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cha Heifetz(海菲茲)究竟在哪些方面非常厲害?
曾聽到有人把海爺列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如果是,那麼海爺究竟在哪些方面牛B?
更新:隨手寫的一個答案,陸陸續續的多了不少贊,再補充下~歡迎拍磚(專業的同學看個笑話就好)原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基本上)。
海爺左手技術中的另一大迷人之處,就是他那個性極為突出的揉弦技巧。他的揉弦變化很豐富,但一般來說都是快速有力的,帶有著強烈的動力感和激動的熱情,這種揉弦所產生出的效果使得他演奏出來的音樂充滿著生動的活力。而當這種揉弦與那富有絕妙控制力的運弓技巧相結合之後,最終成為了海爺演奏風格中的一種突出標誌。運指速度極快(真的有殘影),這與他先天的良好機能及後天刻苦的單雙音音階訓練有著直接的關係。更為可貴的是,無論是多快多難的樂句,他都不僅能夠極為乾淨清晰地演奏出來,而且還同時保持著極為精確的音準,在這一點上,他可以說是古今小提琴家中最為突出的一位。
再說右手,海爺繼承了俄派的特點:鬆弛的弓毛,肘部很高(晚年有所改善,但也是海爺的唯一稱得上「瑕疵」的地方了),持弓較深,極為震撼洪亮的音色,不可思議的漸強。運弓行雲流水,而且弓子彷彿吹一下就會從琴上掉下來一般,真的就是教科書般的演奏,完完全全就是另一隻手臂般。值得一提的是,海爺的持琴角很小(無肩托),而且演奏的時候身體如蒼松般直立,肢體動作幅度小。生理負荷相對較大,但是看海爺的演奏就是那麼輕鬆(他的同門米爾斯坦也是),加上演奏時毫無表情以及清瘦高大的體型只盯著指板,所以被冠上了冷漠,無感情,機器類似的字眼。其實海爺是真真切切的把所有的東西都為音樂服務,冰山下的火熱和細膩都在演奏中傳遞到你我的耳中。從今天看來,他的握弓方法似乎並不是那樣的規範(現在是法比派的年代,握弓這門技術更多被當代的演奏家們當成了「調色板」,不同曲目不同的處理方式貌似也是趨勢?歡迎指正),但他卻以極為科學的力量分配來使運弓達到極佳的放鬆狀態和理想的效果,至於對那些快速跳弓、連頓弓(神跡!)、飛跳弓和拋弓等高難運弓技巧的掌握,他所達到的程度就更是出神入化了。你苦練個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還不一定吃透的技巧,到了海爺這裡,嘖嘖嘖。海爺的作品基本上包含了小提琴歷史上所有的曲目,而且隨時隨地可以輕鬆演奏出難度極大的數十部的小提琴協奏曲!!!對他所推崇的作品更是一小節一小節的反覆推敲,直到找到自己理想的處理方式!
網上有海菲茲的紀錄片,看完之後更能理解海菲茲的不朽和傳奇,不得再次感嘆,錯過了一個美好的時代。最後把人類所有小提琴上的一切相關的技巧和經驗,無論是你想到的以及想不到的加起來,約等於亞莎.海菲茲。人類歷史上的各種領域裡總會有那麼些閃耀的群星,是他們推動了整個歷史的前進,海菲茲無疑是這其中之一。PS:海爺留下的音頻很多,但是考慮到當時的錄音技術,多數都打了折扣,為數不多的視頻更是被人們所珍藏,要是海爺再晚生個50年,哪怕是20年也好!PPS:不要輕易模仿海爺的拉琴姿勢(逃PPPS:講個海爺的笑話,一次演出後,一位女粉絲來到台後激動的對海爺說到:海菲茲先生,您小提琴的聲音真是太美妙啦!只見海爺拿起了他的那把名為「海豚」的斯特拉迪瓦里,然後把耳朵貼在了琴上,「你說什麼?」(我怎麼聽不見)我教授買CD有癮,一買都是成套成套的。每周開車單程7小時從維也納到我們學校上課,接近二十年利用這個時間也聽了無數各種各樣的全集,從歌劇,交響樂,室內樂,鋼琴到其他樂器的獨奏。
前一陣買了一套海菲茲的全集,那次上課興奮的和我說,好得不能再好了,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完美無缺,無懈可擊,出神入化,拍案叫絕,妙不可言。。。雖然他很愛夸人也很會夸人,但羅列了這麼多詞去誇一個人的演奏是第一次,並且他說這套全集是他見過所有獨奏家最厚的。。。就這點就已經夠厲害的。。。
他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比穆特版整整快了15分鐘然而毫無違和,這就是大神啊
如果你真正看了海菲茲拉琴,再去想想人家說演藝圈裡梁朝偉有什麼特質,都不叫氣質!
