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科幻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


《遺落的南境:湮滅》是2015年星雲獎最佳長篇。由於同一年的提名者有《三體》,不少讀者看過《湮滅》後大失所望:這玩意兒怎麼可能好過《三體》呢?

我必須說,兩者沒有可比性;或者這麼說,兩部小說是科幻小說類型的不同創作方向。關於《湮滅》的評論多提到克蘇魯神話和新怪譚。那麼我就從這著手,介紹這部小說。

我發現,國內讀者對克蘇魯神話有點葉公好龍的意思。一聽說「克蘇魯神話」——哇!聽起來很酷炫的樣紙!然而真要問看過哪些克蘇魯神話小說,一篇沒有,知道霓虹ACG,再加《血源詛咒》,到頂了。之前知乎有道題,有哪些克蘇魯神話背景相關的電影,很多人恨不得把所有怪物電影或者觸手系怪物電影都貼上克蘇魯神話標籤。喂喂喂,講究一下入門門檻好伐?

別忘了這裡還有部觸手系電影(大霧

另外,真把愛手藝先生的正牌克蘇魯神話小說拿來,我估計很多讀者看不下去:節奏緩慢、情節單一、詞句繁複...國內引進過好幾版克蘇魯神話小說,翻翻豆瓣評論,讀者有不少抱怨。可能大家只是愛設定吧。十年來我陸續通過《科幻世界 譯文版》和網路同好的翻譯接觸愛手藝的作品,說實話,對於小說還真...喜歡不來,畢竟是寫於上世紀20年代的作品,帶有時代印記;倒是更喜歡同人作品。

克蘇魯神話對後世的影響,我認為體現於兩個方面。第一種,明確寫明包含克蘇魯神祗的同人小說。這類同人類型多元,你可以拿克蘇魯眾神寫黑色喜劇、偵探推理、鄉村風土、愛情故事、美食遊記(真能寫嗎.......第二種,借用克蘇魯神話的氛圍描寫,渲染「未知恐懼」,類型偏向驚悚類。《遺落的南境:湮滅》就是第二種。

一支科研小隊,由全為女性的科學家組成,進入一片神秘區域進行勘察。勘察過程中不斷出現神秘現象,小隊成員也因各種原因死亡,最後只剩生物學家一名倖存者。整部小說籠罩層層謎團,隨著主角勘察進程的推進,謎團並未解決,反而越積越多——這挖坑不填的毛病,是不是像《迷失》?讀者通過主角生物學家的視角,由碎片拼湊事件來龍去脈。壓抑的氛圍、未知的環境,頗有克蘇魯神話內涵核心「未知的恐懼」特點。這種感覺在小說中首尾貫穿,留白之處任讀者發揮想像。小說結尾,主角發現爬行者真面目,頗有克蘇魯神話小說結尾發現邪神存在的效果。樓上提到《血源詛咒》?《血源詛咒》就是克蘇魯神話的同人遊戲嘛。

第二個特點是新怪譚(New Weird)。如果說克蘇魯神話在國內屬於小眾,那麼新怪譚就是小眾的小眾的小眾,國內知者寥寥。《湮滅》的作者傑夫-范德米爾是新怪譚運動旗手之一。什麼是新怪譚? 傑夫-范德米爾定義為「一種以都市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說,它顛覆了傳統奇幻中常見的概念演繹,並以真實複雜的真實世界為起點,創造出兼有科幻與奇幻元素的設定」。新怪譚並非如孫悟空般從石頭中蹦出來;早在2003年,國外已有關於新怪譚的討論。在形成新怪譚風格的影響來源中,即包括愛手藝的作品;同時也有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新浪潮運動,乃至Slipstream的影響。風格上,新怪譚跨越科幻、奇幻、恐怖等多種類型。 最重要的,是它模糊了科幻與奇幻的界線。新怪譚建構的世界五花八門,腦洞大開,其新奇性更甚都市奇幻。

