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對人的表達和思維方式產生了哪些特殊影響?

外文熱門圖書的中譯出版越來越熱(例如《理性樂觀派》),但是為數不少的翻譯讀起來拗口,尤其是一些涉及較複雜語義表示的科普或學術著作。有些是翻譯態度問題,而有些應該是譯者想用功翻譯好,但看來力不從心。

是否漢語表達相對於英語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造成了這種局面?國際國內是否有過相關研究?我想用計算機科學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是否可行?

1、這種現象存在嗎?能否事實說明。

2、產生了哪些直接和間接影響?

3、具體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有過哪些研究?以及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謝謝!

補充論據(2016.2.27)

如果你懂得多門語言,那麼你在轉換語言的時... 來自谷大白話


謝邀~這個問題的內涵還是挺深刻的,它涉及到語言學中一個一個充滿爭議的理論: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關於這個假說,當代學術界如何看待薩皮爾·沃爾夫假說? - 哲學 這個鏈接下的回答有介紹。簡單來說,S-W假說就是講:人類的思維是由語言來承載的,因而也會被不同的語言所決定(強)或影響(弱)。因此,按照這個假說,的確是因為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造成了以英語或漢語為母語的人的思維差異,從而導致了有些英譯漢的語句怎麼看都覺得彆扭。對這個假說的研究國內國外都有很多,也不止局限於語言學領域,很多心理學、社會學、哲學家也在從事相關研究。這裡就不給參考論文了,去知網能搜到全面的研究歷史介紹;北外的高一虹老師就是研究這個的(SW假說視角下的英漢比較),沃爾夫文集也是她翻譯的,可以查一查她的文章。

至於題主說的英文圖書翻譯問題,以答主的切身經驗來說,大部分時候都是對語法和詞法的翻譯處理不當。答主在翻譯的時候會把英語的或法語德語的從句及其他複雜語法結構拆成幾個漢語中的主-謂短句並輔以適當的關係詞連接(印歐語大部分的語法邏輯結構和漢語是不一樣的),把英法德的某些特殊辭彙結構意譯的同時、形式上也轉寫成漢語習慣的辭彙結構,以及把德語的奇葩大長詞拆成幾個漢語辭彙。這樣一來,看起來會舒心很多~~

不過,答主在翻譯中也遇到過實在漢語表達無力的情況。去年翻譯尼泊爾史,遇到過三次這種事,每一次都要停下來想很久。原因就是這句話的意義在英語里我完全能理解,但就是不知道怎麼用漢語來表達。最誇張的一次,簡單的一個英語從句我用了半段話的漢語來「解釋」,而無法直接進行「翻譯」。另外就是很多習語也要考慮如何貼切地翻譯成中文。

最後,題主還問可否用計算機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我的一個師兄本專業是計算機,現在就在用計算語言學方法搞這個SW假說,去年上半年一直在波密、墨脫一帶採集門巴語語料,大概想做門巴語、珞巴語和藏語的認知語言學對比,他和我說了一次我沒記住…………然而具體方法其實我也說不太明白(數理語言學方面我更感興趣的其實是轉換生成語法),如果題主想做這個研究,可以諮詢專業人士~~

P.S.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翻譯腔……哦,天哪,老夥計,翻譯腔也是英譯漢中的一個問題!而且,你猜怎麼著,這個問題和上面講的問題原因是不一樣的! 關於翻譯腔,翻譯腔是怎樣的存在? - 英語翻譯 這個答案下面有好多好玩的回答可以去看看~~~


性格不一樣是不足嗎?


說一些本人學習英語過程中體會,不夠系統,如有錯誤,請指正。

1,動詞。漢語是一種以謂語動詞為核心的語言,而英語是以名詞為核心的語言。這一點,在英漢互譯的過程中尤為明顯。

例:我的頭疼得要命。

這是漢語中很native 的一種表達,而這句話當中「疼」這個字所承擔的作用尤其大,直接導致很多同學在翻譯得過程中理所當然的譯成:

my head aches badly.

一種很山寨的感覺有沒有?問題出現在哪裡呢?這可能就是思維方式吧!這就是以動詞為核心進行表達的體現。

那麼,英語又如何呢?

英國人的native 表達是這樣的:

i have a bad headache.

句子里have承擔的信息就變得輕鬆多了,主要是靠名詞headache 來承擔。

2.形容詞 漢語中的形容詞作表語說起來很順口,英語中作定語用起來更舒服。

例:這世界真小~啊!

英語呢?it is a small ~world!

所以啊,too young too simple 什麼的 ,還真的不那麼native 呢…


個人觀點:

語言的確可以影響使用該語言做為母語的民族的一些思維模式。比如曾聽過有個小部族,他們的語言中沒有上下左右只有東南西北,導致他們的的種族有全世界最強的方向感。

各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我個人覺得中文有一個特點很有代表性,就是同樣一句話,停頓的位置不同,語氣不同,對像不同,甚至說話的表情不同都會有不同的意思表達。這種特點對整個我們民族的影響就是人與人溝通間的難度比其他語系的民族大,但是同時也使我們成為全世界最聰明的一個民族。而英語則由於在時態語法上的強調則提高了他們的時間觀念,對於過去,現在,將來有很明確的劃分,利於做事的嚴謹和計劃的制定。

對於翻譯,我沒做過,但是覺得從英文翻譯到中文應該相對比從中文翻譯到英文容易些,可能的話應該是從英譯中需要一段一段的翻譯,而中譯英則可以一句一句翻譯,在表達上,可能英譯中更容易受到中文語言特點的影響而造成不合適的翻譯,看中文版的英美大片經常會有這感覺。


推薦閱讀:

我好奇人們為何好奇:計算認知科學視角
從玩遊戲的AI中研究好奇心?(上)
Frequentist vs Bayesian 1 之 為什麼心理學可以是科學:p<0.005?
當我們相信不該相信的事情時,我們在相信什麼?
問題生成 (Question generation):AI與認知科學

TAG:語言文化 | 語法 | 翻譯 | 認知科學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