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識真的具有自主性嗎?
人真的能決定自己的思考過程嗎?還是只是過去所有知識的堆砌,在你思考以前也許結局已經註定,或者影響最終決定始終是你的基因和你的遭遇,當時的環境等等客觀原因,所有人都在隨著環境變化,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自主性,一切都已註定。如此,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命運?如何看待人類?
謝邀……我的觀點在這裡大概是最為激進的了……不要討論「意識是否有自主性」的問題了……實際上就連「意識是否真的存在」都很值得懷疑一下……參考Paul Churchland《Matter and Consciousness》……
不過在假定「意識存在」的情況下,那麼我將回答「意識沒有自主性」……
參考Sam Harris《自由意志:用科學為善惡做了斷》……有些初次接觸計算機的人,因為不懂原理,覺得電腦也是有想法的,而且這個「腦」字讓他無限遐想。複合的if-else嵌套加上點隨機變數在特定的環境下就已經可以讓人產生錯覺,所以我懷疑自主意識是否也來自類似的「錯覺」。追溯自己產生念想的過程,說不清道不明,但有種可能性我覺得存在,就是人的身體狀況和情緒這些因素會擾動人腦處理反射、檢索記憶的底層行為,造成結果的不恆定。而且人的記憶總是處在更新中,追加新的,遺忘舊的,所以被檢索的內容總在變化,也一起促成了表象上捉摸不定的主觀意念。
在一個二維直角坐標系中,一條平滑的曲線,選任意一個點截斷。這個端點之前的半條曲線,可以續出無數條平滑曲線,但要保證曲線平滑,則這個端點之後的那個點的位置,應該是唯一的,但有不唯一的可能性,能夠對應不同的平滑曲線。
人也類似,我們任何一個時刻的狀態,既是之前所有時間的狀態決定的,但我們自身此刻的狀態,同時又蘊涵了無數可能性。正如平滑曲線上任意一個確定點的後續那個點。對不在這個系統里的類似上帝視角來說,一切都是註定的,包括系統內的人聽到「一切都是註定」後的反應是信是不信是萎靡還是奮鬥,但是這個類似上帝視角是不參與這個系統的,所以對於這個系統內的人來說不是註定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未來註定發生什麼事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所以人是要正面反應為宜。
諸法無我!一切法都沒有自主性!
一個人的命運,一個民族的命運,一個國家的命運是不是早就被註定好了?
答:是的。英國比日本還強大,最後幾次入侵美國都失敗了。當你遏制美國發展失敗以後,美國就會取代你。蔣介石是在德國人那裡學到的地緣政治,所以開打一二八。因為中國人心裡有了底。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在日俄戰爭失敗以後,不賠款的原因。因為大家都是混這一片的,對手的底牌大家都清楚。而甲午戰敗中國大量賠款,就是因為中國人不懂地緣政治。
人類社會歸根結蒂都是人壓迫人的制度,究其所以還是資源稀缺和分布的不均勻導致的。
(上面這句話,你信不信不重要,但一定要記住。)我最想對我的關注者說一句話:你們是想知道歷史?還是想知道真相?
1、海權。
這是英國、日本、德國、中國、美國經濟發達的主因,也是蘇聯衰落的主因。
2、陸權。
擁有戰略縱深,這個國家就不可征服,比如英國數次入侵美國,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二戰日本入侵中國,導致大量戰爭資源被困大陸國家。蘇聯成立之初,十四國干涉軍出兵蘇聯,人家蘇聯連日本駐蘇部隊,打都不打,愛占就占著去。
3、文化。
理論上,中國的經濟資源、礦物資源、人力資源都完爆美國,但是戰爭一開始,所有國家都會倒向美國,使戰略太平失平衡,這就是文化的魅力。而第一個抱美國大腿的是要踏平華盛頓的俄羅斯,關於這一點根本不用推演。理論上印度、巴西、阿根廷、伊朗、土耳其都具有陸權和海權的複合,但是為什麼他們不能崛起?因為文化。他們不願意改宗,或說文革,他們認為新不如舊,這就是文化的魅力。98年怒斥柯林頓的北大中文系女生馬楠,移民美國。以及一系列反美的鬥士,都在去美國大使館的路上。關於文化,再講一個故事,國際社會制裁伊朗,誰最支持伊朗?可剛剛接觸制裁,伊朗就躺到了美國人懷裡。
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摧毀,這也讓中國完成了社會、經濟轉型,那下一步呢?路漫漫其修遠。
4、笑話
有個小孩問一個百萬富翁:「您是怎麼成為百萬富翁的?富翁說:「我曾經只有一個蘋果,然後我賣了它,用賺的錢買了兩個蘋果,然後賣了這兩個蘋果,用賺的錢買了四個蘋果,後來...小孩說:「我懂了」富翁說:「懂你妹啊! 後來我父親去世了,給我留下了幾百萬的遺產!」
5、重要
大國政治!大國政治!大國政治!
