸寶小編漫畫形象:寶小妹

另外,觸寶設計了一套人物漫畫表情,將微信小編形象擬人化,並用於各類文章創作中,或用於文末引導用戶關注。

有信電話:

有信電話微信公眾號簡介及在線客服等頁面截圖

簡介為有信電話APP的整體介紹,沒有針對公眾號的定位介紹。首次關注沒有設置歡迎語。

自定義菜單方面,用戶故事為16年6月份的活動。通過演唱會門票吸引用戶分享故事;悠悠課堂是通過公開社區收集用戶關注度高的產品使用問題,然後撰寫官方文章進行解答的欄目,目前僅更新了3篇文章;在線客服點擊可跳轉H5頁面,發送相關問題;購買會員點擊跳轉會員訂購頁面,首次進入的用戶需輸入賬號密碼登錄;下載有信點擊跳轉應用寶下載頁面,IOS用戶提示跳轉App Store。

搜狗號碼通:

搜狗號碼通微信公眾號簡介及號碼申訴頁面截圖

簡介為搜狗號碼通產品使命願景,沒有針對公眾號的定位介紹。歡迎語告知用戶在線客務時間以及引導關注官方微博。

自定義菜單中號碼申訴及查詢均導向搜狗號碼通PC端服務頁面,沒有針對移動端的服務頁面,整體用戶體驗較差;最新下載跳轉應用寶下載頁面,IOS用戶提示跳轉App Store;而防騙手冊三個菜單均已失效,沒有更新;

和通訊錄:

和通訊錄微信服務號及訂閱號簡介截圖

服務號及訂閱號簡介均為和通訊錄平台背景及功能介紹,沒有針對公眾號的定位介紹。不知什麼原因,和通訊錄訂閱號沒有進行微信認證。訂閱號歡迎語告知用戶在線客服時間以及可回復相關關鍵字了解產品功能,服務號歡迎為「小錄等您好久了」。

自定義菜單主要為產品功能介紹,客戶端福利活動、聯繫方式及客戶端下載跳轉。其中活動均已結束,但未從菜單下架。

小結:

  • 從基礎信息對比,四款產品中,觸寶對公眾號定位、搭建及設置最為完善,有信電話及搜狗號碼通對公眾號資源投入不多,關注度不高;和通訊錄公眾號的功能搭建基本完善,但感覺重視度不高。
  • 微信公眾號的功能介紹需要區別於客戶端產品介紹。因為公眾號能夠給用戶提供的功能體驗和客戶端是不同的,所以公眾號的定位與客戶端就應該不同。那麼,在功能介紹上,公眾號就需要有針對性的介紹,讓用戶清晰地了解,關注後能夠獲得的服務。
  • 訂閱號與服務號的定位應該有所區分。為什麼關注了訂閱號,還要關注服務號?這是需要向用戶解答的一個問題。如觸寶服務號,其展示的主要內容多為公司及產品介紹,推送與觸寶相關的各種資訊等;而訂閱號則是針對個人用戶的各種福利活動、熱點文章、產品攻略、互動話題等。可以看出,觸寶服務號是偏向於面向合作夥伴、新聞媒體、投資人等群體,而訂閱號才是面向個人用戶。
  • 從菜單欄設置以及推送內容來看,四款產品的運營目的大致如下:1、提升用戶互動與活躍;2、為客戶端導流;3、為產品品牌提供宣傳推廣渠道。ps:這樣的設定在微信公眾號已擁有穩定流量的前提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公眾號還處於聚粉階段,則運營目的應該專註於提升公眾號新增活躍為主。即要有針對提升公眾號活躍的配置,而不是一味地往客戶端導流。
  • 對小編形象進行擬人化設定,以及設計一套對應的漫畫表情(用於日常文章),或有助於用戶記憶與對品牌的好感。同時,將小編個人微信號提供給活躍用戶加好友,能增加用戶黏性。

2、內容分析

觸寶電話:

最近半年時間內,觸寶訂閱號基本每天推送1次,共推送文章247篇,其中主要內容類型包括熱點文章、廣告軟文、產品或公司相關資訊、福利活動等,平均閱讀量約3.5萬,平均點贊量168。

247篇文章中,熱點文章推送167篇,平均閱讀量約4,4萬,平均點贊量208;廣告軟文推送49篇,平均閱讀量約1.3萬,平均點贊量22;產品或公司相關資訊推送19篇,平均閱讀量約8800,平均點贊量83;剩餘12篇為福利活動與其他。整體上看,熱點文章表現最佳。

觸寶服務號僅推送7篇文章,此處不做分析;

有信電話:

近半年僅推送11條內容,均為原創,其中直播內容推薦4篇、產品相關文章1篇,熱點文章1篇,活動文章4片、其他1篇;平均閱讀量約9882,平均點贊量52。整體上看,活動文章表現最佳。

搜狗號碼通:

近半年僅推送5次,共12條內容,其中熱點文章8篇,產品相關文章2篇,活動文章2篇;平均閱讀量約194,平均點贊量2。其中,產品相關文章平均閱讀433;熱點文章平均閱讀170。整體來看,搜狗號碼通粉絲流量非常低。

和通訊錄:

近半年,和通訊錄訂閱號推送19次,共28條內容。其中公司產品相關文章5篇,廣告軟文3篇,平均閱讀量約621,平均點贊量3.6,其餘均為活動文章,平均閱讀量331,平均點贊量1.6。

服務號推送17次,共27條內容,其中產品相關1篇,軟文1篇,平均閱讀量約1995,平均點贊量8.3,其餘均為活動文章,平均閱讀量2420,平均點贊量9.6。

從數據上看,和通訊錄服務號粉絲量及活躍度要比訂閱號要更高,內容規劃基本一致。

小結:

  • 四款產品中,觸寶電話的內容更新頻率及閱讀量、點贊量均最高,但服務號更新內容、頻率與其簡介的定位不符合。有信電話及搜狗號碼通更新較少,基本處於不運營狀態。和通訊錄訂閱號與服務號推送文章頻率、數量及內容基本一致,沒有區分兩者定位,而訂閱號平均閱讀量為服務號1/10。
  • 熱點文章是公眾號流量基礎,可分為熱點+、神轉折、吐槽、情感、自黑、毒雞湯、勵志、防詐騙、生活趣味、實用類等。整體風格多為標題黨、表情包、幽默搞笑。文末可植入相關產品功能推廣,從點贊量看,用戶接受度也較高。
  • 廣告軟文是企業利益訴求點,但從點贊量看,用戶接受度不高,需控制推送頻次,否則可能影響用戶體驗,導致取關。產品與公司相關文章閱讀量一般較低,但可據此估算忠誠用戶數比例。
  • 標題黨有助於提升點擊,卻不利於提升轉發量。根據28定律,只有20%的粉絲會打開訂閱號查看內容,而80%的流量來自於用戶的分享。所以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關鍵在於創作能刺激用戶主動傳播的作品。

3、活動分析

觸寶電話:

觸寶紅包活動與送電影票活動文章截圖

近半年觸寶共開展活動5個,其中4個為節日紅包活動,1個為送電影票活動。其中紅包活動以支付寶口令紅包的形式,口令與產品品牌相關,閱讀量均達到10萬+。從活動形式上看,其主要目的僅在於提升公眾號粉絲活躍。電影票活動為留言隨機抽獎,獎品數量較少(或為合作商贊助),閱讀量僅為25000+

有信電話:

有信電話下載抽獎活動與37女生節活動截圖

近半年有信電話共開展活動4個,其中兩個為人氣主播獎勵活動,目的在於藉助主播影響力為平台吸引用戶,另外兩個為關注下載抽獎活動,目的在於通過獎品誘惑,刺激用戶下載使用有信APP或關注主播。

或因為活動獎品資源投入較少,活動平均閱讀量僅為12900。如3.7女生節活動設置中,獲最多關注的女主播可獲得天空之城獎勵(天空之城為虛擬獎品,價值約100元人民幣)。

搜狗號碼通:

搜狗號碼通送優惠券及送京東卡活動截圖

近半年搜狗號碼通共開展活動2個,其中一個為紅包(送京東卡)活動,另一個為送優惠券(星巴克、58同城)活動,兩個活動閱讀量相加不到100。

和通訊錄:

和通訊錄車靚靚活動與會員充值優惠活動截圖

近半年和通訊錄共開展活動12個,其中大部分以引導用戶下載登錄使用客戶端為主,即用戶想要參與活動獲得獎勵需要在客戶端內操作。有兩個屬於線下活動,主要宣傳中移動互聯網公司線下徒步活動與中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另外還有兩個是面向粉絲,目的在於提高微信新增活躍的抽獎活動。

以上活動和通訊錄均在服務號及訂閱號有過多次推送,共計45篇(近半年推送文章總量55篇),單篇文章平均閱讀量為1470,單個活動平均閱讀量為5392。

小結:

  • 微信公眾號活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面向公眾號粉絲,用於提升公眾號新增與活躍,如觸寶的支付寶口令紅包活動;另一種是針對客戶端用戶,用於公眾號給客戶端導流,如有信電話的下載關注有獎活動。ps:第二種活動實際上僅是將公眾號作為活動的一個宣傳渠道。
  • 將一些操作簡單、效果較好的用戶福利活動(如每日抽獎、分享故事等)常規化,並設置在自定義菜單,可有利於提升微信公眾號粉絲活躍度。
  • 當公眾號具備一定關注度的時候,可通過商務合作,引入商家提供獎品資源來策劃活動,以降低運營成本。也可以藉助自有產品資源,如免費電話時長、會員特權等。

4、互動分析

觸寶電話與用戶互動的四種方式截圖

四款產品的互動方式包括有:1.文末互動話題,引導粉絲留言;2.正文提問,引導粉絲點閱讀原文查看答案;3.微信投票;4.性格、運勢小測試。

其中文末留言的互動中,觸寶累計獲得的精選留言點贊數最高,為8297個;有信電話為35個;和通訊錄為273個。

小結:

  • 微信公眾號運營不是單一的信息輸出,必須重視互動環節的設置。有互動才能逐步提升粉絲活躍,提升向客戶端導流的轉化。
  • 除了以上幾種互動方式外,還可通過以下方式促進公眾號互動:

a.收集有亮點的用戶評論,以欄目或固定模塊的方式,再包裝成文章進行推廣,將有助於提升用戶互動積極性;

b.面向互動活躍的用戶,組建微信群或QQ群進行差異化管理,有助於增加用戶對產品品牌黏性,也有助於新業務拓展;

c.其他方式:問卷調查、H5小遊戲等

總結:

  • 觸寶電話:以免費電話作為產品的核心功能聚集了月活超過5000萬用戶,並以此建立任務中心、生活助手、遊戲中心、新聞資訊等功能模塊,通過廣告、遊戲分發、O2O傭金分成的方式進行流量變現。四款產品中,用戶量級、商務模式、渠道拓展、公眾號運營等方面,觸寶均表現最好,可算作為行業標杆。
  • 有信電話:同樣以免費電話作為產品的核心功能,但其在流量變現上,卻走出了與觸寶完成不同的道路。如:將免費電話、來電秀、撥打固話等特權打包成會員服務(15元/月),打造直播/蜜語等社交模塊,吸引用戶付費購買虛擬禮品。其藉助微博、阿里雲OS平台資源,目前月活超過2000萬用戶。但對微信公眾號運營方面關注度不高。
  • 搜狗號碼通:以「防騷擾」作為產品核心賣點,並通過SDK的方式開放給手機廠商。目前,搜狗號碼通「雲端資料庫」的儲備量已達到了3億級別。除廣告外,搜狗還打造了生活服務平台進行流量變現。但目前來看,該平台功能體驗還不完善。而在渠道拓展與公眾號運營方面,搜狗投入較少,重視程度不高。
  • 和通訊錄:以「聯繫人備份」作為核心賣點,並以此搭建其它的通信增值服務,如簡訊+、來電+、生活助手等。目前,其依託中國移動渠道資源已聚集了超過月活2500萬用戶,並通過會員服務、流量廣告、生活助手等進行變現。微信公眾號運營方面,以宣傳客戶端活動,為客戶端導流為主,沒有重點投入運營。


恰好最近也在寫一份競品分析,說一下我的思路,還沒寫完,寫完了再來補

核心關鍵詞百度前三頁所有相關網站摘取,分別查看每個網站日均ip,pr值,收錄量等確定重點網站

選擇5個以內優勢網站,從資源總量,內容來源,網站邏輯結構,差異化產品,網站更新頻率等畫出圖表

先想到這些,等有時間做了再寫


並不是只有產品經理才需要做競品分析哦,身為運營人,也需要時不時地分析一下競品的運營策略,取長補短或者驗證思路。

當然,在分享之前先開個一個外掛思路。如果你的人脈足夠逛、你的圈子足夠大,你做競品分析可以直接去詢問公司內部人員哦。噓,以下為我的分享:

我所在的行業是互聯網小貸,現在以錢站為例,分享一下我做競品分析的方法。

最先開始看到錢站的廣告,是在網劇《河神》的中插廣告中,感覺錢站這一波押大贏了,這部愛奇藝網易以8.6分的好評受到眾多網友喜愛。錢站也狠狠曝光了一把。

由此,我準備看看這個錢站做了哪些運營策略。

一般這種小貸行業都是以移動端推廣為主,結合線下廣告鋪設,pc端的動作比較少。錢站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錢站官網

整體來看,錢站官網上的版塊較少,公布的信息不多。僅有註冊通道,沒有借款通道。

錢站APP

  1. 首頁無法看到借款金額借款利息等信息,只能進入認證流程。

(對於一個小貸平台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可是暫時拿不到。我也不想用本人的手機號去走流程。怎麼辦呢?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去調查、驗證了。)

  1. 版塊比較豐富,底部有四欄,分別為:首頁、賬單、社區和我的。
  2. 其中社區版塊其實不是一個真實的社區,本質上是新聞稿的埠,做成偽裝社區的形式。
  3. 文章類型比較多,包括PR稿、借錢攻略、平台通知、業內資訊等等。

邀請活動

注意:錢站的邀請好友活動沒有任何獎勵,僅僅只有邀請的界面而已!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假活動。

了解這些基本信息之後,接下來看重點了。百度搜下貼吧,找到了錢站吧

錢站吧(官方貼吧)

關注::58145

帖子:79219

【錢站】官方貼吧分析:

1. 關注人數較多,活躍度比較高;

2. 貼吧的話題比較多,涵蓋的範圍也比較廣泛;

3. 錢站對於不利於本平台的言論幾乎沒有任何打壓,任其發展;

4. 錢站對於出現在本貼吧的競品平台高度寬容,幾乎不做任何刪帖處理等;

