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拍攝的建築?
01-27
請各位大神評價一下~謝謝指點~想了解拍攝建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點?這
我恰好在知乎刷到一個答案,裡面推薦的作品和你的風格很像。我想來講講最近很流行的這種攝影風格。全球有哪些優秀的建築攝影作品? - 攝影
我把那個問題貼上面了。答這樣的問題,我希望就像設計學院評圖一樣。不是就這幾張照片,而是每個人都能有所收穫。否則這類問題出現在知乎沒有任何意義。分點展開,順序並不代表重要程度。
1. 構成:
說說後面三張。在平面上分析構成就一個思路:將圖面所有內容變為點、線、面三個元素,分析幾個元素在數值上(數量,大小)的關係。所有構圖原則,實際上都是基於這一組平分線來的,它們相交出現了5個點,分出了畫面的4個部分。這些位置是是畫面非常重要部分,構圖就是去抉擇放在這些位置的是什麼元素。你再來看三等分構圖和黃金分割構圖,前者討論的是4個方塊的中心,後者討論的是元素和兩條中線的關係。同時,我們發現方形的圖片天然存在4個頂點,這4個點同樣非常關鍵;貫穿這四個點的兩條線,同樣可以平分圖面。但是他們與邊界不平行,所以他們的力度不如另外兩條。回到這張照片,我們先看面:
在構成上,我們第一個學到的是正負形的概念。這提示我們:不只要看線條圍合的形狀,還要注意它隔離出的剩餘空間,兩者本身權重相同。在照片上我們能發現兩個面積很大的形體, 我們會發現兩個都是不規則形。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強烈的視覺暗示,形體賦予圖片的力度就很弱了。對這樣的形體,我們是很難產生聯想,也就是說很難產生情感。真正致命的在於,我們在圖面上沒有發現其他與這兩個形狀關聯的形狀。你可以用一個強烈的重擊,一拳擊倒對手,但是前提是這一擊一定要夠重。如果你沒有辦法加強這一拳的力度,那麼你要保證後面有足夠的招數耗死他。實際上建築物上本身包含兩個面,但問題在於這兩個面差異實在太小了,這個對比的力度不足以撐起這幅圖。看完那兩個形狀,你找不到其他「面」可以看了。看完了「面」,我們來看「線」:
接下來我們看「點」:
上面的3個點,圈出來就知道問題在哪裡,不多講了。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這幾個點出現在什麼地方會比較好?我想講下面幾個點:
這些實際上才是真正很重要的「點」元素。左下角很大的那組六邊形是這張圖非常矚目的中心。我把參考線去了,因為按照不同的方式建立參考線,這些元素可以放在不同位置。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把這些點放在一起,他們共同的特徵是什麼?不同點又在哪裡?現在看它們變化實在太豐富,太雜亂了,缺乏一些規律來引導這種變化。比如左下方這個體積最大,右下方次之,然後有幾個小的六邊形向兩個方向移動。2. 透視
這個是我答這道題最主要想說的。建築攝影實際上玩兒的就是構圖,因為它很難表達一種故事性來引發情感。由於體量非常大,角度的選擇帶來的透視問題就非常重要,選一個好的角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拍攝城市的過程中,建築體量更大,密度高。於是經常出現仰視的角度。因此下圖這個形式的兩點透視常常會在新手中見到(隨手畫一下,透視可能不準):
兩點透視:一大棟樓在中間,向兩邊收。或者這一種:三點透視:上方還有一個透視點。開這個帖子全球有哪些優秀的建築攝影作品? - 攝影裡面大部分答案所列舉的攝影師都算做建築攝影比較有名的(有商業攝影,有藝術家)。可以數數,裡面是這個構圖的作品有幾張。為什麼生活中如此常見的這個視角,很少有攝影師用?原因是:這個角度中間這個體量太「堵」了,它很難營造一種三維和空間效果,我們的視線被引導分散到了兩邊。運用透視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加強空間感,但是這樣的構圖卻是用了透視,但又阻礙空間。看到這裡你就會發現:兩排房子一條路,這種一點透視是最容易出效果的建築攝影構圖。