6、海權時代
即使是今天,英聯邦都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
對於操刀一戰的英國,樂呵呵的接手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英國把四戰之地敘利亞劃給了法國,意思就是假如土耳其崛起,那法國就要在前面當炮灰。
於是法國就佔有了敘利亞。
英國在亞洲還有一個協管,那就是日本。日本幫著英國打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用以圍堵大陸國家的崛起。
二戰時期,德國首先發難,在歐洲牽制了英國大量有生力量,此時的中國則出現了蔣介石有機會統一中國的局面,這是曾經幫助英國遏制中國的日本絕對不容許出現的事情,而這個時候英國自身難保,怎麼辦?乾脆自己打吧。於是日本半推半就的跌入了戰爭泥潭。
根據德國戰後的理論,中國是德國在遠東的協管。卡爾-豪斯浩弗提出:世界五大國:泛美、泛亞(大東亞共榮)、泛歐、泛穆斯林、蘇聯。於是希特勒軍援中華民國,並給蔣介石教如何打現代戰爭,希望通過長期努力把中國培養成德國現代化的僕從國。卡爾-豪斯浩弗還提出:要和海權對抗,蘇聯不能征服,只能聯合。於是希特勒聽他的和蘇聯瓜分波蘭,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國的丘吉爾幾乎要哭的節奏,日不落帝國要葬送在自己手裡。
但是世界戰爭證明,英國和日本的戰略縱深太小,根本不適合成為霸權國家。一個制霸世界的國家,體量一點要大。
所以英國和日本最後被無情的拋棄了。7、陸海權的複合
美國有海權,而且還有陸權,英國曾經幾次想征服美國,但是美國的戰略縱深太大,英國這樣的國家根本吃不消,這也就不可避免的造就了美國崛起。
二戰中丘吉爾甚至直言:那種耗盡大英帝國和德國納粹的做法是極不道德的。羅斯福一點羞愧的意思都沒有,只是稍微加大了援助物資的量,繼續耗英國而已。對於美國而言,耗不死你們,美國是絕對不會參戰的。即使後面蘇德之間爆發了戰爭,美國還是沒有出兵和參戰,只不過把受援國,從英國變成了英國和蘇聯。美國需要陸海權複合的新盟友,而不是口惠實不至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體系。對於這個盟友美國當時選擇的是蘇聯,因為老二和老三的結合,才能幹翻老大。這個時候,美國的盟友是蘇聯。
尤其是在中東,蘇美組合吊打英法組合,詳見歷屆中東戰爭,不願倒向美國的政治勢力全部被清洗,英國只能幹看著。用一句話就是解釋當時的情況就是丘吉爾曾經說:「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美國把民國拉進聯合國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還是繼承德國的地緣政治理論,美國需要一個亞洲協管,而日本分量太輕,沒有構成盟友的資格。蘇聯的海權成功的被英國遏制,沒有海權的蘇聯也是一個雞肋。SO,還是蔣介石吧。當時蘇聯、英國都反對,但美國明白,關鍵時候能和自己穿一個褲衩的還是人畜無害的蔣介石。所以反對無效,中國進聯合國。
英法組合完全被美蘇組合吊打,打的是鼻青臉腫,英聯邦也被美國肢解,法國戴高樂為了爭取自己國家存在的機會,不惜和美國翻臉,也要搞核武器。
為什麼法國出動12架飛機就扔了20枚炸彈? - wuweilxl 的回答
8、中蘇博弈
中國建國以後,想到了延安談判,這說明美國不是個東西,所以倒向蘇聯。問蘇聯要外蒙,蘇聯不給,蘇聯(斯大林)為了拉攏中國,說荊州(亞洲)以後就歸你了。後來斯大林被批臭,蘇聯也不承認亞洲歸中國,中國打贏了朝鮮戰爭,正得瑟的時候,勞動黨倒向蘇聯。中國打贏越法戰爭,越美戰爭,與好消息一起到來的是越共倒向蘇聯。中國鹽鐵專營搞的漠北決戰,非但沒有撈到好處,還賠了不少錢。
