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十一個月大的孩子愛打人怎麼教育?

兒子快一歲十一個月了,很活潑,不過有一個缺點,就是愛打人。小朋友拿他的玩具他要打,要玩別人的玩具他也打。大人不如他的意時他也打大人,比如今天我批評他,他一臉的不服氣,然後開始打我。我平時沒啥脾氣,但在他成長過程中,在他面前發過幾次比較大的火,摔了東西,是不是跟這有關係?


小朋友動手打人,欺負別的孩子,要分階段來看。越來發現,越早處理,越能夠幫助到你的孩子更好成長。

當孩子一歲後,動手打人可能表達很多意思,比如「走開,你擋住我了!」,「放下那個玩具」,或者僅僅是,「我現在很不爽,我要打人!」。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動手打人,或者出現其他的一些暴力行為,比如推,咬,但他們並不是惡意的。學步兒童,尤其是還比較小的那些,並不會故意傷人。孩子的同情心還處於的萌芽階段,他們還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會傷害他人。孩子可能還在對他的行為會產生的後果感到好奇:她怎麼哭了?發生了什麼……

孩子的同情心還處於萌芽階段,

他們還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會傷害到他人。

雖然現在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同情心,但是給他們小小的心靈播下善良的種子永遠不算早。每當孩子動手打人,溫和但嚴肅地告訴他,「不要打人!啊,好痛!」。語言永遠沒有行動有力,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多多示範給孩子看,正確的做法,如何溫柔地和別人玩。對於幼兒,一定要有人守著他們玩,當出現比較粗魯的動作,應當及時制止,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不管你怎麼做,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用暴力來解決暴力。

不管你怎麼做,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用暴力來解決暴力:打人和被打的孩子兩方的大人吵起來。天啦,這真是很不好的示範。另外,不管你怎麼做,你也不要打孩子,你的暴力行為會給孩子傳遞這樣一個信號:當你生氣或者不高興時,可以用暴力來解決。所以,先控制好你自己的脾氣,再來處理孩子的。

如果這樣的行為發生在你的監護下

如果發生在眼皮底下,你可能會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打人:

  • 性情。每個孩子的個性生來不同,天生的性情可以影響到孩子情緒化的程度。有些孩子發脾氣次數比別的孩子要多。

  • 她可能對行為會產生什麼後果感到好奇,就好像面對一個玩具的按鈕,按下去會有什麼反應?我抓了小夥伴的頭髮會怎麼樣了,她會哭嗎?

  • 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我要把所有人都推開,我要玩滑梯!

  • 感到無聊了:啊啊啊,不好玩,我要把玩具扔向媽媽。

  • 對所有東西都充滿佔有慾,哪怕是不屬於他的東西:這個小卡車看上去很好玩,我現在要玩。

  • 選擇性的同情心我要把媽媽的手機從爸爸那裡搶過來,順便砸一下爸爸。

  • 經常有挫折感:我好生氣,我只能咬爸爸,讓他知道。

  • 不能有效地交流我想喝水,我拿不到杯子,我要打媽媽,讓她拿給我。

知道這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過程,了解孩子暴力行為的原因不代表你能很好地處理。小朋友可能需要一點來自文明社會的幫助來處理這些原始的暴力本能。你可以這樣幫助孩子:

強化好的行為

有時候孩子在家裡打人、咬人,這麼做只是為了獲得你的注意力。小朋友對於怎麼樣可以獲得注意力非常敏感,他們很容易就發現,打人等行為可以讓你馬上注意到他。所以,儘可能表揚好的行為,低調冷靜地處理打人的行為:制止,並做正確的行為示範,迅速轉移注意力,不給刺激他繼續發脾氣。保持冷靜(或者假裝冷靜)。

認可孩子的情緒

所有的情緒都是可以的,生氣、難過、煩躁……所有的情緒都可以有,但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被擋住了路很生氣,我知道這個危險的東西不能碰讓你很生氣,我知道玩具倒了讓你很不高興,但是任何時候,打人都是不對的!

