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和國內有哪些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優秀案例?

隨著工業化的升級,出現了工業4.0這種概念,同時也出現與之相輔相成的柔性製造系統,為製造系統提供更好的彈性和敏捷性。從傳統生產線升級到FMS, 把不同產量的產品放到一個生產線上生產,管理起來是非常複雜。想問一下有沒有什麼成熟或者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據現在的一個曾經在西門子工作的同事說,成都西門子有這樣一個樣板工廠。估計差不多吧,也只有這樣的國際巨頭有實力和能力在硬體和軟體上把這樣的一個系統打造出來吧,西門子自己有很多相關的產業支撐,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另外這種工廠鮮有在國內的,一是怕技術流失,造成太多的競爭(我朝的複製能力那是相當厲害),畢竟這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國內鮮有拔尖的產業需要這種系統,畢竟這種投資是以千萬為單位的。工業4.0成熟案例的話,目前國內汽車行業我是沒有見到的。可能是我接觸的面太窄。

多聊些,短期(20年)我其實對工業4.0持悲觀態度的。智能化、無人化的概念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這個成本太高了,製造業本身就是微笑曲線的低谷,德國做的一個立體庫就要3-4百萬,而立體庫只是一個很小的儲存功能,一套軟體6-80w USD,維護費用升級費用更別提了。國內的配套供應商能夠成長起來至少要10年,相關的人才儲備,至少也要10年(4年大學,4-5年實踐也就是個初級水平),再者以中國目前只是個大型代工廠的身份,這套利器能發揮多大作用還是個未知。就像寶劍在不同的人手裡,發揮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題注你走在的是科研的前沿,個人建議:如果做學術的話,完全不必要考慮應用層面的事情,你該做理論的可行性,一個先進的理論至少幫助行業少走10年彎路,就像lean讓豐田用了15年完成了別人50年的爐;如果是做應用,你要考慮的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重要的事情重複3遍),柔性不見得就是按下按鈕所有的事情自動完成,發揮人的作用,提高效率都是幾號的,讓東西在企業落地一定要考慮成本和收益。


通用汽車一直是這樣生產的


寧夏小巨人,只聽說是全自動化了,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推薦閱讀:

吃瓜群眾的四大AI迷思,都被達沃斯大咖懟回來了
工業4.0啟示對於CAE/CFD行業的啟示
第四次工業革命發生,人工智慧興起,人類的哪些工作不會被機器人搶走?
工業4.0之後,供應鏈和物流會怎麼發展?
自動化工程師未來是不是需要添加高級語言編程的技能?

TAG:製造業 | 工業工程 | 製造管理 | 第四次工業革命 | 柔性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