毛澤東總結出一個道理,美國不是東西,蘇聯更不是個東西。
布熱津斯基美國的教父,他也承認亞歐大陸的聯合可以顛覆美國的第三羅馬帝國。而美國唯一的優勢就是十一個航母戰鬥群形成的絕對制海權,對於制海權,最關鍵的就是石油,石油才是戰爭真正的核心,即使是爆發核戰爭,只要有石油,最後都能翻盤。
布熱津斯基_百度百科
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基辛格於1971年7月9日秘密訪華。訪華不能空著手啊,這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美國叫美國工人下崗,讓中國農民工當產業工人,這是多麼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病啊。
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
對於美國而言,割裂亞歐大陸,遏制印度發展(印度製造),拉攏中國(中國製造),打壓歐盟(大西洋湖),恐嚇俄羅斯(北約東擴),駐軍中東(軍事基地以色列等),就是美國亞歐地緣政治邊緣化戰略的全部。
中國一看,美國的交道比蘇聯好打,最主要的美國錢多,所以中美建交,改革開放。蘇聯分分鐘被秒,葉利欽上台以後,希望通過自殘的方式,換取美國的諒解,希望繼續當美國的狗腿子,美國默默的看了一眼曾經的蘇聯,沒(養)有(不)表(起)態。
美蘇組合完全被美中組合吊打,打的是鼻青臉腫,某聯邦也被美國肢解。
9、重返亞太
美國看著自己的盟友,膘肥體壯越來越瘮人,就像遏制中國發展。當然心裡這樣想,嘴上不能這樣說啊,於是想到了G2,其實就是想限制中國發展獲取的自然資源,中國簡單粗暴的拒絕了。
G2(中、美二國集團)
於是自越戰以後,美國撤離亞太,奧巴馬高調宣布重返亞太。
越南、菲律賓那些國家高興的,真以為美國要替他們打一仗。
哎!逗比就是逗比。
10、優、劣勢
美國有大西洋湖,還有環太平洋合作組織,而中國只有環太平洋合作組織,沒有自己的大西洋湖。這就是中國地緣政治的短板,對於國家的長期發展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中國遇到了經濟增長極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地緣政治的短板,對於國家的長期發展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中國遇到了經濟增長極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地緣政治的短板,對於國家的長期發展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中國遇到了經濟增長極的問題。
回答問題:在歷史發展的那一瞬,就是那一瞬,你抓住了命運甩給你的韁繩,然後像吊威亞一樣,一飛衝天,這就是歷史。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為什麼中國會割那麼多地賠那麼多款,而俄羅斯卻只是象徵性的割地,根本沒有賠款,因為俄羅斯是現代化國家,他們懂陸權。而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他們被日本嚇壞了。蔣介石從德國人那裡學會了陸權,呵呵一笑,開始備戰,當一個國家懂得陸權以後,那他的崛起就不可遏制(例如英國入侵美國),崛起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會被世界秩序接納(中美建交),因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黑社會頭子)明白這個國家遏制失敗,只能團結。
11、為什麼聯合打壓俄羅斯?