鼓勵孩子把情緒說出來

小朋友和我們成人一樣,能夠感受到很多情緒,比如失望,嫉妒,悲傷,害怕,但是他們經常都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只好用牙齒和拳頭了。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可以減少他們用暴力來表達的情況。

減少厭倦

無所事事的幼兒可以造成很大的混亂。多留意你的孩子,如果看到他沒得玩了,感到無聊了,在她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把電視機砸壞之前,趕快給她找點有挑戰的,對她有吸引力的事情做。

減少挫敗感

很多東西夠不著,很多事情做不好,幼兒經常會經歷挫折。幫助孩子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的技巧,與人溝通的技巧,穿衣吃飯的方法,玩玩具的方法……幫孩子做不如教孩子做,這不但可以減少挫敗感,還可能減少發脾氣和暴力行為。

做一些安撫情緒、溫柔的事

停下來,做一些相對安靜的活動,擁抱,一起唱兒歌搖一搖,講幾個故事……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孩子消除侵略性,冷靜下來。這些活動也能讓你感到放鬆。

提供正確的釋放情緒和能量的機會

積累起來的挫敗感,生氣,或者僅僅是好動活躍的小朋友有太多能量無處釋放,也可能爆發出打人、咬人的行為。這篇文章里寫到很多能量釋放的出口:鼓勵孩子動起來吧!這不僅僅是釋放天性,還能……

改變玩耍的形式

沒有規則的自由玩耍可能讓小拳頭自由地亂飛。如果小朋友間發生推攘、抓扯、打架,可以讓孩子們換一種大人參與其中的遊戲,比如大人看著小朋友們畫畫,或者一起玩轉圈遊戲(最近在早教班學了一首特別有趣的遊戲歌,old brass wagon,可以一起在音樂里跳舞)。也可以迅速轉移注意力,總之讓孩子們不再一起扭打。如果被打的人是你……同樣,也迅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們一起來看書吧,我們來玩row row row your boat?(親子互動兒歌:Row row row your boat)

最重要的,做孩子的好榜樣

最好的讓孩子講文明的辦法就是你持續地示範好的社交禮儀。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不能打人,當著孩子的面,向被打的人道歉,表現出同理心、同情心。給孩子示範如何溫柔的,禮貌地提出要求。當你情緒失控時(是啊,我們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讓孩子看到你承認你的失禮,並且道歉。

摔倒了,打地板,撞到了,敲桌子……

難道不應該向地板和桌子道歉嗎?

確保你沒有偶然因為孩子打人而「獎勵」他

不要說什麼「男孩子打打架很正常」,不要說「這樣可以讓孩子自己學會堅強」……更不要因為孩子打人就滿足他的要求,如果發脾氣、打人成為你的孩子得到其想要東西的可靠方式時,孩子還會繼續這麼做,甚至可能延續到成年階段。

避免對孩子下重手

其實還是自己要做好示範。有時候確實會被孩子搞得很煩躁,吃飯的點到了,孩子拒絕離開遊樂園,你可能會很想直接把她拖走,當你趕時間要離開卻被孩子抱大腿的時候,你可能會很想直接把他推開,當孩子欺負別的小朋友時,你可能會很生氣想要懲罰他,但是請記住,粗暴的教育方法養出暴力的孩子。試著,堅定但是平靜地,儘可能輕地對待孩子,不要下重手解決問題,哪怕你也非常生氣,感到不耐煩,壓力很大的時候。

比如牙醫媽媽叫你如何給反抗的孩子刷牙的視頻里,孩子不要刷牙,哭,踢腿,打人,媽媽用浴巾將她手裹住,冷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這麼做是沒有用的,媽媽還是會幫你刷牙。(要幫孩子刷牙到七歲哦!如何刷呢?)記住,當孩子知道暴力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會減少使用暴力。

永遠不要咬回去

咬人容易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所以要格外小心。有兩點值得注意,不要開玩笑似的「咬回去」。哪怕你把孩子咬痛了,你可能是想告訴他,「咬人會痛哦」,但是孩子不一定能夠體會到他自己的痛,和他咬別人時,別人會痛這兩者之間的聯繫。你咬回去,可能讓孩子痛,可能讓他嚇一跳,但是並不會讓他不再咬人。

永遠不要雙重標準

一些父母喜歡咬孩子的腳趾、手指,逗玩,但是到了孩子咬痛他們的時候,卻叫孩子不要咬人!有時候孩子咬一咬家人的肩膀、臉、手臂,不太痛的時候,大人都不在意,到真的咬痛了的時候才告訴孩子,不可以。你可以想像孩子會多疑惑了!如果你不想孩子咬你,你和家人也不要在任何情況下咬他,如果你不想孩子咬痛你,那麼咬得不痛的時候也要制止。