它的每一條透視線都將我們的視線引導到中心。兩邊的房子規律的變化:邊緣細節最多,體量最大,越向中心越小。就像一個故事娓娓道來,不斷有內容可以探尋。當然這種視角用得太多了,很難拍出新意。再回到那個帖子,你會發現還是有一些很有趣的兩點透視處理方式。所以一定要多看,你下次拍攝時,你才知道這樣也可以。
3. 明暗和光影
如果你是新手,切記不要拍攝沒有明暗面,甚至沒有影子的視角都不要嘗試。光影變化暗示了空間,會讓畫面立體感更強。同時由於陽光近似與平行光,它會產生天然的對比和秩序感。也就是說你的畫面不會亂。你看假如這張圖有明暗面,那麼它天然就存在兩個有對比的面。這種單一變數的對比,是你很難去製造的。影子,我竟然沒找到圖片,看來平常積累太少,該反思。我網上搜了一張湊合一下。
影子的規律重複會營造一種秩序,實際上就是一種視線引導。所以說抓住快日落的時段,陽光斜射非常容易出好的攝影作品。你不用考慮過多的構成因素,後期也不需要大調整。陰天的圖片幾乎都是要後期調整的,而且都是要老命的那種。與其花費很多時間學構成,不如挑個好時段和好場景。
4.後期
優秀的作品是看不出後期處理的。不是說不做,而是他們表達的內容之豐富使你忽略了後期的問題。當你一看見這幅作品第一個反應是:它是用哪個軟體調的?怎麼調的?這個光怎麼布的?......這些反應就說明你的內容太單薄了,以至於大家只能看看技術了。我拿Andreas Gursky的作品舉例他是那種後期做的非常重,修圖修的非常厲害的攝影師。但你很難去關注這種問題,因為你能感受到很多東西在作品中。如果不是刻意去看你很難去想「後期」或者「怎麼去拍」這些問題。並不是他後期技術多好,如果你去博物館看實物的話,畫面瑕疵挺多的。上面兩張圖接得並不是太好,房頂是波浪形的。所以我並不覺得Joel Tjintjelaar這種風格的作品有多好,因為一看「後期味兒」太重了,本身構圖不算非常考究,營造的氣氛也特別普通。但是還是可以看出Joel Tjintjelaar後期的邏輯,也就是說他的處理並不是毫無根據的。比如白色的部分,是跟著主形體最強的一條曲線走的,這加強了形體的張力。同理你看細線的明暗走勢,你可以感受到線條緊繃的力量。後面雲的處理,使得雲的方向統一,同時與細線相交,明暗對比卻比前景弱,所以襯託了前景線條的力度。你再看很多模仿的作品,整個明暗走向毫無道理,後面的雲大多比前景還搶。回到第一幅圖,整個畫面最黑和最白的對比在中間偏右的雲上。但你表現的重點不在那一塊。建築上的明暗對比卻很弱。所以挑個好的拍攝時間會讓後期難度大大降低。你拍的建築不是建築本身
角度很單一,乍一看還行,唬小白水平。不懂建築,懂建築的人會給你更好的答案的。對了,還有地平線也歪了。
挺好的,就是角度太單一。
謝@劉棄邀 總體不錯,第一眼能抓住眼球,白有了,灰有了,黑呢,黑得隱身了么?這種後期給建築"布光"的處理手法做得不好直接變成偽長曝和高調。拍攝建築要考慮到多樣性,建築的多樣性,線條的多樣性,建築周邊的多樣性,組合的多樣性,我個人喜歡用以點帶面的方式來拍,建築物或者周邊會拍奇數,無特殊要求不拍偶數
攝影無規則。
黑白對比再強一點,可以用明度蒙版選出的區域加個黑白圖層,調下不透明度,感覺效果會更好
挺好的,可是為什麼全都要黑白?
我不懂攝影,但我覺得好看
看上去挺抓眼球的。但是我不太能欣賞抬著頭拍的照片。
好眼熟。。。題主青島的?
挺棒的,雖然這樣的後期風格現在也挺多人用的,但這幾張照片出來的質感還是挺驚艷的。表現建築形體時這樣的風格挺好的。
不過,建議多用兩點透視。尤其是類似最後一張這樣的視角。一般,建築師都是偏好兩點透視的。如果機位太低,就用廣角鏡頭甚至接片,然後後期拉直吧。
而倒數第二張圖,這樣左右較為均質的構圖,就乾脆在構圖時讓轉折線垂直比較好。灰常有味道。but 角度可以再豐富一些吧。
推薦閱讀:
※攝影入門之測光模式和應用
※冬日陽光這樣拍,張張是大片!
※如何在5毛環境給妹子拍美片兒
※照片逼格不夠高?那是因為你不會這幾招!
※iPhone手機攝影的秘密【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