沒有啊!英國、德國、法國其實一直在保護俄羅斯,掣肘美國的經濟、軍事、政治壓力,道理其實大家都懂,養寇自重而已。
美國的大西洋湖戰略,就是用俄羅斯嚇唬歐盟(當然主要是西歐),目的就是讓豆蔻年華的歐盟躺倒在美國大叔的懷裡,英法德其實心裡也很清楚啊。08年,美元貶值,而歐元堅挺,意圖就非常、非常明顯了,美國最大的敵人不是俄羅斯,也不是中國,而是歐盟。
這次北約東擴和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目的是什麼?目的還是為了封鎖俄羅斯的自由航行權,雙方展開的爭奪,這和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沒有任何區別。美俄歐之間是三國演義,美國刺激俄羅斯的目的是圖謀歐盟。而俄羅斯不識逗,知道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重要性,所以果斷出擊。
12、寄語
政治家最大的作用就是維持政治的穩定,不要干預社會組織的正常運作,政治家本身是不創造一分錢價值的。但是經濟學家和政治家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最最關鍵的是那些庸眾都相信披著羊皮的都是真理。那些人還反問我,你知道為什麼你這麼好的答案才幾個贊?所以說掌握真理很牛叉?掌握話語權才是掌握24K真理!戈培爾教育我們:宣傳就是最高的政治。人類社會歸根結蒂都是人壓迫人的制度,究其所以還是資源稀缺和分布不均勻導致的。(上面這句話,你信不信不重要,但一定要記住。)我最想對我的關注者說一句話:你們是想知道歷史?還是想知道真相?一切真與假,都是相對的。根本上說,一切一切都沒有真實穩定的本質。意識,每一個當下的「自主性決定」,確實是由過去的各種積累與當前的各種變數所確定。這也很容易證明(當然是不充分的):很多時候,一個人面對某問題思慮幾個日夜,旁觀者卻能不花一秒鐘就猜准他最終的抉擇。
但是,當做真的又何妨!何況,凡夫不管如何相信假論證假,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會忘了自己所說,不自覺地當真著。
既然一切都是假的,就好好享受這個假象吧。就好比,電影故事都是編的假的,在播放的兩個鐘頭里,暫且當真,為劇情痛快哭笑,不亦樂乎。要考慮到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啊,就算上帝把所有初始參數安原樣重新輸入運算一遍,得出的結果還是不一樣。如果思維真的是量子層面的,可以認為個人意志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的表現。
如果從未來的角度來看,現在發生的一切都已確定,那麼人沒有自主的意識。如果以科學的角度來看,整個世界都只是一大堆的化學反應,所以人也沒有自主意識。但是事實是你真的不知道下一刻發生什麼,所以從這個角度,人是可以等價的看成有自主意識的。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總是有一個可以承受與不能承受的分界點。
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不能承受之輕一大堆;女孩子體重要是一過一百斤,自己就很難承受了,總想著要減肥;買衣服的時候總有一個心理價位,二百九的似乎都可以接受,超過三百的就堅決不行。我覺得這都是一個人自己想像出來的,其實人的心理哪有這麼多計較,不信你買得二次超過三百的衣服,你一下子就會覺得三百以上的衣服也就那麼回事。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伊莉莎白可笑的媽媽時,總是說,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 我們也只是自己在fancy我們自己不能接受。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覺得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挺有幾分道理的。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包括剛才提到的笛卡爾這些大科學家,在晚年都成了唯心主義者,是巧合嗎?我不覺得,我覺得挺能理解的。想一些東西想得太久太多了,而你又無法像證實1+1=2那樣地證實它,忽然轉念一想,這些東西真的存在嗎?是不是只是我自己想像出來的?人真是進化來的?有空間第四維嗎?我一直都不願意太接近於哲學,一些東西想得太清楚了往往陷入誤區,鄭板橋說過了,難得糊塗。
當然像現在的有些大學教師那樣講講皮毛,絕對沒有進入誤區的危險,我只覺得有些人站在講台上講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如何不對,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老年如何糊塗十分搞笑,你除了能說說泰勒斯的主要思想,黑格爾的主要派別以外,還會什麼?沒有設身處地地經歷過這些大科學家的心路歷程,有什麼權利說他們是對是錯?任何一種思想只是一種歷史現象,我們只有權利在心裡說我支持或者我不贊成這種觀點。等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再來說是對是錯,沒人管你。更恐怖的是在期末答試卷的時候,非要在卷子上答「我思故我在,錯誤,因為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如果答了「正確」,看都不會看你後面的答案,一個大叉給你,這就是我們的大學教育!開這樣的哲學課堂還不如不開呢,讓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形成我們的意識,形成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中國信奉馬克思的客觀唯物主義論,並不代表這是對的,至少不能強求所有的中國人毫無疑問地支持。當哲學不是一種自由的思想的時候,還能稱為哲學嗎?Philosophy,原意是對知識的熱愛,當怎樣熱愛知識,熱愛什麼樣的知識我們都無法自己選擇自己決定的時候,它的存在的意義在哪裡?