要嚴肅對待

不要把咬人、打人當做玩笑。孩子第一次咬你、打你的時候,你可能覺得很好玩,哈哈笑。這樣可能鼓勵孩子繼續咬人、打人。嚴肅地看待這些行為,任何情況系都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咬人哦」

知道什麼時候該袖手旁觀

有時候孩子們的打鬧並不會造成傷害,就不要過多介入啦。無傷的推一下拍一下,不要過於緊張了。比如說,我家寶寶經常是被欺負的那一個,經常別人抓她一下,推她一下,她還跟人笑,她覺得小朋友在找她玩,很高興。你用手輕輕在她頭上、臉上、身上拍一下或者一拳,如果沒有打疼,她就會笑。孩子們不會一天就學會如何打招呼,如何文明、禮讓,如果他們不去經歷,不去體驗,就不可能掌握好各種社交分寸。

知道什麼時候該介入到孩子們的紛爭中

如果孩子做得過了,對其他小朋友咬、用力踢、推,應該馬上制止。當孩子們在一起玩時,把注意力放在解救和安撫被欺負的小朋友身上,而不是那個犯錯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推攘、打別的孩子,你應該先保護好被欺負的孩子,先照顧那個被欺負的孩子,安慰她,轉移她的注意力,繼續玩。然後再處理你的孩子,談個話。不論孩子的暴力行為是對你,還是對孩子,你都應該冷靜但是嚴肅地告訴孩子,這是不可接受的行為,解釋為什麼不能這麼做。比如說,你這樣會把小夥伴弄疼的。如果孩子說不聽,重複暴力行為,你可以警告孩子可能發生的後果,」你再動手打媽媽,媽媽就不要和你一起玩拼圖了。」 注意,注意,注意,如果你這麼說了就一定要說到做到!言出必行,這非常重要!不要用那些你做不到的事來威脅孩子,比如,「你再這樣媽媽不愛你了。」,「你再這樣的話,媽媽不要你了。」 做不到就不要說。

不要暴力管教,也不要太驕縱

總是使用暴力的孩子常常是因為有太過於嚴厲的管教,或者太過驕縱。有時候父母管教地太嚴厲了,孩子反而脾氣不好,有時候太遷就孩子了,也會養出熊孩子。家教就是一共平衡的遊戲,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但是也要溫和而堅定地限制他們的不良行為。(分享:家教,一種關於平衡的遊戲 和 有趣而又嚴格的家教)

如果這樣的行為發生在幼兒園裡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如果欺負人的是我的孩子怎麼辦?

當幼兒園老師告訴你,你的孩子在學校里總是欺負別的小朋友時,你有可能會很吃驚。我膽小害羞的乖寶寶怎麼可能欺負別人!或者,你可能只是覺得孩子比較頑皮好動。是啊,你有看到過孩子在遊樂園裡動作稍微有點大,有一點霸道,但是,所有的孩子不都是這樣的嗎,偶爾?他怎麼可能是個暴力小霸王……會嗎?

可能你也有發現一點你的孩子是個小暴君的蛛絲馬跡,一起玩的隔壁小朋友的家長有可能有試圖向你提起。他可能在外面玩的時候容易「激動」,但是沒有很好的語言交流能力。他也可能愛說那些比較消極的話,或者在談論起別的小夥伴時似乎和他有矛盾,比如「我不喜歡他」,「我討厭他」。

儘早干預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裡是個小霸王,如果不適當干預,可能不會自己變成文明小天使。最難的事,莫過於面對這個事實,承認孩子表現不好,家庭教育可能出了問題(這……別賴老師)。很多父母可能難以接受孩子在家跟在學校里表現不一樣,但積極地看待這個問題吧,早點干預可以讓孩子避免成為一個真正的小霸王。

雖然男孩女孩性別平等,但是男孩、女孩的確會表現出一些不同。男孩在幼年時更可能成為欺負人的小傢伙,特別是使用暴力行為。女孩通常會大一點才開始會欺負人。不過也並不是女孩不欺負人,只是她們幼年時更可能精神上地排擠小夥伴或者言語上的欺負,而不是用武力。