5. 貼吧言論很能代表小貸人群,其中黑話偏多。

順著貼吧,可以找找外部貼吧有沒有廣告貼。然後找到了戒賭吧,此貼吧堪稱百度神吧。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下,這裡不再深入。

戒賭吧

截圖部分文字:

  • 欠錢站75000飄過。。。
  • 老哥,你以為我會同情你,呵呵,我差點笑出了聲,輸錢不要緊。直接找狗庄說再也不賭了,叫他把錢還給你。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
  • 我的審核額度是45000,看你要還這麼多,我都不敢借了

這裡的帖子顯示,錢站的借款金額較高,利息加上管理費等等,也不低。

接著,我還找到了一個母嬰社區的帖子,也提到了錢站。

辣媽幫

上貼基本內容為:

寶媽丈夫因賭欠債100多萬,被丈夫誘騙去錢站借錢,借了8W,利息太高,借錢補漏,不堪重負,來此求助。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 錢站的額度≥8萬
  2. 錢站利息不低
  3. 錢站的借款條件為:身份證+淘寶賬號

(這一點在河神的廣告中也有提到)

由以上對貼吧的分析,可以看出錢站對黑他們的帖子的管控不嚴格,即使在官方貼吧,也充斥了大量的負面言論以及黑話。可以根據這個反推行業整體的用戶畫像——多頭借貸者、賭博者、破產者等等。

接下來,我們可以從幾個主流的問答平台,看看錢站做了哪些優化。首先,大型的問答平台主要有哪些呢?

百度知道、搜搜問答、天涯問答、人人知道、奇虎問答、問答網、QQ問答網、第七吧社區、儒家問答、答創知識網、好幫網、MSN問答、Google問答、明白、有問必答網、愛問知識人、搜狐問答、育兒問答、愛麗問答。還有大家都熟知的知乎。

其實知乎並不算是一個標準的問答平台,裡面的用戶都用大段的長文字作答,回答的質量非常高,用戶與用戶之前也可以評論、發私信互動,其實更像一個社區。

以下我挑選幾個非常主流的問答平台來進行分析。

知乎

錢站幾乎在知乎沒有任何搜索量。如下圖所示:

百度、360

搜狗、天涯

通過對以上比較主流的問答平台分析之後,發現錢站在PC端的布局並不算少。

  1. 百度知道:共710294條結果
  2. 360問答:共10頁+結果
  3. 搜狗問問:約117025項結果
  4. 天涯愛問知識人:數量較少

這些問答平台一旦被收錄,基本上可以永久存在於PC端了。一開始BAT設置問答平台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網友解決提問(區別於百度搜索),百度搜索是抓取全網所有的信息,而問答平台只針對於網友主動提問,但權重還是較高的。由於這些優勢,被很多公司作為常規的運營手段之一。

我大學剛畢業時的第一家公司,就是每天人肉做問答。也就是自己去註冊賬號去各大問答平台提問,然後找朋友回答(同一IP地址算作弊,回答100%被刪)。現在都有很多外包公司打包價做問答。

錢站新聞稿

錢站這種不差錢的主兒,應該還會發PR稿,也就是新聞稿,畢竟這也是品牌公信度可優化的一個很大的環節。一般來說,發稿主要是為了被百度收錄。因為目前為止,百度還是中國人使用最多的瀏覽器,所以主要集中在百度新聞。這樣用戶在搜索到品牌關鍵詞的時候,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品牌的實力。

未免有些運營小夥伴不清楚查詢的方法,我在這裡先寫個步驟。懂的可略過。

▎步驟1:打開百度知道

▎步驟2:輸入關鍵詞「錢站」,將百度下的欄目改為新聞

▎步驟3:點擊「百度一下」,即可顯示新聞稿的篇目。右邊默認選擇為「新聞全文」。

以下是我搜到的錢站的新聞稿。

百度新聞:350篇

360新聞:345篇

這些新聞稿一般是企業的宣傳稿,都是模擬第三方立場,實則出自公司的運營團隊或者公關團隊之手。一般在公司的關鍵事件節點出現:比如說數據里程碑、比如說獲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稿子本身質量不高、可讀性太差或者內容重複率太高等,有可能造成「掉稿子」,就是百度收錄不是100%的,可能會有變動。

截止到此,以上皆為錢站在PC端的運營行為。應該還不全面,如果有運營小夥伴有更好的方式,歡迎與我交流。

其中,在錢站的某一篇新聞稿中,我還發現了他們贊助了一期綜藝節目,叫做《腦大洞開》。

口播風格活潑,適合年輕人。有點類似於《奇葩說》。

除此之外,錢站贊助的還有最近的網劇《河神》以及前段時間的很火的《歡樂頌2》等等。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錢站在移動端的一些情況吧。在這裡推薦一個工具叫做ASO100,通過ASO100,可以了解app在應用市場的排名下載等情況,網址如下: https://aso100.com/

移動端

奇怪的是,在iOS的應用市場中沒有找到錢站的蹤跡,很多匹配出來的圖標不對。

借用同事的iPhone下載,發現也找不到錢站。後來我再找了一次,發現還是沒有找到,也就是說錢站有可能沒有在iOS端上架。

在Android端,錢站的情況如下:

總下載量:12665138

昨日下載量:54713

下載渠道分布情況

在這裡只能看到在各大應用市場的一些基本推廣情況。但對於錢站的投放渠道,一般來說,這都是公司機密,外部人員很難得知。

通過以上分析,我發現錢站在常規運營方式(免費、付費)上做得都不錯:貼吧、論壇、問答平台、新聞稿以及應用市場刷榜排名。也沒有偏重移動端推廣而忽略PC端。

很多運營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看不到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免費推廣的方式又比較慢,見效慢,還容易被刪,這就導致不能堅持。其實運營的手段和方式是有限的,重要的是一步一步去落實。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引起質變。

最後,下面這句話送給大家。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活動運營渣】,回復關鍵詞 「競品」 即可獲取競品分析PPT一份。


在和項目溝通中,我們發現部分項目負責人在競品分析上下的功夫不足,項目自身沒有借鑒過往經驗得失不說,也容易給投資人留下不了解行業、不熟悉圈內動態的印象,嚴重削弱信任感。

本期我們將還是希望通過解析一張圖片,為大家提供一些競品分析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需指出,本競品分析有別於項目經理的產品競品分析,簡言之本競品分析旨在說明項目定位,而不以提供產品迭代優化方案為目標。

先分享一張競品分析的圖片:

(圖片來源於公眾號:O2O跨境電商服務商)

分享這張圖片的原因有兩點:

其一,競品數量豐富,將中小型餐飲配送也涵蓋其中,內容完整。

其二,對現有競品進行四象限分類,清晰明確,為闡述項目定位、介紹項目內容埋下了伏筆。

那麼問題來了…….

? 去哪找競品?

創業者不可能了解到每一個競品的名字,為了快速了解市面上的競品,創業者可以通過關鍵詞搜索的方式予以查找。

工具:

搜索引擎:百度、Bing、搜狗、360等

ASO114類ASO優化工具,了解app市場上線競品信息;

IT桔子、天天投等信息網站,了解項目融資階段及相關報道;

Product Hunt網站,了解外國類似項目想法。

我們以ASO114為例,搜索一下外賣項目競品,如下圖

通過搜索「外賣」,可以找出關鍵詞相同的1997項產品,各位可根據需求進一步篩選。

需要指出的是,安卓和IOS市場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各位在搜索關鍵詞是建議分別進行。

? 如何分析?