目前新怪譚的兩大旗手,一是美國人傑夫-范德米爾,一是英國人柴納-米耶維。2010年,柴納-米耶維的長篇小說《城與城》與《發條女孩》並列雨果獎最佳長篇。這兩位是明確給自己帶上新怪譚標籤的作者。還有一些作者,雖然沒有新怪譚標籤,但作品具有新怪譚特點,比如傑弗里-福特,他的作品帶有鄉野怪譚的特點,很多小說是發生在20世紀後遠離都市的城鎮、鄉村的恐怖故事。長篇「面相師三部曲」系列,故事設定在淡化時代背景的架空世界。還有邁克爾-斯萬維克,雖以科幻小說成名,但短篇《世界邊緣》、《蚱蜢母親》、《狗說汪汪》都頗具新怪譚特點。

新怪譚體現出各種小說類型的雜糅。《城與城》是發生在現實世界架空城市、帶有政治隱喻的...偵探故事;《湮滅》則是發生在淡化時代背景的現實世界、帶有恐怖元素的...探險故事。《湮滅》發生在現實世界而非架空世界——對於愛建構架空世界的傑夫-范德米爾來說,這是創作轉型;但也帶有新怪譚的特點,發生在現代但淡化時代背景,科幻奇幻風格之間界限模糊。之所以科幻奇幻之間界限模糊,是因為...事件驅動的原因不明。如果驅動原因為「科技」,則為科幻小說;如果驅動原因為「神魔」,則為奇幻小說。而《湮滅》結尾並未挑明區域X的神秘現象由何而來——這個坑得通過三部曲填完,得得。

《湮滅》文風冷硬,雖以第一人稱視角出發,但處處透出置身事外的疏離感。我不知道是作者有意收著寫,還是文風本就如此。但這一冷硬文風正好符合主角性格設定——難道讀者沒有注意到,主角與丈夫的感情線是小說不多的暖色嗎?如果說區域X的探索是小說明線,那麼主角對丈夫的回憶則是暗線。主角從小孤僻內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與丈夫相愛,但無法破除內心的隔閡。丈夫參加前一期勘察隊,最終悲劇收場。小說暗示這是主角志願參加勘察隊的動機。在勘察過程中,主角通過丈夫的日記理解了丈夫的愛,最終決定追隨丈夫的足跡。即使設定上留了很多坑,《湮滅》完整訴說了人物的「成長」,這就足夠了。並不是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清晰明了的結局。

《湮滅》正被改編為電影,導演是《機械姬》的導演亞歷克斯-加蘭,主演娜塔莉-波特曼。這個角色還挺適合娜塔莉-波特曼——她只要演性冷淡就不會出錯。我猜夫妻感情線應該會被放大,畢竟好萊塢最近愛宣揚核心家庭觀嘛(看看《速激8》和《銀河護衛隊2》,動輒喊出「伐木累」的口號)。

我一直強調科幻小說/奇幻小說應拓展類型,而不是淪為小眾粉絲文學。新怪譚就是在作這樣的事。很多幻想文學作者試圖將文學性注入幻想小說中——看看傑弗里-福特的短篇《聖物》,炫技炫得太漂亮了。國內其實有引進新怪譚小說:除了《遺落的南境》系列,柴納-米耶維的長篇小說、短篇合集引進了好幾部;傑弗里-福特的長篇小說《鏡中女孩》、《查布克夫人的畫像》、「面相師三部曲」十年前便由新星出版社引進;《譯文版》登載過傑弗里-福特和邁克爾-斯萬維克多部短篇。沒人規定科幻小說就他媽得寫成《三體》那樣,就像沒人規定奇幻小說就他媽得寫成《魔戒》那樣。如果你自願帶著「科幻讀者」標籤,就應該嘗試多種類型,而不是動輒以「不夠科幻」或「不夠好看」作為評判科幻小說質量的標準。我知道《湮滅》可能不太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不過如果你是克蘇魯神話愛好者、恐怖小說粉絲、平日愛在腦內作設定的幻想迷,不妨試試它,也許它能對上你的腦波呢?