正視問題後,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仔細觀察孩子的周圍環境,日常接觸的人。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小霸王都曾今是被欺負的那個人,可能是被他們的哥哥姐姐,其他親戚或者朋友欺負。

幼年的孩子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並不會真的懷有惡意。

他們更可能還沒有發展起完整的同情心,

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很多時候,

他們只是在模仿他們經歷過的事和他們看到的行為。

幼年的孩子在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並不會真的懷有惡意。他們更可能還沒有發展起完整的同情心,或者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在模仿他們經歷過的事和他們看到的行為。所以,冷靜但是堅定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帶來的傷害,別的孩子有多難過。你也應該告訴他,他沒有權利欺負他人,如果再這麼做,會對他造成什麼後果。

無意識地欺凌

很多模仿別人行為的孩子並不知道他還能怎麼做。學齡兒童更能理解欺負人這個過程和對他人造成的後果,學步幼兒和學齡前孩子不一定清楚,特別是年齡還小的那些。如果你和孩子討論發生了什麼,你可能了解到他們為什麼要欺負小夥伴。之後,你就應該教他一些正確的社交技巧,不但要教,還要和他多做練習。你可以安排一些有固定程序的遊戲在家裡做,如果有人欺負或者嚇到了別人,都要道歉和受罰,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

更好的方式是安排一個時間,讓被欺負的小朋友一起來玩。這樣做可以向孩子示範,教他如何有禮貌地玩,同時要確保那個小朋友現在可以安全地和你的孩子一起玩了。

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老師,一起採取措施來改掉孩子小霸王的行為。包括和老師一起,注意多強化好的行為,比如當孩子對別人溫柔禮貌的時候,表揚他。

暴力行為的連鎖反應

咱兒子要是一直這樣霸道的話,以後可能娶不到媳婦兒哦!得想辦法解決。

咱女兒要是一直這麼「作」,以後可能沒朋友哦!得幫幫她。

有反覆欺凌行為的孩子不會自己變成溫柔禮貌小天使,他們需要幫助,越早干預越好。如果沒有及時干預,小霸王可能不能發展起好的社交技能,沒有真心的朋友,長大後也可能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所以早期的干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好在,孩子還小,問題還不嚴重,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們打人的原因,多給他們示範如何對他人友善,如何關心他人,如何禮貌地表達,幫助他們掌握起社交技巧,小霸王也能變回小天使。

其實,這世上並沒有熊孩子,只有需要幫助的孩子。

但是熊家長是有的,我們不要做熊家長。


學步期的孩子缺乏語言能力和社會能力,因此有時會通過打人或者其他攻擊行為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無法理解抽象概念的,但他們有「感覺」。比如你斥責他大人的時候,他可能會有一種憤怒感。

那麼該如何處理呢?

1.立即把兩個孩子分開,並檢查傷害的嚴重程度。記得保持平靜,和善,不要憤怒。而且少說多做,比如可以平靜的說一聲「不可以打人」,並和他坐下來,談談生氣的原因。

2.如果孩子大一點還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認可孩子的感受,可以跟他說「我可以感受到你很生氣,但你能用需要告訴我你為什麼生氣嗎?」

當孩子吵架時,不要選擇站在哪一方,要平等對待。可以說「孩子們,我看你們現在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你們可以先冷靜一下,也可以在這裡把問題解決掉,我是不會站在任何一方的」

當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要對他說「我愛你,當你準備好能談一談的時候,可以隨時來找我」,然後你就離開。

3.避免回應孩子的攻擊行為

4.避免對孩子的攻擊行為作出讓步


我是絕對反對什麼千萬不能打孩子之類的理論。也看不慣那些所謂都幼兒教育專家。沒準這些專家裡面也都還沒男朋友的。

孩子打人是啥?是習慣!壞習慣!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想要什麼,不太會表達,那麼:

有的孩子會哼哼,萌萌都看著你笑;

有的孩子用小手抓啊抓啊,還往那個方向拱;

有的孩子大哭大鬧,哇哇直叫;

有的孩子就是打人。

你和我說,都一樣說服教育?那不是逗嘛!