海菲茲 帕格尼尼24狂想曲—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海菲茲 帕格尼尼24狂想曲
三個字形容, 狂 冷 絕!
他就不像 朗朗 一個彈鋼琴到了高潮階段的像個敲鼓的形象,越是快節奏他越是沉穩!建議看一下這個。古典音樂紀錄片 上帝的小提琴手——海菲茲—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就是字幕非常渣。。。如果英語過關就不要看字幕了
贊同@Abandon 的回答。人無完人,神跡如海菲茲也有不足之處。想補充個人認為的海菲茲的兩個缺點。
1,莫扎特的作品拉得很硬
海菲茲炙熱、強烈的音樂表達方式,拉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沒有任何問題,特別是大型協奏曲,比如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西貝柳斯等,海菲茲都是不二之選。但是個人覺得,如果是莫扎特的作品,海菲茲用這種方式表達就會顯得僵硬沒有了靈性。做個不恰當的方式,像把一首小清新的曲子用搖滾的方式唱了出來。
2,室內樂很糟糕
這和海菲茲過於強硬的性格有關。儘管海神前後和魯賓斯坦、皮亞提格斯基、富尼埃等大師合作錄製過室內樂唱片,但是從唱片實際效果來看,這些唱片都十分不理想。個人感覺,這些唱片唱片錄製和音樂處理過於突出小提琴,小提琴聲過於突兀。原因在於室內樂講求配合,需要音樂家相互妥協和配合,而這都不符合海菲茲唯我獨尊的性格。
講個故事。有一次,海菲茲,皮亞提格斯基,魯賓斯坦對於唱片冠名順序發生了爭議,海菲茲堅持將自己名字放在三位藝術家最前面。平時好脾氣的魯賓斯坦這時候也怒了:「就算是上帝(God)來拉小提琴,阿圖爾(Arthur Rubinstein,魯賓斯坦)按照名字字母順序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建議大家聽了海爺的黑膠,尤其是巔峰時期(1934~1947)的錄音之後再來討論海有沒有被過譽的問題,大全集翻錄的cd質量不太好,琴音聽起來乾澀,不是海音色的真實面貌。個人認為海菲茲厲害的地方有:
1.擁有辨識度極高的琴音,和歌唱比起來,弦樂家要擁有自己獨特的辨識度極高的聲音極其難,可以看做是區分超一流大師和一流大師的最重要標準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海爺西蓋蒂埃爾曼米爺奧胖克萊斯勒蒂博埃奈斯庫斯特恩梅紐因都可以躋身超一流大師,而領先格魯米歐科崗謝林帕爾曼等其他大師一個身位。我認為獨特的聲音由很多原因構成,琴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絕對不是主要的,證據請參考日本的諏訪內晶子(手中名琴「海豚」是海爺備用琴之一),而演奏者自身的情況(運功,揉弦,音樂理念)才是造就其個性琴音的最主要因素。
2.音準,海爺的音準較之於一般小提琴家超凡的地方在於他能根據樂曲的需要而做出細小的改變,使得音準的變化符合樂曲變化的內在邏輯(主要體現在調性上),淺顯的就是拉小提琴的朋友都知道導音一般都會處理的稍微高一點點,雙音處理也是應該根據調性(比如鄭延益先生提到的恰空第一個主和弦根音d稍微低一點點更加突出它的小調特性),當然能做到這點的不止他一人,傑出的小提琴家都有這種處理音準關係的敏銳意識(當然能完美地體現到實際演奏中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蒂博,還有大提琴家卡薩爾斯。但是海菲茲能夠在高難度的技巧處理中保持一貫穩定的發揮,這對於一個演奏會舉辦次數頻繁且演奏生涯持續這麼長的音樂會演奏家來說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了,畢竟,能做到頂級的音樂家,最關鍵的不是多長時間達到,而是在那個最高點能保持多久。