對競品的初步分析大致包含三個方面:

A 商業模式,模式創新類的項目尤其需要深挖;

B 拳頭功能,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體驗和後續的運營推廣;

C 用戶反饋(下載量、活躍度、評論、搜索量),即市場反應。

工具:

36kr、虎嗅、新芽、創業邦等了解項目模式和整體定位;

直接應用競品,了解拳頭功能,或者混跡其用戶群了解一手信息;

ASO114類工具查詢app的下載量及評論情況;

站長之家,查詢網站流量及收錄情況。

繼續「外賣」的例子,通過搜索後,我們挑選其中部分產品進行下一步分析。

A 商業模式

通過主流科技媒體網站,關於美團外賣、餓了么的文章一抓一把,我們對相關信息摘錄如下:

美團外賣商業模式:純輕模式第三方平台,無配送團隊。(最新版本中已增加配送團隊,為保持與上文一致,本分析以美團外賣原始版本為對象,略微偷個懶)

美團外賣定位為專業提供外賣服務的網上訂餐平台,為商家和顧客搭建外賣訂餐需求信息平台,美團外賣為線下外賣商家提供信息展示平台。

餓了么商業模式:輕重結合的第三方平台,自建配送團隊。

餓了么是國內最早的在線外賣訂餐平台,為線下商戶提供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一體化運營解決方案,建立完善的外賣商業生態體系,搭建外賣物流配送網路,餓了么的收入來源為商戶入駐平台費用和增值服務費。

在項目初期,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在模式輕重,以及是否自有物流團隊這兩點上存在明顯的差異。

B 拳頭功能

我們可以將自己作為C來思考,我們在點外賣的時候有哪些核心訴求?大致應該有三點:

想吃的有沒有(品類豐富性);

送來快不快(送達及時性);

價格便宜嗎(價格合理性);

對比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的具體功能,初期各自的拳頭功能如下:

美團:品類多,之前做團購網站線下的合作商務數量龐大,能夠有效確保品類豐富性;

餓了么:外賣實時地圖查詢,能夠方便用戶查看外賣配送情況,能夠降低用戶的等待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提升對送達及時性的感知。

在價格差別不大的情況下,送達及時性的重要程度高於品類豐富性。

C 用戶反饋

1、下載量

通過ASO工具,我們可以大致看到美團外賣安卓下載量走勢圖:

? 解析:

從上圖工具可以清楚的看到7月13日當天美團外賣下載量高達9W+,存在一個高峰值。由此我們也可以有意的回看當天美團的一些推廣策略以便借鑒。

另外,我們也可以縱向觀察競品在各應用商城的排名和下載量走勢,從而可以摸索出競品的一些潛在推廣策略。

2、用戶評論

餓了么用戶評論:

? 解析:

通過競品評論的篩選參考,可以較為準確快捷的看出以下幾個點:

1、競品做的比較優秀的點和被用戶噴的地方,對於我們來說,或趕超或避之。

2、對每日的評論進行了逐一翻看,可以從很清楚的了解到用戶的需求,用戶通過外賣產品關心的點主要有配送速度、食品質量等。

從大量用戶評論中可以看出,配送速度最為關切和致命。

3、搜索量

通過百度指數,可以初步了解到餓了么和美團外賣的被搜索情況:

? 解析:

在2015年6-8月餓了嗎的移動端搜索量突然爆發,打破了之前和美團不相上下的局面。此時我們可以反觀其運營推廣策略和產品功能優化項目,以分析和借鑒其成功經驗。

4、ASO相關信息

以餓了么為例,具體如下:

? 解析:

上圖為餓了么所掌握關鍵詞,從關鍵詞我們可以看出涉及餓了么相關諧音以及拼音的關鍵詞,餓了么在排名中都做到了第一。

另外,在涵蓋的3422個詞中,排在前十的也達到了817,ASO工作做得到位。

綜上:

通過對兩款產品初期版本的分析可以看出:

1、彼此的戰略方針,如美團外賣以信息流為突破口,通過技術手段使信息更容易展示,而餓了么核心是確保消費者的送達及時性,並在此基礎上為商家提供一系列運營解決方案,幫助其提升銷量;

2、在產品評論中被提及最多的是送達快慢和優惠使用兩類,餓了么在送達及時性上明顯優於美團外賣;

3、餓了么的廣告宣傳比美團做的更到位。

其他的競品,大家可以參照上述方法進行逐一分析和整理。

? 如何整理呈現?

當我們基本掌握了主流競品的信息之後,馬上要做的就是整理呈現,四象限圖是一個比較通用且比較易懂的方法。具體的展現形式如本文的圖一,在此我們特別說明一下橫軸和縱軸的選取方法。

常用的橫軸縱軸有:模式輕or重、垂直or綜合、UGC or OGC or PGC、2C or 2B、以及其他項目成功的關鍵要素(例如外賣品類中的自建物流)。

除了通過關鍵詞進行四象限展示之外,還可以通過「主體」+「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定位以及與競品的差異。使用該方法需謹慎,如果主體過多、現金流、信息流、物流過於複雜,往往會讓人一眼看不懂,適得其反。

展示一個優秀案例,如下:

? 其他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原有滿足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也是項目的競品。

經常會聽到投資人問,你的項目對比已有的解決方案的優勢有哪些。這個問題一定要準備好,可以從效率槓桿點上做準備。

例如,在餓了么出現之前,線下中小餐飲店雖然會進行外送,但是外送及時性難以保證、外送運力有限,致使其難以有效在固定時段內增加銷量。

餓了么出現之後,外送問題得到緩解,後廚能力得到進一步解放,效率的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用戶對及時性的要求也得到了滿足。

最後,有些潛在競爭對手也不得不防,比如做電商社區的很有可能搖身一變就轉變成電商,又如做母嬰社區的也能迅速轉變成母嬰電商等等。

本期工具上介紹的篇幅多一些,結論只有一句: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想進一步了解,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早已超過了白熱化的程度。競品分析作為最基本款的調研分析,已經成了產品乃至運營er的必備技能。那麼,如何才能完成一篇靠譜的競品分析?

在思考什麼是一篇「靠譜」的競品分析時,首先要弄清楚寫競品分析的目的。在我看來,競品分析的目的有兩個:

  1. 全面了解產品。做競品分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對產品進行系統、深入的體驗,通過多角度進行對比分析,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2. 明確戰略方向。一方面,通過對產品定位、目標用戶及整體市場「大蛋糕」的調研分析,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戰略指導意義;另一方面,研究不同競品的發展歷程及運營策略,也能夠從具體運營方法上找到差異,提煉出有價值的分析。

當然,不同的人(產品/運營)做競品分析,針對不同的產品形態(工具類、社區類、平台類…)及發展時期(冷啟動、成長期、成熟期…),都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本文不針對具體情況討論)

明確了做競品分析的目的之後,就要開始行動了。一般來講,我把一篇競品分析拆分成以下幾個部分

  1. 競品選取

在選擇競品時,可以選擇不同級別的競品分別對比,比如同級別的競品可以重點分析,排行榜前列的產品可以輔助分析等等。不過注意,切莫為了追求「全面」,對比了一大堆產品,但都是淺嘗輒止,這樣的競品分析效果並不好,建議根據精力(時間)選擇競品數量。

2. 產品層面的對比

一般從三個角度展開,分別是:產品功能、產品架構層級、UI設計及交互的對比。產品層面的對比,更多是基於對產品的深度體驗,一份合格的體驗報告或者競品分析,深度體驗產品的過程必不可少。