小孩子都是管出來的,打人的話,就直接一把抓忽腦袋上,讓他知道,打人者,人恆打之。

我就和我媳婦說,小孩子現在敢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長大就能拿領帶把爸爸勒死。(這不是沒有案例)

別扯什麼美式教育,要美式教育請去美國生活。當然,知乎牛人多,那些教育專家沒準就是美籍華人。

李光耀說過,管理和對待中國人,要開明專制。什麼是開明專制,政策上要開明,法律上要專制。所以新加坡現在還有鞭刑!按照教育專家的理論,新加坡現在都是一群心理變態在生活咯?

我覺得對孩子也一樣要開明專制。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不妨多嘗試。他喜歡跑就跑,摔了自己爬起來,磕磕碰碰的抹點葯就好。怕什麼?我媳婦開始也心疼,後來發現寶寶自己都無所謂了,也漸漸放心了。

但是有些底線就是要堅持!欺負小朋友就是不行,虐待家裡小狗就是不行!打人更是不行!

到點吃飯,不吃就餓著等下一頓,我家只有水果沒有零食。吃飯到處跑沒人會跟在後邊喂!一頓不吃餓不死,也不會長大以後成殘廢。

說一千道一萬,為啥現在孩子問題多了?都是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人矯情了,不是小孩矯情,是大人矯情。我們這代人,誰不是散養的?誰沒吃過苦受過罪?我們差了?怎麼我們的後代生存能力反而退化了?這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家的動不動就打人,煩死了。」「別人動他的東西,不聽他的話,他就打人」我身邊經常也能聽見家長這樣的抱怨。可能我自己的行業也比較特殊,孩子出現這樣的頻率更大一點。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行事習慣,很多時候他們的行為背後其實藏著真正的心理需求,當你明白了孩子愛打人的原因之後,再來想解決的辦法會更好呢。

孩子為什麼會打人?

一.孩子並不覺得這是一件錯誤的行為

小孩子無意中拍打到大人的臉上或者身上,媽媽吃驚地瞪大了眼睛,爸爸哈哈大笑,奶奶寵溺地說「這小兔崽子!」,想想你家裡是不是也這樣呢?

孩子發現這種行為會引起家人的情緒變化,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從而使他們加深了記憶,同時也強化了「打人」的行為。

最好的干預方式,就是嚴肅對待。當寶寶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握住他的手,嚴肅的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沒意思。

二.不懂得表達

像1~3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於是就會用肢體語言來代替表達。花園裡擋我路的,打;拿我玩具的,打;不聽我的,打!

這時候可以加強孩子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玩過家家時,另外個小朋友往孩子碗里放土,孩子打人的時候,媽媽可以告訴他:「如果你不喜歡人家這麼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對別人說『我不喜歡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飯!』」

三.源於對某個卡通人物的模仿

現在電視節目那麼多,大眾審美越來越趨向於血腥、暴力。孩子看了後自然而然會受影響。而且很多節目,比如《奧特曼》《光頭強》《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動畫片里,也有很多打鬥的場景。

而孩子在沒有辨別是非能力之前,會在現實生活中盲目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語言和行為,那麼動畫片中出現的一些不當的行為和語言,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孩子「打人」的主要原因。

爸爸媽媽們可以篩選動畫片並和孩子一起觀看,在觀看過程中發現不良行為要及時告知孩子。

注意不要硬性剝奪孩子看動畫片的權利,但可以選擇積極向上、適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動畫片進行觀看。

四.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永遠不能低估言傳身教的影響力。比如父母之間經常打架,或者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誘發孩子產生攻擊行為。父母自己要做到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執,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該怎麼做呢?

一.馬上制止

孩子打出手的時候應該馬上制止。如果孩子能夠平靜下來的話,向孩子了解來龍去脈,引導他跟被打的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情緒很激動,父母先替孩子向被打的小朋友及家人道歉,你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然後把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安撫情緒。

很多家長在看到自己的孩子打人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責自己的小孩,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孩子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面對突如其來的訓斥,孩子只會覺得受到傷害, 這樣會讓孩子不再信任家長。

二.尋找原因

將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之後,先不要急著指責他「你為什麼打人?怎麼又打人?」,孩子會因為表達不清楚原因更加暴躁。

可以嘗試著認可孩子的情緒,幫他說出原因。比如說「媽媽知道哥哥搶了你的玩具,你不開心」;「你只想跟姐姐玩,可是姐姐不理你,你很著急」......當孩子的情緒被理解了,他就會平靜下來。