3.樂句處理,這個能力其實應該包含了其他很多能力,比如說揉弦,運弓,還有第一點所說的音準,實際上對於小提琴這麼一個精妙的樂器來說,很多地方的處理都不能單獨拿出一個因素出來講,就好像織一張網,隨便抽動其中一根線其他的網線也會受到牽動。海菲茲自己也說到過小時候所聽到的傑出的美聲歌唱家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的老師奧爾也表示自己從歌唱家身上學到的東西很多。海菲茲極其重視旋律的流動性和完整性(可以聽聽普羅可非耶夫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慢版和維二的慢版),可以認為與音樂的垂直層次或結構維度相比,他更注重音樂的平面,這可能就是海的巴赫不是太出彩的原因之一吧。個人認為體現在樂句處理上就是極其注重樂句的進入和結束,一個音導入到另外一個音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比如在一個慢樂句中是分弓還是連弓的選擇,採用哪種形式的滑指,是採用無痕迹換弓還是適當突出音頭,揉弦應該如何和音符結合在一起,是每一弓一開始就開始還是延遲,需不需要力度變化等等等等無數的細節變數,這一切完美的結合和呈現都離不開海菲茲驚人紮實的基本功,比如說他的揉弦(整體又快又密,從視頻上看,並不完全是手腕的動作,感覺手指指根也是發力點之一,腕臂指結合控制的極其恰當,相比而言,另一位天才哈西德就太快而且稍微偏緊,聽起來有點神經質),還有他的換弓也做到了盡善盡美,這也是樂句流暢的保障之一,對比他和奧胖在弗蘭克小提琴奏鳴曲中開頭樂句的處理,就感覺海要處理的更加優雅和精緻,在強調細節的同時又不破壞整體性(海的揉弦高於奧也是因素之一)。 海菲茲的滑指也是一絕,印象最深的有聖桑的哈巴涅拉第一段一處滑指和肖松的音詩導向高潮有一個半音滑指,非常有味道,非常難表現。
4.硬技巧,這個不用多說了,連頓弓雙泛音什麼都信手拈來,推薦一個稍微冷門的曲子格倫伯格的小提琴協奏曲尤其是第三樂章,聽覺上可以感覺出節奏和音準的把握有多難,埃爾加小協旋律和節奏變化也是極其豐富,海爺絕對不缺帕格尼尼式的技巧,但是以不損壞音樂性為藝術前提,所以海爺基本不濫用。說到底,技巧是為音樂服務的。同時,海爺的技巧完成動作幅度非常小,這個米爺也是,關於這一點,其實作為小提琴學習者來說可以把它作為目標和一個方法,比如慢練的時候調整自己的用力細節,不僅僅以音色為導向,也要以放鬆為導向,要讓放鬆和緊張一樣突出,不斷地以更加有效率的肌肉動作作為超越和完成的目標,基本上,要做到沒有一處感到緊張才行,這個和站樁打坐很像,擯棄掉那些沒有用的姿勢和想法,那麼最後呈現的才是最有利於音樂表現的。我們的文格羅夫大叔復出之後都開始強調這一點了,呵呵。
5.音樂修養,音樂修養是個很籠統的東西,講一點個人覺得最值得敬佩的,在樂句的表現上,海的運弓所產生的色彩變化是非常豐富的,不過這一點在唱片上打折扣比較大,儘管如此,還是能聽出其無與倫比的色彩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又從來不會變成多愁善感,經常有人說海爺的演奏高冷,我想一方面是唱片的錄音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聽很多年輕小提琴家演奏的原因吧。這其實是一項無與倫比的能力,以前我沒有比較深的理解,直到最近在拉蘇幻第三樂章的時候覺得海爺的這種拉法到別人手裡根本行不通,你如果想處理的非常深情,樂句八成會變得非常拖沓,我覺得甚至鄭京和,拉賓和奧胖都有一點,你如果想處理的非常流暢,樂句的表現力又會受到影響,只有海爺在兩者之間找到了平衡。只有當自己練琴的時候才發現了海爺真的是不可學也。
從客觀上講,海菲茲推動了二十世紀小提琴演奏的發展,當然也有其他人,不過海的影響數一數二,許多曲子也是他拉紅的,比如現在很流行的卡門幻想曲,蘇格蘭幻想曲和康果爾德的小提琴協奏曲等。這些東西單獨拿出來說並不能概括他神奇的本質,每一個變數他都控制得極佳,同時又因比例極好而又不失整體的平衡性(這也是海爺的曲風偏快但你又不覺得他趕的原因)。 總得來說,是海爺的音樂修養把這些拆開來看很牛逼的技術單項結合成了一個整體造就了海爺的整體藝術水平(這也是海爺的藝術沒有很好的傳授給學生的原因之一,小提琴和其他精妙的藝術一樣,音符的理解反映到肌肉動作中這個翻譯的過程涉及的變數太多,變數之間又存在著神秘嚴謹的關係)。