最後是吐槽:自從大劉成名後,國內引進的科幻小說腰封上都要註上大劉名字,「劉慈欣傾力推薦!!」這樣下去,大劉要像梁文道那樣成為「腰封老(?)王子」啦!


營造氣氛上非常厲害,從這點可以看出中外科幻小說的明顯差別:中國科幻小說注重內容而輕藝術手法,國外相反。個人認為這個作者的書不適合按照傳統科幻小說理性的方式來讀,他著重表達的是一種對科學的恐懼,一種迷惑的意境。

如果能在夜深人靜時跟著作者的第一人稱視角深深的走進書中,體會到書中的世界,這才是別樣的享受


我想分為以下兩個方面討論評價

1.關於此書與三體的強行比較

首先,兩本書在狹義的類型上就不太具備可比性。《三體》是重技術性硬科幻作品,而范德米爾的《遺落的南境1:湮滅》是「新怪譚」(New Weird)類型作品。因此勉強能做比較的也就是因為兩部作品同時參與了星雲獎而《南境》贏得了該獎項,所以僅僅是因為在出版宣傳上的需要,才有了跟《三體》的比較。

由於星雲獎評選機制是屬於專家、評論家評選而非像雨果獎那樣的大眾評選,因此近年有了將其稱之為科幻界」奧斯卡「的稱謂,這也就決定了該獎項有這類似「奧斯卡」的所謂「學院派「的傾向,從而使得該獎將評選的目光更集中在一些諸如類型上的獨特、風格上的獨樹一幟、以及敘述上的另類抑或是內涵上和觀念上的」政治正確「與否等方面。而顯然《三體》這種克拉克式的硬科幻作品,在各方面都顯得較為傳統,為數不多的亮點恐怕也就局限於側面描繪了一度為西方所熱衷討論的我國近代某段歷史。因而兩者相較之,兩種作品的優勢從「學院派」的選擇傾向上看也就非常明顯了。

:類型風格上如「新怪譚」文風本身的集大成(常有集科幻、奇幻、恐怖、都市、驚險等多元素),敘述形式的華麗多變、淺嘗輒止以及一定程度地向「主流文學」靠攏等;內涵觀念上如該系列以一次女性探險隊深入險境為切入,女性角色在通篇地位尤為顯著,而後兩部還略有提及部分主要角色的同性關係,這就很符合女性主義與性取向多元化,也很PC(政正)。

2.關於此書適合什麼閱讀口味的人看

個人認為,《湮滅》這類「新怪譚「作品屬於那種從頭到尾間接敘述世界的,細節描寫偏晦澀,理解起來也相對不那麼直觀,再加上故事基調也比較瑣碎壓抑、支離破散,又以詭異的氛圍籠罩其間,因此對一般剛入門的科幻迷來說,這種閱讀體驗可能會很痛苦(有時讓我想起之前看洛夫克拉夫特的《瘋狂的山脈》時被支配的恐懼)。然而,又如譯者狐習所言,作品行文克制隱忍,由此也吊足了讀者的胃口,在懸念、伏筆的鋪設上想必也可謂盤根錯雜,當然這還要看後續兩部才得以知曉。但綜上所述,這個系列作品其實不大推薦那些偏執追求科幻中的」技術至上、點子出奇「的所謂硬科幻迷和熱衷」情節驚險、多重反轉」的快節奏向懸疑讀者,而更適合」克蘇魯「迷和驚悚小說讀者以及樂於嘗鮮並能接受各種類型文風作品的科幻迷及其他小說讀者。

補:看過後兩部之後,其實於我而言也就當時看《湮滅》不太適應作者力求客觀的第一人稱敘述(第一人稱敘述更常見的還是伴有主觀臆測的,這樣使得讀者更容易代入角色本身),後兩本轉向POV視角以及第二、三人稱敘述後,閱讀體驗就相對舒服多了。(當然我相信還是有人一時無法適應第二人稱敘述以及POV視角的,這個,可以試著去讀讀《冰與火之歌》《差分機》《零伯爵》《盲視》什麼的適應適應……)