三.提供方法

告知孩子打人的後果,對方會疼、會害怕、會難過,告訴孩子可以用其他的辦法解決。

高興或喜歡對方,可以握握手或擁抱;不高興不願意時,可以說不;想玩對方玩具,要詢問對方可不可以;玩具被搶,可以大聲說「不行,還給我。」當自己處理不了,還可以找大人幫助。

四.鼓勵孩子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並糾正的時候,一定要積極鼓勵他。

如果下次生氣的時候,他沒有打人,一定要表揚他「這次沒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試著這樣做。」

引導寶寶學習處理情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過程中會有反覆、會有倒退,你可能需要好幾年才能教會他如何正確的表達。

想想我們自己,遇到不順心的時候,也會忍不住失控,極力尋求一個宣洩情緒的出氣筒,更何況小小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修鍊自己,慢慢來,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小孩子愛打人,跟他從小受到的溺愛有一定關係,當我們做父母或者祖父母的被孩子不小心打到之後,我們沒有對孩子進行引導,反而讚揚他打得有力氣,他就會認為打人是一件可以表達意見、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如今,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甚至刻意地教給孩子動手打人,以為這樣將來在學校和社會上就不會受欺負。我說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想法,一個愛打人的孩子,最容易成為別的孩子毆打的目標,就像一龍和播求最容易成為挑戰的對象一樣,但實事求是的講,愛打人和一定打得過人家不是一個概念,如果成了眾矢之的,那麻煩就無窮無盡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教育孩子改變愛打人的習慣,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家長的說教還是能起到比較明顯的作用的,如果不行,還可以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體罰往往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控制外出遊戲時間和遊戲圈子,對購買某個玩具的要求說「不」等。

做家長的,不可刻意教育孩子打人,但要教育孩子如何避險,平時多帶著孩子鍛煉身體,讓孩子有個強健的體魄。這樣,就算遇到打架事件,別的孩子也不一定敢朝您的孩子動手,在「遠離戰端」的時候,孩子也能跑得開,讓其他孩子追不上。不過,還是最好不要參與打架,現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輕,什麼是重,更不知道闖禍是要承擔後果的。

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保護自己,這比教會他們如何打贏對方更重要!


其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四個字: 溫柔 堅持

什麼叫做「溫柔」呢?爸爸媽媽就像一個海綿一樣,我聽到了、我看到了、我陪你,你哭完我們再說。

再來「堅持」呢!我跟你講過、我跟你報備過,我們行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此時教養的底線就是「堅持」。

小朋友最喜歡模仿大人,所以爸爸媽媽常常情緒不穩定,也容易養成孩子的壞脾氣。

小孩子的情緒本來就會受到成人的影響,所以小朋友有先天的情緒氣質,也有後天模仿而來的行為,所以當你要用以暴制暴、硬碰硬的這樣方式的時候,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模仿學習能力是最快的。如果3歲以前被監護人打過的寶寶,那麼長大一點後,他們也會欺負其他人。

那麼孩子愛打人,忍無可忍的時候要怎麼做呢?

戳視頻!看招~

孩子愛打人愛尖叫?這樣教才可以!


任何時候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正確的;

任何時候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正確的;

任何時候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正確的。

如果你總是用是否對孩子發脾氣的次數多來衡量你對他的教養質量,這是不合理的。小孩子之所以總是喜歡用打別人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一方面是他覺得這樣確實解決到了問題,另一方面是他其實並沒有樹立起『我和他人』之間存在一種關係的這個觀念,這個時候,你以為的對他發脾氣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錯誤的根源是什麼,而只知道這樣可能是錯的。

甚至,我想父母這個時候也未必真的清楚小孩老是打別人為什麼是錯的,所以就更難期望父母在這個時候用語言給孩子闡釋清楚錯誤的原因是什麼。

不過,媽媽現在就能夠有意識地發現問題並且積極到知乎社區提問,希望解決這個問題這件事情本身就證明了父母其實也希望解決掉這個問題。

那麼,我希望父母能夠和孩子做下來,非常正式地聊這件事情,講解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人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必要性,其實,小孩子能不能聽得懂是一回事,你講不講是另一回事。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講了小孩子也不會懂,但是你忽略了小孩子的超能力,它能夠從父母的眼神和話語中自己搞明白是怎麼回事,並且形成他自己的理解。此時,最重要的前提是,父母你需要先把問題講清楚,道理講明白。