1). 產品功能對比,最好以表格形式呈現,如下圖,差異一目了然

2). 產品架構層級對比,可使用思維導圖工具

3). UI設計及交互對比,UI及交互的對比,更多用於新產品的競品分析中

3. 戰略層面的對比

戰略層面對比,主要包含產品定位、產品運營策略、產品盈利模式的對比。

1). 產品定位對比,包含了很多可對比的方面。首先,可以找到產品的slogan,一般來說slogan概括了產品的最大特點,如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表明其知識分享社區的產品屬性,微博—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表明其偏社交媒體的屬性...其次,可以研究產品的用戶屬性,從性別、年齡、地區等因素進行分析,如通過B612和Faceu兩款自拍產品的用戶集中在19-35周歲的女性,抖音和快手的用戶分別以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用戶為主(均可以更加細化)的數據,可以進一步針對相應用戶屬性(特點、內容偏好等)進行分析;除此之外,也可以查看產品的官方描述及應用商店評價,尋找用戶進行小範圍調研等等,比如我曾在一次競品分析中,加入競品的QQ群中尋找調研用戶。

2). 產品運營策略對比,更多是關於產品整體戰略的還原和概括。可以藉助第三方網站搜集產品的迭代信息,從中發現產品的發版節奏、功能迭代特點。同時,可以搜集產品的主要營銷事件,從而得到其中值得思考和學習的地方。對於內容型產品,內容來源一項的對比,其實也可以包含在運營策略中,如有些產品的內容來源方式為抓取,有些為UGC、PGC等,進一步可以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運營解析,如UGC產品如何激勵用戶產生內容,PGC是如何引來大V等等。

3). 產品盈利模式,對於產品的早期規劃來說可能比較重要,不過對於絕大部分產品來說,無需在此方面進行側重分析(甚至是可以不分析),因為還沒達到產品變現的時期。簡單來講,抓住幾個盈利來源即可,如用戶收入(會員、特權、付費內容等)、廣告收入、合作收入(如接入SDK)等。

4. 結論部分

結論對於一篇競品分析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包含著整篇內容的精華,以及你想闡述的觀點。對於結論,最好能做到以下兩點:

  1. 語言精練不啰嗦,用最少的字闡述最核心的觀點
  2. 深度分析,結論不在於多,重要的是能夠提出你的核心觀點

以上,就是寫一篇競品分析所需要的基本思路,還是那句話,對於不同具體情況,一定有不同的側重點,保持靈活的思考,不僅對於競品分析,對運營工作也很重要。

不過,似乎少了點什麼,或許還需要用到下面這些工具

  1. 競品分析排版:PPT、keynote
  2. 流程圖工具(有個清晰的思路很重要):XMind、MindManager、百度腦圖(在線可用較方便)
  3. 產品信息收集網站:ASO100、酷傳、App Annie、App store…
  4. 大數據信息:百度指數、talkingdata、艾瑞數據
  5. 各種搜索:度娘、搜狗(搜公眾號內容)、知乎、虎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PMCAFF…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請關注公眾號:小傘說運營


在之前,我們已經談到了如何去規劃產品體驗報告的思路框架,在報告的框架中,我們也涉及到了產品與產品之間的橫向比較的內容,即競品分析。但是畢竟產品體驗報告的主題是「體驗產品」,而非「分析競品」,故而競品分析只是其中一部分內容。那麼這次,我們就來談談到底應該如何去做競品分析,競品分析報告的思路應該是怎樣的!

文字可能有上萬字,全文閱讀請移步至:怎麼寫一份好的競品分析報告 - 蟬大師

下面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做競品分析的思路框架應該是這樣的:

(一)確定目的

對於大部分事情來說,目的決定一切。競品分析自然也不例外,一切不以「目的」為目的的競品分析都是耍流氓!我們在做競品分析之前必須先把自己的目的搞清楚,否則很容易盲目,並且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做分析的時候也就會變得很吃力。

那麼,這個目的是什麼呢?這個目的就是我們做競品分析希望得到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的目的,不同的目的決定了我們做競品分析的思路是不一樣的。

從普遍性的角度來說,競品分析的目的就是用來指導我們的產品的研發改進的,我們需要通過競品分析,了解市場行情,競品的戰略以及功能等資料信息,或者了解我們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然後得出一些有用的分析結論和獲得一些新的產品切入點,從而借鑒於產品的研發和迭代,用來增強我們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佔領市場的目的,有時候甚至可以為運營作參考。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當然,這個普遍性角度的說法還是有點空泛。

那麼從特殊性的角度來說,那麼就要根據每個人每個公司當下產品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這裡我用舉例來闡述吧:

(1)比如說,團隊對我們產品裡面某個功能是否需要修改猶豫不決,因此希望藉助競品分析來給這個功能是否修改提供一個依據,那麼從這個目的出發,我們只要找到有相關功能的競品,然後主要對這個功能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即可。

(2)又比如說,在戰略層面上,團隊對產品的商業模式有一些疑問,因此想通過競品分析來拓展商業模式方面的一些思路,那麼從這個目的出發,我們就要從宏觀上找到相關的競品,看看它們的運作方式,了解它們的盈利點,再與它們進行對比分析。

(3)再比如說,我們對自己產品的交互設計以及視覺UI設計不夠滿意,領導也希望能有個改進,變得更加易用並且美觀。那麼從這個目的出發,我們就要找到那些交互和視覺設計都做得不錯的競品進行比較分析,然後主要從交互和視覺角度去比較分析即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當然,例子是舉不完的,我在這裡只是想表達一個意思,做競品分析也要有針對性,從目的出發,這樣才能提高競品分析的效率。在這裡,你需要明確通過這個競品分析,你和你的團隊到底想要得到什麼?是想驗證一個結論呢?還是想得到一致的共識?又或者是想作為啟發產品迭代的入手點?總之,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不過,有時候我們還要考慮的是競品分析報告到底是給誰看的問題。

至於客服,運營等等部門,我覺得一般不會要求看競品分析報告,如果確實要看,那麼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需要很複雜,主要把競品的一些比較新或者比較好功能做對比說清楚就行了。

但是,有些競品分析報告可能是給領導看的,這裡就要注意老闆比較關心什麼的問題了,如果老闆關心的比較細,那麼我們還是要從產品團隊或者研發設計團隊的角度去作報告。不過一般來說,老闆關心的層次會比較高,比如說競品與我們在業內的地位比較,行業的方向,產品的發展方向以及競爭力等等,那麼我們的競品分析報告就要往這些方面側重。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做競品分析還是給自己的產品團隊或者研發設計團隊看的,我覺得這種報告也是最接地氣的報告,那麼我們就按照我們的目的來分析就行,我們自己想得到什麼東西,那麼我們就去分析什麼!