很多小提琴學習者把海當做自己地偶像和學習榜樣,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對於一般的學習者,在自身水平沒有到達一定程度(應該是很高的程度,有足夠的學習經歷來構建自己理性分析的基礎),不要輕易模仿他,否則就是東施效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包括對他持琴姿勢,滑音,揉弦的等模仿,前面也說過,小提琴是一件很精妙的樂器,你一個技術點牽涉到的東西有很多,很多東西都是綁在一塊的,你覺得海爺這個樂句這樣處理好,但你沒有他那樣的控制力,句子處理的就會顯得突兀,聽起來就會很奇怪。你追求海爺的速度,實際上你沒有他那樣合理靈敏的肌肉和神經從而無法保持一貫的弓壓和弓速,聲音會聽起來很漂,沒有他處理音與音之間銜接關係的能力,在那樣的速度下你會聽起來很亂很趕。我常常看見有的小夥伴從視屏上自學大師。見過一個學海爺持琴姿勢的夥伴,琴頭高,很酷的感覺,實際上他夾琴都夾死了,頸肩部僵硬,左手也受到很大影響,海爺的持琴實際非常放鬆,就像拿筷子一樣。所以,我覺得大家把這個激情和熱愛轉化到對自己和他人琴技理性客觀的分析上來比較好,雖然現在的科學還無法完全解決變數太多太複雜的東西,尤其是藝術,但是,對於絕大部分天賦平平的我們來說,還是用科學理性和情感結合的態度對待這門藝術,把問題和觀點落實到實際的語境或音境中來看,不要不加思索的拿來主義,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比較好。
海爺。技術完美無缺,長相氣質完美,人品完美。憑什麼不被圈粉
自從不知道上沒上小學時爸爸給買的第一張RCA,海爺就是我男神了!那張CD里不是成套的協奏曲,都是一些像Bazzini的精靈之舞、Waxman的卡門、諧謔這樣的炫技曲和像Debussy的棕發女孩、Mendelssohn乘著歌聲的翅膀這樣的抒情小品。記得專輯介紹里著重讚美了我洗髮水的左手技巧,說他的左手技巧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在純慢弓的曲子里,他對強弱的自如控制,換弓從未出現的痕迹,又表現了他完美的右手技巧。可以說是無懈可擊了!真 好聽哭了
記得海爺說過一句話,他演奏時一般都是面無表情,沒有任何多餘的表現充沛感情的肢體動作,說這樣會影響觀眾對單純音樂的注意力與欣賞。突然 小時候被judge我拉琴太木訥的心理陰影一掃而空……但區別大概是,情感在海爺的心裡,但我小時候心裡只有音準節奏吧……突然想到了表情動作浮誇的某國際鋼琴家hh(沒有貶低的意思
而且!我海爺還帥啊!!這麼帥還能那麼那麼刻苦練琴!我覺得他真的是 越老越帥啊如果想要他全套RCA的資源 可以私信我~還有他的一些視頻什麼的好東西要分享嘛~不知道國內視頻網上有沒有他當時在南加大的大師課視頻。看完以後相信你對他人格魅力也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
在
所有方面都牛逼到爆!
!!音準、技巧、細節處理。當然也不是什麼曲子都拉得最好。
海爺什麼都牛,他就是小提琴屆的教科書,哪個姿勢覺得自己不對了,就看看他的錄像找找感覺吧。如果覺得自己太傲氣了,看看海爺的錄像告訴自己山外有山。寧峰說海爺是20實際以來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不帶之一哦)。
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每天保持練習音階和基礎功。
小提琴界的神話
把小提琴拉出鋼琴的音準
推薦閱讀:
※我想送一個專業拉小提琴的妹子關於小提琴方面的禮物,選什麼好?
※有沒有男生干過用拉小提琴追女生的事?拉了什麼曲子?
※小提琴業餘十級如何提高?
※六年沒碰小提琴了 如何安排一個合理的「復健」計劃?
※17歲學小提琴晚嗎?小提琴能從某寶上買嗎?