有時候有些事情太難以接受了,我寧願做一個唯心主義者。就像桌子上擺著張哲學試卷,要我回答我思故我在是對是錯並說出理由這種天才級的問題時,我總是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後告訴自己,一切都是幻覺。
狹義上來講,人類生活和從事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問題。產生問題後有一定自助思考能力的我們首先會在以往遇到的案例中尋找相同或者相近的案例,以解決現在的問題。那麼很重要的一點,你也已經提到了:人類處於隨時變化的環境中,所以,狹義上來講,人們遇到的所有案例都無法完全相同。我們的大腦會在不同環境下儘可能尋找類似的且近於穩定的方式來解決方案。所以狹義上看來,擁有處理問題經驗的我們在遇到其他問題時,也是會採用不同方案來解決的。那麼,在沒有解決問題經驗的條件下呢?作為孩童,處於這種情況下通常會採取聽從有經驗者的方案。排除這種可能,孩童的處理方式是非常多樣化的。一個很簡單的舉例:一個梨,一個沒有處理梨經驗的孩童可以把梨當球踢,可以把梨做成不同形狀以觀賞等等。這和一個有處理經驗的人想到的只有食用的方法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是在尋求一種「萬能」的解決方案,以求安定。那麼,我們的生活可以看做是不同解決方案的集合體,這些集合體的解決方式都有著很強的相似性,但是在相似的大前提下有很多不同的環境因素的變化,這構成了我們活動的不同和多樣。所以,狹義上,你可以把人們思考解決方案當做是一種慣性思考。理想狀態下(即一切環境因素相同),我們尋找解決方案的思維是可以相同的。但是現實狀態下,你的一切思考都有其誘因和沿展性(新的事物生成),所有誘因發展了我們的思考範圍和聯想界限,所有你的感官會把沿展的事物作為方案的參考對象(也可以看做是尋找新的慣性案例,在處理問題時發展出的案例),這一切都是由變化的環境形成。所以,你可以認為,處於變化中的人類其思考總是慣性的,但變化的環境永遠是前提條件。那麼,你就可以理解:人類的思維是隨著環境而產生變化,所產生的解決問題的案例自然也是變化的,命運,就也不是註定的。當然,這一切的大的前提都是在狹義的條件下思考和闡述。
按照馬克思恩格斯那一套,儘管以物為主,但主觀能動性佔據了不小的地位。但我這個人「離經叛道」,我眼裡所謂「主觀」,是客觀循環行為的縮寫,是在客觀環境下(包括之前人生經歷帶來的對事物的總結行為),由客觀的生物化學反應機制(大腦),展現出對客觀存在的物或已經發生完畢不可更改的事的反應(最終形成的想法),這種想法在形成的那一刻就已經變成客觀存在了。假如後來,想法的改變,不過是重複上述過程後,得到的另外一個客觀存在。之所以對同一件客觀事物,不同人不同時間,發生了所謂的「主觀」層面的不同。。。。那不是廢話么,不同人的生物化學反應機制同了?!不同時間怎麼可能環境還同著?!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人不具有自主意識 你有沒有想過 我想的是不是我自己所想的 下一秒的想法是從何而來 為什麼會這麼想 我們的所思所想都是奠定在這一秒之前所有的閱歷 生活經驗以及自己所具備的知識下的 我們生下來用自己的視角 用自己的第一人稱所看見並感知這個世界 你說為什麼不是別的靈魂來控制這個身體而是自己來控制這個身體? 我們是物質的組合 是分子的組合 世界從宇宙大爆炸開始所有事物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件件推倒著直至將來 你遇到我 我今天吃的什麼飯 國際形勢怎麼樣了 這些都是事先規定好的 因為沒有前因哪來的後果 所以一件件事情最後推到到宇宙大爆炸 可以斷定 我們是生活在被設定好的程序之中!我們就像電影《黑客帝國》里的人一樣 活在被設計好的程序之中安然自得 過得津津有味 也許這就是我們 宇宙是有規律的 這些都是程序的設定 而且我們的細胞結構和宇宙的結構有著驚人的相似 種種推斷足以得出 我們沒有自主意識高二黨 表述能力著實有限 希望有人能夠明白 能夠聽懂我的想法這種結論早在初二得出的看了霍金的《大設計》一書 倍感宇宙之中我們是多麼的渺小 我也在此安利給看到這的朋友們。感謝茫茫人海 你收到了我的訊息。
題主想問的其實是哲學中關於「決定論」的問題,感覺好多答案都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決定論的本質就是探討人的「自由意志」(free will)是否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三言兩語是很難說清楚的。知乎上也有相關的討論,比如在物理學層面解釋決定論、否定人的自由意志,有沒有邏輯上的突破口? - 哲學
程煉的《倫理學導論》中也有很清晰直觀的描述,題主可以找來看看。人的意識真的具有自主性。
我們連出生和死去都無法把握,談何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