以上均為個人拙見,歡迎批評斧正。

最後,友情提醒,簡介內容過於詳實(涉大幅劇透),慎看。

————————

過了好久,偶爾還會看到還有人關注這個問題,那就再補上個人看完這套書的整體感受吧:

就我個人看來,老范這套作品的出色之處盡在於他藉此作構築了一個承接克蘇魯恐怖意象與基於新怪譚都市奇幻異域情境下籠罩著環境與心理交互影響氛圍的異度科幻時空——X區域,力圖以此別具一格地打破科幻、奇幻、恐怖文學之疆界,從而以此再度激發當代科幻文學的跨界審美情趣,並從此前愈顯閉塞、小眾的「無界運動」中吸取教訓,讓看似「大勢已去」的新怪譚運動之餘波回蕩不息……


在國慶假期,我把科幻小說《遺落的南境1:湮滅》看完了,下面隨便說說感受。

一、一個不錯的坑

這部小說的出品方營銷上有兩個著力點,一個是這部小說擊敗劉慈欣的《三體1》獲得了星雲獎,一個是好萊塢派拉蒙公司準備把它拍成電影,並由好萊塢著名女星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因為《三體1》我也看了,感覺這兩部科幻小說可比性不大,完全是不同風格的東西,只不過都有一個科幻的名字而已。《三體1》更像一本中規中矩的科幻小說,它獲得雨果獎至少不會像《哈利波特》那樣引發是否是科幻的爭議,而《湮滅》這本書在我看來很像我國古代的那種「志怪小說」,只不過把場景搬到了未來。說實話,這種小說算不算科幻,我是懷疑的。

《三體1》獲得雨果獎,《湮滅》獲得星雲獎,這兩個獎在全世界範圍算得上最有名的科幻小說獎項了,其中雨果獎算是一個群眾獎,有點像我國電影獎中的百花獎,星雲獎算是專家獎,類似於我國電影獎中的金雞獎。說《湮滅》擊敗《三體1》獲得星雲獎,就像你說寶馬轎車擊敗了卡特彼勒的卡車,有多大意義呢?雖然兩個都是好車。

《遺落的南境》總共有三部,這個第一部的基本內容就是挖坑,也就是製造懸念。應該說這個坑挖的還是不錯的,神秘的X區域,古怪的地下塔,以及對應的海邊的燈塔,還有不知是何的燈塔之戰,地下塔里的爬行者和生物文字,回家的考察隊員等,這些製造了一股股濃濃的迷霧,能促使讀者未來急於解開謎底而閱讀後兩部。《湮滅》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通過生物學家這個女主角的視野進行描述,但是這種個人感覺式的描述可靠性有多高呢?我們其實並不知道,比如我們看到生物學家在地下塔里被孢子侵入後,這改變了生物學家的生理感覺,如她感到地下塔實際上是個生命體,這到底是因為孢子進入身體後產生的幻覺,還是孢子促使她的感官更加敏銳了呢?至少在《湮滅》里還沒有答案。與我國志怪小說主要描寫「事」不同的是,小說有大量的女主角的心理描寫,這些心理描寫除了感受外,還有很多是女主角對事件的思考和推理過程,這些內容也許對後來的填坑有重要的作用。