好了,在這一步,你把你的目的確定了,那也就等於你確定了以下三點:

(1)你的競品報告是為了誰(產品團隊、研發設計還是運營、老闆)而做

(2)你要著重分析哪些內容

(3)這個報告需要為誰(產品團隊、研發設計還是運營、老闆)帶來什麼有價值的結論和建議。

那麼下一步我們就要選擇競品了。

(二)選擇競品

在選擇競品數量方面,我建議不宜太多,如果是做全方面的競品分析,那麼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我覺得這樣的競品分析一次選擇1到2個優質競品即可;如果根據目的只是做某一個方面的功能或者設計的比較分析,那麼可以同時多挑選幾個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大家一般都說可以根據80/20原則,密切關注20%比較突出的競品即可。

在如何選擇競品對象方面,一般選擇當前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手或者將來的潛在競爭對手的產品來進行分析,同時,這裡一定要結合之前的目的來選擇。一般來說,在篩選出優質的競爭對手產品之後,我會這麼考慮我的競品選擇:

(1)核心目標用戶都是同一群體(但是滿足的需求不同)的產品:

對於這一點,也許大部分人都沒有考慮,但是往往大部分人都沒有考慮的點,而你考慮了也許就能發現更多新鮮有用的東西。核心的目標用戶相同但是解決的需求不同的產品,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競品,甚至一般來說可以是合作夥伴,但是不管是什麼,它們對我們自己的產品也是有很多借鑒價值的。

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說:

一個做程序員招聘的垂直網站的目標用戶是程序員,然後一個做程序員社區或者博客的網站的目標用戶也是程序員,這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競爭關係,也不會是競品。但是兩個產品的目標用戶都是同一群體,那麼假如做程序員社區的網站的程序員用戶數量和活躍度都很高,那麼做程序員招聘的網站就可以分析這個社區網站的產品的吸引點在哪,運營的吸引點在哪,然後獲得一些參考的思路。當然,這兩個網站畢竟核心功能都完全不一樣,所以在借鑒對方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到底對方的哪些優點是值得我們借鑒,是符合我們產品的實際的,而不應該不考慮實際,直接就套用過來,那肯定不對,畢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

這個例子可能也許不太恰當,但是在這裡我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就算不是競爭對手,但是對方的目標用戶跟我們的目標用戶基本一致,那麼我們就可以去分析對方,看看對方在「產品」和「運營」角度是如何吸引目標用戶的,而我們又可以從中學習到關於「產品」或者「運營」方面哪些好的經驗並應用到我們的產品和運營當中去,當然,這個好的經驗一定是要符合我們自己的產品的實際的。

不過一般來說,分析這類產品獲得的借鑒經驗往往在運營方面的多,而產品方面的相對來說會少一點,畢竟還是那句話,兩個產品核心功能完全不一樣。

(2)滿足的都是同樣的需求的產品(當下直接的競爭對手):

對於這一點,基本上就是大部分競品分析直接選擇的競品對象了,也就是直接競品,直接競品很容易理解。比如說,我們的產品是音樂類app,那麼qq音樂,酷我音樂等等就是我們的直接競品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核心功能都是提供聽歌服務。直接競品屬於我們最容易想到的競品,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選擇比較優質的那幾個進行對比分析。

(3)其他的產品(未來潛在的競爭對手):

當然,還有其他可以考慮的點,比如說能夠取到替代需求的一些產品,不過這些都屬於替代競品或者說潛在競爭對手,往往不如直接競品明顯,如果通過前面兩點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競品,那麼就可以從潛在對手裡面去挑選,也就是間接的一些競品了,這裡也就不過多展開討論。

基本上從第1點和第2點你就可以找到比較多的競爭對手,然後從中挑選優質的拿來進行比較分析即可。

這裡說的可能只是通用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產品。關鍵在於,對於我們來說,根據自己產品的實際情況和競品分析的目的來決定選擇哪些競品,這才是最有效的選擇競品的方法。

這一步,我們選擇好了要分析的競品,那麼下一步我們就要開始搜集資料和數據了。

(三)資料搜集

在進行資料搜集的時候,一般我會搜集這兩方面的資料信息:

(1)搜集並分析用戶的意見:

在這裡,我們主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我們產品和競品的核心用戶對於產品的看法和意見。比如說:

A 他們是如何看待我們和競品都有的功能,他們是如何比較這個功能的;

B 我們沒有的功能但是競品卻有的功能,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功能的,用戶會不會因為這個功能而選擇用競品而不是我們;

C 我們有的功能但是競品沒有的功能,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功能的,這個功能能不能幫助我們從競品那裡搶奪用戶。

主要從這三個角度來分析用戶的意見,分析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說:

A app store,app annie,知乎,應用軟體社區,產品行業網站,諮詢公司的一些相關報告,行業內的一些紅人或者牛人的博客以及自媒體,還可以是競品的官方微信,微博的評論等等;

B 從公司同事了解一些關於我們產品和競品的評論信息,與我們產品的客戶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我們以及競品的評價,與朋友家人也可以進行相關討論;

C 做用戶訪談,與用戶聊天,或者做用戶測試,讓用戶同時使用我們的產品和競品,觀察用戶的行為,問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了解用戶的想法,從而獲得用戶的意見;

D 還有一點,別忘了自己要使用並熟悉競品,還可以諮詢對方的客服和技術支持,把自己的感想和評論也要記錄下來。同時,潛入敵營,通過微博等等方式勾搭上競品的員工,了解他們的想法。有些競品可能還會有一些社區或者論壇甚至是微信群或者QQ群,在社區論壇微群裡面你也可以收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在獲得用戶的意見之後,我們要把這些意見記錄下來,等到我們在做競品的功能分析的時候就可以作為評判我們產品與競品的功能、設計等方面差異的參考依據,從而為我們得出一些有益的產品改進建議提供幫助。

(2)搜集並分析競品的數據:

在這裡,我們主要做的就是了解我們和競品的市場或者產品等方面的數據對比。比如說:

A 我們與競品的市場份額佔有比例,下載量對比;

B 我們與競品的用戶數量對比,用戶增長率,增長趨勢,活躍度對比;

C 其他數據

主要就是獲得這些數據,至於獲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

A 百度指數,淘寶指數;友盟指數;

B 艾瑞諮詢,易觀智庫,CNNIC,比達諮詢,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Alexa;

C App store,app annie;

D 其他等等

與獲得用戶的意見之後的做法同理,我們要把這些數據記錄下來,等到我們在做競品的功能分析的時候就可以作為評判我們產品與競品的功能、設計等方面差異的參考依據了,同樣也可以為我們得出一些有益的產品改進建議提供幫助。並且,通過了解競品的市場份額,我們在做競品比較分析心裡也就會有一桿秤,比如競品A的市場份額為30%,競品B的市場份額為5%,那麼我們在對這兩個競品分析比較同一個功能的情況下,我們要側重分析的肯定是A,而不是B。

但是,不管是用戶評論還是數據,對於產品和競品來說,依然有很多主觀上的不確定性以及特殊性,也就是說,我們在下一步進行競品比較分析的時候,不僅要結合用戶的評論和產品的數據,還要考慮競品的特殊性和實際情況,這樣就不會完全落入用戶或者數據的「圈套」。要相信用戶和數據,但是不要迷信用戶和數據。

並且,搜集資料和數據並不是目的,搜集資料和數據是為了在做競品比較分析的時候有一定的參考和依據,能夠給你一些思路和指導,從而幫助你更好的專註於競品的比較分析。

那麼在這一步,搜集完資料和數據之後,就要正式進入競品分析了。

(四)競品分析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競品分析的主要關注點一般還是在產品功能設計(包括功能、界面、交互以及視覺設計等)以及產品的戰略等方面。

在進行競品分析之前,這裡還是要強調一點,如果把競品之間所有的功能和頁面都拿來比較分析,是很難做到深入細緻的,大而全則容易膚淺。所以說我們還是要從自己的目的(我們是想優化某個功能的用戶使用流程呢?還是想把界面設計的更美觀?或者是想設計一個更漂亮的引導或者啟動頁面?或者我們想改善交互設計等等?)出發來得出我們到底要著重展開哪方面的競品分析,找到我們需要分析的功能或者頁面去進行比較,才能更有效更深入,才不至於泛泛而談。