以上,祝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語言表達還沒發展完善,動手更加容易表達他的訴求和情緒。

單純的和他講道理,讓他別動手打人,一般都會更加反抗。關鍵在於用啟發式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明白他的行為會造成的後果,並且讓他學慣用語言這個更加有效的溝通方式。

比如,他不如意的時候打大人,你可以和他說,「我現在很生氣,你打我的時候我覺得很疼,我不喜歡被人打」,引導他思考他打人會造成別人的痛苦,切忌用打罵懲罰他。也可以採用啟發式提問,「如果別人對你動手,你會感覺怎麼樣?。

然後再問他,當你憤怒,除了動手,還可以怎麼做?引導孩子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現在很憤怒,或者通過打枕頭、畫畫來發泄;當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時,除了動手還可以怎麼做?當不想借玩具給其他小朋友時,可以怎麼做?

平時多幫助孩子練習溫柔地撫摸家人或者動物,並且和他說「人不是用來打的」。


揍一頓就老實了!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教訓,將來在外面也會有人幫你教訓,你自己看著辦!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語音發展還沒有完善,很多孩子都是動作快過語言的,還有就是媽媽看一下最近家裡有沒有這樣的暴力因素,比如電視劇小朋友之間或者是親人之間,有時候我們和孩子打著玩也可以能被孩子吸收,還有就是看看孩子打媽媽的時候媽媽是不是給了孩子很大的反應,是不是平時對孩子的關注不是特別夠,孩子是不是求關注,首先要把原因找到,還有就是孩子如果打媽媽的話媽媽可以抓住孩子的手,並且告訴孩子可以生氣但是不能傷害自己和他人,你這樣打我我會疼的,態度要堅定,如果孩子想要掙脫拿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再打我那我就放開,如果孩子繼續打那麼媽媽依然抓孩子的手,建議你看關鍵期關鍵幫助,對你的幫助會更大


你好,我的孩子剛過打人期,當時也和你一樣發愁,其實是我們多慮了,耐心等待,過了2歲寶寶就不打人了,沒關係的


哎,我女兒快一歲八個個月啦,好喜歡打人,以前很乖從不動手打人,現在一點不順心就打人,怎麼教都不乖


我是很不提倡讓孩子玩遊戲看漫畫的。我侄子也是,不知道是看多了奧特曼這類在我眼裡屬於暴力的動漫還是家庭暴力導致的。喜歡打人,不管大人小孩,只要不合他的意願情況下就會打人,而且不光打臉。就我蹲下幫他系鞋帶,他也可以一拳打我的頭部。他睡覺醒了要找他媽媽,媽媽不在,我過去安慰一下他叫他起來吃飯了,他也可以一個東西砸到我臉上,所幸不是砸到我眼睛。有時候還說讓他媽媽來打我。大家都說他打人不對他就大哭。。。每次都一樣的。跟他爸媽說了也沒用,教訓一頓依然屢犯。試想他打的是別人呢?人家一氣之下可能會暴打他一頓。我還沒為人父母也不知道是怎樣一種體驗。但是相比之下,我二嫂她們娘家的小孩從小做任何事情,比如過多沉迷遊戲,她們都會大聲吼小孩,可能有時候也會打,但我沒看到過只是聽說有打過。雖然我有時候覺得事情也不至於那麼嚴重,但是她們的小孩被說了之後就真的不會繼續下去,大人說了,他們會聽會改。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就是存在有這種暴力的傾向。我覺得如果小孩本身喜歡打人的,父母也應該讓他知道被打的人是怎樣一種感覺。人家也是肉做的,你打了別人,人家也會打你。還會繼續關注這個話題,喜歡大家能多給意見,我也想知道以後要怎樣正確地去教導孩子。


推薦閱讀:

父母的終點,是孩子的起點
教孩子說不,是自私還是顧及自己感受的正確行為?
馬克79天騎行環遊世界,他為什麼能夠做到?
砸壞手機學生才能好好學習?這個鍋手機不背!
10歲侄女沉迷我的世界怎麼辦?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指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