我讀小說雖然很少,但有個感覺,評價一部小說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平衡,比如說這三部《遺落的南境》,坑挖的是否漂亮固然很重要,但如何填坑也同樣重要,這就是一種平衡,像古龍的一些武俠小說,一個很厲害的創新就是懸疑推理運用到武俠小說中,溫瑞安的一些武俠小說也學的這個。古龍懸疑武俠往往能挖很漂亮的坑,但填坑就差了很多,這就失去了平衡,結構上算是差勁的小說。還有,我之所以現在開始看科幻,主要是我在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讀了《科幻世界譯文版》上刊載的《量子竊賊》這部小說,這部小說對未來世界絢爛的設定吸引了我,當然它的設定也是以當下為基礎的一種想像,它的設定有兩個重要的基礎,一個是人類的思維思想和肉體是可以分離的,一個是未來計算機高度發達,基本達到人機合一的地步,人就是機,機就是人。這部《量子竊賊》促使我開始購買《科幻世界譯文版》以及其它單行本的科幻小說。但我要說的是,《量子竊賊》在平衡上也有問題,未來世界的設定開了腦洞,但是故事卻比較老套、常見的橋段,這就好像你搭建了一個豪華高檔的舞台,卻請來了一個草台班子進行演出,這就失去了平衡。說了這麼多,我認為僅憑挖了一個還不錯的坑,還什麼都沒有,就得了星雲獎,有點滑稽。因為後面的內容完全可能讓你大失所望,要麼坑填的很俗套,完全沒有讓你驚訝的感覺,比如爬行者是生物學家的丈夫,X區域是外星人建的實驗區之類的,都會讓我非常的失望。還有一種是填坑填的不圓滿,就是前面製造的很多懸疑其實沒有解開,就好像沒那事似得,這種漏洞在推理小說里常有。

二、這部小說的一個作用

《湮滅》懸疑做的不錯,但你要說這部小說真的好的不得了,我也沒那感覺。所以說,這部小說對我而言,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對星雲獎的去魅。郝景芳的短篇小說《北京摺疊》獲得了今年的雨果獎,這篇小說獲取以前我就看過,說實話感覺一般,但是它居然獲得了雨果獎。我們知道,劉慈欣的《三體1》獲得雨果獎,基本上等於給中國科幻小說行業打了一針強心針和興奮劑,媒體上反覆熱炒,科幻小說以前在媒體上基本處於邊緣化的狀態,它基本上被一群被稱為「科幻迷」的小眾所支撐。《三體1》獲得雨果獎,科幻小說就在媒體中去邊緣化了,這種熱炒必然帶來另一個結果,那就是雨果獎和星雲獎的在中國的神化。既然《三體1》的獲獎被粉絲們和媒體說的那麼牛,那自然雨果獎和與它齊名的星雲獎自然也就被神化了,你會以為獲得這獎的小說一定好的厲害。我在今年也跟潮流買了《三體1》閱讀,這本書寫的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那個虛擬現實的遊戲,其中選擇不同紀元顯現規律的方法很有看頭,但這本書其它的內容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帶路黨的心路歷程,如果包括那個洋人,就是兩個帶路黨的,這個就沒太大意思了。另外,書里通過遊戲玩的好壞來選拔帶路黨的情節,我咋覺得極不靠譜呢?你再同情三體人和你帶路毀了人類完全是兩碼事,就像我再喜歡看好萊塢、美劇和美國人的書,但我也並不想當帶路黨啊,一群科學家想出這個玩遊戲的很費力氣的選拔方式,這不是科學思維,這是文人思維方式。看了這本書,我基本上失去了看《三體》後兩部的動力了。基本上對我而言,《三體1》,再加上今年的《北京摺疊》,就已經對雨果獎去魅了。另外,我今年還買了一本《星際迷航-紅衫》看,這本書也獲得了雨果獎,我覺得此書也算得上有趣,對於科幻美劇有著很辛辣的諷刺,語言很多時候也讓人忍俊不禁,但這部小說真的有資格獲得雨果獎嗎?而且這本書的推廣者還暗示此書之所以沒有獲得星雲獎,是因為此書作者是評選星雲獎的組織的頭頭。這本書不錯,但是真的夠格獲獎嗎?我覺得不夠。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一定要比的話,我覺得那本《量子竊賊》,比《星際迷航-紅杉》寫的更好,更有資格獲得雨果獎。所有我說,上述三本小說,讓我對雨果獎不再迷信了,而這部《遺落的南境-湮滅》讓我對星雲獎也去魅了,當然,我還是會買後兩部,以解決第一部產生的懸疑。