在做產品體驗報告思路分析的時候,我是從用戶使用的流程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那麼在做競品分析的時候我還是會從用戶使用的流程的角度來進行競品分析(如果從用戶體驗五要素的角度來分析,還是會陷入大而空的境地,也不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邏輯流程),不過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結合用戶體驗五要素進行分析。進入具體的競品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

(1)畫出競品的結構圖:

首先把競品的結構圖畫出來,這樣就可以從整體上對競品進行一個認識和把握,通過對比了解競品之間的差異,主要是了解功能方面的差異,從而為後面的功能分析做鋪墊。

(2)畫出競品的用戶使用流程圖:

把競品的用戶使用流程圖畫出來,如果流程圖裡面的用戶任務路線比較多,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我們的目的選擇其中需要分析的流程路線進行對比分析,把競品的這個路線流程所涉及的頁面和功能進行對比分析,這也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以用戶使用流程圖為線索進行競品分析:

在依據用戶使用流程圖進行競品分析時,通常情況下可以從以下五個角度進行分析(下面要提到的五個分析點,並不是每一份競品分析報告都要涉及,我們還是要從目的出發來選擇我們要具體從哪個角度進行分析,這五個分析角度只是我的個人思路,可以作為參考。):

A 核心功能的用戶使用路線流程比較分析:

找到我們與競品最核心的一個或者多個(具體數量根據產品來定)的用戶使用路線流程進行對比。在這個使用路線流程中,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視覺表現)等方面都進行比較分析,然後結合之前分析的用戶評論和市場數據進行綜合比較,得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並給出理由。

比如說,我的產品是一個聽歌的app,那麼對於用戶來說,核心使用路線就是找到歌曲(隨機找或者有目的搜索)並且聽到它。那麼我們就要把這個過程拉出來對競品進行分析,競品在這個使用路線流程中是如何設計的,這個設計包括競品的功能設計,界面設計,視覺設計,以及使用路線路徑的長短等等方面。

目的:通過對比競品的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進我們產品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等方面。達到人有我優的境界!

B 非核心功能的用戶使用路線流程比較分析:

這個就是找到我們與競品的幾個非核心功能的用戶使用路線流程進行對比。然後,同樣把涉及到的功能和界面(交互方式、視覺表現)等方面都進行比較分析,然後結合之前分析的用戶評論和市場數據進行綜合比較,得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並給出理由。

比如說,還是以聽歌的app為例,聽歌是這個app的核心功能,那麼可能「歌曲分享」或者「歌曲評論」等等就可以作為非核心功能設計,如果有用戶希望分享歌曲,那麼我們就要分析用戶在找到歌曲並分享出去的過程中會經歷哪些頁面;如果有用戶想評論歌曲或者查看其它用戶的評論,我們就要分析用戶在找到歌曲評論頁面並且查看評論或者發送評論的過程中經歷的事情。

目的:通過對比競品的非核心功能,得出可以改進我們產品非核心功能的方案,包括功能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等方面。同樣達到人有我優的境界!

C 對方沒有但是我們有的用戶使用流程或者功能點分析:

由於對方沒有這個用戶使用流程或者功能點,那麼這裡最主要的分析點可以是:

a對方為什麼不做這個功能,他們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功能與他們企業或者產品的目標是什麼關係?

b我為什麼做這個功能,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功能與我們企業或者產品的目標是什麼關係?

c目標用戶以及競爭對手是如何看待這個功能的?這個功能能不能幫我們從競品那裡搶奪用戶?又或者我們會不會因為這個功能而失去用戶?

在分析的過程中結合之前分析的用戶評論和市場數據進行綜合比較,得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並給出理由。

D 我們沒有但是對方有的用戶使用流程或者功能點分析:

對於這個方面,我們要考慮的就是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加上這個功能,同樣可以這麼考慮:

a對方為什麼做這個功能,他們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功能與他們企業或者產品的目標有什麼關係?目標用戶對這個功能是如何看待的?他們會不會這個功能選擇競品而離開我們?

b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做這個功能,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功能與我們企業或者產品的目標是什麼關係?

c假如我們要做這個功能,會對我們的產品產生什麼影響,是否契合我們整體的產品風格,產品目標等等?

在分析的過程中結合之前分析的用戶評論和市場數據進行綜合比較,得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並給出理由。

E 一些其他方面的分析:

上面提到的4個角度基本上已經把競品分析重要的部分都涵蓋了,那麼剩下的可能還需要做一些其他細節方面的分析,比如說:

a關於app設置功能的比較分析;

b關於app啟動頁面或者引導頁面的設計;

c關於app全局交互方面的一些設計(比如說網路問題,機型適配問題,特殊情況交互說明,全局手勢,退出機制,顯示機制,排序機制,刷新機制,緩存機制,控制項交互等等頁面條件方面的設計),這裡的一些比較分析可能會跟前面的核心或者非核心功能的比較分析有雷同的地方;

d關於開發了哪些平台的問題,iOS,Android等等。;

e其他方面

在分析的過程中結合之前分析的用戶評論和市場數據進行綜合比較,得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並給出理由。

以上這5個角度就是我做競品分析時的一個思路,僅此作為參考。

此外,為了在分析時能夠做得更好,我們在分析過程中還需要確立一些評判準則,這個評判準則是你在進行功能比較分析時要設立的一些標準,比如說可用性準則,交互準則,視覺標準等等,在分析的時候你還需要依託這些準則,然後再結合你之前所搜集的用戶評論和市場數據來對你的競品進行分析。關於這些評判準則這裡不作過多具體的闡釋,只以可用性準則為例,而且產品不同,可以參考的準則標準也是有所區別的。

10項比較常用的可用性準則為:(1)一致性和標準性;(2)通過有效的反饋信息提供顯著的系統狀態;(3)方便快捷的使用;(4)預防出錯;(5)協助用戶認識,分析和改正錯誤;(6)識別而不是回憶;(7)符合用戶的真實世界;(8)用戶自由控制權;(9)美觀,精簡的設計;(10)幫助和說明。

同時,在對競品進行功能比較分析之外,我們還要把握的一點就是:了解競品的發展歷程,通過了解競品的迭代以及改進信息,把握競品的發展脈絡,並以此作為借鑒,看看我們的產品在現階段有什麼問題,了解差距在哪裡,並積極尋求方法彌補這些差距,同時還要思考行業和我們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想辦法尋找更加優秀的切入點,為用戶提供更加獨特並且優質的功能,持續地為用戶創造價值,從而佔據更大的市場,實現產品的目標。

做好這些事情之後,整個競品分析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在這裡你已經通過分析得出了很多關於產品改進的建議和想法,並且把這些建議和想法都記錄下來,而且給出了你的理由。那麼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將競品分析報告用來指導我們的產品改進。

(五)利用競品分析報告指導產品的改進

根據我們最開始確定的做競品分析的目的,那麼我們做好了競品分析之後,我們又要怎樣利用競品報告的分析結果來實現我們的目的呢?我們應該怎樣利用它來指導我們產品的設計和改進,要如何具體應用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的產品目前處在什麼階段,因為不同的階段對於競品分析報告可以有不同的應用方式,比如說:

(1)在研究用戶和功能需求的階段:

那麼可以將競品分析作為我們即將形成的用戶需求文檔(如人物角色)以及產品需求文檔的參考。

(2)在確定產品邏輯結構框架或者信息結構的階段:

那麼可以根據競品分析得出的一些關於功能分析,信息架構,邏輯結構和框架等方面的結論來指導我們這個階段的產品的邏輯結構規劃。

(3)在設計產品的高保真原型圖、設計效果圖的階段:

那麼可以根據競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具體的設計思路和方案,為我們的產品提供思路和靈感。

(4)在產品的可用性測試階段:

那麼可以針對某一具體功能、問題做深入的對比,以此作為可用性測試結果的佐證。

(5)在產品的迭代改進階段:

那麼可以根據競品分析得出的一些功能或者界面方面的改進思路,用來指導我們產品的改進,以此作為產品迭代的相關依據。

根據我們產品所處的階段確定了我們如何應用競品分析報告之後,我們就要根據我們的目的,把從競品分析報告中得出來的建議進行分析,這裡最好是讓整個產品以及設計研發團隊參與進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市場運營以及客服,銷售團隊也派人參與,讓他們也提供一些意見,這裡負責把關的必然還是產品經理。

通過進行類似的競品分析功能評審會議,敲定我們最後需要改進的功能方案或者界面方案,然後應用到我們的產品改進當中。當然,如果領導對於方案還有他的想法,那麼還需要跟領導進行討論,原則上就是從對產品有利的角度出發。

至於具體的如何將競品分析報告的具體建議用於指導產品設計,在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還是那句話,根據你自己所得出的報告和產品的實際來進行操作,這裡沒有方法論,只有實踐。

將競品報告中經過大家討論並篩選出來的有利於產品的建議進行實踐,並在後續的過程中做好數據的跟蹤和反饋,進一步論證這個改進的地方是否對我們的產品有好處,有好處則留下,不利則去掉,然後繼續進行分析,循環往複,不斷指導產品的升級和迭代,幫助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這才是做競品分析報告最終的目的!

(當然,至於運營及推廣策略方面的競品分析,我們這裡暫時就不過多涉及了,因為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簡單說一下,在運營方面與競品的比較分析我們主要還是要依靠運營團隊來進行,運營團隊可以定期跟蹤競爭對手的市場活動以及運營行為,了解競品的動向,從而為我們產品的運營提供借鑒作用。此外,搜集競爭對手市場活動以及運營行為的方法很多,比如說關注競爭對手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促銷活動,社區,微信群,QQ群等等基本上就能掌握對手的市場動向了,還可以通過瀏覽一些行業網站,互聯網媒體網站等等了解對方的一些媒體方面的投放情況,從而為我們產品的市場運營和推廣提供思路和借鑒。那麼在這裡就不展開了,因為這畢竟主要還是運營團隊的任務,就不過多牽扯到產品團隊方面的競品分析裡面去了。)

(六)總結

競品分析,並不是為了輸出一份競品之間的功能對比清單的報告,這樣的報告是毫無意義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分析這個功能對比清單,並且得出我們的看法和建議。

競品分析的落腳點在於形成自身區別於競品的核心競爭力,即我們要如何通過競品分析來提高我們產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這個核心競爭力往往體現在與競品的差異性方面,這個差異無論是功能需求,還是交互或者視覺方面的,都會成為我們甩掉競爭對手的有力武器!

就像在做競品對比功能分析的時候所描述的一樣,我們有的功能競品為什麼不做,競品有的功能,我們為什麼沒有,一定要加上嗎?競品的交互設計為什麼是那樣的,我們為什麼又這樣做?這些都是差異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不僅僅是從競品角度,更需要從我們自身的產品本質,我們的市場,我們的目標用戶,我們的行業角度來考慮。分析競品並不是為了求同,更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為了突出我們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使我們與競品之間差異的地方更加符合目標用戶的體驗和需求,讓用戶知道我們的產品更好,讓用戶明白他們應該用我們的產品。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競品分析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抄襲,而是為了超越競品。

做好競品分析只是做好產品的其中一個環節,這可以讓你的產品能夠揚長避短。同時,對於我們產品自身來說,我們還要重視研究我們的行業和市場,分析和預測行業的發展走向,同時研究我們的目標用戶,去了解他們在思考什麼,他們真正需要什麼,渴望什麼!只有把這些做法都結合起來使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我們產品的全面發展!

不過,競品分析還是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我們做競品分析的時候往往容易將產品和企業文化等等剝離開來,但是對於很多產品來說,產品文化卻是很重要的東西。另外,競品分析往往把產品的功能元素都進行了分離,也就很容易忽視這其中的相關性,分析的時候就有可能導致片面或者出現誤差。這些東西只有通過我們不斷地進行實踐,不斷地去熟悉行業,熟悉競品,了解它們的文化,不斷地改進我們的競品分析報告,學會從整體上去把握產品的脈絡,才能更好地擺脫競品分析的局限性。

總之,做競品分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好了競品分析,不管是對產品經理個人的成長還是對產品的設計改進來說,都是很有益的。

任何事情都是很難一蹴而就的,不僅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堅持。不斷去實踐,總結,積累;再實踐,再總結,再積累,循環往複,你就能做好!

休言萬事轉頭空

文/休言萬事轉頭空(簡書作者)


1.首先你要確定寫競品分析的目的

2.確定需要寫的方向,是寫競品整體的分析(太廣了,估計ppt 得要幾十頁,專業度不高),產品運營的分析還是內容上的分析

3.分析的時候,思維必須是中立的,不能偏袒於任何一方,例如分析某項功能事,就必須考慮做這項功能對於用戶提供了什麼便利性?等等

4.結合數據進行分析更有說服力


重要的不是分析,是結果,是落地執行的方案。


  1、找到用戶在哪

  用戶畫像,調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沒錯,你需要理解你的產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來用戶,讓他們用你的產品

  市場投放,渠道拓展,商務合作,內容編輯,社會化媒體策劃活動等等,花錢不花錢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自己費盡心思一個禮拜搞個東西有時候還真不如花錢雇專業的人搞。

  3、讓用戶持續用你的產品

  用戶運營,社區運營

  4、跟用戶在不用產品時候保持聯繫

  召回,微博微信運營,反饋,與別的產品進行商務合作。


運營的競品分析與產品經理做的競品分析不同之處在於更加著重渠道和市場推廣,數據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優化產品投放的效果以及拓展用戶群。所以應該要利用各種搜索引擎和工具收集渠道投放的效果以及進行優化分析。下面列舉常見的網站和渠道:

1、利用百度新聞、豆瓣、知乎、微博、微信公眾賬號輸入品牌詞看百度新聞收錄數量。什麼時候開始的,發布頻次,在哪些地方發布。內容特色。

2、百度搜索、搜狗搜索和360搜索前10頁關於產品信息

3、網站推廣的渠道:SEM,網址導航,網路聯盟等等渠道的覆蓋度。

4、移動端的渠道:SEM,應用市場,積分牆,網盟,精準渠道比如廣點通,粉絲通,Google Admob,inmobi,百度貼吧。預裝等渠道覆蓋度。

5、收集iOS排名,總榜,分類榜,搜索結果排名,下載量等數據;安卓端各大市場下載總量,相關的行業媒體發布的下載總量以及各大分發渠道的評論。


原來都是網上運營方案,假如是我這個行業應該是這樣的,調查零售價,進價,政策,以及考核方案。


推薦閱讀:

當產品已經做的一塌糊塗時,應該從哪裡開始逆轉?
略曉如何做才能走上正軌?
運營的增長黑客之道
如何做好內容運營?能否舉例說明?
產品經理/產品運營/內容運營三者是什麼關係?

TAG:產品運營 | 網站運營 | 產品策劃 | 運營 | 運營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