閱讀,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而不是什麼獲獎作品,或者其它什麼書單,來決定自己的閱讀,這大概是最近我閱讀和關注科幻小說後的一個感悟。


昨天讀完,豆瓣閱讀中文版本。

氣氛塑造還可以,劇情實在無厘頭,轉折突兀,結局不明不白。


懸疑多於科幻,感覺晚上一個人看還挺嚇人的哈。個人感覺第一本進展略慢,整本書結束才是故事的開始。但是對於爬行者,還有各個科學家之間關係轉變的描述,女主的探險過程,遭遇蘆葦從中怪獸的經歷等等,也是很讓人揪心的。描述遭遇爬行者時溺水的感覺能讓人喘不過氣。不過翻譯似乎有些倉促,感覺文字不是很精緻,以及牆壁上的文字真的令人捉摸不透。不知道是原著就這麼想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還是翻譯問題。

第一部留給讀者太多的懸念,太多的事情沒有解釋清楚。我看了一小部分原著第二部開頭,並沒有繼續以生物學家為第一人稱記錄她北上的發現,而是轉變角度,講不知多久後南境局發現並帶回了三個主角:勘探者、人類學家和生物學家。暫時看到這,慢慢看多了來更~


注意一點,美國人眼中,科幻和咱們認為的玄幻是不分家的,相比硬科幻的三體,只能說作為洛氏恐怖風格的奇幻(?)驚悚(?)小說湮滅是更貼合外國人審美的。

至於高票回答關於湮滅寫作內容過虛的評價,我覺得說的不錯,那麼問題來了,你希望看到何等充實的內容?幕後的陰謀,俯身燈塔看護員的東西和塔中文字的奧妙,前幾批科考隊員,還是為塔安上某些更符合人類理解的背景?你渴望「知道」,所以面對湮滅中含糊不清的事實,你會有覺得它很虛的感覺。而這本書的風格傾向於表現未知和人類的渺小。我們的主人公甚至幾代科考用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得到的,就是這樣的信息,人類用盡自己的生命和智慧,也會有無法理解和觸及的領域,說到底你也只是宇宙中卑微的造物之一,這本書的整體基調就是陰暗的,和三體的感覺截然相反。然而晦澀的描寫和人心的掙紮營造出的絕望氛圍本身就是絕佳的體驗,況且,不可理解和不可知的東西本就不可能被描述清楚,這種沉重的絕望感也是魅力之一。

當然了,兩種風格沒有高下之分,只有人的喜好不同。就這種氣氛營造而言,范德米爾已經相當不錯,其他的問題,我個人覺得瑕不掩瑜


三部曲都讀完了……

氛圍營造的很不錯,尤其是第二部的那種焦灼的感覺。

敘事上形式上很有趣,幾條線拆開捏碎用回憶和筆記形式排列,有種讀字典小說的感覺……不過太散了,內里挺虛的,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書——就是噱頭大實質少,還是挺失望的

第一部的翻譯真是糟糕,之後兩部稍微好一點

感覺改編成互動遊戲會好一點,改編電影不適合這個小說,讀的時候一直想到血源詛咒……要是中間加入更多打戲就好了,可讀性會強很多,不過垃圾老美從沒重視過小說在動作和場景上的潛力,只是單純敘事的話,個人認為可讀性真的糟糕

人物初始設定簡直政治正確到不行,副局長格蕾絲是黑人女同性戀,總管羅德里格茲是拉丁裔,燈塔看守是男同性戀,這個真是服


人物塑造是一特色,隨著劇情發展插入的回憶將人物塑造的很圓滿。

另外結局也是一個比較新穎的點,原來我們看的這本書其實是主角留下的日記。

第一部看起來不像是科幻小說,沒提任何關於科技的內容,地下塔究竟是外星人基地,還是生物科技,甚至是大自然自身的突變?(個人感覺最後一個猜測可能性更大,因為文中反覆提到了不為人注意的生態鏈,生態鏈的自我形成),餘下的空白只能由讀者自己想像,可能跟美國人的敘事習慣有關吧,感覺以我的審美第一部不能跟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相比,劉慈欣沒得獎在情理之外。


先告訴自己不要受出版社的辣雞宣傳影響,別把這書歸類為科幻小說然後再繼續讀,星雲獎又不是只獎勵科幻小說,若用科幻小說的標準這書簡直一分滾。

翻譯很成問題,讀的很累。更何況只有第一部,此時評價有失偏頗,說不定後面兩部把這一本中那些似是而非一團亂麻的謎團圓滿解釋了呢。

如果非要評價這本書,那麼我給4/10不能再多。不是一本難看的書,但最好等完全出版之後在看。


1. 中文版的翻譯欠點火候,有翻譯腔。(英文版我也沒看過)

2. 書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可謂失敗,配角們更感覺是完全沒有腦子一般的存在。

整體的主線故事邏輯,估計作者自己也沒想明白吧,感覺是寫到哪算哪,隨著時間線的推進到處都是坑。這一點頗像盜墓筆記——話說現在是不是都流行玩這一套。

3. 全書讀下來給人一種:恍恍惚惚,迷迷乎乎,粘不拉幾,黏黏糊糊

結語:還老子書錢。


舉個例子,苜蓿地這種風格的怪獸大戰地球人你喜歡不?

感覺就是用一噸文字,描述一個雞蛋。

喜歡的喜歡死,不喜歡的也一樣。

回到例子,我也不得不承認,在這種讓你無法觀看全局的表達方法下,同樣是怪獸,苜蓿地更讓人震撼些。不過心裡還是很不爽


除了嚇得我睡不好覺之外,劇情講的啥???結局什麼鬼???懸疑科幻累眼睛嚇人小說。這玩意能拿獎???說好的超越三體呢??

還勞資書錢(つД`)ノ


X區域是一個擁有著詭異生態系統不明區域。神秘組織南境局總共派出了10隻勘探隊對此區域展開研究。幾乎是有去無回。

女主角是一個性格內向冷漠的生物學家,他的丈夫則是一個外表熱絡內心孤獨的醫生。他們雖然關係不錯但是摩擦與日俱增。她的丈夫認為只要分開一段時間他們的關係就能恢復到最初的狀態,但假如不能修復那也活著沒什麼意思了。所以她的丈夫就報名了第11次探險活動,本屆探險隊人數8人。

這名醫生在X區域,親眼看到一個自己的複製品生物,而他自己變成了異形。

醫生的複製品深更半夜遊盪回自己的家中,打開冰箱就開始狂喝牛奶嚇了生物學家女主一跳。接著女主發現除了丈夫眼神獃滯記憶也斷了片。由此懷疑這個並不是她丈夫。這個贗品第二天被南境局帶走了。

這屆探險隊的所有成員都毫髮無損的回來了。但所有人都被南境局關押審訊。半年後這所有人也都死於癌症。

如果回來的這個人不是她丈夫,那她真正的丈夫在哪兒?

第12次探險隊開始招募,女主報名,開啟了她漫漫尋夫路。

本屆探險隊總共5人,皆為女性。除了她以外,另外三名分別是:心理學家、勘探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語言學家。但是語言學家臨陣脫逃。4缺0。南境局為了防止她們被複制,只發給她們垃圾裝備,這樣即使被複制,複製人也只攜帶垃圾裝備回來,不會造成太大威脅。

四人剛來到X區域就看到一隻異形野豬,X區域可真不簡單。而他們被投放區域不遠處有個插入地下的黑塔。看起來更加古怪。四人商議那就下去看看吧。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塔里牆上的苔蘚之類的植物會寫字。這還得了,作為生物學家的女主決定湊近看個仔細,突然這些植物噴濺出孢子。沒有任何防護的女主被噴到了。

心理學家發現生物學家被感染了,心想就tm四個人其中一個還被感染了4缺1了,這下任務是完不成了,為了把任務做的不是那麼難看,她執行了一個計劃:

步驟1:半夜心理學家把人類學家催眠去採集牆上的植物標本,這塔和植物是一體的,人類學家一採集就被塔給幹掉了。

步驟2:第二天心理學家讓女主和勘探學家再次下到黑塔

步驟3:二人下塔之後,自己趁機逃之夭夭,老子可不想跟你這異形組隊哇。

塔內的二人看到人類學家屍體和和試管,發現被心理學家算計了。她們設計了反制的計劃,上來之後卻連心理學家人影都見不到,不得不承認自己too young

女主自己也發現自己開始變異了。她研究了人類學家採集的標本,裡面是人類的大腦組織。

多年後女主回憶起來自己的變異也沒什麼啊,不就是變異嗎,沒什麼了不起。嗯,多年後在這本回憶錄里她就是這種輕鬆無所謂的心態。我還奇怪呢為啥都變異了心態怎麼可以這麼好,直到看了這個貼子關於《遺落的南境》結局? 發現原來她變異的終點這麼華麗。所以敘述起來可以如此輕鬆。當年都是小意思了。但現實中她變異的初始我估計她還是很恐懼的。回憶和現實不是一回事。

外表堅毅的勘探學家已經被X區域嚇尿了,死活不和女主繼續探索遠處的燈塔,女主只好隻身上路,進了燈塔發現一張照片,裡面這個人好像在哪兒見過?隨後發現一堆日誌,都是1-11次探險隊員的手記。其中就包含她丈夫的。手記內容有關本文第一部分背景大致描述。她往燈塔外面一看忽然看到摔殘的心理學家。原來是心理學家見變異的女主進燈塔嚇得直接跳樓。但心理學家決口不承認膽小,非要歸結為怪力亂神作祟使自己失足跌落。女主發現心理學家也被感染了。

女主根本沒意識到自己都變異成啥鳥樣了,她回來找勘探學家,勘探學家一陣對她突突突,女主心想一定不是勘探學家啊,我比她機靈多了。可就事實就是勘探學家朝她一陣突突突。變異的女主明白過來,一槍把勘探員爆頭了。

女主隨後再次下到黑塔,她意識到燈塔里照片上那個人就是黑塔的本體!黑塔伸出觸手鏈接她的大腦對她進行了讀碟?被讀碟完畢的女主去了她丈夫日記中描述過的小島......

故事完。

至於評價,第一部異形自傳?我不確定。

[電影要上映,提前碼,挖坑]


強行對比宣傳坑了太多人進來

這是一種詭異的風格,對我這個新人而言算是一種奇特的口味。先是在暑假晚上一口氣讀完「湮滅」,心中一直籠罩著一股壓抑和恐懼,幾個月後饑渴地讀完三部。每一部之間我都有一段時間間隔,在那段時間裡,充斥著對於世界的猜想還有各種詭異的意像和畫面。結局感覺無奈迷茫,又雜著一絲隨著時間不斷發展壯大的感情——欣喜。

特別喜歡這部書,因此向朋友安利過,他們沒見過書腰,所以算是沒有那些期望,但反映也不同。有一個書讀的比較多比較雜的,喜歡這種新風格。另一個剛看完三體,表示這根本不能看。我認為@比爾·布萊克說的非常好,單純追求追求硬核科幻的讀者會對其接受不能。

喜歡這部作品於是過來資瓷一下~

正在讓另一個朋友讀,不知反應如何


這本書,就像封底說的那樣,非常洛夫克拉夫特,某種意義上簡直就是主角換成了女性的《瘋狂山脈》。一處奇妙的區域,充滿了詭異的環境,平靜的外表下暗流涌動,彷彿有一個至高無上又不可名狀的存在俯視著一切,而一無所知的人則逐漸向著異類轉化。

故事很簡單,結構跟《瘋狂山脈》也相差不多,說成參觀記似乎也未嘗不可。但這個氛圍實在是很棒,很吸引人,看到那些人形的苔蘚時簡直後背發涼。如果你喜歡這種味道對上了電波,估計就能像我一樣一口氣看完。對不上……那還真是沒什麼可看的了233。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